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545发布日期:2019-10-19 04:1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一种应用在机械制造或设备安装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或连接部件的工装或工具,其作用是使加工对象或连接部件固定于正确的位置,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实现装卡、固定工作。

对于盒式外壳的加工,如新能源电池外壳等,由于盒式外壳大多数为六面体且其中一面呈开放设置,生产者往往需要将与其余五个面对应的五个板件通过夹具定位夹紧后再进行焊接。当五个面的板件按要求拼接后,则需要对其中两面的板件做顶推处理使之与其余的三面相互夹紧,而现有的夹具使用螺纹件与螺孔配合的结构做顶推处理,人们往往需要将两面中的多个螺纹件拧紧,故而存在操作时间长,操作繁琐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装夹效率高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效率高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包括底板、顶推组件及竖直地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柱沿X轴方向呈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四定位柱沿Y轴方向呈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定位柱至第四定位柱共同围出一定位空间,所述顶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上,所述顶推组件包括抵压头及行程可调的气缸,所述第三定位柱处的气缸之输出端沿X轴方向穿过所述第三定位柱并伸入所述定位空间,所述第三定位柱处的抵压头位于所述定位空间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三定位柱处的气缸之输出端,所述第四定位柱处的气缸之输出端沿Y轴方向穿过所述第四定位柱并伸入所述定位空间,所述第四定位柱处的抵压头位于所述定位空间内并安装于所述第四定位柱处的气缸之输出端。

较佳地,所述抵压头具有收容腔,所述抵压头借助所述收容腔呈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气缸之输出端上并相对所述气缸之输出端具有滑移伸出的伸出位置及滑移内缩的内缩位置,所述收容腔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气缸之输出端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抵压头滑移至所述伸出位置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柱至少为二个并沿Y轴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所述第三定位柱至少为二个并沿Y轴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三定位柱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二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的数量一致。

较佳地,所述第三定位柱处的所述顶推组件为至少两个并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布置,所述第四定位柱处的所述顶推组件为至少两个并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布置。

较佳地,所述气缸包括缸筒、位于所述缸筒后方的位置调节机构、设于所述缸筒内的第二弹性件及位于所述缸筒内并在所述缸筒上滑动的活塞杆和限位块,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缸筒外并与所述抵压头连接,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活塞杆的后方,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向前伸入所述缸筒并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弹性地抵压于所述限位块和活塞杆之间,所述抵压头安装于所述活塞杆上。

较佳地,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和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杆向外伸出所述缸筒的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于所述缸筒,所述调节杆伸入所述缸筒再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缸筒的固定块及与所述固定块枢接的活动卡爪,所述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活动卡爪配合的环形锁定槽,所述活动卡爪与所述环形锁定槽相互啮合以限制所述调节杆移动。

较佳地,所述缸筒被所述活塞杆伸出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轴套,所述活塞杆穿置于所述第一轴套上。

较佳地,同一所述第三定位柱处的所有顶推组件共同连接有连动推块,同一所述第四定位柱处的所有顶推组件共同连接有连动顶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藉由底板、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的相互配合,将三个板件分别紧贴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及底板,再将剩余的两件板件紧贴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借助分别设于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上的顶推组件,利用顶推组件顶推位于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上的板件使之与其余板件之间相互夹紧。借助顶推组件包括抵压头及行程可调的气缸,通过气缸推动抵压头移动进而顶推位于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上的板件使之与其余的板件相互夹紧,故借助该顶推组件,抛弃了传统的通过螺纹件拧紧顶推的方法,从而提高了顶推的效率,节省顶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与外界板件定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之顶推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之顶推组件被过其中心线的面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100包括底板5、顶推组件6及竖直地设于底板5上的第一定位柱1、第二定位柱2、第三定位柱 3和第四定位柱4,第一定位柱1与第三定位柱3沿X轴方向呈相对布置,第二定位柱2与第四定位柱4沿Y轴方向呈相对布置,第一定位柱1至第四定位柱 4共同围出一定位空间9,用于组成新能源电池外壳的板件200位于定位空间9 内并贴紧第一定位柱1至第四定位柱4。顶推组件6分别设于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上,顶推组件6包括抵压头61及行程可调的气缸62,第三定位柱3 处的气缸62之输出端沿X轴方向穿过第三定位柱3并伸入定位空间9,第三定位柱3处的抵压头61位于定位空间9内并安装于第三定位柱3处的气缸62之输出端。同理地,第四定位柱4处的气缸62之输出端沿Y轴方向穿过第四定位柱4并伸入定位空间9,第四定位柱4处的抵压头61位于定位空间9内并安装于第四定位柱4处的气缸62之输出端。借助该顶推组件6,故抵压头61在气缸 62的驱动下移动,以对位于第三定位柱3处及第四定位柱4处的板件200抵压,从而使板件200之间相互夹紧。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1及第三定位柱3分别为两个,第二定位柱2及第四定位柱4分别为一个,当然,根据盒式外壳的大小,第一定位柱1及第三定位柱3的数量各为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第二定位柱2及第四定位柱4的数量各为两个、三个、或四个不等,故不以此为限,第一定位柱1及第三定位柱3各沿底板5的Y轴方向成间隔开的排列,相应地,第二定位柱2及第四定位柱4各沿所述底板5的X轴方向呈间隔开的排列。较优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1与第三定位柱3的数量一致,第二定位柱2与第四定位柱4的数量一致,以使得当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上的顶推组件6分别朝X轴方向及Y轴方向顶推板件200时,板件200所受到顶推力更加合理且均匀,同时,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100美观大方。

