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卡箍和消音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800发布日期:2019-11-15 22:3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装配卡箍和消音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卡箍和消音器的装置,用于通过卡箍将消音器固定在工件上。



背景技术:

一种要装配消音器的工件,该工件上具有管体,装配目的是将消音器装入管体内,管体外侧用卡箍卡住,卡箍要嵌入管体内壁上的环形凹槽内,目前,该装配过程基本通过纯手动的方式完成,具体过程是,先将消音器放在工件安装部位(管体内),然后将卡箍放在专用工具内,通过敲打把卡箍敲进去,然后再用仿形工具把未装到位的部位敲进去,确保一周卡到位并防止消音器松动引起的错位。这样的装配方案,存在的缺陷有:操作费时费力,需要很大力先将卡箍形变才能卡进工具内,效率低;卡箍在敲入的过程中与工件反复摩擦,易在工件内侧造成划伤和敲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了装配卡箍和消音器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装配消音器的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易在工件内侧造成划伤和敲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卡箍和消音器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工件固定座,所述工件固定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方由下向上依次设有锥套、弹性压头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气缸,所述通孔下方设有第三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端部下方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在水平方向连接弹性压头和滑块,所述弹性压头为筒状结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竖直导向杆上,所述滑块下方的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圆柱弹簧;

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端部安装有撑爪,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端部安装有与所述撑爪相配合的撑头。

优选的,所述撑爪包括主压头、限位块、弹性圈和若干t型撑块,所述限位块为阶梯轴形状且同轴固定在主压头下端,若干t型撑块围绕所述限位块径向均匀设置,所述t型撑块沿所述主压头径向滑动连接所述主压头,若干所述t型撑块外侧共同套接弹性圈。

优选的,所述撑头包括与所述通孔同轴的柱体,所述柱体顶部为锥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压头下端对应各所述t型撑块设有与所述t型撑块相配合的t型槽。

优选的,所述t型撑块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上端垂直连接所述横板中部构成t型结构,所述竖板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为斜面,所述竖板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下端与所述竖板下端齐平。

优选的,所述工件固定座旁设有定位杆和第四气缸,所述定位杆的末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气缸水平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在水平方向垂直所述定位杆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以气体驱动替代纯手工方式完成消音器的装配,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同时杜绝了卡箍在敲入的过程中与工件反复摩擦,避免在工件内侧留下划伤和敲痕。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上工件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压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t型撑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t型撑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8所示,装配卡箍和消音器的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工件固定座14,工件固定座14上设有通孔,通孔上方由下向上依次设有锥套12、弹性压头13和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气缸8,通孔下方设有第三气缸9;

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端部下方设有连接架15,连接架15在水平方向连接弹性压头13和滑块16,弹性压头13为筒状结构,滑块16滑动连接在竖直导向杆17上,滑块16下方的导向杆17上套设有圆柱弹簧18;

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端部安装有撑爪5,第三气缸9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端部安装有与撑爪5相配合的撑头6。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中,在安装时,首先,将工件2固定到工件固定座14上,工件2上的管体21和通孔同轴连通,然后将消音器3装到管体21内,然后在消音器3上方放置锥套12,锥套12固定在管体21入口处,锥套12的下部套在管体21内周,锥套12的下端紧挨着管体21内周上的环形凹槽20,然后将卡箍4放入锥套12,启动两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伸长抵住连接架15后推动连接架15竖直向下运动,带动弹性压头13下压卡箍4,使卡箍4收缩变形通过锥套12到达环形凹槽20处(如图中所示f方向),卡箍4形变释放卡入环形凹槽20内;

然后,启动第一气缸7,撑爪5竖直向下运动穿过弹性压头13及锥套12至卡箍4处,启动第三气缸9,撑头6竖直向上运动穿过通孔及消音器3伸入撑爪5内,使撑爪5在水平方向张开,将卡箍4完全挤入环形凹槽20内;

之后,停止第三气缸9,撑头6向下运动复位,撑爪5收缩,然后停止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撑爪5向上运动复位,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脱离连接架15向上运动复位,连接架15在圆柱弹簧18的张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复位,带动弹性压头13向上运动复位,装配完成。

撑爪5包括主压头51、限位块52、弹性圈53和若干t型撑块54,限位块52为阶梯轴形状且同轴固定在主压头51下端,若干t型撑块54围绕限位块52径向均匀设置,t型撑块54沿主压头51径向滑动连接主压头51,若干t型撑块54外侧共同套接弹性圈53,弹性圈53可以是弹簧圈。

撑头6包括与通孔同轴的柱体,柱体顶部为锥状结构61,柱体伸入若干t型撑块54围成的腔体内时,锥状结构61起到导向作用,随着柱体的伸入,推动t型撑块54沿着主压头51径向滑动,若干t型撑块54同时向主压头51外周滑动呈张开状,t型撑块54的边部突出主压头51外周将卡箍4挤入环形凹槽20。

主压头51下端对应各t型撑块54设有与t型撑块54相配合的t型槽55,t型撑块54可沿着t型槽55滑动,实现t型撑块54与主压头51滑动连接。

t型撑块54包括横板541和竖板542,竖板542上端垂直连接横板541中部构成t型结构,竖板542靠近限位块52的一端为斜面,竖板542远离限位块52的一端设有突起543,突起543下端与竖板542下端齐平,突起543随竖板542沿着t型槽55滑动从而挤压卡箍4全部嵌入环形凹槽20。

工件固定座14旁设有定位杆19和第四气缸10,定位杆19的末端固定在机架1上,第四气缸10水平安装在机架1上,第四气缸10的活塞杆在水平方向垂直定位杆19设置,定位杆19和第四气缸10的活塞杆在水平面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对工件2固定,进一步增强对工件2固定的稳定程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以气体驱动替代纯手工方式完成消音器的装配,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同时杜绝了卡箍在敲入的过程中与工件反复摩擦,避免在工件内侧留下划伤和敲痕。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