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3252发布日期:2019-10-22 20:5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元器件引脚折弯后无伤复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电阻元器件引脚通过机械方式折弯后不能满足PCB板电子装配时,将电阻引脚无伤复原到初始状态是很有必要的。电阻引脚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镀锡铜线,一种是镀锡铜包钢线,采用不当的方法对电阻引脚进行修复,电阻脚很容易受损,使用后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修复效率高的电阻元器件引脚无伤复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包括

导轨,是“凸”形结构;

滑块,是倒状的“凹”形结构,位于导轨上,滑块“凹”形两侧翼底端内侧与导轨上部侧壁滑动连接,用于挤压待复原电阻;

上调节板,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滑块倒状的“凹”形空间内的上底面;

下调节板,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导轨上表面。

所述的滑块在“凹”形两侧翼底端内侧对称的设置有凸起,滑块通过凸起与导轨上部侧壁滑动连接;沿滑块长度方向两侧各有一条带有沉台的第一长条孔,所述的上调节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滑块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长条孔内,螺栓通过在第一长条孔内滑动调节两个上调节板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滑块的上表面开有盲孔,通过盲孔连接有扶手。

所述的凸起为圆弧形。

所述的扶手有上下两段组成,扶手的上段是球冠体,其球的半径为25mm;扶手的下段由从上至下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组成,直径大的圆柱体位于直径小的圆柱体和球冠体之间;所述的盲孔与扶手的下段相匹配。

所述的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的表面均连接有防滑垫,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与防滑垫连接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机构。

所述的导轨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

所述的凹槽开设有四个。

所述的导轨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有第二长条孔;沿导轨宽度方向两侧各开有一条带沉台的第三长条孔,导轨上表面通过第三长条孔可拆卸的连接有沿导轨轴向平行布设的两个下调节板。

所述的滑块在“凹”形两侧翼底端内侧对称的设置有圆弧形凸起,滑块通过凸起与导轨上部侧壁滑动连接;沿滑块长度方向两侧各有一条带有沉台的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内可拆卸的连接有两个上调节板;所述的滑块的上表面开有盲孔,通过盲孔连接有扶手;所述的扶手有上下两段组成,扶手的上段是球冠体,其球的半径为25mm;扶手的下段由从上至下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组成,直径大的圆柱体位于直径小的圆柱体和球冠体之间;所述的盲孔与扶手的下段相匹配;所述的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的表面均连接有防滑垫,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与防滑垫连接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机构;所述的凹槽开设有四个;所述的导轨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有第二长条孔;沿导轨宽度方向两侧各开有一条带沉台的第三长条孔,导轨上表面通过第三长条孔可拆卸的连接有沿导轨轴向平行布设的两个下调节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轨及位于导轨上并与导轨滑动连接滑块、第一长条孔和第三长条孔及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简单结构设计,高效的将电阻引脚无伤复原到初始状态。可调节的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中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进行位置的调整,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不同电阻元器件外形尺寸及引脚直径的修复需求,提高了电阻元器件引脚被折弯后的二次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轻巧、安装操作方便简单。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与滑块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扶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滑块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轨沿长度方向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轨沿宽度方向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下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块;2-导轨;3-扶手;4-第一长条孔;5-第二长条孔;6-第三长条孔;7-凹槽;8-凸起;9-盲孔;10-上调节板;11-下调节板;1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11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包括

导轨2,是“凸”形结构;

滑块1,是倒状的“凹”形结构,位于导轨2上,滑块1“凹”形两侧翼底端内侧与导轨2上部侧壁滑动连接,用于挤压待复原电阻;

上调节板10,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滑块1倒状的“凹”形空间内的上底面;

下调节板11,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导轨2上表面。

在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修复的电阻元器件的具体尺寸,调节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位置,使得调节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内侧间距稍大于待修复电阻本体的轴向尺寸,导轨2通过第二长条孔5将导轨2固定于操作台台面上,将电阻元器件放入导轨2与滑块1之间,给滑块1施加一个斜向下的力,使滑块1沿导轨2方向移动,最终电阻引脚被无伤修复。上调节板10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块1结构内侧。下调节板11是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导轨2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导轨及位于导轨及滑动上的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简单结构设计,高效的将电阻引脚无伤复原到初始状态。可调节的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中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进行位置的调整,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不同电阻元器件外形尺寸及引脚直径的修复需求。

实施例二

根据图1-3、图5-6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滑块1在“凹”形两侧翼底端内侧对称的设置有凸起8,滑块1通过凸起8与导轨2上部侧壁滑动连接;沿滑块1长度方向两侧各有一条带有沉台的第一长条孔4,所述的上调节板1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滑块1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长条孔4内,螺栓通过在第一长条孔4内滑动调节两个上调节板10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是所述的凸起8为圆弧形。

优选的是所述的凸起8为圆弧形。

在实际使用时,本实施例第一长条孔4常采用腰型槽,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螺钉的调节,安装好后的稳固性较好;圆弧形凸起8的设置,使滑块1与导轨2接触部位为线接触,即能保证接触良好,又可以减少滑动过程的摩擦力。在具体实施时,圆弧凸起8的弧度数为840-880,弧度数尤其采用860时,使得导轨与滑块的连接及滑动效果较好。

