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566发布日期:2019-06-26 00:3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在热水器等产品中,缠绕在加热腔外的热交换管是必不可少的部件。热交换管在出厂时,为了便于运输,是缠绕在滚筒上的,当需要按照热水器需要的结构进行加工时,首先需要把热交换管拉直,然后再剪切至预定的长度,剪切后需要对端面进行扩孔,以便于与配套的管道进行连接,扩孔后需要将热交换管弯折成螺旋状,以便于进行热交换,现有的生产厂家还在用人力进行上述各个步骤的操作,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交换管依靠人力进行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热交换管贯穿设置在旋转筒的中部,旋转筒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运动的刀具三;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液压缸六的输出端与扩孔轴相连,扩孔轴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扩孔头固定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和扩孔头二,扩孔头一和扩孔头二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和可围绕支撑柱往复旋转的弯折块,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与弯折槽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相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预拉直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组一、压力组二、压力组三和压力组四,压力组一设置在滚筒一侧;压力组一包括横向设置的上下两个滚筒,滚筒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且凹槽的截面半径小于或等于热交换管的半径,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二为纵向设置的左右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三包括横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上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下方,且上面两个滚筒和下面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包括纵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的左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的右边,且左边两个滚筒和右边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所述压力组一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二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孔、压力组三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形成的供热交换管通过的通道均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精拉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夹持机构和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的活动夹持机构,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内均设置有可将热交换管夹持或松开的夹持块组;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二顶部的液压缸二,支撑板二设置于连接板二上,连接板二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两支撑板二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二和下夹持块二,下夹持块二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二的顶部,下夹持块二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二的顶部与液压缸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二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一顶部的液压缸一,支撑板一设置于连接板一上,连接板一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两支撑板一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一和下夹持块一,下夹持块一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一的顶部,下夹持块一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一的顶部与液压缸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一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一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三,连接板三上设置有螺套,螺套套设在螺杆一上,且与螺杆一螺纹连接,螺杆一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二上,且均与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的底部还设置有滑块一,滑块一设置在导轨一上,导轨一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与螺杆一平行;所述螺杆一的外侧设置有横截面为L形的护板;所述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之间的底座上依次设置有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和传感器四,所述连接板一上靠近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触发传感器的挡板;所述传感器二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左端,传感器三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右端;传感器一和传感器四为报警传感器,传感器二和传感器三为工作传感器;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和固定夹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置有可供热交换管穿过的通孔,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块,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一;缓冲块贯穿设置在活动板上,且活动板两端的缓冲块长度相等,缓冲块与热交换管平行;连接杆一一端与活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板一可滑动连接;活动板下方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导轨一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筒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二和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旋转筒固定连接,外圈通过固定座二固定在底座上;齿轮二中部设置有与旋转筒的外壁直径相等的通孔,旋转筒穿过通孔与齿轮二固定连接,齿轮二的下方设置有齿轮一,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齿轮一由电机一驱动;所述旋转筒的中部设置有引导管,引导管与旋转筒的转轴互相重合,且引导管的内径与热交换管的外径相等;所述旋转筒的端部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三个固定轴,固定轴与盖板垂直,三个固定轴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且三个固定轴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内心与盖板的中心点重合,其中一个固定轴上设置有刀具三,另外两个固定轴上均设置有与刀具三重量相等且直径小于刀具三的配重块。