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9163发布日期:2020-03-31 16:56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口挡圈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口挡圈一般通过振动盘震动上料,并聚集在振动盘内侧壁的螺旋轨道内,再依靠震动及相邻开口挡圈之间的挤压沿螺旋轨道自下而上依次移出振动盘,移出振动盘的开口挡圈由上料机构进行上料收集,以便于下一道压装工序开口挡圈的压送。

现有的上料机构主要包括上料台和夹持部,夹持部(一般选用多个螺栓件)对开口挡圈导条进行定位,但是采用这种夹持方式进行紧固限位时,容易导致开口挡圈导发生轴向(纵向)方向的位移,并且不便于开口挡圈导条的更换,导致开口挡圈收集的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可以快速实现挡圈导条的更换,用以保证开口挡圈的上料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振动盘的内壁上形成有自下而上的螺旋轨道,还包括:

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第一端衔接于所述螺旋轨道的顶端端口;

上料台,布设于所述振动盘的一侧,所述上料台的顶部固设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挡圈导条和分别布设于所述挡圈导条两侧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挡圈导条包括用于收集开口挡圈的凸起部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凸起部底端的固定部,所述凸起部的第一端衔接于所述导向条的第二端,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贯通固定部两侧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孔壁的顶部形成有卡齿,所述贯穿孔中穿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形成有匹配于所述卡齿的卡槽,所述卡齿卡设于所述卡槽中,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中固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中并压抵于所述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尺寸匹配于所述固定板尺寸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固定板的第二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固定板上的卡槽和贯穿孔中卡齿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挡圈导条的快速定位,通过将固定板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一定位槽中并压抵于第一压缩弹簧及将固定板的第二端卡设于第二定位槽中,实现对固定板的快速定位,继而实现对挡圈导条的快速紧固,便于挡圈导条的拆装,用以提高拆装速度,提高开口挡圈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固设有挡块,用于实现对套设于所述固定部上的开口挡圈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中固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板的第二端压抵于所述第二压缩弹簧。通过第二压缩弹簧配合第一压缩弹簧实现对固定板更好的紧固定位。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贯穿孔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板高度方向的尺寸。避免固定板插设于贯穿孔中时,卡槽和卡齿之间发生位置上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板高度方向的尺寸,用于供所述固定板斜插进入。便于固定板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各形成有一所述贯穿孔,每一所述贯穿孔中穿设有一所述固定板。通过二固定板可以实现对挡圈导条更好的定位,避免其发生纵向方向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台及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10、导向条20和上料台30;其中,振动盘10的内壁上形成有自下而上的螺旋轨道,用于实现开口挡圈的输送,使得开口挡圈沿螺旋轨道自下而上依次提升,导向条20的第一端衔接于螺旋轨道的顶端端口,通过导向条20起到导向作用,将开口挡圈引导至上料台30上,实现开口挡圈的收集,上料台30布设于振动盘10的一侧,上料台30的顶部固设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挡圈导条40和分别布设于挡圈导条40两侧的第一定位板50和第二定位板51,挡圈导条40包括用于收集开口挡圈的凸起部41和一体成型于凸起部41底端的固定部42,凸起部41的第一端衔接于导向条20的第二端,固定部42上开设有贯通固定部42两侧的贯穿孔70,固定板60的顶端形成有匹配于卡齿71的卡槽72,卡齿71卡设于卡槽72中,贯穿孔7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固定板60高度方向的尺寸(厚度),避免将固定板60插设于贯穿孔70中时,卡齿71和卡槽72之间发生位置上的干涉,待固定板60插设到位后,挡圈导条4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卡齿71卡设于卡槽72中,实现挡圈导条40和固定板60之间的定位,第一定位板50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0,第一定位槽80中固设有第一压缩弹簧81,固定板60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定位槽80中并压抵于第一压缩弹簧81,第二定位板51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尺寸匹配于固定板60尺寸的第二定位槽(图中未标注),固定板60的第二端卡设于第二定位槽中,利用第一定位槽80(包括第一压缩弹簧81)和第二定位槽实现对固定板60的定位,进而实现对挡圈导条40的快速定位,同时结合卡齿71、卡槽72实现对挡圈导条40宽度(横向)方向的限位。具体的,固定部42的两端各形成有一贯穿孔70,每一贯穿孔70中穿设有一固定板60,通过两个固定板60实现对挡圈导条40更好的定位,避免使用过程中挡圈导条40发生长度(径向)方向的位移。

较佳的,第一定位槽80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固定板60高度方向的尺寸,用于供固定板60斜插进入。安装固定板60上,首先将固定板60的第一端斜插于第一定位槽80中,然后转动固定板60,使得固定板60的第二端对准于第二定位槽,然后使得固定板60在第一压缩弹簧81的作用下,固定板60的第二端卡设于第二定位槽中,实现对固定板60的定位。

较佳的,固定部42的第二端固设有挡块90,用于实现对套设于固定部42上的开口挡圈进行限位,避免套设于固定部42上的开口挡圈从固定部42的第二端掉落。

较佳的,第二定位槽中固设有第二压缩弹簧(图中未显示),固定板60的第二端压抵于第二压缩弹簧。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压缩弹簧配合第一压缩弹簧81实现对固定板60更好的定位,实现固定板60的夹紧,同时便于固定板60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开口挡圈上料装置的定位原理:

首先将固定板60插设于贯穿孔70,插设到位后使得挡圈导条4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卡齿71卡设于卡槽72中,实现对挡圈导条40的定位;

然后将固定板60的第一端斜插于第一定位槽80中,使得固定板60的第一端压抵于第一压缩弹簧81,然后再旋转固定板60,直至固定板60的第二端对准于第二定位槽,最后在第一压缩弹簧81的回复力作用下,固定板60的第二端压抵于第二定位槽中或压抵于第二定位槽中的第二压缩弹簧,实现对固定板60的定位,继而实现对挡圈导条40的定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