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0778发布日期:2019-11-16 00:0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钢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装修用的装饰薄钢板,主要还是以开平—分切—冲孔—折边—复合背板—复合挂钩,分开的五道工序分别完成,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往往一个工厂设备不齐需多个工厂流转,即使设备齐全,也分布在不同位置,流转时间长效率低;同一工序如一张板六道折边需多次抬板、翻转,操作时间长效率低;安装用挂钩需二次定位复合,精度低、效率低;传统的数据流转模式易出现人为错误,以及数据流转效率低。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4748009u)公开了一种轻钢龙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部、导向部、模具冲孔部、成型部;按照轻钢龙骨尺寸以及所需冲孔尺寸的不同将冲孔模具对应分组;同一组内包含了对应不同尺寸的轻钢龙骨、并且冲击相同尺寸孔洞的冲孔模具;同一组内的冲孔模具的安装尺寸和外形尺寸相同,并且安装有感应触头;所述模具冲孔部还包括感应开关;通过感应开关与感应触头相配合,为不同尺寸的轻钢龙骨以及不同的冲孔选择合适的冲孔模具。上述系统在工作时,龙骨加工工序少,不能一次对龙骨完成加工,轻钢龙骨在流水线上移动,由于龙骨长度较长,在加工时,需要长距离移动,容易导致龙骨位置偏移,从而降低龙骨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的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包括放料架,还包括设在放料架一侧且依次设置的整平牵引装置、定距冲压装置、滚轮成型装置、剪切翻边装置,滚轮成型装置上远离剪切翻边装置的一端设有安装在滚轮成型装置上的余料剪切装置,放料架和整平牵引装置之间、整平牵引装置和定距冲压装置之间、定距冲压装置和滚轮成型装置之间均设有缓冲部,缓冲部的两侧均设有对射开关,还包括plc控制器,整平牵引装置、定距冲压装置、滚轮成型装置、剪切翻边装置、对射开关分别与plc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分别设在整平牵引装置两侧的纵向剪切装置和横向剪切装置,整平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装置、整平安装架、整平装置,第一牵引装置设在纵向剪切装置和整平装置之间,第一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支架和设在牵引支架上的牵引轴,牵引支架和整平装置之间设有滑槽,牵引轴在滑槽内上下移动,整平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轴转动,从动轴设在主动轴的上方。

作为优选,纵向剪切装置设在牵引支架上,纵向剪切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安装在牵引支架上,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可在第一固定板上上下移动的剪切轴,第一固定板分别设在剪切轴的两端,剪切轴上下平行设在第一固定板之间,剪切轴上套设有切刀架和第一切刀,第一切刀固定安装在切刀架上,第一切刀包括第一上切刀和第一下切刀,第一上切刀和第一下切刀交错设置,剪切时,第一上切刀下端的侧面与第一下切刀上端的侧面相抵形成剪切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整平牵引装置连接的托架,横向剪切装置设在托架上且与托架固定连接,横向剪切装置包括第一剪切支架,第一剪切支架上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上切刀、第二下切刀,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上切刀连接且带动第二上切刀上下移动,第二下切刀与第一剪切支架固定连接,第二上切刀和第二下切刀交错设置,第一剪切支架内的上端还设有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的上刀固定座,第二驱动装置带动上刀固定座上下移动,第二上切刀贴合设在上刀固定座上且与上刀固定座固定连接,上刀固定座的下端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定距冲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传动架,传动架上设有与传动架连接的传动轴,底座上还设有在底座上滑动的冲床,冲床设在传动架的一侧,冲床上设有模具固定平台,模具固定平台上方设有固定安装在模具固定平台上的冲压模具,底座上设有与传动轴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冲床的下方设有与冲床连接导轨滑块,导轨滑块在第一导轨上带动冲床前后滑动,底座上还设有与底座连接的调节丝杆,冲床的下方设有与冲床连接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套设在调节丝杆上且在调节丝杆上前后移动,调节丝杆的端部设有与调节丝杆连接的第二调节手柄。

作为优选,冲压模具前后对称设在底座上,冲压模具包括第一下模固定板和第一上模固定板,第一下模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柱,第一上模固定板的一侧穿设在第一导向柱上且在第一导向柱上上下移动,第一上模固定板的下方设有与第一上模固定板连接的模心固定板,模心固定板内设有模针和与模针适配的抽芯模,第一下模固定板的上方设有与第一下模固定板固定连接的下模,下模上开设有与模针适配的第一模针孔。

作为优选,滚轮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机架,成型机架上方的一侧设有与成型机架连接的移动支撑架,成型机架上设有与移动支撑架垂直设置的滑轨,移动支撑架的下方设有与移动支撑架连接的滑轨滑块,滑轨滑块带动移动支撑架在滑轨上滑动,成型机架上设有与移动支撑架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支撑架在成型机架上移动,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在移动支撑架的下方且与移动支撑架连接的丝杠螺母和设在成型机架上且与成型机架连接的丝杠,丝杠与移动支撑架垂直设置,丝杠穿设在丝杠螺母内。

作为优选,剪切翻边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与架体连接的上模运行板和第二下模固定板,上模运行板的下方设有与上模运行板连接的剪切上模,第二下模固定板上设有与剪切上模适配的剪切下模,第二下模固定板上还设有翻边下模,翻边下模包括在第二下模固定板上上下移动的翻边压板,翻边压板设在剪切下模的两侧,上模运行板的下方还设有与上模运行板连接的翻边上模,翻边上模设在剪切上模的两侧且与剪切上模之间形成翻边压槽,:翻边下模对称设在剪切下模的两侧,翻边下模包括升降板和与升降板连接的翻边压板,翻边压板竖直设在升降板的一侧,翻边压板设在升降板上靠近剪切上模的一侧。

作为优选,翻边下模对称设在剪切下模的两侧,翻边下模包括升降板和与升降板连接的翻边压板,翻边压板竖直设在升降板的一侧,翻边压板设在升降板上靠近剪切上模的一侧,剪切上模包括上切刀底架和与上切刀底架连接的第三上切刀,第三上切刀设在上切刀底架下方的中部,翻边上模的侧面与上切刀底架的侧面相抵,剪切上模的两端设有与剪切上模连接的剪切上模架。