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筒的端部设置有可沿旋转筒的径向往复运动的压块,旋转筒的端部设置有可供压块运动的运动凹槽,压块的底部通过推杆与固定轴固定连接,盖板上设置有可供固定轴运动的槽装结构;所述运动凹槽底部的旋转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可供压块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轴与旋转筒筒壁之间的推杆上设置有弹簧;压块的顶部设置有斜面,靠近盖板的一侧为斜面的最高点,斜面的最低点一侧设置有可沿斜面做往复运动的套筒,套筒套设在旋转筒上,且套筒的内壁与旋转筒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套筒的底部与连接杆二固定相连,连接杆二与液压缸三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液压缸三的输出端与旋转筒互相平行;所述电机一为伺服电机;所述引导管通过固定座一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六设置在支撑平台二上,支撑平台二设置在滑块三上,滑块三设置在导轨三上,所述滑块三和导轨三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二的两端,导轨三与扩孔轴在空间上互相垂直;扩孔轴通过支撑板四固定在支撑平台二上,且扩孔轴与支撑板四可滑动连接;所述两个滑块三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四,连接板四的两端均与滑块三固定连接,连接板四的中部与液压缸五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五与导轨三互相平行;所述导轨三和液压缸五均设置在支撑平台一上方,支撑平台一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同步控制且规格相同的液压缸七,液压缸七均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一和右夹持块一,左夹持块一与右夹持块一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一与左夹持块一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一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右夹持块一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三上,左夹持块一的左端与连接片五固定连接,连接片五的左端通过铰接点三与连接片四铰接;连接片四一端通过铰接点三与连接片四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二分别与连接片三和连接片二铰接;连接片二一端通过铰接点二与连接片三和连接片四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一与连接片一铰接;连接片一一端通过铰接点一与连接片二铰接,另一端与支架一固定连接;连接片三一端通过铰接点二与连接片二和连接片四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四的输出端相连;铰接点三与左夹持块一之间还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固定在支撑板三上,且导向块内设置有供连接片五穿过的通孔,连接片五穿过导向块内的通孔与导向块可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四固定设置在支架一上,支撑板三固定设置在支架一上,支架一的底部设置在滑块二上,滑块二设置在导轨二上,导轨二与待扩孔的热交换管互相平行,滑块二通过液压缸或气缸驱动在导轨二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二和右夹持块二,左夹持块二与右夹持块二低昂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二与左夹持块二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二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左夹持块二和右夹持块二在液压缸九的驱动下张开或闭合;液压缸九的顶部与液压缸八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八的顶部通过十字连接件与同步带相连,同步带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同步轮;所述液压缸九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固定板,固定板之间左转轮和右转轮,左转轮通过左转动轴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右转轮通过右转动轴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左转轮为齿轮,左转轮的下方设置有左夹持块二,左转轮和左夹持块二通过左连接板连接;右转轮为齿轮,右转轮的下方设置有右夹持块二,右转轮和右夹持块二通过右连接板连接;左转轮和右转轮之间设置有齿条,齿条的两端分别与左转轮和右转轮啮合,齿条与液压缸九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缸八与同步带之间还设置有截面为C形的引导槽,引导槽有两个,且两个引导槽的C形开口位置相对;所述十字连接件包括横向的滑动块和纵向的连接块,连接块与滑动块互相垂直,连接块将液压缸八与同步带相连,滑动块在两个引导槽之间形成的滑道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块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滑块五上,滑块五套设在导轨五上,导轨五固定设置在支架五上,导轨五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片六;连接片六一端与支架五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四与连接片七铰接;连接片七一端通过铰接点四与连接片六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五与连接片八和连接片九铰接;

连接片九一端通过铰接点五与连接片七和连接片八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六与连接片十铰接;连接片十一端通过铰接点六与连接片九铰接,另一端与滑块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八一端通过铰接点五与连接片七和连接片九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十一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十一与支架五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五通过转轴一和转轴二与支撑柱可转动连接,转轴一和转轴二互相平行,转轴一的下端与齿轮四相连,且转轴一的中心点与齿轮四的中心点重合;齿轮四与齿轮三啮合,齿轮三由电机二驱动;所述支撑柱通过支架四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弯折槽同一平面上还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直径小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内径,支撑杆固定在连接块上,连接块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十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用于夹持待弯折热交换管的夹紧件,设置在转动块上,转动块通过轴承与支架三可转动连接,转动块的外壁还固定设置有齿轮六,齿轮六与齿轮五啮合,齿轮五由电机三,电机三固定在支架三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为由多块组件构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夹紧件的内径大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道的外径;夹紧件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动块上,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挤压件,挤压件的直径大于夹紧件的直径,挤压