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水平活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4811发布日期:2019-04-13 01:4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水平活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钢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改进型水平活套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材生产中,活套用来缓冲金属流量的变化,调节各轧机间的张力,实现无张力轧制,根据形式的不同,分为立式和卧式(水平)。参照参照图4、图5和图6,三钢高速线轧钢厂二高车间采用了二台套水平活套装置,包括活套臂a3、气缸a1和活套a4。其中,活套臂a3通过枢接座配合销a2可水平摆动的设置于机架,并且活套臂a3的一端铰接有作为动力的气缸a1,另一端延伸至钢材辊道b的侧旁,且通过轴承座a31配合转轴a32竖直可转动地安装有活套a4。通过气缸a1驱动活套臂a3以销a2为支点水平摆动,以调整活套a4与钢材辊道b的位置关系,从而调节各轧机间的张力。

参照图4、图5和图6,现有水平活套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二个方面问题:一、为了防止污水进入轴承座a31,现有活套臂a3将轴承座a31的外壳体a311设计为上一体式,这样在活套a4的安装时,就需要将转轴a32和活套a4从上往下装好,将轴承a312、隔离套a313及定位套a314,从外壳体a311下方往上安装,并用压片a315和压盖a315密封。这种安装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多人合作。二、因活套臂执行部分(安装有活套a3的一端)悬空且长度较长,这样对起到关节和支撑作用的销a2及销套(铜套)的负重较大,导致其磨损快,使整体寿命太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水平活套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水平活套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型水平活套装置,包括机架、活套臂、活套和气缸,所述活套臂的中部通过枢接座配合轴销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且活套臂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相互铰接,另一端设有轴承座,所述活套通过轴承座配合转轴可水平转动地竖直设置于活套臂,所述轴承座的底部竖直安装有一支撑柱,所述机架水平设置有一耐磨板,该耐磨板的上端面与支撑柱的下端相抵触。

进一步,所述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上压盖、下压盖和轴承组件,轴承座本体呈圆筒状,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轴承座本体的内部,并轴承座本体的上端口通过螺栓设置有上压盖,下端口通过螺栓设置有下压盖,并且上压盖与轴承座本体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圈,下压盖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柱。

进一步,所述机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工字形钢条,所述耐磨板水平焊接于工字形钢条的侧面,并且耐磨板与工字形钢条之间还倾斜焊接有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包括U形连接柱和耐磨块,所述U形连接柱的上端焊接于所述下压盖,耐磨块通过复数个螺丝固定安装于U形连接柱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耐磨块为铜块,所述耐磨板为高碳钢。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安装有走轮,所述耐磨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与走轮相配合的弧形导轨。

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对轴承座的具体结构(轴承座本体和上压盖)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轴承座允许技术人员从上往下安装轴承组件和转轴,大大减低了装卸和维修的难度。同时,在轴承座的底部加设支撑柱,在支架上加装作为支撑件的耐磨板,利用支撑柱和耐磨板将活套臂的执行端(设有活套的一端)的重量分担至支架,减轻活套臂关节点位置处枢接座和轴销的负载,提高枢接座和轴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未画出气缸的安装支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未画出气缸的安装支架)。

图3为轴承座、活套、转轴、支撑柱、耐磨板和工字形钢条沿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现有水平活套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现有水平活套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现有水平活套装置中,活套、转轴和轴承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轴承座、活套、转轴、支撑柱、耐磨板和工字形钢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改进型水平活套装置,包括机架1、活套臂3、活套4和气缸2。活套臂3的中部通过枢接座11配合轴销30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活套臂3的一端与气缸2的活塞杆相互铰接(图中未画出气缸2的安装支架),另一端设有轴承座300。活套4通过轴承座300配合转轴5可水平转动地竖直设置于活套臂3。上述结构均为现有水平活套装置的常规技术特征,各部件之间采用的是常规组装方式,本领域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实施,在此不加赘述。

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和保护点包括以下内容:

参照图1、图2和图3,轴承座300的底部竖直安装有一支撑柱6,机架1水平设置有一耐磨板7。耐磨板7的上端面与支撑柱6的下端相抵触,为枢接座11和轴销30分担来至活套臂3、轴承座300和活套4的重量,对于减轻枢接座11和轴销30的负担,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很大帮助。

参照图1、图2和图3,轴承座300包括轴承座本体32、上压盖31、下压盖34和轴承组件33。其中,轴承座本体32呈圆筒状,转轴5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33可转动地设置于轴承座本体32的内部,并轴承座本体32的上端口通过螺栓设置有上压盖31,下端口通过螺栓设置有下压盖34,并且上压盖31与轴承座本体32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圈311,下压盖34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6。轴承组件33具体包括上轴承331、隔离套332、下轴承333、压片334和定位套335,这些部件的结构及组装方法均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实施,在此不加赘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机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工字形钢条12。耐磨板7水平焊接于工字形钢条12的侧面,并且耐磨板7与工字形钢条12之间还倾斜焊接有支撑杆71,以加固耐磨板7。

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柱6包括U形连接柱61和耐磨块62。其中,U形连接柱61的上端焊接于下压盖34,耐磨块62通过复数个螺丝固定安装于U形连接柱61的下端。作为优选方案:耐磨块62为铜块,而耐磨板7为高碳钢。

参照图7,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柱6的下端安装有走轮601,耐磨板7的上端面安装有与走轮601相配合的弧形导轨701。通过走轮601配合弧形导轨701,将支撑柱6与耐磨板7之间的滑动式摩擦而受损,改为滚动式摩擦,可以大大降低支撑柱6和耐磨板7的摩擦受损情况,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