作为优选,剪切上模架包括上切刀底座架和上切刀底架,上切刀底架的端面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设有导向条,上切刀底座架上设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燕尾块的中部设有与导向条适配的导向槽,导向条和导向槽均由上至下延伸至第三上切刀的下端,上切刀底架的下端设有由上切刀底架下端向下延伸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设在剪切下模内,剪切下模包括剪切槽和定位板,剪切槽设在翻边压板之间,定位板分别设在剪切槽的两端,导向杆设在剪切槽内且位于定位板之间。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用一条流水整合了现有从开平、分切、冲孔、成型、剪切、翻边所有工序,避免了多厂房、多场地的流转问题,并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提高了80%以上;同一工序如钢板折边,两侧同时各三道折边同步进行,效率高;钢板上安装用的挂钩在流水线上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复合精度的问题,实现了高精度、高集成度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整平牵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整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纵向剪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纵向剪切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切刀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横向剪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横向剪切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夹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定距冲压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定距冲压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冲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冲压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余料剪切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m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余料剪切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滚轮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n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滚轮成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剪切翻边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剪切翻边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p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剪切部分和翻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4中k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剪切上模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放料架、2—整平牵引装置、3—定距冲压装置、4—滚轮成型装置、5—剪切翻边装置、6—余料剪切装置、7—缓冲部、8—对射开关、9—plc控制器、10—纵向剪切装置、11—横向剪切装置、12—第一牵引装置、13—整平安装架、14—整平装置、15—牵引支架、16—牵引轴、17—第一驱动装置、18—主动轴、19—从动轴、20—第一从动齿轮、21—驱动齿轮、22—整平滑块、23—固定架、24—第一固定板、25—剪切轴、26—切刀架、27—上切刀架、28—下切刀架、29—第一切刀、30—第一上切刀、31—第一下切刀、32—行程槽、33—手柄支架、34—调节螺杆、35—调节手柄、36—定位段、37—切刀座、38—固定螺栓、39—第一支撑轴、40—托架、41—第一剪切支架、42—第二驱动装置、43—第二上切刀、44—第二下切刀、45—上刀固定座、46—竖板、47—横板、48—驱动轴、49—下刀固定座、50—支撑装置、51—第二支撑轴、52—第二牵引装置、53—底座、54—传动架、55—传动轴、56—上传动轴、57—下传动轴、58—冲床、59—模具固定平台、60—冲压模具、61—第二固定板、62—调节槽、63—调节滑块、64—伺服电机、65—主动齿轮、66—第一导轨、67—导轨滑块、68—调节丝杆、69—调节螺母、70—支撑架、71—第一下模固定板、72—第一上模固定板、73—第一导向柱、74—模心固定板、75—上模心固定板、76—下模心固定板、77—模针、78—挂钩模针、79—缺口模针、80—抽芯模、81—下模、82—第一模针孔、83—通槽、84—第二模针孔、85—上切刀底架、86—抽芯固定板、87—驱动气缸、88—脱料板、89—第三模针孔、90—成型机架、91—移动支撑架、92—滑轨、93—滑轨滑块、94—托板、95—固定螺钉、96—第三驱动装置、97—丝杠螺母、98—丝杠、99—驱动电机、100—主动齿、101—从动齿、102—同步齿轮、103—同步链条、104—下成型轮、105—连接齿轮、106—同步轴支撑架、107—同步轴、108—架体、109—上模运行板、110—第二下模固定板、111—剪切上模、112—剪切下模、113—翻边下模、114—翻边压板、115—翻边上模、116—翻边压槽、117—平衡轴、118—固定连接片、119—第一安装片、120—上模运行原点光电开关、121—上模运行终点光电开关、122—升降板、123—支撑底板、124—第一安装架、125—减速光电开关、126—第二上模固定板、127—导向套、128—导向轴、129—上切刀底座、130—第三上切刀、131—剪切上模架、132—上切刀底座架、133—燕尾槽、134—导向条、135—燕尾块、136—导向槽、137—导向杆、138—剪切槽、139—定位板、140—第一油缸固定板、141—架体支撑板、142—第二安装架、143—红外对射停止开关、144—第一驱动油缸、145—支撑主轴、146—推拉轴、147—推拉轴固定板、148—第二油缸固定板、149—第二驱动油缸、150—第二安装片、151—翻边上顶终点光电开关、152—翻边上顶原点光电开关、153—平衡齿条、154—平衡齿、155—第二剪切支架、156—推拉气缸、157—移动板、158—剪切上刀、159—竖固定板、160—横固定板、161—第二导轨、162—滑块、163—上切刀轴、164—下切刀轴、165—剪切上刀座、166—剪切下刀、167—靠山、168—固定座、169—光纤开关、170—滑槽、171—第二导向柱、172—夹板器、173—夹板支撑板、174—调整板、175—夹板轴、176—螺杆、177—转动手柄、178—整平底座、179—变速箱、180—皮带、181—调节支架、182—调节螺栓、183—液压站、184—过渡架、185—光电感应器、186—副托架、187—连接架、188—剪切支架固定板、189—横连接杆、190—竖连接杆、191—支撑架体、192—支撑杆、193—连接板、194—固定支撑架、195—上成型轮、196—轴承、197—第二从动齿轮、198—第二调节手柄、199—剪切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如图1至图25所示,包括放料架1,还包括设在放料架1一侧且依次设置的整平牵引装置2、定距冲压装置3、滚轮成型装置4、剪切翻边装置5,滚轮成型装置4上远离剪切翻边装置5的一端设有安装在滚轮成型装置4上的余料剪切装置6,放料架1和整平牵引装置2之间、整平牵引装置2和定距冲压装置3之间、定距冲压装置3和滚轮成型装置4之间均设有缓冲部7,缓冲部7的两侧均设有对射开关8,还包括plc控制器9,整平牵引装置2、定距冲压装置3、滚轮成型装置4、剪切翻边装置5、对射开关8分别与plc控制器9连接。本技术用一条流水线整合了现有薄钢板加工从开平、分切、冲孔、成型、剪切、翻边所有工序,避免了多厂房、多场地的流转问题,并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提高了80%以上;同一工序如钢板折边,两侧同时各三道折边同步进行,效率高;钢板上安装用的挂钩在流水线上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复合精度的问题,实现了高精度、高集成度生产,通过plc控制器9集成控制,实现薄钢板加工的智能化及加工的工作效率,薄钢板在本设备上移动时,薄钢板在重力作用下下垂,通过对射开关8检测薄钢板是否在本设备上进行加工,若本设备上未添加薄钢板,对射开关8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控制本设备停止工作,避免设备空而转造成能源损耗。