件与夹紧件过渡的部位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夹紧件的外侧套设有挤压筒,挤压筒一端与夹紧件与挤压件过渡的部位相邻,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耳片,每个耳片与转动块之间均设置有液压缸十二;所述两个耳片分别设置在挤压筒的上下两端;所述挤压件的端部还设置有夹紧头;所述支架三固定设置在滑块四上,滑块四设置在导轨四上;支架三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杆二穿过螺纹孔与支架三螺纹连接,螺杆二与导轨四互相平行;螺杆二一端与支架二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六可转动连接,导轨四一端与支架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六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通过拉直装置将待弯折的热交换管拉直,通过切割装置进行切割,通过扩管装置进行扩管,通过弯折装置弯折成预定的形状,不需要人力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品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直装置中预拉直机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直装置中预拉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直装置中精拉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直装置中精拉直机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9是图2中C-C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D处放大图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扩管装置中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扩管装置中扩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扩管装置中扩孔头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扩管装置中扩孔头二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扩管装置中转运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5中E-E剖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扩管装置中转运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弯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弯折装置中夹紧件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中:101、滚筒;102、热交换管;103、压力组一;104、压力组二;105、压力组三;106、压力组四;107、液压缸一;108、支撑板一;109、挡板;110、连接杆一;111、缓冲块;112、活动板;113、液压缸二;114、支撑板二;115、连接板一;116、支撑座一;117、护板;118、支撑座二;119、导轨一;120、滑块一;121、传感器一;122、传感器二;123、传感器三;124、传感器四;125、上夹持块一;126、下夹持块一;127、连接板二;128、螺杆一;129、螺套;130、上夹持块二;131、下夹持块二;132、连接板三;201、固定座一; 202、齿轮一;203、电机一;204、固定座二;205、液压缸三;206、连接杆二; 207、盖板;208、配重块;209、刀具三;210、压块;211、套筒;212、轴承; 213、旋转筒;214、齿轮二;215、引导管;216、固定轴;217、运动凹槽;218、弹簧;219、推杆;301、导轨二;302、滑块二;303、铰接点一;304、连接片一;305、支架一;306、连接片二;307、铰接点二;308、液压缸四;309、连接片三;310、连接片四;311、铰接点三;312、左夹持块一;313、右夹持块一;314、支撑板三;315、导向块;316、连接片五;317、支撑平台一;318、液压缸五;319、导轨三;320、滑块三;321、连接板四;322、支撑平台二; 323、液压缸六;324、支撑板四;325、扩孔轴;326、扩孔头固定座;327、扩孔头一;328、液压缸七;329、左夹持块二;330、右夹持块二;331、左连接板;332、右连接板;333、左转动轴;334、右转动轴;335、固定板;336、液压缸八;337、十字连接件;338、引导槽;339、扩孔头二;340、同步带;341、同步轮;342、齿条;343、左转轮;344、右转轮;345、液压缸九;401、液压缸十;402、支架二;403、螺杆二;404、导轨四;405、支架三;406、滑块四; 407、支架六;408、支架四;409、齿轮三;410、电机二;411、连接块;412、齿轮四;413、支架五;414、液压缸十一;415、导轨五;416、连接片六;417、连接片七;418、连接片八;419、连接片九;420、连接片十;421、滑块五; 422、转轴一;423、转轴二;424、铰接点四;425、铰接点五;426、铰接点六; 427、弯折块;428、支撑柱;429、弯折槽;430、夹紧头;431、夹紧件;432、挤压筒;433、耳片;434、液压缸十二;435、支撑杆;436、电机三;437、齿轮五;438、齿轮六;439、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预拉直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组一103、压力组二104、压力组三 105和压力组四106,压力组一103设置在滚筒101一侧;压力组一103包括横向设置的上下两个滚筒,滚筒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且凹槽的截面半径小于或等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为纵向设置的左右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包括横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上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下方,且上面两个滚筒和下面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包括纵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左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右边,且左边两个滚筒和右边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所述压力组一103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均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精拉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夹持机构和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的活动夹持机构,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内均设置有可将热交换管102夹持或松开的夹持块组;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二114顶部的液压缸二113,支撑板二114设置于连接板二127上,连接板二127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两支撑板二114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二130和下夹持块二131,下夹持块二131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二127的顶部,下夹持块二131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二130的顶部与液压缸二1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二131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一108顶部的液压缸一107,支撑板一108设置于连接板一115上,连接板一115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两支撑板一108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一125和下夹持块一126,下夹持块一126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一115的顶部,下夹持块一126 