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密表底揿扣米位自动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601发布日期:2019-10-13 02:4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高精密表底揿扣米位自动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零部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密表底揿扣米位自动轧制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是日常生活中显示时间的饰品,尤其对于机械表,其是一种由多个精密齿轮和零件组装在一起的非常精致的手表。各个零部件的制作加工也由高精密设备制成。

现有的手表底盖采用揿扣式固定,其揿扣制作时首先用压头将表底固定在冲模上,再由两侧的冲刀分别冲压制成。冲刀冲型时,压头需始终压制在表底上,避免表底相对冲模移动,冲模会受到冲击会发生晃动,从而带着压头发生晃动。压头是刚性结构,多次晃动可能会造成压头应力断裂,压头上可能会产生裂纹。故而亟需一种压头,其可缓冲冲刀带来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密表底揿扣米位自动轧制设备,其具有保护压头,避免压头受过大冲击而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精密表底揿扣米位自动轧制设备,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内设置有冲模;

冲刀,所述冲刀设置有两组,均布置在所述第一槽道上,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冲模两旁;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布置在所述冲模上方,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杆和压头,所述第一伸缩气杆靠近所述冲模的一端呈球形布置,所述压头分成软胶层和硬胶层,所述软胶层套设在所述硬胶层内,所述软胶层内呈与所述冲模球形端相适配的球形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底先放置在冲模上,并由压头固定,再由冲刀的冲击力下,在冲模上冲型出揿扣。其中,压头始终压制在表底上,当表底受到冲击会连带压头也受到冲击,软胶层首先会减缓一部分冲击载荷,其余的冲击载荷会是压头以第一伸缩气杆的球部端做圆周移动,进一步减缓冲击,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原有的刚性结构,避免了冲头发生应力断裂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冲模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不靠近所述冲刀的两侧设置有压片,所述上模具两端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压片和所述下模具之间,所述插销的两侧均与所述压片通过弹簧连接,且所述弹簧平行与所述上模具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底放置在上模具上,冲刀冲击表底过程中,上模具可随冲击方向略微发生移动,可缓解冲刀带来的冲击力,避免冲击过大而造成模具受损,冲击卸载后,上模具由弹簧的弹性作用可回归原位,避免下次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顶部上设置有四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均布置在所述上模具四角处,且长度方向均朝向所述上模具中心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底装夹在固夹在固定块之间,可保证表底在轧制过程中不会相对上模具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中心设置有圆孔,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模头,所述模头中心呈椭圆形布置,椭圆形长边两端朝向所述冲刀布置,且椭圆形长边的两端呈矩形状布置,所述模头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固定块同侧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底扣在模头上,冲刀冲击后,表底可由模头上的矩形结构冲压成揿扣。

进一步的,所述冲刀上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槽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槽道,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槽道呈相适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刀冲压过程中,滑块可在第二槽道上滑动,可保证冲刀可正向冲压在表底上,若冲刀与位置不正,即不与第一槽道平行,则滑块会卡在第二槽道上,阻碍冲刀推进,可保证表底上的揿扣长度方向与表底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冲刀靠近所述冲模的一端设置有冲刃,所述冲刃呈四棱台布置,且四棱台底面设置在所述冲刀上,顶面呈向内凹的弧形面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可贴合表底的弧形边缘,避免非弧形面轧制后会对揿扣附近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冲刀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气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伸缩气杆可为冲刀提供冲击力,使冲刀可推进或撤回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冲刀冲击过程中,压头中软胶层首先会减缓一部分冲击载荷,其余的冲击载荷会是压头以第一伸缩气杆的球部端做圆周移动,进一步减缓冲击,可避免压头会因受冲击过大而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冲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头的剖视图。

图中,1、底板;11、第一槽道;111、第二槽道;2、冲刀;21、第二伸缩气杆;22、冲刃;23、滑块;3、固定组件;31、第一伸缩气杆;32、压头;321、软胶层;3211、球形腔室;322、硬胶层;4、冲模;41、上模具;411、插销;412、弹簧;413、固定块;414、圆孔;42、下模具;421、压片;422、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密表底揿扣米位自动轧制设备,包括:底板1、冲刀2、固定组件3,底板1上开设有第一槽道11。冲刀2上连接有第二伸缩气杆21,第二伸缩气杆21可为冲刀2提供冲击力,使冲刀2可推进或撤回移动。冲刀2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冲刃22,冲刃22呈四棱台布置,且四棱台底面在冲刀2上,顶面呈向内凹的弧形面布置。