请参阅图1至图3,一个第三定位柱3处的顶推组件6为两个并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布置,一个第四定位柱4处的顶推组件6为两个并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布置,故而有利于板件200被顶推组件6顶推均匀,而不会出现于顶推过程中发生上下偏斜的现象。同一第三定位柱3处的所有顶推组件6共同连接有连动推块71,同一第四定位柱4处的所有顶推组件6共同连接有连动顶块72,借助该连动推块71及连动顶块72,同时推动所有顶推组件6从而节省顶推时间及减小由于分次顶推而造成的上下偏斜的现象。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定位柱3处的顶推组件6为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第四定位柱4处的顶推组件6 为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抵压头61具有收容腔611,抵压头61借助收容腔611呈滑动地套设于气缸62的输出端上并相对气缸62之输出端具有滑移伸出的的伸出位置及滑移内缩的内缩位置,气缸62的输出端具体为下文出现的活塞杆624。收容腔611内设有第一弹性件613,第一弹性件613抵接于活塞杆624与收容腔 611的腔壁6111上,第一弹性件613恒具有驱使抵压头滑移至伸出位置的趋势。举例而言,活塞杆624带动抵压头61滑移至抵压头61抵压板件200时,抵压头61相对活塞杆的伸缩位置变成内缩位置,而从伸缩位置变成内缩位置的过程中,活塞杆624压缩第一弹性件613从而使得活塞杆624多余的力被第一弹性件613缓冲,从而改善抵压头61对板件200过分的压迫,从而使得抵押头61 顶推板件200时不破坏板件200并减缓对板件200的冲击。

请参阅图4及图5,气缸62包括缸筒621、位于缸筒621后方的位置调节机构622、设于缸筒621内的第二弹性件623及位于缸筒621内并在缸筒621上滑动的活塞杆624和限位块625。活塞杆624的一端伸出缸筒621外并与抵压头 61连接,限位块625位于活塞杆624的后方,622位置调节机构向前伸入缸筒 621并与限位块625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623呈弹性地抵压于限位块625和活塞杆624之间。举例而言,当操作位置调节机构622时,位置调节机构622带动限位块625于缸筒621内滑动,从而抵压第二弹性件623,第二弹性件623产生弹性变形且推动活塞杆624沿缸筒621的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推动抵压头61 而抵推位板件200。藉由第二弹性件623,使得减缓活塞杆624的受力冲击,降低活塞杆624的突然顶推抵押头61的风险,从而使得抵押头61抵推板件200 时缓慢可靠,不会对板件200造成过分的压迫。较优的是,缸筒621被活塞杆 624伸出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轴套8,活塞杆624穿置于第一轴套8上。藉由第一轴套8,从而使得活塞杆624做更顺畅的移动。

请参阅图4-5,位置调节机构622包括调节杆6221和用于限制调节杆6221 向外伸出缸筒621的锁定结构6222,锁定结构6222设于缸筒621,调节杆6221 向前伸入缸筒621再与限位块625固定连接。藉由锁定结构6222,从而使得调节杆6221向前推动限位块625时锁定调节杆6221调节的位置,从而使得抵压头61能够可靠的抵压板件200。举例而言,与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6222包括设于缸筒621的固定块6222a及与固定块6222a枢接的活动卡爪6222b,调节杆 6221上设有与活动卡爪6222b配合的环形锁定槽6221a,活动卡爪6222b与环形锁定槽6221a相互啮合以限制调节杆6221移动。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将5个板件按照特定顺序紧贴于第一定位柱1、第二定位柱2、底板5、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推动连动推块71及连动顶块72,连动推块71 及连动顶块72各推动调节杆6221,调节杆6221推动限位块625从而推动活塞杆624进而推动抵压头61,从而将位于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上的板件 200分别朝第一定位柱1及第二定位柱2的方向压紧,从而使得五个板件200之间相互压紧,从而进行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外壳焊接夹具100藉由底板5、第一定位柱1、第二定位柱2、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的相互配合,将三个板件200分别紧贴第一定位柱1、第二定位柱2及底板5,再将剩余的两件板件200紧贴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借助分别设于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上的顶推组件6,利用顶推组件6顶推位于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 上的板件200使之与其余板件200之间相互夹紧。借助顶推组件6包括抵压头 61及行程可调的气缸62,通过气缸62推动抵压头61移动进而顶推位于第三定位柱3及第四定位柱4上的板件200使之与其余的板件200相互夹紧,故借助该顶推组件6,抛弃了传统的通过螺纹件拧紧顶推的方法,从而提高了顶推的效率,节省顶推时间。

值得注意者,如图1及图2所示,X轴方向是指底板5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指底板5的长度方向,相应地,Z轴方向指底板5的高度方向,但不限于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