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矫直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5151发布日期:2020-02-14 22:2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矫直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筋折弯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矫直折弯机。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人防门是人防工程中常用产品,通常安装在人防地下室通道中。钢筋混凝土人防门由钢筋混凝土及门扇包边钢、铰页、闭锁等钢结构零部件组成,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钢筋。

钢筋的原材料是成卷打包的,制备时需要将成卷的钢筋进行矫直后折弯至需要的形状后切断。

公告号为cn10604090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自动弯箍机,包括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且均置于机架上的水平矫直机构、送进机构、竖直矫直机构、牵引机构、剪切机构以及弯曲机构,其中所述水平矫直机构相对于机架可旋转;加工盘条钢筋时,水平矫直机构旋转至加工位置,盘条钢筋被水平矫直机构矫直,并进入送进机构;加工直条钢筋时,水平矫直机构旋转脱离所述加工位置,直条钢筋直接进入送进机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水平矫直机构和竖直矫直机构均通过相互配合的压轮进行矫直的处理,为了使矫直的效果更佳,相互配合的压轮之间的间距为适配钢筋本身直径的宽度,对于成卷的钢筋盘条,在自身应力作用下,展开后一般成螺旋状,若不经过前期牵引及预处理即直接进入水平矫直机构、竖直矫直机构,大大降低了矫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矫直折弯机,有助于提高矫直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矫直折弯机,包括沿钢筋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预定型机构、水平矫直机构、送进机构、竖直矫直机构、切割机构、折弯机构和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预定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限定钢筋弯曲程度的第一预定型组件、设置在第一预定型组件上且通过第一调节组件限定其围设通道口径的第二预定型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通过第一滑动组件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弯曲的钢筋初次进行矫直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预定型组件和第二预定型组件进行预定型的处理,即对于成卷的钢筋盘条,在自身应力作用下,展开后一般成螺旋状,其通过第一预定型组件和第二预定型组件后便于将钢筋伸入水平矫直机构和竖直矫直机构上,通过送进机构从而对钢筋起到传输的效果,从而起到更好的矫直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预定型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且沿钢筋的传输方向贯通的第一预定型壳;依次设置在第一预定型壳内且供钢筋穿设的第一竖直辊组和第一水平辊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竖直辊组和第一水平辊组限定钢筋的弯曲程度,使弯曲程度较大的钢筋伸入第一竖直辊组和第一水平辊组之间,从而起到预定型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预定型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预定型壳远离水平矫直机构侧边的第二预定型板;若干转动连接在第二预定型板上且围设形成喇叭通道的第二预定型杆;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若干第二预定型杆均位于其内侧的第一调节环;转动连接在第一调节环内壁的且与第二预定型杆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套筒;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套筒内的第一调节杆;侧壁转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杆端部且其贯通处供第二预定型杆穿设的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套筒上设置有限定第一调节杆位置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预定型杆上设置有限定第一调节件位置的第三紧固件;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顶部设置在第一调节环底部、底部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滑动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限定第一滑动杆位置的第二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钢筋弯曲的实际情况,从而改变第一调节环和第二预定型杆之间的位置,即能改变相邻第二预定型杆围成通道的口径,从而使钢筋进入第二预定型组件的时候起到预定型的效果,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另外,由于第一调节环的实际位置会发生改变,为了适配其改变的位置,因此设置相互位置能改变的第一调节套筒和第一调节杆,从而使第一调节件的位置改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预定型机构和水平矫直机构之间设置有通过第四支撑架连接的第二预定型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预定型的效果更佳,因此增设第二预定型机构,从而使预定型效果更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预定型机构包括:设置在第四支撑架上且沿钢筋的传输方向贯通的第二预定型壳;依次设置在第一预定型壳内且供钢筋穿设的第二竖直辊组和第二水平辊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竖直辊组和第二水平辊组进一步限定了钢筋的弯曲程度,便于钢筋伸入水平矫直机构和竖直矫直机构,从而使钢筋的矫直效果更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弯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其伸出或收入第二支撑架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其转动的第一转盘;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其伸出或收入第二支撑架的用于夹限定钢筋位置的第一夹紧组件;设置在第一转盘上与第一夹紧组件相配合从而使钢筋折弯的第一转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筋运动至折弯机构前,第一驱动件推动第一连接板伸出,从而使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转盘伸出第二支撑架,然后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一夹紧组件伸出,钢筋伸入第一夹紧组件内,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转盘转动,而第一夹紧组件不动,第一转盘转动会带动第一转盘上的第一转块同步转动,从而使钢筋的其中一端折弯。送进机构继续传输钢筋,且传送机构会靠近且承托钢筋,通过切割机构将钢筋切断,此时动力源主要来源于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将该钢筋的另一端卡入第一夹紧组件上,同样重复上述的操作,从而将钢筋的两端折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通过第四驱动件驱动其远离或靠近折弯机构的且竖截面呈倒u字形的第一传送板;设置在第一传送板上通过第五驱动件启闭第一传送板开口且使钢筋掉落或承接钢筋的第二传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传送板运动从而使第二传送板同步运动,即主要是通过第二传送板对钢筋起到承托的效果,当钢筋的两端折弯完成后,通过第二传送板的滑动,从而使第一传送板的开口打开,进而使抵接在第二传送板上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机构下方放置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上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倾斜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掉落时会与第二连接板抵接,在第二连接板上的压力传感器会测试到钢筋的掉落,从而传输至控制器上;而由于折弯机构与送进机构之间的配合存在误差,即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钢筋没有与第二传送板抵接,当钢筋进行折弯时,钢筋很容易与第一夹紧组件之间卡紧,则该折弯后的钢筋无法正常掉落,此时压力传感器没有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将该信息传输到控制器上,能及时提醒工作者马上停机进行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支撑架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且用于承接钢筋的第三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第三连接板承接折弯后的钢筋,从而使折弯后的钢筋进行收集的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弯曲的钢筋初次进行矫直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预定型组件和第二预定型组件进行预定型的处理,即对于成卷的钢筋盘条,在自身应力作用下,展开后一般成螺旋状,其通过第一预定型组件和第二预定型组件后便于将钢筋伸入水平矫直机构和竖直矫直机构上,通过送进机构从而对钢筋起到传输的效果,从而起到更好的矫直效果;

