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9716发布日期:2020-02-14 14:5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带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带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带辊压机。



背景技术:

铜带辊压机是一种对铜带碾压压平处理的机器,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加工领域,对于铜带的压平处理效果最为明显,铜带辊压机通过其内安装的压辊对铜带进行碾压,通过多次的碾压使得铜带达到加工所需的厚度。

现有的铜带辊压机存在以下缺陷:在对铜带进行辊压处理时,不能根据需要辊压出不同厚度的铜带,适用范围小;仅靠肉眼对铜带厚度进行观测,不能对辊压后铜带厚度做到精准调节;辊压机使用过程中自动化处理性能低,需要工作人员实时操作,导致辊压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压辊在辊压时所受压力大,导致辊压机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不佳。

如何设计一种铜带辊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带辊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带辊压机,包括辊压箱,所述辊压箱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脚架,所述辊压箱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有矩形槽和出料口,所述辊压箱的内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一级压辊,所述一级压辊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二级压辊,所述二级压辊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三级压辊,所述一级压辊、二级压辊和三级压辊的中心位置均安装有辊轴,所述辊轴之间通过嵌套设置在辊轴侧面的传动带连接,所述底部的三级压辊、一级压辊和二级压辊中心位置的辊轴的两端均嵌入设置在辊压箱中,并与辊压箱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一级压辊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一级压辊中心位置的辊轴与嵌入设置在第二电机一侧的转轴焊接,所述顶部的三级压辊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块,所述顶部的三级压辊中心位置的辊轴两端均嵌入设置在调节块中,并与调节块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块的底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弹簧,所述辊压箱的顶部焊接有多个防尘箱,所述防尘箱的内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件,且所述固定件与防尘箱的底部焊接,所述蜗杆贯穿固定件的中心,并与固定件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防尘箱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安装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防尘箱的一侧,并与蜗杆的一端焊接,所述蜗杆的一侧安装有蜗轮,且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底端安装有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防尘箱的底部,并通过螺纹旋进辊压箱顶部的螺纹槽中,所述三级压辊的一侧安装有厚度传感器,所述厚度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收卷辊中心位置的辊轴与嵌入设置在第三电机一侧的转轴焊接,所述辊压箱的侧面安装有控制器,且所述厚度传感器和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辊压箱的一侧安装有电源线,且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厚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与电源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架之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支撑脚架的顶部与底座焊接。

优选地,所述一级压辊之间的间距大于二级压辊之间的间距,所述二级压辊之间的间距大于三级压辊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调节块之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调节块嵌入设置在辊压箱中。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容纳腔的底壁焊接,顶端与调节块的底部焊接,所述弹簧的顶端对调节块的底部设加压力。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中心轴焊接,底端与调节块的顶部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机通过转轴带动蜗杆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块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调节顶部的三级压辊的高度,即调节三级压辊之间的间距,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辊压出不同厚度的铜带,工作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安装有厚度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厚度传感器对三级压辊辊压后的铜带厚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内部写入的程序,将检测的厚度与设定的厚度进行比较,当测得的厚度小于设定的厚度时,控制第一电机正转,使三级压辊之间的间距变大;当测得的厚度大于设定的厚度时,控制第一电机反转,使三级压辊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做到对辊压后铜带厚度的精准调节,自动化处理性能好,辊压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在三级压辊前,加入一级压辊和二级压辊,对铜带进行逐级辊压,进一步提高了辊压效果,同时减小了各级压辊在辊压时所受的压力,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辊压箱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辊压箱左视纵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尘箱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纵剖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示说明:1-辊压箱;2-底座;3-控制器;4-支撑脚架;5-收卷辊;6-出料口;7-防尘箱;8-转轴;9-第一电机;10-电源线;11-矩形槽;12-一级压辊;13-二级压辊;14-三级压辊;15-辊轴;16-传动带;17-厚度传感器;18-第二电机;19-蜗杆;20-固定件;21-蜗轮;22-中心轴;23-螺纹杆;24-调节块;25-容纳腔;26-弹簧;27-第三电机;28-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带辊压机,包括辊压箱1,所述辊压箱1的底部焊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脚架4,所述辊压箱1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有矩形槽11和出料口6,所述辊压箱1的内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一级压辊12,所述一级压辊12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二级压辊13,所述二级压辊13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三级压辊14,所述一级压辊12、二级压辊13和三级压辊14的中心位置均安装有辊轴15,所述辊轴15之间通过嵌套设置在辊轴15侧面的传动带16连接,所述底部的三级压辊14、一级压辊12和二级压辊13中心位置的辊轴15的两端均嵌入设置在辊压箱1中,并与辊压箱1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一级压辊1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可以选用y160m1-2电机,所述一级压辊12中心位置的辊轴15与嵌入设置在第二电机18一侧的转轴8焊接,所述顶部的三级压辊14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块24,所述顶部的三级压辊14中心位置的辊轴15两端均嵌入设置在调节块24中,并与调节块24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块24的底部设有容纳腔25,所述容纳腔25的内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弹簧26,所述辊压箱1的顶部焊接有多个防尘箱7,所述防尘箱7的内部安装有蜗杆19,所述蜗杆19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件20,且所述固定件20与防尘箱7的底部焊接,所述蜗杆19贯穿固定件20的中心,并与固定件20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防尘箱7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可以选用y80m2-2电机,所述第一电机9的一侧安装有转轴8,且所述转轴8的一端贯穿防尘箱7的一侧,并与蜗杆19的一端焊接,所述蜗杆19的一侧安装有蜗轮21,且所述蜗轮21与蜗杆19啮合,所述蜗轮2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中心轴22,所述中心轴22的底端安装有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的底端贯穿防尘箱7的底部,并通过螺纹旋进辊压箱1顶部的螺纹槽28中,所述三级压辊14的一侧安装有厚度传感器17,厚度传感器17可选用ztms08厚度传感器,所述厚度传感器17的一侧安装有收卷辊5,所述收卷辊5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27,第三电机27可以选用y90l-2电机,所述收卷辊5中心位置的辊轴15与嵌入设置在第三电机27一侧的转轴8焊接,所述辊压箱1的侧面安装有控制器3,控制器3可选用stc89c52rc单片机,且所述厚度传感器17和第一电机9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辊压箱1的一侧安装有电源线10,且所述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8、第三电机27、厚度传感器17和控制器3均与电源线10电性连接。

