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7162发布日期:2019-07-31 22:0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机中固定的部分叫做定子(stator),在其上面装设了成对的直流励磁的静止的主磁极;而旋转部分(转子-rotor)叫转子铁芯,在上面要装设电枢绕组,通电后产生感应电动势,充当旋转磁场,后产生电磁转矩进行能量转换。

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均是由多个冲片层叠而成,以定子铁芯为例,其工艺流程为:钢带放置在放卷机上进入校平机校平,然后进入纵剪机和横剪机剪成规则的片状,然后通过输送装置进入冲压机冲孔成型,最后经输送架输出成品冲片。

校平机也称矫正机、整平机,用于钢带的校平送进。它是板材加工中常用的设备,校平机的定型主要取决于被校带材的厚度、材质和要求,料越厚所需结构刚性要越好,辊数越少,辊径越大,功率越大 (幅宽一定),反之亦然。

校平机主要应用于矫正各种规格板材及剪切成块的板材。该机能适用于各种冷、热轧板材的矫平。由于其操作方便、简单,应用范围遍布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电子、电力、轻工等多个行业,特别在造船、机车车辆、锅炉桥梁、金属结构工厂等行业,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必需产品。

金属材料在较大弹塑性弯曲条件下,不管其原始弯曲程度有多大差别在弹复后所残留的弯曲程度差别会显著减小,甚至会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校平的目的。但在实际生产中,钢片的原始曲率不论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相同的,现有的校平机均是一个主动辊带动多个从动辊进行校平,如此会导致后面几根从动辊的校平力不足,使得钢带的剩余曲率不能逐步减小,成品钢带平直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它包括电机、减速机、十字轴式万向节、第一主动轧辊、第二主动轧辊、第三主动轧辊、第四主动轧辊、第一从动轧辊、第二从动轧辊和第三从动轧辊,电机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分别与第一主动轧辊、第二主动轧辊、第三主动轧辊和第四主动轧辊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节连接,第二从动轧辊和第三从动轧辊设置在第一主动轧辊与第二主动轧辊之间,第一从动轧辊设置在第三主动轧辊与第四主动轧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其第三从动轧辊与第一主动轧辊之间校平力为A,第二从动轧辊与第三从动轧辊之间校平力为B,第二主动轧辊与第二从动轧辊之间校平力为C,第四主动轧辊与第二主动轧辊之间校平力为D,第一从动轧辊与第四主动轧辊之间校平力为E,第三主动轧辊与第一从动轧辊之间校平力为F,各个校平力相比为D>A=C=E=F>B。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钢带在初段,由中等校平力A第一次校平,然后由较小的校平力B进行第二次校平,接着由中等的校平力C过渡到中段,中段有两个主动轮,较大的校平力D能去除钢带大部分剩余曲率,最后在中等的校平力E、F作用下平稳出料,此种结构,校平力足,使得钢带的剩余曲率能有效逐步减小,成品钢带平直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轧辊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

电机 1,

减速机 2,

十字轴式万向节 3,

第一主动轧辊 4,

第二主动轧辊 5,

第三主动轧辊 6,

第四主动轧辊 7,

第一从动轧辊 8,

第二从动轧辊 9,

第三从动轧辊 1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铁芯成型工艺的校平机包括电机1、减速机2、十字轴式万向节3、第一主动轧辊4、第二主动轧辊5、第三主动轧辊6、第四主动轧辊7、第一从动轧辊8、第二从动轧辊9和第三从动轧辊10,电机1与减速机 2相连,减速机2分别与第一主动轧辊4、第二主动轧辊5、第三主动轧辊6和第四主动轧辊7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节3连接,第二从动轧辊 9和第三从动轧辊10设置在第一主动轧辊4与第二主动轧辊5之间,第一从动轧辊8设置在第三主动轧辊6与第四主动轧辊7之间。

参见图2,第三主动轧辊6与第一从动轧辊8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从动轧辊8与第四主动轧辊7转动方向相反,第四主动轧辊7与第二主动轧辊5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主动轧辊5与第二从动轧辊9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从动轧辊9与第三从动轧辊10转动方向相反,第三从动轧辊10与第一主动轧辊4转动方向相反。

工作原理:

电机1启动,在减速机2和十字轴式万向节3的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主动轧辊4、第二主动轧辊5、第三主动轧辊6和第四主动轧辊7转动。

钢带进入第三从动轧辊10与第一主动轧辊4之间第一次弯曲校平,校平力为A,之后进入第二从动轧辊9与第三从动轧辊10之间第二次弯曲校平,校平力为B,接着进入第二主动轧辊5与第二从动轧辊9之间第三次弯曲校平,校平力为C,然后进入第四主动轧辊7与第二主动轧辊5之间第四次弯曲校平,校平力为D,然后进入第一从动轧辊8与第四主动轧辊7之间第五次弯曲校平,校平力为E,然后进入第三主动轧辊6与第一从动轧辊8之间第六次弯曲校平,校平力为F,钢带进入后道经过多个轧辊的作用,钢带的剩余曲率逐步减小,钢带最终趋于平直,进入后道剪切工序。

各个轧辊之间的校平力相比如下:D>A=C=E=F>B,钢带在初段,由中等校平力A第一次校平,然后由较小的校平力B进行第二次校平,接着由中等的校平力C过渡到中段,中段有两个主动轮,较大的校平力D能去除钢带大部分剩余曲率,最后在中等的校平力E、F作用下平稳出料。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次反复弯曲而得到校平,在消除原始曲率不均匀的同时将轧件校平。钢带在轧辊的作用下,进行纯弯曲、发生弹塑性变形,当校平力消除、板带材弹性回复后,消除了一部分的原始曲率。剩余的曲率则作为下一个校平辊的原始曲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