还包括分别设在整平牵引装置2两侧的纵向剪切装置10和横向剪切装置11,整平牵引装置2包括第一牵引装置12、整平安装架13、整平装置14,第一牵引装置12设在纵向剪切装置10和整平装置14之间,第一牵引装置12包括牵引支架15和设在牵引支架15上的牵引轴16,牵引支架15和整平装置14之间设有滑槽170,牵引轴16在滑槽170内上下移动,整平装置14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7、主动轴18、从动轴19,第一驱动装置17驱动主动轴18转动,从动轴19设在主动轴18的上方。纵向剪切装置10的一侧设有与纵向剪切装置10连接的夹板器172,夹板器172设在远离整平牵引装置2一侧,夹板器172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夹板支撑板173,夹板支撑板173与纵向剪切装置10连接,夹板支撑板173之间设有两排上下平行设置的夹板轴175,每排夹板轴175的数量为五根,夹板支撑板173之间还设有与夹板支撑板173平行设置的调整板174,夹板轴175贯穿于调整板174,夹板轴175的下方设有两端分别与夹板支撑板173连接的螺杆176,调整板174的下端设有与螺杆176适配的螺纹孔,螺杆176穿设在螺纹孔内,螺杆176一端的端部设有转动手柄177,转动手柄177带动螺杆176转动并带动调整板174移动,薄钢板经过纵向剪切装置10剪切后,进入牵引轴16之间,通过牵引轴16支撑薄钢板的高度,薄钢板进入整平牵引装置2内,第一驱动装置17驱动主动轴18转动,从动轴19压紧薄钢板,薄钢板在主动轴18和从动轴19的带动下进行整平移动,随后薄钢板进入横向剪切装置11进行横向剪切,本技术集成了对薄钢板的纵向剪切、整平、横向剪切,极大提高了薄钢板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的精度,薄钢板在夹板器172上时,通过转动螺杆176调节调整板174在夹板支撑板173之间的位置,通过调整板174和一端的夹板支撑板173固定薄钢板移动的位置,为薄钢板起到导向作用,提高薄钢板移动的稳定性,方便纵向剪切装置10对薄钢板的剪切,提高纵向剪切装置10的剪切精度。

主动轴18和从动轴分别安装在整平安装架13上,主动轴18的端部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0,第一驱动装置17上设有与第一从动齿轮20啮合的驱动齿轮21,第一驱动装置17通过驱动齿轮21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0转动。整平装置14的下方设有整平底座178,整平装置14安装在整平底座178上,第一驱动装置17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变速箱179,变速箱179和驱动齿轮21通过皮带180连接,主动轴18分为上下两排,上排的主动轴18数量为八根,下排的主动轴18数量为七根,每根主动轴18的端部均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0,第一从动齿轮20相互啮合,第一驱动装置17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主动轴18转动,提高主动轴18转动的稳定性和转动的精度。

滑槽170设在牵引支架15和整平安装架13之间,滑槽170内设有可在滑槽170内上下移动的整平滑块22,牵引轴16的端部穿设在整平滑块22内且在整平滑块22上转动。牵引轴16上下平行设置,滑槽170的上方设有调节支架181,调节支架181的一端与牵引支架15的上端连接,调节支架181的另一端与整平装置14的上端连接,调节支架181上设有穿设在调节支架181内的调节螺栓182,调节螺栓182与调节支架181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82的下端与滑槽170内上端的牵引轴16连接,调节螺栓182带动滑槽170内上端的牵引轴16上下移动,方便整平滑块22在滑槽170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牵引轴16的高度,保证薄钢板的平稳移动。

纵向剪切装置10设在牵引支架15上,纵向剪切装置10包括固定架23,固定架23安装在牵引支架15上,固定架23包括第一固定板24,第一固定板24上设有可在第一固定板24上上下移动的剪切轴25,第一固定板24分别设在剪切轴25的两端,剪切轴25上下平行设在第一固定板24之间,剪切轴25上套设有切刀架26和第一切刀29,第一切刀29固定安装在切刀架26上,第一切刀29包括第一上切刀30和第一下切刀31,第一上切刀30和第一下切刀31交错设置,剪切时,第一上切刀30下端的侧面与第一下切刀31上端的侧面相抵形成剪切部。第一固定板24平行设置且对称竖直设在牵引支架15上,通过牵引支架15对薄钢板进行牵引,使薄钢板在纵向剪切装置10上横向移动,方便第一切刀29对薄钢板进行切割,剪切轴25包括上剪切轴和下剪切轴且均可在第一固定板24上移动,方便调整第一上切刀30和第一下切刀31之间的间距,同时也方便调整剪切部的位置高度,剪切部根据牵引支架15的高度调整至相应的高度,提高了纵向剪切装置10的适用范围。

第一固定板24的中部开设有行程槽32,行程槽32内设有在行程槽32内上下移动的剪切滑块199,剪切滑块199内设有嵌置在剪切滑块199内的轴承196,剪切轴25的两端分别穿设在轴承196内;第一固定板24的上端部设有与第一固定板24连接的手柄支架33,手柄支架33内穿设有调节螺杆34,调节螺杆34的下端与行程槽32内上端的剪切滑块199连接,调节螺杆34的上端设有与调节螺杆34连接的第一调节手柄35。剪切滑块199在行程槽32内的高度调节实现剪切轴25的高度调节,剪切滑块199在行程槽32内上下移动,方便调节剪切滑块199的高度,同时行程槽32也对剪切滑块199起导向作用,提高剪切滑块199上下移动的精度和稳定性。调节螺杆34与手柄支架33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手柄35控制调节螺杆34在手柄支架33上的升降,从而控制行程槽32内上端的剪切滑块199的移动,方便调节第一上切刀30和第一下切刀31之间的间距,提高间距调节的精度和调节的稳定性。

