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套口模自动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7423发布日期:2019-12-10 20:5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床套口模自动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床套口模自动退料装置,特别适用于y型三通冲床套口退料时使用。



背景技术:

现在业内应用最广泛的y型三通制作工艺是水挤压工艺,是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成型,制作时是将定长紫铜直管(tp2m)加以填充介质(水)后进行挤压成t型,这种制作挤出端壁厚较薄,y型三通在生产周转过程中,极容易造成单口椭圆现象的产生,现有传统y型三通冲床套口工序,由于不具备自动退料功能,故意目前冲床套口工序只能起到套口作用,无法保证挤出端管口的圆度,还需再对管口椭圆进行二次返气扩整,产品一次合格率大幅降低,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如何保证y型三通在冲床套口工序中挤出端管口符合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持续创新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加工后的y型三通挤出端口符合要求,同时又不增加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的一种冲床套口模退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其特征在于:套口上模的中心位置是套口上模滑动型腔,退料块一端装配在套口上模滑动型腔里滑动配合,且退料块的另一端加工有扩口针一端插入的孔,且扩口针的另一端与中间连接板过盈配合,退料杆通过滑动型腔与连接板滑动装配,另一个退料块的一端与中间连接板的另一板面装配,所述另一个退料块的另一端与套口模柄并通过套口模柄滑动型腔组合在一起,并通过三根六角螺栓固定。所述套口上模形状呈半圆型,y型三通置放在套口上模里二者阴阳相配。所述退料杆的另一端可以在滑动型腔里滑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y型三通在生产周转过程中造成的管口椭圆问题,同时又不增加任何人工成本,而且又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组装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y型三通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y型三通;2、套口上模;3、退料块;4、扩口针;5、退料杆;6、中间连接板;7、另一个退料块;8、套口模柄;9、套口上模滑动型腔;10、套口模柄滑动型腔;11、退料杆滑动型腔,12、y型三通挤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套口上模2的中心位置是套口上模滑动型腔9,退料块3一端装配在套口上模滑动型腔里滑动配合,且退料块的另一端加工有扩口针一端插入的孔,且扩口针4的另一端与中间连接板6过盈配合,退料杆5通过滑动型腔11与连接板6滑动装配,另一个退料块7的一端与中间连接板的另一板面装配,所述另一个退料块7的另一端与套口模柄8并通过套口模柄滑动型腔10组合在一起,并通过三根m6内六角螺栓固定。

本技术方案优选装配是将扩口针4的一端与退料块3是滑动配合装配,退料杆5通过滑动型腔11与连接板6滑动装配,所述退料杆可以在滑动型腔里滑动,然后再将退料块3与套口上模2滑动连接,将另一个退料块7与套口模柄连接端通过套口模柄滑动型腔组合在一起,将另一个退料块与套口模柄组件放在套口上模2、退料块3、扩口针4、退料杆5、中间连接板6的组件上,并通过三根m6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一起。

所述套口上模形状呈半圆型,y型三通1置放在套口上模里二者阴阳相配。

工作时,将组装好的套口上模自动退料装置通过套口模柄8固定在冲床滑块上,将y型三通1放在冲床工作台上,放到位后,按下冲床启停按钮,然后踩动气动离合器,气动离合器启动后,冲床滑块会带动套口上模自动退料装置向下运动,套口上模自动退料装置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套口上模2与y型三通1开始接触,直至套口上模自动退料装置中的扩口针4进入y型三通1的y型三通挤出端12,此时y型三通挤出端被扩口针4校圆,很好的解决了y型三通挤出端在周转过程中造成的管口椭圆现象,同时y型三通挤出端12会将退料块3顶起,退料块3将退料杆5顶起,退料杆5将另一个退料块7顶起,然后冲床滑块会继续带动套口上模自动退料装置向上运动,冲床滑块向上运动过程中,冲床顶料板会与另一个退料块7相互接触,另一个退料块7在冲床滑块向上运动过程中开始向下运动,另一个退料块向下运动时会带动退料杆5与退料块3一起向下运动,最终退料块3将y型三通1从扩口针4上压下来,冲床滑块又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