2.根据钢筋弯曲的实际情况,从而改变第一调节环和第二预定型杆之间的位置,即能改变相邻第二预定型杆围成通道的口径,从而使钢筋进入第二预定型组件的时候起到预定型的效果,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为了使预定型的效果更佳,因此增设第二预定型机构,从而使预定型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定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定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沿水平截面的折弯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预定型机构;11、第一支撑架;12、第一预定型组件;121、第一预定型壳;122、第一竖直辊组;123、第一水平辊组;13、第一调节组件;131、第一调节环;132、第一调节套筒;133、第一调节杆;134、第一调节件;135、第一紧固件;136、第三紧固件;14、第二预定型组件;141、第二预定型板;142、第二预定型杆;15、第一滑动组件;151、第一滑动杆;152、第二紧固件;16、第四支撑架;2、第二预定型机构;21、第二预定型壳;22、第二竖直辊组;23、第二水平辊组;24、第二支撑架;3、水平矫直机构;31、压轮;4、送进机构;41、主动轮;42、从动轮;5、竖直矫直机构;6、切割机构;61、第七驱动件;62、切割刀;63、切割壳;7、折弯机构;71、第一驱动件;72、第一连接板;73、第二驱动件;74、第一转盘;75、第三驱动件;76、第一夹紧组件;77、第一转块;78、第一齿轮圈;79、第二齿轮;8、传送机构;81、第四驱动件;82、第一传送板;83、第五驱动件;84、第二传送板;85、第三支撑架;86、第一连接杆;87、第二连接板;88、第二连接杆;89、第三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钢筋矫直折弯机,沿钢筋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预定型机构1、第二预定型机构2、水平矫直机构3、送进机构4、竖直矫直机构5、切割机构6、折弯机构7和传送机构8。钢筋通过送进机构4传输,首先进过第一预定型机构1、第二预定型机构2进行预定型的处理,从而便于呈螺旋状的钢筋伸入水平矫直机构3和竖直矫直机构5进行矫直的处理,通过传送机构8和折弯机构7相互配合,从而对钢筋进行折弯的处理以及使折弯处理后的钢筋实现落料的过程。

第一预定型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11以及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的第一预定型组件12、第二预定型组件14,沿钢筋的传输方向,第二预定型组件14位于第一预定型组件12的后方。

参照图1和图2,第一预定型组件12包括沿钢筋的传输方向贯通的第一预定型壳121以及依次连接在第一预定型壳121内的第一竖直辊组122和第一水平辊组123,第一竖直辊组122和第一水平棍组分别设置有两组,且第一竖直辊组122和第一水平棍组在钢筋传输方向上交替设置,每组第一竖直辊组122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一竖直辊,每组第一水平辊组123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一水平辊,钢筋从每组第一竖直辊及每组第一水平辊之间通过,每组第一竖直辊之间的距离等于每组第一水平辊之间的距离。