冲刀2有两处,其有冲刃22的一端分别布置在第一槽道11两端。冲刀2上螺纹装配有滑块23,第一槽道11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道111,滑块23可在第二槽道111滑动。冲刀2冲压过程中,可保证冲刀2可正向冲压在表底上,若冲刀2与位置不正,即不与第一槽道11平行,则滑块23会卡在第二槽道111上,阻碍冲刀2推进,可保证表底上的揿扣长度方向与表底长度方向平行。

冲刀2在冲击过程中,由终端自动控制,其中一处的冲刀2先推进,冲型后迅速撤回,另一处冲刀2再推进,并冲型后迅速撤回,完成一次表底揿扣冲型。

结合图3,第一槽道11中心铆钉连接有冲模4,即冲模4布置在两个冲刃22之间。冲模4包括上模具41和下模具42,下模具42不靠近冲刃22的两侧螺栓连接有压片421,压片421与下模具42之间留有缝隙,上模具41两端一体成型有插销411,插销411夹持在压片421和下模具42之间,插销411的两侧均与压片421通过弹簧412连接,且弹簧412平行与上模具41布置。表底放置在上模具41上,冲刀2冲击表底过程中,上模具41可随冲击方向略微发生移动,可缓解冲刀2带来的冲击力,避免冲击过大而造成模具受损,冲击卸载后,上模具41由弹簧412的弹性作用可回归原位,避免下次使用。

结合图2,上模具41顶部上一体成型有四处固定块413,固定块413均布置在上模具41四角处,且长度方向均朝向上模具41中心布置,表底装夹在固夹在固定块413之间,可保证表底在轧制过程中不会相对上模具41发生移动。

上模具41中心开设有圆孔414,即各个固定块413之间,下模具42上一体成型有模头422,模头422中心呈椭圆形布置,椭圆形长边两端朝向冲刀2布置,且椭圆形长边的两端呈矩形状布置,模头422穿过圆孔414与固定块413同侧平齐布置。表底扣在模头422上,冲刀2冲击后,表底可由模头422上的矩形结构冲压成揿扣。

结合图4,固定组件3通过连接板布置在冲模4上方,包括第一伸缩气杆31和压头32,第一伸缩气杆31靠近冲模4的一端呈球形布置,压头32分成软胶层321和硬胶层322,软胶层321套设在硬胶层322内,软胶层321内呈与冲模4球形端相适配的球形腔室3211,压头32可插接在第一伸缩气杆31的球形端,并布置在冲模4的上方,硬胶层322底部呈往外凸的弧形布置。表底先放置在冲模4上,并由压头32固定,再由外端呈向内凹的弧形面的冲刀2的冲击力下,在冲模4上冲型出揿扣。其中,压头32始终压制在表底上,当表底受到冲击会连带压头32也受到冲击,软胶层321首先会减缓一部分冲击载荷,其余的冲击载荷会是压头32以第一伸缩气杆31的球部端做圆周移动,进一步减缓冲击,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原有的刚性结构,避免了冲头发生应力断裂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表底扣在模头422上,再将压头32压在表底顶部上,使表底固定在冲模4上。运作一处第二伸缩气杆21使冲刀2冲击在表底边缘,待此第二伸缩气杆21收回后,运作另一个第二伸缩气杆21,同样冲击在表底另一侧上,从而使表底形成相对的两个揿扣。

其中在冲刀2冲击过程中,冲刃22冲击在表带会推动上模具41和压头32同时移动。上模具41的插销411会在压片421和下模具42之间的缝隙移动,可缓冲冲击力过大对模具的损伤,待冲击力卸载后,上模具41由弹簧412作用复位;压头32会以第一伸缩气杆31球形端为中心做圆周移动,压头32内的软胶层321首先会缓冲一部分冲击载荷,再由圆周移动缓冲另一部分冲击载荷,从而可减缓冲击力对压头32的损害,避免冲击力过大而造成压头32发生断裂。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