切刀架26包括定位段36和与定位段36为一体式结构的切刀座37,第一切刀29与切刀座37的端面固定连接,定位段36上设有穿设在定位段36内的固定螺栓38,固定螺栓38对称设在定位段36上,切刀架26还包括上切刀架27和下切刀架28,上切刀架27和下切刀架28交错设置且分别设在剪切轴25上。上切刀架27和下切刀架28相对的端面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切刀架27和下切刀架28分别为第一上切刀30和第一下切刀31在剪切时提供支撑力,提高第一上切刀30和第一下切刀31剪切时的强度和剪切的稳定性。切刀架26在剪切轴25上可横向移动,剪切时,将切刀架26移动至剪切位置,再通过固定螺栓38和定位段36配合定位,方便纵向剪切装置10适应不同的加工需要,固定螺栓38对称设置提高了对切刀架26定位的稳定性。切刀座37和第一切刀29同轴设置,切刀座37的圆柱直径小于第一切刀29的圆柱直径。

固定架23还包括第一支撑轴39,第一支撑轴39设在第一固定板24之间且与第一固定板2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39分别设在第一固定板24上端和第一固定板24下端,第一固定板24上端的第一支撑轴39和第一固定板24下端的第一支撑轴39分别为两根且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24通过第一支撑轴39进行支撑,保证第一固定板24之间的距离,避免在剪切时第一固定板24松动,提高剪切时的稳定性和剪切的精度。

还包括与整平牵引装置2连接的托架40,托架40上设有与托架40连接的副托架186,副托架186的端部设有与副托架186铰接的过渡架184,副托架186上设有光电感应器185,光电感应器185设在远离横向剪切装置11的一侧,横向剪切装置11设在托架40上且与托架40固定连接,横向剪切装置11包括第一剪切支架41,第一剪切支架41上设有第二驱动装置42、第二上切刀43、第二下切刀44,第二驱动装置42与第二上切刀43连接且带动第二上切刀43上下移动,第二下切刀44与第一剪切支架41固定连接,第二上切刀43和第二下切刀44交错设置,第一剪切支架41内的上端还设有与第二驱动装置42连接的上刀固定座45,第二驱动装置42带动上刀固定座45上下移动,第二上切刀43贴合设在上刀固定座45上且与上刀固定座45固定连接,上刀固定座45的下端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设置。第二驱动装置42为液压缸,整平安装架13上安装有液压站183,液压站183与第二驱动装置42连接且为第二驱动装置42提供动力,第一剪切支架41固定安装在托架40上,薄钢板在整平牵引装置2的带动下进入第一剪切支架41,薄钢板处于第二上切刀43和第二下切刀44之间,整平牵引装置2将薄钢板牵引至需要剪切位置时,第二驱动装置42驱动上刀固定座45下行,上刀固定座45带动第二上切刀43同步下行对薄钢板进行横向剪切,上刀固定座45的下端面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增强第二上切刀43和第二下切刀44剪切时剪切力的集中,提高剪切时的稳定性和剪切强度。剪切时,过渡架184的一端与靠在第二支撑轴51上,薄钢板在整平牵引装置2的带动下从第二上切刀43和第二下切刀44之间穿过,再从第二支撑轴51上过到过渡架184上,薄钢板移动到光电感应器185上,挡住光电感应器185,plc控制器9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运行,操作人员按下剪切按键开关、plc控制器9给液压电磁阀线圈供电15秒下行信号,两个2.5吨液压缸推动上刀固定座45下行剪断薄钢板,15秒到了后plc控制器9给液压电磁阀线圈供电上行信号,上刀固定座45返回到原点,薄钢板离开光电开关、plc控制器9控制整启动电机顺时针启动,重复上述操作。不需要剪切时,过渡架184向远离横向剪切装置11方向旋转,收起过渡架184,薄钢板卷料在整平牵引装置2的牵引下,横向剪切装置11从第二支撑轴51的上方经过,从第二支撑轴51和副托架186靠近横向剪切装置11的一端之间向下穿过到达下一工序,能适应不同博钢板的加工需求。

第一剪切支架41包括竖板46和横板47,竖板46分别设在横板47的两端,横板47的两端分别与竖板46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刀固定座45的两端分别与竖板46的上端连接,上刀固定座45设在横板47的下方,第二驱动装置42设在横板47上方,第二驱动装置42通过驱动轴48与上刀固定座45连接,驱动轴48贯穿于横板47。驱动轴48通过连接法兰与上刀固定座45连接,提高第二驱动装置42驱动上刀固定座45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上刀固定座45在竖板46之间移动,在上刀固定座45上下移动时竖板46为上刀固定座45的两端提供支撑,避免上刀固定座45晃动,提高上刀固定座45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还包括下刀固定座49,下刀固定座49的两端分别与竖板46的下端连接,第二下切刀44贴合设在下刀固定座49上且与下刀固定座49固定连接。上刀固定座45上还设有与上刀固定座45连接的支撑装置50,支撑装置50的下端穿设有第二支撑轴51。上刀固定座45设在下刀固定座49的上方且设在下刀固定座49的前侧,第二上切刀43设在上刀固定座45的后侧面上,第二下切刀44设在下刀固定座49的前侧面上,第二下切刀44通过下刀固定座49固定,提高第二下切刀44在剪切时的稳定性,在剪切时,增强第二上切刀43和第二下切刀44的剪切力。支撑装置50设在上刀固定座45前侧面的上端且与上刀固定座45固定连接,支撑装置50用于支撑剪切后的薄钢板,避免薄钢板剪切后掉落造成变形,通过第二支撑轴51将剪切后的薄钢板传送至流水线上,提升流水线工作的顺畅,且保证薄钢板剪切后的质量。

支撑装置50包括支撑架体191,支撑架体191包括支撑杆192和连接板193,连接板193分别设在支撑杆192的两端且与支撑杆192固定连接,牵引轴16穿设在连接板193内,牵引轴16设在支撑杆192的下方且与支撑杆192平行设置。薄钢板由整平第二牵引装置52牵引至支撑杆192和第二支撑轴51之间,在剪切时为薄钢板提供支撑力,保证薄钢板剪切后位置的稳定性,方便剪切后的薄钢板的横向输送。

