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247发布日期:2019-08-31 02:1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床冲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管桩上的端板的预应力钢筋孔、过筋槽孔的位置及尺寸是端板质量要求的重点,直接影响到PC钢棒及管桩的组装作业。当前行业内,对于预应力钢筋孔、过筋槽孔普遍采用冲床冲压工艺,冲压基本上在125吨,冲压对于冲压模具材质及维护保养要求很高,冲压过程会导致冲头温度高,产生毛刺,进而影响产品质量。而当前工艺设备都是冲头与产品硬碰硬的冲压,冲头冲击力大,温度高,容易变形产生毛刺,没有润滑或降温装置。因为没有润滑或降温装置导致质量成本和设备成本高,即大概每生产8吨,就会产生0.12吨报废,且需要更换一个冲头,而频繁更换冲头增加生产时间,影响成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投入低、效果显著的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在冲床上的电动油泵和连接在所述电动油泵上的软管,冲头上端螺纹连接有冲头压盖,所述冲头压盖开有台阶孔,所述软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动油泵上,另一端固定在台阶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油泵上连接有油量控制器,所述软管一端连接在所述油量控制器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软管的中部分有两个支管,分别为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压盖对称的开有两个台阶孔,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的端部通过所述台阶孔固定在所述冲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的邻近位置设有电磁感应开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由于设置了电动油泵,电动油泵上的软管将润滑油输送到冲头上,有效的降低冲头温度并润滑冲头,避免冲头产生毛刺、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对冲床的冲头润滑,增加了冲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冲头的更换率,减少了设备成本、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保证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软管;2、第一软管;3、第二软管;4、油量控制器;5、输送油管;6、冲头;7、显示单元;8、冲床;9、压力表;10、冲头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冲床冲头用润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在冲床8上的电动油泵(图中未显示)和连接在电动油泵上的软管1。

具体地,电动油泵通过输送油管5连接有油量控制器4,软管1一端连接在油量控制器4上,且在软管1的中部分有两个支管,分别为第一软管2和第二软管3。

冲头6上端螺纹连接有冲头压盖10,在冲头压盖10上对称的开有两个台阶孔,第一软管2和第二软管3的端部通过台阶孔固定在冲头6上,以便使用时将第一软管2和第二软管3接进来,不需要时随时拿走,且方便冲头6的更换。并且,将第一软管2和第二软管3对称设置在冲头6两侧,能够使得润滑油均匀的流到冲头6上,保证冲头6得到充分的润滑和降温,避免冲头6产生毛刺、变形,保证了冲头6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质量。

冲头6的邻近位置设有电磁感应开关(图中未显示),能够感应冲头6的每次冲压,使得冲头6每冲压一次,电动油泵便打油一次。冲床8断电后,冲头6停止工作,同时,电动油泵也停止供油,不存在浪费润滑油的问题。

油量控制器4可调节每次的出油量,且油量控制器4上设有显示单元7及压力表9,显示单元7能够显示出油量的大小,而通过压力表9保证电动油泵能够安全的工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