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一125的顶部与液压缸一10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一126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连接板一11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三132,连接板三132上设置有螺套129,螺套129套设在螺杆一128上,且与螺杆一128螺纹连接,螺杆一128 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116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二118上,且均与支撑座一 116和支撑座二118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115的底部还设置有滑块一120,滑块一120设置在导轨一119上,导轨一119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与螺杆一128 平行;所述螺杆一128的外侧设置有横截面为L形的护板117;所述支撑座一 116和支撑座二118之间的底座上依次设置有传感器一121、传感器二122、传感器三123和传感器四124,所述连接板一115上靠近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触发传感器的挡板109;所述传感器二122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左端,传感器三123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右端;传感器一 121和传感器四124为报警传感器,传感器二122和传感器三123为工作传感器;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和固定夹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活动板112,活动板112 上设置有可供热交换管102穿过的通孔,活动板11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块111,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一110;缓冲块111贯穿设置在活动板112上,且活动板 112两端的缓冲块111长度相等,缓冲块111与热交换管102平行;连接杆一 110一端与活动板112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板一115可滑动连接;活动板 112下方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导轨一119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旋转筒213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二214和轴承212,轴承212的内圈与旋转筒213固定连接,外圈通过固定座二204固定在底座上;齿轮二214 中部设置有与旋转筒213的外壁直径相等的通孔,旋转筒213穿过通孔与齿轮二214固定连接,齿轮二214的下方设置有齿轮一202,齿轮一202与齿轮二 214啮合,齿轮一202由电机一203驱动;所述旋转筒213的中部设置有引导管215,引导管215与旋转筒213的转轴互相重合,且引导管215的内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外径相等;所述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盖板207,盖板207上设置有三个固定轴216,固定轴216与盖板207垂直,三个固定轴216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且三个固定轴216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内心与盖板207的中心点重合,其中一个固定轴216上设置有刀具三209,另外两个固定轴216上均设置有与刀具三209重量相等且直径小于刀具三209的配重块208。

所述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沿旋转筒213的径向往复运动的压块210,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供压块210运动的运动凹槽217,压块210的底部通过推杆219与固定轴216固定连接,盖板207上设置有可供固定轴216运动的槽装结构;所述运动凹槽217底部的旋转筒213的筒壁上设置有可供压块210 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轴216与旋转筒213筒壁之间的推杆219上设置有弹簧 218;压块210的顶部设置有斜面,靠近盖板207的一侧为斜面的最高点,斜面的最低点一侧设置有可沿斜面做往复运动的套筒211,套筒211套设在旋转筒 213上,且套筒211的内壁与旋转筒21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套筒211 的底部与连接杆二206固定相连,连接杆二206与液压缸三205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液压缸三205的输出端与旋转筒213互相平行;所述电机一203为伺服电机;所述引导管215通过固定座一201固定在底座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液压缸六323设置在支撑平台二322上,支撑平台二322设置在滑块三320上,滑块三320设置在导轨三319上,所述滑块三320和导轨三319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二322的两端,导轨三319与扩孔轴325 在空间上互相垂直;扩孔轴325通过支撑板四324固定在支撑平台二322上,且扩孔轴325与支撑板四324可滑动连接;所述两个滑块三32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四321,连接板四321的两端均与滑块三320固定连接,连接板四321的中部与液压缸五318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五318与导轨三319互相平行;所述导轨三319和液压缸五318均设置在支撑平台一317上方,支撑平台一317 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同步控制且规格相同的液压缸七328,液压缸七328均固定在底座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一312和右夹持块一313,左夹持块一312与右夹持块一313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一313与左夹持块一312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一312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右夹持块一313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三314上,左夹持块一312的左端与连接片五316固定连接,连接片五316 的左端通过铰接点三311与连接片四310铰接;连接片四310一端通过铰接点三311与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分别与连接片三309和连接片二306铰接;连接片二306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与连接片三309和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一303与连接片一304铰接;连接片一304 一端通过铰接点一303与连接片二306铰接,另一端与支架一305固定连接;连接片三309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与连接片二306和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四308的输出端相连;铰接点三311与左夹持块一312之间还设置有导向块315,导向块315固定在支撑板三314上,且导向块315内设置有供连接片五316穿过的通孔,连接片五316穿过导向块315内的通孔与导向块315可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四308固定设置在支架一305上,支撑板三314 固定设置在支架一305上,支架一305的底部设置在滑块二302上,滑块二302 