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3217发布日期:2020-06-09 19:48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冷凝器总成多采用过滤型的一体式冷凝器总成,即在冷凝器总成的储液罐内设置有过滤网用于过滤冷媒内的杂质或者进入到冷凝器总成内的杂质,杂质进入到冷凝器总成内部的可能性。如申请号为cn201821300479.0的专利文件所示,现有的冷凝器的集流管与储液罐通过转接座连通,并进入到钎焊炉内进行钎焊固定,在进行钎焊固定之前集流管与储液罐仅通过转接座和支架进行临时固定。但采用上述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支架的体积较大导致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固定冷凝器与储液罐且生产成本较低、制造简单的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至少有一端为密闭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一体设置的固定柱,所述的固定座的下端部还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储液罐的焊料。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座为台状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的上端面与冷凝器的集流管仿形贴合,所述的固定座的下端面与储液罐仿形贴合,所述的固定座的下端面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焊料的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座上端面设置的固定柱伸入到集流管内且与所述的集流管连接固定,所述的固定座下端面设置的固定柱伸入到储液罐内部且与所述的储液罐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座为柱体,两个固定柱分别设置在柱体的两端,所述的柱体的上端部一体设置有与集流管外表面仿形贴合的上限位环,所述的柱体的下端部一体设置有储液罐外表面仿形贴合的下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的上限位环、下限位环均由复合材料构成,且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镀有焊料。

优选地,所述的柱体的上端部伸入到所述的集流管的内部,所述的且与所述的集流管连接固定,所述的柱体的下端部伸入到储液罐的内部且与所述的储液罐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集流管上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孔,所述的储液罐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的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固定孔、安装孔内,所述的储液罐、集流管通过所述的固定座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座为实心,所述的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座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的柱体为实心的柱体,所述的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的柱体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改进后的固定座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座占用的空间较少,且可采用挤压成型方式进行生产制造,因此避免了切削生产造成的大量金属的废弃,从而降低了固定座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固定座下端面开设有安装焊料的安装槽,可在进入钎焊炉之前将焊料填装在安装槽内,当在钎焊炉内加热固定时,安装槽内的焊料同时融化,冷却后焊料与固定座与储液罐相之间密封固定,在增加了了固定座与储液罐之间的牢固性的同时还提高了固定座与储液罐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降低了储液罐与固定座之间漏液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集流管与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3,所述的固定座3的上端面与冷凝器的集流管1相贴合,即当集流管1为平面型时固定座3的上端面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当集流管1为d型时,固定座3的上端面为与d型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的固定座3的下端面与储液罐2相贴合,即当储液罐2为平面型时固定座3的下端面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当储液罐2为圆柱形型时,固定座3的上端面为与其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的固定座3的上端面、下端面均一体设置有固定柱4,所述的固定座3的下端面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焊料的安装槽6,所述的固定座3上端面设置的固定柱4伸入到集流管1内且与所述的集流管1相固定,所述的固定座3下端面设置的固定柱4伸入到储液罐2内部且与所述的储液罐2相固定,所述的集流管1中部或者后部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孔9,所述的储液罐2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孔9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0,相对应的固定孔9的内壁、安装孔10的内壁分别与所述的固定座3上端面的固定座3、固定座3下端面的固定柱4相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固定座3与集流管1、储液罐2之间的固定;其中所述的固定座3为实心,所述的固定柱4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座3的中部。其中集流管1的外表面电镀有焊料,焊料可为易融化的铝基钎焊料等。组装完成后的集流管1、固定座3、储液罐2被送入钎焊炉进行加热融合,集流管1外表面的焊料被加热融化,冷却后使得集流管1与固定座3相固定,固定座3内部安装槽6内的焊料同样融化与储液罐2相贴合冷却后相固定,当完成加热融合并冷却后,固定座3与集流管1、储液罐2之间完成密闭固定。