支撑装置50还包括连接架187,连接架187设在支撑架体191的上方且与支撑架体191连接,连接架187包括横连接杆189和竖连接杆190,横连接杆189的一端与上刀固定座45的上端固定连接,竖连接杆190的上端与横连接杆189的另一端连接,竖连接杆190的下端与支撑杆192固定连接。连接架187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支撑装置50通过连接架187的横连接杆189与第一剪切支架41之间留有间距,通过竖连接杆190使第二支撑轴51和第二下切刀44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内,保证剪切时薄钢板平稳的状态从而保证剪切时的稳定性。

定距冲压装置3包括第二牵引装置52,第二牵引装置52包括底座53和设在底座53上的传动架54,传动架54上设有与传动架54连接的传动轴55,底座53上还设有在底座53上滑动的冲床58,冲床58设在传动架54的一侧,冲床58上设有模具固定平台59,模具固定平台59上方设有固定安装在模具固定平台59上的冲压模具60。冲床58设在第二牵引装置52的右侧,薄钢板加工时进入第二牵引装置52,通过传动轴55对薄钢板进行牵引,使薄钢板进入冲床58,冲床58对薄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本技术通过第二牵引装置52牵引进行定距,当薄钢板移动到定距位置时,冲床58下行完成冲压加工,简化了薄钢板的加工步骤,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加工的精度。

传动架54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板61,第二固定板61上开设有与调节槽62,调节槽62内设有与可在调节槽62内上下移动的调节滑块63,传动轴55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滑块63连接。传动轴55通过调节滑块63调节在第二固定板61上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同时对传动轴55高度调节,使薄钢板处于水平状态进入冲床58,方便冲床58的加工,提高加工的稳定性和加工的质量。

传动轴55包括上传动轴56和下传动轴57,上传动轴56的数量和下传动轴57的数量均为两根且分别平行设置,底座53的下方设有与下传动轴57一端连接的伺服电机64,伺服电机64驱动下传动轴57转动。伺服电机64与plc控制器连接,伺服电机64的转动方向及启停均由plc控制器9控制,plc控制器9控制伺服电机64带动传动轴55转动的转动方式,进而控制传动轴55牵引薄钢板的方向及牵引的距离,当传动轴55牵引薄钢板至加工位置,plc控制器9控制伺服电机64停止转动,冲床58对薄钢板进行加工,提高了薄钢板的加工精度,方便薄钢板后期的装配安装,避免了薄钢板加工位置之间的间距由于人工测量引起的误差。

下传动轴57的另一端端部设有套设在下传动轴57上的主动齿轮65,上传动轴56的端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65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197,下传动轴57带动上传动轴56转动。下传动轴57通过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配合带动上传动轴56转动,下传动轴57和上传动轴56相对转动,使上传动轴56和下传动轴57同步对薄钢板施加牵引力,增强传动轴55对薄钢板的牵引力,避免薄钢板在上传动轴56和下传动轴57之间打滑造成加工位置的误差。

底座53上设有与传动轴55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66,冲床58的下方设有与冲床58连接导轨滑块67,导轨滑块67在第一导轨66上带动冲床58前后滑动,底座53上还设有与底座53连接的调节丝杆68,冲床58的下方设有与冲床58连接的调节螺母69,调节螺母69套设在调节丝杆68上且在调节丝杆68上前后移动,调节丝杆68的端部设有与调节丝杆68连接的第二调节手柄198。导轨滑块67带动冲床58在第一导轨66上前后移动,以适应对不同宽度的薄钢板的冲压加工,第二调节手柄198带动调节丝杆68转动,调节螺母69随着调节丝杆68的转到在调节丝杆68上前后移动,冲床58通过调节螺母69在调节丝杆68前后移动实现牵引移动,方便冲床58前后的位置调节,同时也保证冲床58位置移动的精度,方便实现位置的微调。

底座53上还设有与底座53固定连接的支撑架70,支撑架70设在冲床58远离传动架54的一侧。支撑架70设在冲床58的右侧,支撑架70用于支撑加工后的薄钢板,保证薄钢板平稳的横向移动,避免高低落差造成薄钢板变形,方便后续对薄钢板的加工。

冲压模具60前后对称设在底座53上,冲压模具60包括第一下模固定板71和第一上模固定板72,第一下模固定板71的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柱73,第一上模固定板72的一侧穿设在第一导向柱73上且在第一导向柱73上上下移动,第一上模固定板72的下方设有与第一上模固定板72连接的模心固定板74,模心固定板74内设有模针77和与模针77适配的抽芯模80,第一下模固定板71的上方设有与第一下模固定板71固定连接的下模81,下模81上开设有与模针77适配的第一模针孔82。需要冲压时,抽芯模80移动至模针77上方,使模针77向下移动,plc控制器9控制冲床58带动第一上模固定板72和模心固定板74下行,直至模针77的下端穿过薄钢板并进入第一模针孔82内2~3mm,完成对薄钢板的剪切加工,本技术方便对薄钢板的冲压加工,提高了薄钢板的加工效率。

模心固定板74包括上模心固定板75和下模心固定板76,上模心固定板75开设有通槽83,抽芯模80在通槽83内移动,下模心固定板76上开设有与模针77适配的第二模针孔84,模针77在第二模针孔84内上下移动,第二模针孔84设在通槽83的下方,模针77包括挂钩模针78和缺口模针79,挂钩模针78和缺口模针79分别设在第二模针孔84内。通过在上模心固定板74设置通槽83,方便抽芯模80在模针77上方前后移动,从而方便控制模针77的上下位移,下模心固定板74上的第二模针孔84对模针77起导向作用,保证模针77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挂钩模针78和缺口模针79,方便根据加工的需求对薄钢板进行加工,提高加工的效率。

模心固定板74的一侧设有与模针77连接的抽芯固定板86,抽芯固定板86与抽芯模80连接,第一上模固定板72的另一侧设有与抽芯固定板86连接的驱动气缸87。驱动气缸87为模具抽芯气缸,驱动气缸87与plc控制器9连接,需要冲压时,plc控制器9连接控制驱动气缸87驱动抽芯模80同时移动至挂钩模针78和缺口模针79上方,或者只驱动其中的一个抽芯模80移动至挂钩模针78或缺口模针79上方,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驱动气缸87通过抽芯固定板86与模心固定板74连接,驱动气缸87带动抽芯模80前后移动,提高抽芯模80的稳定性,也方便了操作。