设置在导轨二301上,导轨二301与待扩孔的热交换管102互相平行,滑块二 302通过液压缸或气缸驱动在导轨二301上运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二329和右夹持块二330,左夹持块二329与右夹持块二330低昂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二330与左夹持块二329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二329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左夹持块二329和右夹持块二330 在液压缸九345的驱动下张开或闭合;液压缸九345的顶部与液压缸八336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八336的顶部通过十字连接件337与同步带340相连,同步带340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同步轮341;所述液压缸九345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固定板335,固定板335之间左转轮343和右转轮344,左转轮343通过左转动轴333与固定板335可转动连接,右转轮344通过右转动轴334 与固定板335可转动连接;左转轮343为齿轮,左转轮343的下方设置有左夹持块二329,左转轮343和左夹持块二329通过左连接板331连接;右转轮344 为齿轮,右转轮344的下方设置有右夹持块二330,右转轮344和右夹持块二 330通过右连接板332连接;左转轮343和右转轮344之间设置有齿条342,齿条342的两端分别与左转轮343和右转轮344啮合,齿条342与液压缸九345 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缸八336与同步带340之间还设置有截面为C形的引导槽338,引导槽338有两个,且两个引导槽338的C形开口位置相对;所述十字连接件337包括横向的滑动块和纵向的连接块,连接块与滑动块互相垂直,连接块将液压缸八336与同步带340相连,滑动块在两个引导槽338之间形成的滑道滑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弯折块427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滑块五421上,滑块五421套设在导轨五415上,导轨五415固定设置在支架五413上,导轨五415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片六416;连接片六416一端与支架五41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四 424与连接片七417铰接;连接片七417一端通过铰接点四424与连接片六416 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五425与连接片八418和连接片九419铰接;连接片九419一端通过铰接点五425与连接片七417和连接片八418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六426与连接片十420铰接;连接片十420一端通过铰接点六426 与连接片九419铰接,另一端与滑块五4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八418 一端通过铰接点五425与连接片七417和连接片九419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十一414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十一414与支架五413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五 413通过转轴一422和转轴二423与支撑柱428可转动连接,转轴一422和转轴二423互相平行,转轴一422的下端与齿轮四412相连,且转轴一422的中心点与齿轮四412的中心点重合;齿轮四412与齿轮三409啮合,齿轮三409 由电机二410驱动;所述支撑柱428通过支架四408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弯折槽429同一平面上还设置有支撑杆435,支撑杆435的直径小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内径,支撑杆435固定在连接块411上,连接块411一端与支撑杆435 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十40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支撑杆435上套设有用于夹持待弯折热交换管的夹紧件431,设置在转动块439上,转动块439通过轴承与支架三405可转动连接,转动块439的外壁还固定设置有齿轮六438,齿轮六438与齿轮五437啮合,齿轮五437由电机三436,电机三436固定在支架三405上。

所述夹紧件431为由多块组件构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夹紧件431的内径大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道的外径;夹紧件431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动块439上,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挤压件,挤压件的直径大于夹紧件431的直径,挤压件与夹紧件431过渡的部位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夹紧件431的外侧套设有挤压筒 432,挤压筒432一端与夹紧件431与挤压件过渡的部位相邻,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耳片433,每个耳片433与转动块439之间均设置有液压缸十二434;所述两个耳片433分别设置在挤压筒432的上下两端;所述挤压件的端部还设置有夹紧头430;所述支架三405固定设置在滑块四406上,滑块四406设置在导轨四404上;支架三405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杆二403穿过螺纹孔与支架三405 螺纹连接,螺杆二403与导轨四404互相平行;螺杆二403一端与支架二402 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六407可转动连接,导轨四404一端与支架二402 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六407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410为伺服电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如图1至图19所示。

一种热交换管生产设备,包括拉直装置、切割装置、扩孔装置和弯折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将热交换管102进行预拉直的预拉直机构和将热交换管102 进一步拉直的精拉直机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筒213,热交换管 102贯穿设置在旋转筒213的中部,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向热交换管102 运动的刀具三209;所述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 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所述弯折装置包括支撑柱428和可围绕支撑柱428往复旋转的弯折块427,支撑柱428 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弯折槽429,弯折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半径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弯折块427与弯折槽429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弯折槽429 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预拉直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组一103、压力组二104、压力组三 