实施例2,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固定结构,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3,所述的固定座3的上端面与冷凝器的集流管1相贴合,即当集流管1为平面型时固定座3的上端面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当集流管1为d型时,固定座3的上端面为与d型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的固定座3的下端面与储液罐2相贴合,即当储液罐2为平面型时固定座3的下端面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当储液罐2为圆柱形型时,固定座3的上端面为与其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的固定座3的上端面、下端面均一体设置有固定柱4,所述的固定座3的下端面与储液罐2之间贴合设置有由焊料构成的焊片,所述的固定座3上端面设置的固定柱4伸入到集流管1内且与所述的集流管1相固定,所述的固定座3下端面设置的固定柱4伸入到储液罐2内部且与所述的储液罐2相固定,所述的集流管1中部或者后部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孔9,所述的储液罐2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孔9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0,相对应的固定孔9的内壁、安装孔10的内壁分别与所述的固定座3上端面的固定座3、固定座3下端面的固定柱4相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固定座3与集流管1、储液罐2之间的固定;其中所述的固定座3为实心,所述的固定柱4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座3的中部。其中集流管1的外表面电镀有焊料,焊料可为易融化的铝基钎焊料等。组装完成后的集流管1、固定座3、储液罐2被送入钎焊炉进行加热融合,集流管1外表面的焊料被加热融化,冷却后使得集流管1与固定座3相固定,固定座3与储液罐2之间的焊片同时融化并在冷却后相固定,当完成加热融合并冷却后,固定座3与集流管1、储液罐2之间完成密闭固定。

实施例3,所述的固定座3为中空的柱体5且柱体5的上端密闭,所述的柱体5的上部一体设置有上限位环7,所述的柱体5的下部一体设置有下限位环8,所述的上限位环7、下限位环8均由表面电镀有焊料的复合材料构成,其中焊料可为易融化的铝基钎焊料等,复合材料由型号为3003的铝合金表面复合4045铝合金构成。所述的上限位环7与冷凝器的集流管1相贴合固定,即当集流管1为平面型时上限位环7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型的圆环;当集流管1为d型时,上限位环7为与d型相匹配的整体呈弧形的圆环。所述的下限位环8与储液罐2相贴合固定,即当储液罐2为平面型时下限位环8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型的圆环;当储液罐2为d型时,下限位环8为与d型相匹配的整体呈弧形的圆环。所述的柱体5的上端部伸入到所述的集流管1的内部,所述的且与所述的集流管1相固定,所述的柱体5的下端部伸入到储液罐2的内部且与所述的储液罐2相固定。当组装完成后的集流管1、柱体5、储液罐2被送入钎焊炉进行加热融合,此时集流管1表面的焊料与上限位环7由于加热使得焊料相互融合,下限位环8表面的焊料被加热融化后与储液罐2表面相贴合,当完成加热融合并冷却后,从而使得柱体5与集流管1、储液罐2之间完成密闭固定。

实施例4,所述的固定座为实心的柱体5,所述的柱体5的上部一体设置有上限位环7,所述的柱体5的下部一体设置有下限位环8,所述的上限位环7、下限位环8均由表面电镀有焊料的复合材料构成,其中焊料可为易融化的铝基钎焊料等,复合材料由型号为3003的铝合金表面复合4045铝合金构成。所述的上限位环7与冷凝器的集流管1相贴合固定,即当集流管1为平面型时上限位环7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型的圆环;当集流管1为d型时,上限位环7为与d型相匹配的整体呈弧形的圆环。所述的下限位环8与储液罐2相贴合固定,即当储液罐2为平面型时下限位环8为与其相配合的平面型的圆环;当储液罐2为d型时,下限位环8为与d型相匹配的整体呈弧形的圆环。所述的柱体5的上端部伸入到所述的集流管1的内部,所述的且与所述的集流管1相固定,所述的柱体5的下端部伸入到储液罐2的内部且与所述的储液罐2相固定。当组装完成后的集流管1、柱体5、储液罐2被送入钎焊炉进行加热融合,此时集流管1表面的焊料与上限位环7由于加热使得焊料相互融合,下限位环8表面的焊料被加热融化后与储液罐2表面相贴合,当完成加热融合并冷却后,从而使得柱体5与集流管1、储液罐2之间完成密闭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的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