实施例三

根据图1-6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滑块1的上表面开有盲孔9,通过盲孔9连接有扶手3。

优选的是所述的扶手3有上下两段组成,扶手3的上段是球冠体,其球的半径为25mm;扶手3的下段由从上至下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组成,直径大的圆柱体位于直径小的圆柱体和球冠体之间;所述的凹槽9与扶手3的下段相匹配。

在实际使用时,滑块1的上表面连接有扶手3的技术方案,使得在给滑块1施加一个斜向下的力使滑块1沿导轨2方向移动时,更加方便、顺手;扶手3是“球形”,其半径为25mm,大小适合一般成年人手形,满足人体工程学。本实施例中直径大的圆柱体的高度是10mm,直径25mm;直径小的圆柱体采用的是高度为10mm的M16-7g的螺栓。

实施例四:

根据图1-3、图10-11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表面均连接有防滑垫12,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与防滑垫12连接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机构。

在实际使用时,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与电阻接触面上粘有防滑垫12,防滑垫12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用于防滑及保护电阻引脚;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上与防滑垫12连接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机构,本实施例中的防滑机构采用的是滚花处理,以增大表面粗糙度,保证与防滑垫12的连接牢固可靠。防滑垫12的硬度低于电阻引脚的硬度,故在修复过程中不会引起电阻引脚的损伤。在实际使用时,防滑垫12也可以采用其它非金属材料制成,但非金属材料的硬度要低于电阻引脚的硬度,保证在修复过程中不会引起电阻引脚的损伤即可。

实施例五:

根据图1-3,图7-9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导轨2的下表面开设有凹形槽7。

优选的是所述的凹形槽7开设有多个。

在实际使用时,导轨2的下表面开设有凹形槽7,且根据重量的要求可以设置多个,也可以对凹形槽深度进行设计,大大减轻了导轨2的重量。此设计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方便操作和携带。本实施例中导轨2的下表面开有四个矩形凹形槽7,凹形槽7的宽度是35mm,长度是77cm,相邻凹形槽7轴向中心间间距是87mm,相邻凹形槽7径向中心间间距是112mm;导轨2的总长度是200mm,宽度124mm。

实施例六:

根据图1-3,图7-9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导轨2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有第二长条孔5;沿导轨2宽度方向两侧各开有一条带沉台的第三长条孔6,导轨2上表面通过第三长条孔6可拆卸的连接有沿导轨2轴向平行布设的两个上调节板10。

在实际使用时,导轨2沿长度方向两侧带有两条“腰”形第二长条孔5,用于将导购固定于操作台面上。导轨宽度方向两侧各有一条带沉台的“腰形”第三长条孔6,用于将下调节板安装到导轨上。

实施例七:

根据图1-11所示的一种电阻引脚无伤复原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滑块1在“凹”形两侧翼底端内侧对称的设置有圆弧形凸起8,滑块1通过凸起8与导轨2上部侧壁滑动连接;沿滑块1长度方向两侧各有一条带有沉台的第一长条孔4,第一长条孔4内可拆卸的连接有两个上调节板10;所述的滑块1的上表面开有盲孔9,通过盲孔9连接有扶手3;所述的扶手3有上下两段组成,扶手3的上段是球冠体,其球的半径为25mm;扶手3的下段由从上至下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组成,直径大的圆柱体位于直径小的圆柱体和球冠体之间;所述的盲孔9与扶手3的下段相匹配;所述的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的表面均连接有防滑垫12,上调节板10和下调节板11与防滑垫12连接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机构;所述的凹槽7开设有四个;所述的导轨2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有第二长条孔5;沿导轨2宽度方向两侧各开有一条带沉台的第三长条孔6,导轨2上表面通过第三长条孔6可拆卸的连接有沿导轨2轴向平行布设的两个下调节板11。

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先将导轨2通过螺钉固定到工作台面上,将带上调节板10的滑块1从导轨2上取下,将待修复电阻放在两个上调节板10之间,通过螺钉调节两个上调节板10,使得两个上调节板10之间距离稍大于电阻本体轴向尺寸,此时将安装螺钉拧紧。之后将导轨上的安装下调节板11的螺钉取下(下调节板放置于导轨上),将调节好的带上调节板10的滑块1安装到导轨2上,调整下调节板11的位置使得相应的下调节板11均与对应的上调节板10切向对齐,随后用螺钉将下调节板11固定在导轨2上。取下带上调节板10的滑块1,将电阻本体放置在导轨2两块带防滑垫12的下调节板11之间,之后将滑块1放置在导轨2上,通过给扶手3施加向前的推力和向下的压力,使变形的电阻引脚沿着导轨方向滚动,最终达到引脚无伤复原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轨及位于导轨上并与导轨滑动连接滑块、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的简单结构设计,高效的将电阻引脚无伤复原到初始状态。可调节的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中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进行位置的调整,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不同电阻元器件外形尺寸及引脚直径的修复需求,提高了电阻元器件引脚被折弯后的二次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轻巧、安装操作方便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近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二十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