105和压力组四106,压力组一103设置在滚筒101一侧;压力组一103包括横向设置的上下两个滚筒,滚筒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且凹槽的截面半径小于或等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为纵向设置的左右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包括横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上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下方,且上面两个滚筒和下面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包括纵向交错设置的四个滚筒,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左边,另外两个不相邻的滚筒设置在热交换管102的右边,且左边两个滚筒和右边两个滚筒之间形成仅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所述压力组一103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二104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孔、压力组三105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压力组四106形成的供热交换管102通过的通道均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精拉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夹持机构和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的活动夹持机构,固定夹持机构和活动夹持机构内均设置有可将热交换管102夹持或松开的夹持块组;所述固定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二114顶部的液压缸二113,支撑板二114设置于连接板二127上,连接板二127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两支撑板二114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二130和下夹持块二131,下夹持块二131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二127的顶部,下夹持块二131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二130的顶部与液压缸二1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二131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一108顶部的液压缸一107,支撑板一108设置于连接板一115上,连接板一115可在底座上左右运动;两支撑板一108之间设置有夹持块组,夹持块组包括上夹持块一125和下夹持块一126,下夹持块一126的底部固定在连接板一115的顶部,下夹持块一126 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上夹持块一125的顶部与液压缸一10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下夹持块一126顶部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连接板一11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三132,连接板三132上设置有螺套129,螺套129套设在螺杆一128上,且与螺杆一128螺纹连接,螺杆一128 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一116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二118上,且均与支撑座一 116和支撑座二118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115的底部还设置有滑块一120,滑块一120设置在导轨一119上,导轨一119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与螺杆一128 平行;所述螺杆一128的外侧设置有横截面为L形的护板117;所述支撑座一 116和支撑座二118之间的底座上依次设置有传感器一121、传感器二122、传感器三123和传感器四124,所述连接板一115上靠近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触发传感器的挡板109;所述传感器二122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左端,传感器三123设置于活动夹持机构正常活动路径的最右端;传感器一 121和传感器四124为报警传感器,传感器二122和传感器三123为工作传感器;所述活动夹持机构和固定夹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活动板112,活动板112 上设置有可供热交换管102穿过的通孔,活动板11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块111,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一110;缓冲块111贯穿设置在活动板112上,且活动板 112两端的缓冲块111长度相等,缓冲块111与热交换管102平行;连接杆一 110一端与活动板112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板一115可滑动连接;活动板 112下方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导轨一119上。

所述旋转筒213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二214和轴承212,轴承212的内圈与旋转筒213固定连接,外圈通过固定座二204固定在底座上;齿轮二214 中部设置有与旋转筒213的外壁直径相等的通孔,旋转筒213穿过通孔与齿轮二214固定连接,齿轮二214的下方设置有齿轮一202,齿轮一202与齿轮二 214啮合,齿轮一202由电机一203驱动;所述旋转筒213的中部设置有引导管215,引导管215与旋转筒213的转轴互相重合,且引导管215的内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外径相等;所述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盖板207,盖板207上设置有三个固定轴216,固定轴216与盖板207垂直,三个固定轴216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且三个固定轴216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内心与盖板207的中心点重合,其中一个固定轴216上设置有刀具三209,另外两个固定轴216上均设置有与刀具三209重量相等且直径小于刀具三209的配重块208。

所述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沿旋转筒213的径向往复运动的压块210,旋转筒213的端部设置有可供压块210运动的运动凹槽217,压块210的底部通过推杆219与固定轴216固定连接,盖板207上设置有可供固定轴216运动的槽装结构;所述运动凹槽217底部的旋转筒213的筒壁上设置有可供压块210 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轴216与旋转筒213筒壁之间的推杆219上设置有弹簧 218;压块210的顶部设置有斜面,靠近盖板207的一侧为斜面的最高点,斜面的最低点一侧设置有可沿斜面做往复运动的套筒211,套筒211套设在旋转筒 213上,且套筒211的内壁与旋转筒21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套筒211 的底部与连接杆二206固定相连,连接杆二206与液压缸三205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液压缸三205的输出端与旋转筒213互相平行;所述电机一203为伺服电机;所述引导管215通过固定座一201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液压缸六323设置在支撑平台二322上,支撑平台二322设置在滑块三320上,滑块三320设置在导轨三319上,所述滑块三320和导轨三319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二322的两端,导轨三319与扩孔轴325 在空间上互相垂直;扩孔轴325通过支撑板四324固定在支撑平台二322上,且扩孔轴325与支撑板四324可滑动连接;所述两个滑块三32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四321,连接板四321的两端均与滑块三320固定连接,连接板四321的中部与液压缸五318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五318与导轨三319互相平行;所述导轨三319和液压缸五318均设置在支撑平台一317上方,支撑平台一317 