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专用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8536发布日期:2020-02-18 14:21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专用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机器人专用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一种用于汽车变速箱的工件5。由于目前汽车的普及,因此这种用于汽车的工件5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多。而图1中的工件5为经冲压以后所形成的压铸件,其包括本体51和切割头52,本体5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插柱53,该切割头52在冲压的后续工艺中需要进行切除以后,才能够算是一个成品。

而目前对于这种工件5中切割头52的切除,一般都是采用锯切机进行切除的。然而,由于工件5的不规则形状,因此其固定大多需要依靠人工进行固定,把该工件5固定在锯切机内以后,才可以进行锯切动作,这无疑会降低了切除切割头52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专用工装夹具,能够配合外界机械手对上述工件进行固定,从而减少了人工参与的切割头切除的程度,提升了切除切割头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专用工装夹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定位柱群,所述定位柱群的外围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固定工件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驱动气缸、主转动座、副转动座、连接件和爪件,副转动座和驱动气缸均安装于所述基座,主转动座固定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爪件转动连接于主转动座的顶部,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副转动座,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爪件。

进一步的,夹持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夹持机构矩阵分布于所述定位柱群的外围。

进一步的,爪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转动座,爪件的另一端前端设置有抵触件。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置有夹层,驱动气缸和副转动座均设置于所述夹层内,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和副转动座均突伸出所述夹层。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群包括若干根定位柱,定位柱包括柱座、抵触柱和缓冲件,柱座设置于所述基座,柱座设置有容孔,缓冲件设置于容孔内,抵触柱容设于容孔内,缓冲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容孔的内壁和抵触柱。

更进一步的,抵触柱包括抵触部和设置于抵触部底部的插入部,抵触部的纵截面半径大于容孔的内径,插入部容设于容孔。

优选的,抵触部的顶部设置有盲孔。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动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群和夹持机构,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在外接滑轨上滑动的滑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柱群来与插住进行配合进行定位,然后由驱动气缸动作来控制爪件压住工件的主体,从而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能够与外界的机械手配合完成对于工件的固定,提升了公家的切割头切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柱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定位柱群,3—夹持机构,4—滑动机构,5—工件,11—夹层,12—拉动把手,21—定位柱,31—驱动气缸,32—主转动座,33—副转动座,34—连接件,35—爪件,36—抵触件,51—主体,52—切割头,53—插柱,211—柱座,212—抵触柱,213—缓冲件,2111—容孔,2121—抵触部,2122—插入部,2123—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专用工装夹具,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设置有定位柱群2,所述定位柱群2的外围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固定工件5的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包括驱动气缸31、主转动座32、副转动座33、连接件34和爪件35,副转动座33和驱动气缸31均安装于所述基座1,主转动座32固定于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爪件35转动连接于主转动座32的顶部,连接件3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副转动座33,连接件3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爪件35。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针对图1中的工件5的锯切机中,当外接的机器人把工件5移送至锯切机时,只需把工件5的插柱53分别对准并抵触定位柱群2的定位柱21,然后由驱动气缸31动作,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上顶而带动主转动座32上顶,此时由于副转动座33、连接件34的设置,使得爪体会随着主转动座32上顶而向下压,从而压住工件5的主体51,把工件5压住以待锯切机的切割机构对切割头52进行切除。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柱群2来与插柱53进行配合进行定位,然后由驱动气缸31动作来控制爪件35压住工件5的主体51,从而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能够与外界的机械手配合完成对于工件5的固定,提升了工件的切割头52切除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夹持机构3呈矩阵分布于所述定位柱群2的外围,从而增加夹持机构3对于工件5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爪件3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转动座32,爪件35的另一端前端设置有抵触件36。抵触件36用以增加爪件35与工件5的主体5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对于工件5的固定更加稳定。优选的,抵触件36为防滑脚垫。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设置有夹层11,驱动气缸31和副转动座33均设置于所述夹层11内,驱动气缸31的活塞杆和副转动座33均突伸出所述夹层11。通过夹层11的设置,避免锯切切割头52时所产生的飞溅物溅落至驱动气缸31中而影响了驱动气缸31的性能。

结合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群2包括若干根定位柱21,定位柱21包括柱座211、抵触柱212和缓冲件213,柱座211设置于所述基座1,柱座211设置有容孔2111,缓冲件213设置于容孔2111内,抵触柱212容设于容孔2111内,缓冲件2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容孔2111的内壁和抵触柱212。缓冲件213的设置,用以在工件5的插柱53抵触定位柱21时,起到缓冲作用来减少插柱53与抵触柱212之间的冲力,从而避免插柱53发生形变,保证了工件5的完整性和质量。

具体的,如图5所示,抵触柱212包括抵触部2121和设置于抵触部2121底部的插入部2122,抵触部2121的纵截面半径大于容孔2111的内径,插入部2122容设于容孔2111。即抵触部2121是无法插入容孔2111的,有利于配合锯切机的切割机构,保证了切除切割头52时的精度。

优选的,如图5所示,抵触部2121的顶部设置有盲孔2123,即插柱53是容设于盲孔2123内与盲孔2123的内壁进行抵触的,保证了定位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群2和夹持机构3,所述基座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在外接滑轨上滑动的滑动机构4,即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锯切机时,是通过滑动机构4容设于外接滑轨上,由锯切机内的驱动机构驱动滑动机构4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进行滑动的,能够进一步减少人工对于锯切过程的干预。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动把手12,便于使用者自行拉动基座1来调整基座1的位置,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位置进行测试和调节,以保证锯切机工作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