还包括与模心固定板74下端面连接的脱料板88,脱料板88设在模心固定板74的下方,脱料板88上开设有与模针77适配的第三模针孔89,模针77的下端穿设在第三模针孔89内。当抽芯模80未移动至模针77上方,第一上模固定板72和模心固定板74向下移动,模针77与薄钢板相抵向上动,模针77的下端进入脱料板88,使废料与模针77分离,方便冲压后粘在模针77的上的废料脱落。

滚轮成型装置4包括成型机架90,成型机架90上方的一侧设有与成型机架90连接的移动支撑架91,成型机架90上设有与移动支撑架91垂直设置的滑轨92,移动支撑架91的下方设有与移动支撑架91连接的滑轨滑块93滑轨滑块93带动移动支撑架91在滑轨92上滑动,成型机架90上设有与移动支撑架91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96,第三驱动装置96驱动移动支撑架91在成型机架90上移动。成型机架90上还设有固定支撑架194,固定支撑架194和移动支撑架91分别设在成型机架90的后端和成型机架90前端,通过第三驱动装置96驱动移动支撑架91在滑轨92上滑动,调节固定支撑架194和移动支撑架91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宽度的薄钢板进行进行成型加工,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的灵活性,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

移动支撑架91的下方设有与移动支撑架91连接的托板94,托板94与滑轨滑块93固定连接,托板94的一端设有穿设在托板94上的固定螺钉95。托板94设在滑轨滑块93上,通过托板94增加滑轨滑块93对移动支撑架91的支撑面积,提高移动支撑架91移动时和工作时的稳定性,当移动支撑架91移动至加工位置时,通过固定螺钉95向下旋紧,使固定螺钉95与成型机架90相抵,对托板94和滑轨滑块93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固定移动支撑架91的位置,简化了调节的方式和调节的结构。

第三驱动装置96包括设在移动支撑架91的下方且与移动支撑架91连接的丝杠螺母97和设在成型机架90上且与成型机架90连接的丝杠98,丝杠98与移动支撑架91垂直设置,丝杠98穿设在丝杠螺母97内。丝杠98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成型机架90,丝杠螺母97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移动支撑架91的下方,通过丝杠98和丝杠螺母97配合驱动移动支撑架91在成型机架90上前后移动,提高了移动支撑架91移动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位置调节的精度。

丝杠98的数量为三根且均布设在成型机架90上,第三驱动装置96还包括与丝杠98连接的驱动电机99,驱动电机99设在成型机架90的一端,驱动电机99上设有与驱动电机99同步转动的主动齿100,丝杠98上设有套设在丝杠98上的从动齿101,主动齿100与从动齿101啮合。驱动电机99通过主动齿100驱动从动齿101转动,从而带动丝杠98转动,简化了驱动的方式,可通过驱动电机99的转速和转动的时间对移动支撑架91移动位置进行调节,提高了调节移动支撑架91的位置精度,驱动电机99通过三根丝杠98同步转动驱动移动支撑架91移动,保证丝杠98和丝杠螺母97配合产生的驱动力均布在移动支撑架91的前侧,提高移动支撑架91整体移动的稳定性。

丝杠98的端部设有套设在丝杠98上的同步齿轮102,同步齿轮102上套设有同步链条103,同步齿轮102在同步链条103的带动下同步转动。主动齿100和与主动齿100啮合的从动齿101均设在同步齿轮102的后方,驱动电机99与plc控制器9连接,驱动电机99驱动左端的丝杠98转动时,左端丝杠98的同步齿轮102带动同步链条103转动,其余两根丝杠98上的同步齿轮102在同步链条103的带动下与左端丝杠98同步转动,实现移动支撑架91整体的平稳移动,且通过控制驱动电机99的转向实现移动支撑架91的前移或者后移,极大了简化了控制的方式及设备的结构,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和加工的精度。

移动支撑架91的下端设有与移动支撑架91连接的下成型轮104,移动支撑架91的上端设有与下成型轮104适配的上成型轮195,下成型轮104的端部设有连接齿轮105,连接齿轮105之间相互啮合,成型机架90上设有均布设置的同步轴支撑架106,同步轴支撑架106上设有一端与同步轴支撑架106连接的同步轴107,同步轴107贯穿于下成型轮104和移动支撑架91。同步轴107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撑架194连接,同步轴支撑架106的数量和同步轴107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均布设在成型机架90上,薄钢板被移送进入上成型轮195和下成型轮104之后,通过上成型轮195和下成型轮104对薄钢板进行成型加工,其中一部分的下成型轮104的转动通过同步轴107带动,保证下成型轮104整体的同步转动,提高下成型轮104的加工质量,同步轴107通过同步轴支撑架106和固定支撑架194固定,保证同步轴107的带动其中一部分的下成型轮104工作的稳定性。

剪切翻边装置5包括架体108,架体108上设有与架体108连接的上模运行板109和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模运行板109的下方设有与上模运行板109连接的剪切上模111,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设有与剪切上模111适配的剪切下模112,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还设有翻边下模113,翻边下模113包括在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上下移动的翻边压板114,翻边压板114设在剪切下模112的两侧,上模运行板109的下方还设有与上模运行板109连接的翻边上模115,翻边上模115设在剪切上模111的两侧且与剪切上模111之间形成翻边压槽116,上模运行板109上设有与上模运行板109连接的平衡轴117,架体108上设有与架体108连接的固定连接片118,平衡轴117和固定连接片118连接,架体108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片119,第一安装片119的下端设有分别与plc控制器9连接的上模运行原点光电开关120和上模运行终点光电开关121,上模运行原点光电开关120设在上模运行终点光电开关121的上方,上模运行原点光电开关120和上模运行终点光电开关121均设在上模运行板109的一侧。当薄钢板输送至架体108内时,薄钢板逐渐减速并停止,上模运行板109带动剪切上模111上下移动,上模运行板109运行至上模运行终点光电开关121,上模运行终点光电开关121发送位置信号至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通过第一驱动油缸144控制上模运行板109停止下移,剪切上模111和剪切下模112配合将薄钢板进行剪切,剪切后,翻边下模113上行推动薄钢板向上移动,当薄钢板与翻边上模115相抵时,翻边下模113继续上行推动使薄钢板的端部在翻边压槽116内向一侧弯折,实现薄钢板的翻边,翻边完成后,plc控制器9控制第一驱动油缸144控制上模运行板109停止上移至上模运行原点光电开关120,将剪切和翻边通过机械结构集于一体,提高了薄钢板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的精度。

