一种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6131发布日期:2019-03-27 09:3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而球头立铣刀是铣刀的一种,是数控机床加工复杂曲面的一种常用结构刀具,在模具制造、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电子通讯产品制造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球头立铣刀加工的工件一般都为金属,因此在加工时会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和废屑,如果不及时对球头立铣刀进行冷却和排屑就会造成球头立铣刀的损坏和磨损,进而影响球头立铣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包括刀柄和刀头;其中刀柄和刀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刀头包括周向刃部和球头刃部;所述周向刃部包括螺旋形周刃和周刃容屑槽;所述球头刃部包括S形球刃和球刃容屑槽;所述螺旋形周刃与S形球刃圆滑连接;所述周刃容屑槽与球刃容屑槽连接;

所述刀柄和与刀柄相连的刀头的根部沿轴向设置有冷却主通道;所述冷却主通道连接有若干个指向刀头不同部位并带有出口的冷却分通道;所述冷却分通道一部分指向周向刃部,另一部分指向球头刃部。

优选地,每条周刃容屑槽对应至少设置有一个连通冷却分通道的出口。

优选地,每条周刃容屑槽对应设置有多个连通冷却分通道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S形球刃有3-8个。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周刃和S形球刃选用硬质合金切削刃。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周刃和S形球刃选用碳化钨硬质合金切削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安装于机床的机架上,具体地,机架中安装有冷却气管和安装头,球头立铣刀的手柄后端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头中,冷却气管可活动地插入冷却主通道中,此处冷却气管与冷却主通道相互不受限,即球头立铣刀转动时,冷却气管不动,冷却气管连接冷却气源,且冷却气管上设置阀门,工作时通过冷却气管输送来的冷却气流一部分通过冷却分通道吹向螺旋形周刃进而将积压在周刃容屑槽中的废屑及时吹走又同时起到降温螺旋形周刃的作用,另一部分通过冷却分通道吹向球头刃部进而将积压在工件上的废屑及时吹走又同时起到降温于S形球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头立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刀柄;2.刀头;21.周向刃部;21a.螺旋形周刃;21b.周刃容屑槽;22.球头刃部;22a.S形球刃;22b.球刃容屑槽;3.冷却主通道;4.冷却分通道;41.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包括刀柄1和刀头2;其中刀柄1和刀头2为一体成型结构;刀头2包括周向刃部21和球头刃部22;而周向刃部21包括螺旋形周刃21a和周刃容屑槽21b;球头刃部22包括S形球刃22a和球刃容屑槽22b;其中螺旋形周刃21a与S形球刃22a圆滑连接;而周刃容屑槽21b与球刃容屑槽22b连接;

所述刀柄1和与刀柄1相连的刀头2的根部沿轴向设置有冷却主通道3,所述冷却主通道3连接有若干个指向刀头2不同部位并带有出口41的冷却分通道4,所述冷却分通道4一部分指向周向刃部21,另一部分指向球头刃部22。

优选地,每条周刃容屑槽21b对应至少设置有一个连通冷却分通道4的出口41。

优选地,每条周刃容屑槽21b对应设置有多个连通冷却分通道4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S形球刃22a有3-8个。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周刃21a和S形球刃22a选用硬质合金切削刃。

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周刃21a和S形球刃22a选用碳化钨硬质合金切削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快速排屑和冷却功能的球头立铣刀,安装于机床的机架上,具体地,机架中安装有冷却气管和安装头,球头立铣刀的手柄后端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头中,冷却气管可活动地插入冷却主通道中,此处冷却气管与冷却主通道相互不受限,即球头立铣刀转动时,冷却气管不动,冷却气管连接冷却气源,且冷却气管上设置阀门,工作时通过冷却气管输送来的冷却气流一部分通过冷却分通道吹向螺旋形周刃进而将积压在周刃容屑槽中的废屑及时吹走又同时起到降温螺旋形周刃的作用,另一部分通过冷却分通道吹向球头刃部进而将积压在工件上的废屑及时吹走又同时起到降温于S形球刃的作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