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同步控制且规格相同的液压缸七328,液压缸七328均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一312和右夹持块一313,左夹持块一312与右夹持块一313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一313与左夹持块一312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一312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右夹持块一313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三314上,左夹持块一312的左端与连接片五316固定连接,连接片五316 的左端通过铰接点三311与连接片四310铰接;连接片四310一端通过铰接点三311与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分别与连接片三309和连接片二306铰接;连接片二306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与连接片三309和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一303与连接片一304铰接;连接片一304 一端通过铰接点一303与连接片二306铰接,另一端与支架一305固定连接;连接片三309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与连接片二306和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四308的输出端相连;铰接点三311与左夹持块一312之间还设置有导向块315,导向块315固定在支撑板三314上,且导向块315内设置有供连接片五316穿过的通孔,连接片五316穿过导向块315内的通孔与导向块 315可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四308固定设置在支架一305上,支撑板三314 固定设置在支架一305上,支架一305的底部设置在滑块二302上,滑块二302 设置在导轨二301上,导轨二301与待扩孔的热交换管102互相平行,滑块二 302通过液压缸或气缸驱动在导轨二301上运动。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二329和右夹持块二330,左夹持块二329与右夹持块二330低昂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二330与左夹持块二329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二329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左夹持块二329和右夹持块二330 在液压缸九345的驱动下张开或闭合;液压缸九345的顶部与液压缸八336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八336的顶部通过十字连接件337与同步带340相连,同步带340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同步轮341;所述液压缸九345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固定板335,固定板335之间左转轮343和右转轮344,左转轮 343通过左转动轴333与固定板335可转动连接,右转轮344通过右转动轴334 与固定板335可转动连接;左转轮343为齿轮,左转轮343的下方设置有左夹持块二329,左转轮343和左夹持块二329通过左连接板331连接;右转轮344 为齿轮,右转轮344的下方设置有右夹持块二330,右转轮344和右夹持块二 330通过右连接板332连接;左转轮343和右转轮344之间设置有齿条342,齿条342的两端分别与左转轮343和右转轮344啮合,齿条342与液压缸九345 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缸八336与同步带340之间还设置有截面为C形的引导槽338,引导槽338有两个,且两个引导槽338的C形开口位置相对;所述十字连接件337包括横向的滑动块和纵向的连接块,连接块与滑动块互相垂直,连接块将液压缸八336与同步带340相连,滑动块在两个引导槽338之间形成的滑道滑动。

所述弯折块427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滑块五421上,滑块五421套设在导轨五415上,导轨五415固定设置在支架五413上,导轨五415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片六416;连接片六416一端与支架五41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四 424与连接片七417铰接;连接片七417一端通过铰接点四424与连接片六416 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五425与连接片八418和连接片九419铰接;连接片九419一端通过铰接点五425与连接片七417和连接片八418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六426与连接片十420铰接;连接片十420一端通过铰接点六426 与连接片九419铰接,另一端与滑块五4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八418 一端通过铰接点五425与连接片七417和连接片九419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十一414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十一414与支架五413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五 413通过转轴一422和转轴二423与支撑柱428可转动连接,转轴一422和转轴二423互相平行,转轴一422的下端与齿轮四412相连,且转轴一422的中心点与齿轮四412的中心点重合;齿轮四412与齿轮三409啮合,齿轮三409 由电机二410驱动;所述支撑柱428通过支架四408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弯折槽429同一平面上还设置有支撑杆435,支撑杆435的直径小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的内径,支撑杆435固定在连接块411上,连接块411一端与支撑杆435 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十40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支撑杆435上套设有用于夹持待弯折热交换管的夹紧件431,设置在转动块439上,转动块439通过轴承与支架三405可转动连接,转动块439的外壁还固定设置有齿轮六438,齿轮六438与齿轮五437啮合,齿轮五437由电机三436,电机三436固定在支架三405上。

所述夹紧件431为由多块组件构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夹紧件431的内径大于待弯折的热交换管道的外径;夹紧件431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动块439上,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挤压件,挤压件的直径大于夹紧件431的直径,挤压件与夹紧件431过渡的部位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夹紧件431的外侧套设有挤压筒 432,挤压筒432一端与夹紧件431与挤压件过渡的部位相邻,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耳片433,每个耳片433与转动块439之间均设置有液压缸十二434;所述两个耳片433分别设置在挤压筒432的上下两端;所述挤压件的端部还设置有夹紧头430;所述支架三405固定设置在滑块四406上,滑块四406设置在导轨四404上;支架三405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杆二403穿过螺纹孔与支架三405 螺纹连接,螺杆二403与导轨四404互相平行;螺杆二403一端与支架二402 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六407可转动连接,导轨四404一端与支架二402 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六407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410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