所述支撑脚架4之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支撑脚架4的顶部与底座2焊接,所述一级压辊12之间的间距大于二级压辊13之间的间距,所述二级压辊13之间的间距大于三级压辊14之间的间距,所述调节块24之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调节块24嵌入设置在辊压箱1中,所述弹簧26的底端与容纳腔25的底壁焊接,顶端与调节块24的底部焊接,所述弹簧26的顶端对调节块24的底部设加压力,所述螺纹杆23的顶端与中心轴22焊接,底端与调节块24的顶部焊接,通过设置的支撑脚架4,可以方便为底座2做支撑处理,通过设置的调节块24,可以方便对顶部的三级压辊14中心位置的辊轴15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的弹簧26,可以有效地对调节块24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的螺纹杆23,可以方便调节调节块24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图6的电路原理图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3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进行控制,stc89c52rc主要引脚功能为:

p0端口(p0.0~p0.7,39~32引脚):p0口是三态双向口,通称数据总线口,因为只有该口能直接用于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p0口也用以输出外部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由于是分时输出,故应在外部加锁存器将此地址数据锁存,地址锁存,信号用ale。

p1端口(p1.0~p1.7,1~8引脚):p1口是专门供用户使用的i/o口,是准双向口。

p2端口(p2.0~p2.7,21~28引脚):p2口是从系统扩展时作高8位地址线用。不扩展外部存储器时,p2口也可以作为用户i/o口线使用,p2口也是准双向口。

p3端口(p3.0~p3.7,10~17引脚):p3口是双功能口,该口的每一位均可独立地定义为第一i/o功能或第二i/o功能。作为第一功能使用时操作同p1口。

reset(9引脚):复位信号输入端。在震荡期稳定有效运行情况下,reset端维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便可复位器件。

ale(30引脚):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29引脚):外部rom的选通信号。

ea/vpp(31引脚):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x1(19引脚):片内振荡电路的反相输入端。

x2(18引脚):片内振荡电路的反相输出端。

vcc(40引脚):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20引脚):接地端。

本实用新型中stc89c52rc单片机时钟电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选用12m的晶振y1和c2,c3两个22pf的电容与片内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进行工作,复位电路采用上电+手动复位,当单片机上电时,进行上电复位;当程序运行过程中如果跑飞了、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通过按下按键k进行手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stc89c52rc单片机控制第一电机9具体控制方法为:通过两个继电器ka1和ka2来控制第一电机9的正反转和停止,当p1.0=1,p1.1=0时,第一电机9正转;当p1.0=0,p1.1=1时,第一电机9反转;当p1.0=0,p1.1=0时,第一电机9停止工作。

工作原理:开始工作时,工作人员先将电源线10接通电源,为装置提供电能,第二电机18得电后,通过转轴8带动一级压辊12中心位置的辊轴15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带16转动,从而使得一级压辊12、二级压辊13和三级压辊14转动,工作人员将待辊压铜带从辊压箱1左侧的矩形槽11喂入,一级压辊12、二级压辊13和三级压辊14依次对铜带进行辊压处理,厚度传感器17对辊压后的铜带厚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内部写入的程序,将检测的厚度与设定的厚度进行比较,当测得的厚度小于设定的厚度时,将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机9正转,并通过转轴8带动蜗杆19转动,从而带动蜗轮21转动,从而带动中心轴22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23在螺纹槽28内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块24上升,从而带动三级压辊14中心位置的辊轴15上升,即使得三级压辊14升高,使三级压辊14之间的间距变大,使辊压后的铜带变厚,当辊压后的铜带厚度等于设定厚度时,厚度传感器17发送信号给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第一电机9停止工作;同理,当测得的厚度大于设定的厚度时,控制第一电机9反转,使三级压辊14之间的间距变小,使辊压后的铜带变薄,第三电机27通过转轴8带动收卷辊5中心位置的辊轴15转动,使得收卷辊5转动对辊压后的铜带进行收卷处理。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