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8344发布日期:2019-11-27 19:5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塞棒内衬头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快速成型棒头、结实不塌陷且能够延长塞棒使用寿命的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非粗颗粒的棒头制作设备复杂、棒头成型时间长,且并不能保证棒头的强度,有可能导致塌陷,且寿命一般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成型棒头、结实不塌陷且能够延长塞棒使用寿命的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型腔,型腔的下部为容纳棒头料的锥形腔且型腔的上部为容纳顶部成型件的通孔,顶部成型件插入型腔的上部通孔内;该成型夹具使用时,首先将型腔装配在外壳内,接着把两者放入塞棒口袋中,把棒头料加入型腔内后盖上顶部成型件,采用压紧机构压紧顶部成型件或者采用击打机构击打顶部成型件,使得顶部成型件的上盖底面和外壳的顶面、型腔的顶面完全接触。

所述型腔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手柄且手柄能够放置在外壳顶部的凹槽中,型腔装配在外壳后,将手柄放置在凹槽中能够使得型腔的顶面和外壳的顶面相平齐。

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部的直径大于内腔下部的直径且两者的内壁之间采用一环形斜面相连接。

所述的外壳的内腔中部的直径大于内腔下部的直径0.5mm~1.0mm。

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部设有沿该内腔径向设置的圆柱滚轮,圆柱滚轮能够限制型腔在外壳的内腔中的提升高度。

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部沿其内腔的周向均匀设置至少三个圆柱滚轮。

所述顶部成型件的底部设有对应棒头顶部的圆弧凹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夹具通过外壳、型腔和顶部成型件相配合,在压紧机构或击打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棒头成型;该成型夹具简单实用,能够快速成型棒头且结实不塌陷,适用于非粗颗粒的棒头成型,能够延长塞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型腔;3—顶部成型件;4—手柄;5—凹槽;6—圆柱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塞棒内衬头的成型夹具,包括外壳1,在外壳1内设置有型腔2,型腔2的下部为容纳棒头料的锥形腔且型腔2的上部为容纳顶部成型件3的通孔,顶部成型件3插入型腔2的上部通孔内,顶部成型件3的底部设有对应棒头顶部的圆弧凹槽;该成型夹具使用时,首先将型腔2装配在外壳1内,接着把两者放入塞棒口袋中,把棒头料加入型腔2内后盖上顶部成型件3,采用压紧机构压紧顶部成型件3或者采用击打机构击打顶部成型件3,使得顶部成型件3的上盖底面和外壳1的顶面、型腔2的顶面完全接触。

在上述成型夹具中,在型腔2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手柄4且手柄4能够放置在外壳1顶部的凹槽5中,型腔2装配在外壳1后,将手柄4放置在凹槽5中能够使得型腔2的顶面和外壳1的顶面相平齐。为了便于型腔2的升降,该外壳1的内腔中部的直径大于内腔下部的直径且两者的内壁之间采用一环形斜面相连接,且外壳1的内腔中部的直径大于内腔下部的直径0.5mm~1.0mm。另外为了限制型腔2在外壳1的内腔中的提升高度,在外壳1的内腔中部设有沿该内腔径向设置的圆柱滚轮6;进一步的来说,中外壳1的内腔中部沿其内腔的周向均匀设置至少三个圆柱滚轮6。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夹具使用时,需要按照棒头设计型腔2的形状,外壳1是根据塞棒口袋来设计,外壳1和型腔2均为铝制品,用于敲打成型的顶部成型件3是45钢的。

操作时,把外壳1和型腔2装配在一起,放进塞棒口袋里面,把型腔2提起手柄4架在外壳1的平面上,外壳1里面有三个圆柱滚轮6限制型腔2的上升高度,把棒头料加入型腔2内再把手柄4转动到外壳1的凹槽5处,盖上顶部成型件3,用力击打顶部成型件3直顶部成型件3的上盖底面和外壳1的顶面、型腔2的顶面完全接触。把整套成型夹具从塞棒口袋中取出,检查棒头的形状是否完好。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夹具通过外壳1、型腔2和顶部成型件3相配合,在压紧机构或击打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棒头成型;该成型夹具简单实用,能够快速成型棒头且结实不塌陷,适用于非粗颗粒的棒头成型,能够延长塞棒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