翻边下模113对称设在剪切下模112的两侧,翻边下模113包括升降板122和与升降板122连接的翻边压板114,翻边压板114竖直设在升降板122的一侧,翻边压板114设在升降板122上靠近剪切上模111的一侧,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导向柱171,第二导向柱171穿设在升降板122内,第二导向柱171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导向柱171连接的支撑底板123,支撑底板123的上方设有与支撑底板123连接的第一安装架124,第一安装架124对称设在剪切下模112的两侧,第一安装架124上设有与plc控制器9连接的减速光电开关125,减速光电开关125安装在第一安装架124上。翻边压板114位于翻边压槽116的下方,升降板122带动翻边压板114上行,通过翻边压板114将薄钢板的端部推入翻边压槽116内,使薄钢板的端部形成弯折,升降板122通过第二导向柱171进行定位移动,提高了升降板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当翻边压板114在推动薄钢板的端部弯折时,也提高了翻边压板114的推动强度及薄钢板翻边时的稳定性,升降板122在支撑底板123的下方上下移动,通过支撑底板123对加工前和加工后的薄钢板进行支撑,提高薄钢板在加工时的稳定性,薄钢板的两侧开有缺口,当薄钢板的缺口移动至减速光电开关125,减速光电开关125传送薄钢板的位置信号给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薄钢板移动的速度,提高薄钢板后续检测剪切的精度。

上模运行板109的下方设有与上模运行板109连接的第二上模固定板126,第二上模固定板126的下方设有与第二上模固定板126连接的导向套127,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设有与第二下模固定板110连接的导向轴128,导向套127套设在导向轴128上。上模运行板109和第二下模固定板110通过导向轴128和导向套127的配合,保证上模运行板109在第二下模固定板110上方上下移动时的精度和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本技术剪切和翻边时的加工精度。

剪切上模111包括上切刀底架85和与上切刀底架85连接的第三上切刀130,第三上切刀130设在上切刀底架85下方的中部,翻边上模115的侧面与上切刀底架85的侧面相抵,剪切上模111的两端设有与剪切上模111连接的剪切上模架131。上切刀底架85与第二上模固定板126的下端面连接,通过上切刀底架85增强剪切时第三上切刀130上端的推力,提高第三上切刀130剪切的强度和剪切的稳定性,第三上切刀130的两端和上切刀底架85的两端通过剪切上模架131进行固定,增强第三上切刀130和上切刀底架85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三上切刀130横向移动造成剪切误差。

剪切上模架131包括上切刀底座架132和上切刀底架129,上切刀底架129的端面开设有燕尾槽133,燕尾槽133内设有导向条134,上切刀底座架132上设有与燕尾槽133适配的燕尾块135,燕尾块135的中部设有与导向条134适配的导向槽136。上切刀底座架132和上切刀底架129通过燕尾槽133和燕尾块135配合连接安装,提高上切刀底座架132和上切刀底架129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方便上切刀底座架132和上切刀底架129拆卸和安装,从而方便对第三上切刀130进行维护或更换,上切刀底座架132的中部和上切刀底架129的中部通过导向条134和导向槽136配合定位,在工作时保证上切刀底座架132与上切刀底架129之间的位置精度,从而提高第三上切刀130剪切的精度。

导向条134和导向槽136均由上至下延伸至第三上切刀130的下端,上切刀底架129的下端设有由上切刀底架129下端向下延伸的导向杆137,导向杆137的下端设在剪切下模112内。导向杆137与上切刀底架129为一体式结构,第三上切刀130和上切刀底架129之间也通过导向条134和导向槽136配合定位,提高第三上切刀130剪切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三上切刀130在剪切时晃动造成剪切误差。

剪切下模112包括剪切槽138和定位板139,剪切槽138设在翻边压板114之间,定位板139分别设在剪切槽138的两端,导向杆137设在剪切槽138内且位于定位板139之间。上模运行板109带动第三上切刀130向下移动,第三上切刀130的下端进入剪切槽138,实现对薄钢板的剪切,定位板139的厚度与剪切槽138的间距相等,翻边压板114分别与定位板139的两侧面相抵,简化了剪切下模112的结构,方便剪切上模111和剪切下模112配合进行剪切。

架体108包括第一油缸固定板140和架体支撑板141,架体支撑板141上方设有安装在架体支撑板141上的第二安装架142,第二安装架142对称设在剪切下模112的两侧,第二安装架142上设有与plc控制器9连接的红外对射停止开关143,红外对射停止开关143安装在第二安装架142的上端,红外对射停止开关143的高度高于剪切下模112的高度,第一油缸固定板140设在上模运行板109的上方,第一油缸固定板140上设有与上模运行板109连接的第一驱动油缸144,第一驱动油缸144带动上模运行板109上下移动,架体支撑板141设在第二下模固定板110的下方且与第二下模固定板110固定连接,架体支撑板141上设有均布设置的支撑主轴145,第一油缸固定板140和架体支撑板141分别设在支撑主轴145的上端和支撑主轴145的下端,支撑主轴145贯穿于上模运行板109,上模运行板109在支撑主轴145上上下移动。第一驱动油缸144固定安装在第一油缸固定板140上,第一驱动油缸144驱动上模运行板109带动剪切上模111向下移动,保证剪切上模111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上模运行板109通过支撑主轴145进行定位,保证上模运行板109在上下移动及剪切时的稳定性,提高剪切的精度,当薄钢板上的缺口移动至红外对射停止开关143的位置时,红外对射停止开关143将薄钢板的位置信息传输至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控制驱动薄钢板移动的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驱动油缸144驱动上模运行板109向下移动,方便剪切上模111对薄钢板的缺口中部进行剪切,提高剪切位置的准确性,同时方便翻边的操作。

