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9800发布日期:2019-08-16 22:5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及钣金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飞速发展,冲孔设备也一直都在改善,比如:从最初的液压式专用冲孔机到现在的采用气动增压冲孔机,其设备的占地面积及价格已有减少,但是由于冲孔件的规格差异很大,长宽高都不同,专用型的冲孔机始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同时品质上也无法有突破。

在侧围外板制造中,需要在产品中增加过线孔或一些工艺孔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新增加模具,将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延长工期,所以设计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冲孔机构是最佳解决方案,现有侧围外板冲孔机构无法适用于侧围上端凹槽处狭小空间,且无法自动高效的将所有孔一次性高精度冲压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冲孔设备无法适用于侧围上端凹槽处狭小空间、且无法将所有孔一次性高精度冲压完成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以达到提高侧围外板冲孔精确性高效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包括:滑移组件、翻转组件和冲孔组件;

所述翻转组件设置在滑移组件上方,所述冲孔组件设置在翻转组件上方;

所述滑移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底座、第一缓冲器、第一滑轨、连接板和第二缓冲器;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连接板;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与连接板连接,所述底座的末端设有第一缓冲器;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第二缓冲器;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与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底端,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冲孔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二滑轨、可动凸模、固定基座、第六连接件、凸模导向和第十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三气缸的气缸杆依次穿过第六连接件和第十连接件、第三气缸的气缸杆末端连接固定基座;所述第十连接件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设置在第六连接件上,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凸模导向,所述凸模导向上设置可动凸模。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连接板、和第九连接件上分别设有多个检测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与水平面具有倾斜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三缓冲器和第四缓冲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在第四连接件后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在第四连接件前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连接件上设置凹模和排料管,所述排料管通过真空发生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连接件下方固定设置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与第八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八连接件与第九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主要用于侧围外板因设计变更需增加过线孔、工艺孔及一些功能孔,既不增加模具,又能保证高精度高效生产。该机构突出的特点是能高精度在侧围外板凹槽处打多个孔,节省空间,且全程不需要人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

2、滑移组件基座采用双倾斜设计,既能保证冲孔机构排列与侧围外板型面一致,又能避免滑移中出现蹭件的情况。

3、翻转组件采用特制连接机构以满足冲孔组件需要打开大角度的问题,翻转组件两端位置增加限位块,增加精度。

4、冲孔组件通过连接件三向可调保证了冲孔位置精度,冲孔组件通过排料管与真空发生器相连,将废料吸出,解决了废料难以倒出的问题。

5、可移动组件上安装了检测开关,使得冲孔实现了自动化,机构中的缓冲器有效的缓冲了机构运动中产生的力,延长了机构使用寿命。

6、在翻转机构加装多处冲孔组件,用一个设备完成冲孔,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一次性自动冲孔完成,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整体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翻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冲孔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滑移组件;2、翻转组件;3、冲孔组件;101、第一气缸; 102、底座;103、第一检测开关;104、第一缓冲器;105、第一滑轨;106、连接板;107、第二检测开关;108、第二缓冲器;201、第二气缸;202、第三缓冲器;203、第三检测开关;204、第一限位块;205、第二限位块;206、第一连接件;207、第二连接件;208、第三连接件;209、第四连接件;210、第四检测开关;211、第五连接件;212、第四缓冲器;301、排料管;302、第三气缸;303、第五检测开关;304、第二滑轨;305、凹模;306、凸模;307、固定基座;308、第六连接件;309、凸模导向;310、第七连接件;311、第八连接件;312、第九连接件;313、第十连接件;314、第六检测开关;31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整体应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包括:滑移组件1、翻转组件2、冲孔组件3和板件数模4。

所述翻转组件2设置在滑移组件1上方,所述冲孔组件3设置在翻转组件2 上方;其中滑移组件1将翻转组件2安装在滑移组件1上,冲孔组件3连接到翻转组件2上保证准确定位,由机器人抓手离开板件数模4后,翻转组件2带动冲孔组件3向前翻转,翻转到位后滑移组件1带动冲孔组件3滑移到位,最后冲孔组件3进行冲孔。

图2是滑移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滑移组件1包括:第一气缸101、底座102、第一缓冲器104、第一滑轨105、连接板106和第二缓冲器 108;其中,所述底座102上设置第一滑轨105,所述第一滑轨105上滑动设置连接板106;所述气缸101的气缸杆与连接板106连接,所述底座102的末端设有第一缓冲器104,所述底座102的前端设有第二缓冲器10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2上分别设有第一检测开关103和第二检测开关107,分别用于检测第一滑轨105向前滑动到位和向后滑动到位。所述第一滑轨105与水平面具有倾斜角度。所述第一气缸101通过第一滑轨105与底座102的连接为双向倾斜连接。