第二预定型组件14包括第二预定型板141和若干第二预定型杆142,第二预定型板141连接在第一预定型壳121远离第二预定型机构2的一侧,第二预定型板141呈回字型,中部开设有供钢筋穿设的通孔,若干第二预定型杆142的端部连接在第二预定型板141远离第一预定型壳121的侧壁,若干第二预定型杆142围设形成喇叭状的通道。

为了实现若干第二预定型杆142围设成的喇叭状通道口径的可调节功能,在第二预定型杆142上增设第一调节组件13,同时每个第二预定型杆142与第二预定型板141之间转动连接,每个第二预定型杆142的转动轴线方向分别位于第二预定型杆142与第二预定型板141连接点围成的圆的切线方向。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调节组件13包括若干第二预定型杆142均位于其内侧的第一调节环131、连接在第一调节环131内侧的第一调节套筒132、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套筒132的第一调节杆133、转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杆133上的第一调节件134,第一调节套筒132数量和位置与第二预定型杆142一一对应,在第一调节套筒132和第一调节杆133上插设第一紧固件135,从而限定了第一调节杆133伸入第一调节套筒132内的位置,第一调节件134呈中空的圆柱状,由于其转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杆133的端部,第一调节件134的转动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调节环131的轴线方向,第二预定型杆142穿设在对应的第一调节件134上,对应的在第二预定型杆142上螺纹连接有两第三紧固件136,使两个第三紧固件136夹紧对应的第一调节件134,从而限定第一调节件134连接在第二预定型杆142的位置。

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钢筋的弯曲程度,松开第一紧固件135和第三紧固件136,然后滑动第一调节环131,从而使若干第二预定型杆142张开到合适的位置,将第一紧固件135插入第一调节套筒132和第一调节杆133上,即限定了若干第一调节件134围设形成的口径的大小,最后通过第三紧固件136限定第一调节件134位于对应的第二预定型杆142上的位置。

第一调节环131通过第一滑动组件15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从而限定了第一调节环131的位置。

第一滑动组件15包括第一滑动杆151和第二紧固件152,第一滑动杆151连接在第一调节环131的底部,第一支撑架11上开设有供第一滑动杆151底部滑动的滑槽,第一滑动杆151的滑动方向与钢筋的传输方向相同,当第一调节环131运动时,第一滑动杆151会同步运动,最后插设第二紧固件152在第一滑动杆151和第一支撑架11上,从而将第一滑动杆151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

参照图4,第二预定型机构2包括沿钢筋的传输方向贯通的第二预定型壳21以及依次连接在第二预定型壳21内的第二竖直辊组22和第二水平辊组23,每组第二竖直辊组22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二竖直辊,每组第二水平辊组23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二水平辊,钢筋从每组第二竖直辊及每组第二水平辊之间通过,每组第二竖直辊之间的距离大于每组第二水平辊之间的距离,每组第二竖直辊之间的距离等于每组第一竖直辊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1,水平矫直机构3和竖直矫直机构5均包括连接在第四支撑架16底面和第二支撑架24侧面的两排交错分布的压轮31,钢筋传输的过程中,首先经过水平矫直机构3上的压轮31经过水平矫直的处理,然后经过竖直矫直机构5上的压轮31进行竖直矫直的处理。

送进机构4位于第二支撑架24上且位于水平矫直机构3和竖直矫直机构5之间,传送机构8包括沿钢筋传送方向布置的两组传动轮组,每组传动轮组分别包括上下设置的一个主动轮41和一个从动轮42,两个主动轮41分别同轴连接有第一齿轮,且其中一主动轮41轴心连接至电机输出轴,两第一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从而使两主动轮41能同步运动,进而带动两从动轮42同步转动。

参照图5,在第二支撑架24上连接有第一驱动件71,第一驱动件71具体是气缸,折弯机构7包括连接在第一驱动件71输出轴的第一连接板72和通过转轴连接在第一连接板72上的第一转盘74,通过第一驱动件71从而使第一连接板72在第二支撑架24内运动,第一驱动件71输出轴的运动方向垂直于钢筋的传输方向。在第一连接板72上连接有第二驱动件73,第二驱动件73具体是电机,第一转盘74的外壁套设有第一齿轮圈78,第一齿轮圈78与第二齿轮79相啮合,第二驱动件73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79连接。通过第一驱动件71能将第二驱动件73和第一转盘74同步推出,从而不影响第一齿轮圈78和第二齿轮79相啮合的情况,通过第二驱动件73驱动第二齿轮79转动从而使第一转盘74同步发生转动。