架体支撑板141的下方设有推拉轴146,推拉轴146的下端设有与推拉轴146连接的推拉轴固定板147,推拉轴146的上端与翻边下模113连接且带动翻边下模113上下移动,架体支撑板141的下方设有与架体支撑板141连接的第二油缸固定板148,第二油缸固定板148上设有与推拉轴固定板147连接的第二驱动油缸149,第二驱动油缸149驱动推拉轴固定板147上下移动,第二油缸固定板148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安装片150,第二安装片150上设有与第二安装片150连接的翻边上顶终点光电开关151和翻边上顶原点光电开关152,翻边上顶终点光电开关151设在翻边上顶原点光电开关152的下方,翻边上顶终点光电开关151和翻边上顶原点光电开关152均设在推拉轴固定板147的一侧。推拉轴146与翻边下模113的升降板122连接,推拉轴146的下端通过推拉轴固定板147进行固定,且均布设在推拉轴固定板147上,方便推拉轴固定板147同步推动推拉轴146向上移动,从而使翻边下模113同步向上移动,第二驱动油缸149通过推拉轴固定板147和推拉轴146驱动翻边下模113同步上下移动,使翻边下模113同步对薄钢板进行翻边,提高本技术的工作效率,翻边上顶终点光电开关151和翻边上顶原点光电开关152分别用于检测推拉轴固定板147移动的终点位置和原点位置,再通过plc控制器9和第二驱动油缸149控制推拉轴固定板147上下移动的行程,从而控制翻边下模113的上下移动的行程,实现薄钢板的精准翻边。

固定连接片118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平衡齿条153,平衡轴117的两端套设有与平衡轴117固定连接的平衡齿154,平衡齿154与平衡齿条153啮合。固定连接片118的上端和固定连接片118的下端分别与第一油缸固定板140和架体支撑板141连接,上模运行板109的两侧设有与上模运行板109连接的连接扣环,平衡轴117穿设在连接扣环内,上模运行板109上下移动时,上模运行板109的两侧通过平衡齿154与平衡齿条153配合,进一步提高上模运行板109移动的稳定性和移动的位置精度。

实施例2

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如图1至图2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余料剪切装置6包括第二剪切支架155,第二剪切支架155的上方设有与第二剪切支架155连接的推拉气缸156,第二剪切支架155的一侧设有与推拉气缸156连接的移动板157,推拉气缸156带动移动板157上下移动,移动板157的下方设有与移动板157连接的剪切上刀158,剪切上刀158的下方设有与第二剪切支架155连接的剪切下刀166。在流水线上工作时,第二剪切支架155对称设置且分别设在薄钢板的两侧,剪切上刀158和剪切下刀166处于均靠近薄钢板的侧边位置,第二剪切支架155通过剪切支架固定板188与流水线的机架固定连接,需要进行余料剪切时,推拉气缸156推动移动板157下移,移动板157带动剪切上刀158下移与剪切下刀166配合对薄钢板的余料进行剪切,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了对薄钢板余料的剪切,提高了剪切的效率。

第二剪切支架155包括竖向设置的竖固定板159和横向设置的横固定板160,横固定板160的一端与竖固定板159的上端部连接,推拉气缸156设在横固定板160的上方且与横固定板160连接,移动板157与竖固定板159平行设置,移动板157设在横固定板160另一端的下方。推拉气缸156的气缸轴贯穿于横固定板160且与移动板157连接,将推拉气缸156设在横固定板160上,方便推拉气缸156控制移动板157的上下移动,从而方便控制剪切上刀158的上下移动与剪切下刀166配合实现对余料的剪切。

竖固定板159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161,第二导轨161设在竖固定板159上靠近移动板157的一侧,第二导轨161上设有与第二导轨161适配的滑块162,滑块162在第二导轨161上上下移动,滑块162与移动板157连接。移动板157通过滑块162在第二导轨161上移动,对移动板157的上下移动起导向作用,提高移动板157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和移动的精度。

滑块162的下端设有横向穿设在滑块162内的上切刀轴163,剪切上刀158套设在上切刀轴163上,竖固定板159的下端设有横向穿设在竖固定板159上的下切刀轴164,剪切下刀166套设在下切刀轴164上。剪切上刀158在上切刀轴163上转动,剪切下刀166在下切刀轴164上转动,剪切上刀158和剪切下刀166配合形成滚压剪切,提高剪切的效率和稳定性。

上切刀轴163上还套设有剪切上刀座165,剪切上刀158安装在剪切上刀座165靠近移动板157的一侧,剪切上刀158的圆柱直径大于剪切上刀座165的圆柱直径,剪切时,剪切上刀158远离移动板157一侧的侧面与剪切下刀166靠近移动板157一侧的侧面相抵进行滚压剪切。剪切上刀158通过剪切上刀座165安装在上切刀轴163上,一方面提高剪切上刀158滚压剪切时的稳定性,方便剪切上刀158的端面和剪切下刀166的端面相交实现滚压剪切,另一方面在剪切上刀158长时间使用后方便剪切上刀158的维护或者更换,降低本技术的使用成本。

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靠山167,靠山167设在剪切上刀158的一侧,靠山167上靠近剪切上刀158的一端设有与靠山167固定连接的固定座168,固定座168上设于与固定座168连接的光纤开关169。通过靠山167对移动至靠山167处的薄钢板进行定位,方便固定座168上的光纤开关169对薄钢板的余料进行监测,当光纤开关169监测到薄钢板的侧边有余料时,plc控制器9接收光纤开关169的信号并控制推拉气缸156带动移动板157向下移动,使剪切上刀158和剪切下刀166对薄钢板上的余料进行滚压剪切,避免人工测量余料并剪切时造成的误差,提高了余料剪切的效率和剪切的精度。

实施例3

一种薄钢板的冷弯成型流水线,如图1至图25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固定座168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固定座168的上端和固定座168的下端,固定座168上光纤开关169的数量为两个,光纤开关169分别设在固定座168上靠近剪切上刀158的一侧和远离剪切上刀158的一侧。光纤开关169的距离为25mm,薄钢板的侧边没有余料时,靠山167上的上下光纤开关169对射,plc控制器9控制推拉气缸156带动剪切上刀158处于高位,薄钢板沿着靠山167向固定座168移动,当薄钢板的侧边余料处于上下光纤开关169之间时,余料阻断光纤开关169的对射超过3秒,plc控制器9接收光纤开关169的信号并控制推拉气缸156带动剪切上刀158下移,剪切上刀158的端面和剪切下刀166的端面相交对余料进行剪切,实现薄钢板余料的自动剪切,简化了剪切的方式,并提高了剪切的精度。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