图3是翻转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翻转组件2包括:第二气缸201、第一连接件206、第二连接件207、第三连接件208、第四连接件209 和第五连接件211;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208与连接板106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208上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01底端,所述第二气缸201的气缸杆与第一连接件20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06活动设置在连接板106上,所述第一连接件206与第二连接件20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07与第五连接件211 活动连接,第五连接件211与第四连接件20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209 用于连接冲孔组件3。同时,在连接板106上设有第三缓冲器202、第四缓冲器 212,第三缓冲器202用于缓冲第四连接件209向后翻转,第四缓冲器212用于缓冲第四连接件209向前翻转。所述连接板106上在第四连接件209后端设有第一限位块204,第一限位块204用于限制第四连接件209向后翻转;在第四连接件209前端设有第二限位块205;第二限位块205,用于限制第四连接件209 向前翻转。另外,在连接板106右端设置第三检测开关203,第三检测开关203 用于检测第四连接件209向后翻转到位;在连接板106左端设置第四检测开关 210用于检测第四连接件209向前翻转到位。第一连接件206、第二连接件 207、第三连接件208和第四连接件209共同组成翻转机构,第二气缸201的气缸杆能够带动翻转机构,进而带动冲孔组件3向前翻转。

图4是冲孔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冲孔组件3包括:第三气缸302、第二滑轨304、可动凸模306、固定基座307、第六连接件308、凸模导向309和第十连接件313;其中,所述第三气缸302的气缸杆依次穿过第六连接件308和第十连接件313、第三气缸302的气缸杆末端连接固定基座307;所述第十连接件313通过第二滑轨304滑动设置在第六连接件308上,所述固定基座307上设置凸模导向309,所述凸模导向309上设置可动凸模306。所述第五连接件308上设置凹模305和排料管301,所述排料管301通过真空发生器进行控制。凹模305中间有孔,第九连接件308前端与凹模305连接的地方有一空腔,排料管301接在这个空腔,冲孔时废料通过凹模进入第九连接件308的空腔,然后废料由真空发生器吸出。所述第六连接件308下方固定设置第七连接件310,所述第七连接件310通过垫片315与第八连接件311连接,所述第八连接件311通过垫片315与第九连接件312连接,用于调整冲孔机构3的空间位置。其中,所述第八连接件311与第九连接件312分别为L型。第六连接件 308、第七连接件310、第八连接件311、第九连接件312的连接中间可设置垫片,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垫片来调整整个冲孔机构的位置,从而达到冲孔机构空间位置三向可调。在第六连接件308上方分别设置第五检测开关303和第六检测开关314。冲孔组件由第三气缸302驱动进行冲压,凹模305与卸料管301与第五连接件308共同组成卸料区,所述第二滑轨304与第五检测开关303和第六检测开关314共同组成冲孔部分滑动机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围外板自动冲孔机构的工作原理:机器人抓手离开板件后第二气缸201通气,由第二气缸201的气缸杆推动第一连接件206、第二连接件207、第三连接件208、第四连接件209、第五连接件211带动冲孔组件3向前翻转,翻转到位后第四检测210开关有信号,第一气缸101通气气缸杆带动连接板106及翻转机构一起伸出,滑动到位后第二检测开关107有信号,第三气缸302通气气缸杆带动第十连接件313、固定基座307、凸模导向309、凸模306伸出,进行冲孔,凸模导向309与固定基座307之间设有弹簧,凸模导向309在接触板件后回缩,凸模306继续前进进行冲孔,第五检测开关303有信号,真空发生器通过排料管301将废料吸出,冲孔完成后,第三气缸302返回,带动固定基座307、凸模导向309、凸模306收回,第六检测开关314有信号,第一气缸101气缸杆带动连接板106及翻转机构一起缩回,第一检测开关 103有信号,第二气缸201由气缸杆推动第一连接件206、第二连接件207、第三连接件208、第四连接件209、第五连接件211带动冲孔机构3向后翻转,第三检测开关203有信号,机器人有信号取走板件数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机器人抓手离开板件数模→翻转机构翻转→滑移组件伸出→冲孔机构开始冲孔→冲孔完成→冲孔机构收回→滑移组件缩回→翻转机构翻转→机器人取走数模→等待下一次放入数模进入下个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