为了使第一连接板72的承载能力更好,第一连接板72底部嵌在第二支撑架24上滑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板72的滑动更稳定。

折弯机构7还包括由两夹紧板组成的穿设第一转盘74中心的第一夹紧组件76,两第一夹紧板之间形成水平的间隙从而供钢筋穿设,在第二支撑架24上连接有第三驱动件75,连接在第一转盘74上的转轴呈空心的结构从而能使第三驱动件75的输出轴穿设,第三驱动件75的输出轴均与两夹紧板连接,从而推动夹紧板伸出和收入第二支撑架24,第三驱动件75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第一驱动件71的运动方向相同,第三驱动件75具体是气缸。

在第一转盘74上固定有第一转块77,第一转块77与两夹紧板相配合,当第一转盘74转动时,第一转卡同步转动。

第一驱动件71、第二驱动件73和第三驱动件75均通过控制器控制。

在第二支撑架24上且位于竖直矫直机构5和折弯机构7之间连接有切割机构6,切割机构6用于切割钢筋,从而使钢筋成段。

切割机构6包括连接在第二支撑架24上的切割壳63、切割刀62和第七驱动件61,切割刀62连接在第七驱动件61的输出轴上,通过第七驱动件61驱动切割刀62伸出和缩回,从而将钢筋切断,第七驱动件61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垂直于钢筋的传输方向,通过切割壳63对切割刀62进行保护,而钢筋能穿设切割壳63,第七驱动件61具体是气缸。

参照图6,传送机构8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24上的第一传送板82、通过第五驱动件83驱动其与第一传送板82相配合的第二传送板84,在第二支撑架24连接有第四驱动件81,通过第四驱动件81驱动第一传送板82沿着钢筋的传输方向往复运动,第四驱动件81具体是电机,第一传送板82的竖截面呈u字形,即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朝下。第五驱动件83连接在第一传送板82远离第二支撑架24的侧壁上,第二传送板84的竖截面呈l字形,第二传送板84的竖直段靠近第五驱动件83,通过第五驱动件83的输出轴的运动从而使第二传送板84滑动,进而使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实现启闭,当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打开时,钢筋从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处掉落;当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闭合时,第一传送板82对钢筋主要起到承托的作用。

第四驱动件81和第五驱动件83通过控制器控制。

参照图5和图6,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钢筋的行进速度,钢筋折弯前,折弯机构7全部收入第二支撑架24内,当需要进行折弯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71从而驱动第一转盘74伸出,第三驱动件75驱动两夹紧板伸出,钢筋伸入两夹紧块之间,此时第一转块77位于钢筋的侧下方,第二驱动件73驱动第一转盘74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块77转动,由于两夹紧块的位置不变,则第一转块77使钢筋的其中一端弯折。控制器控制第五驱动件83使第二传动板覆盖在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处,且控制第四驱动件81驱动第一传送板82靠近折弯机构7,然后钢筋继续往前传输至与第二传送板84抵接,第二传送板84主要对钢筋起到承接的效果,切割机构6将钢筋切断,由于钢筋和第二传送板84之前存在摩擦,控制第四驱动件81驱动第一传送板82远离折弯机构7从而使钢筋同步远离,钢筋另一端位于两夹紧块之间,第一转盘74反向转动,重复上述折弯操作,从而使钢筋的另一端弯折。

当钢筋的两端弯折后,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三驱动件75从而使两夹紧板收入第二支撑架24内,钢筋会与第一转盘74抵接,从而使钢筋与两夹紧板分离,然后驱动第一驱动件71使第一转盘74收入,防止钢筋卡紧在两夹紧板的情况。且通过控制第五驱动件83使第二传送板84运动,进而使第一传送板82的开口敞开,钢筋实现自动落料。

然而,钢筋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导致钢筋折弯后卡紧在两个夹紧板之间,钢筋无法顺利掉下。

在传送机构8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架85,在第三支撑架85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6,第一连接杆86上连接有倾斜的第二连接板87,在第二连接板87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电连接,即钢筋掉下过程中能压向第二连接板87,从而使压力传感器能检测将信息传输到控制器,形成反馈,当钢筋被卡紧时,压力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相应的信息,此时传输到控制器上为零,能及时反馈到钢筋已经被卡紧了,控制器会停止所有的驱动组件,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当钢筋能顺利掉下时,在第三支撑架85且位于第一连接杆86下方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8,第二连接杆88上固定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板89,第三连接板89呈l字形,第三连接板89开口朝上,从而承接掉落的钢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