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9755发布日期:2020-05-20 01:5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乳化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加工是利用切削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从毛坯(铸件、锻件、型材等)上切除多余金属层,以获得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质量完全符合图样要求的机器零件的加工方法。

乳化液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润滑刀具和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特点。

现有公布号为cn10931804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机床用乳化液循环系统,包括残渣收集箱、集液箱、净液箱、膜过滤器,残渣收集箱一端通过进液管与机床乳化液工位连通,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进液管伸入残渣收集箱下部,出液管位于残渣收集箱上部,残渣收集箱底部开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上安装有阀门,出液管与集液箱上部连通,集液箱位于出液管出口处安装有滤网槽,膜过滤器下端安装有循环泵,循环泵下端与吸液管连通,吸液管伸入集液箱下部,且吸液管端部安装有止回阀,膜过滤器通过输液管与净液箱连通,净液箱通过回液管与机床乳化液工位连通。

使用后的乳化液含有铁屑等残渣,从机床输出后先经残渣收集箱过滤,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较重的残渣沉入残渣收集箱底部,过滤后的乳化液再从上部输出至集液箱,滤网槽对残渣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的乳化液通过循环泵送至膜过滤器进行第三次过滤,过滤后经净液箱后输送回机床循环使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实现机床乳化液的循环使用,但从残渣收集箱中取出铁屑等废料时,废料会携带部分乳化液,该部分乳化液随同废料一起被处理,无法实现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乳化液回收装置,将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料放置于编织袋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附着于废料上的乳化液向下流淌,乳化液渗透编织袋汇集至收集框内,实现回收乳化液。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乳化液回收装置,包括支架、编织袋以及位于编织袋正下方的收集框,所述编织袋的开口连接支架的上端,所述收集框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以及位于底板边缘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料放置于编织袋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附着于废料上的乳化液向下流淌,乳化液渗透编织袋汇集至收集框内,实现回收乳化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用于撑开编织袋开口的扩口架以及用于支撑扩口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立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扩口架使得编织袋的开口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方便人员将废料放置于编织袋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口架包括两根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杆,每根所述横杆的下端设有所述立杆,所述编织袋位于两根横杆之间且编织袋开口外翻套接于两根横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编织袋时,沿横杆的延伸方向将编织袋放入两根横杆之间,无需将编织袋沿竖向穿过扩口架,方便安装或拆卸编织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的两端可拆卸绕卷有铁丝,所述铁丝贯穿编织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购买的原材料会附带有编织袋,将编织袋完整的取下,随后安装至支架上,通过铁丝固定,当编织袋内装满废料,并完成乳化液的回收之后,拆下铁丝,从支架上将废料连同编织袋取下,无需再次收集并打包废料,且再次利用原材料的编织袋,无需购买新的编织袋,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的上端可拆卸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的大小一致,所述支撑板上间隔开设有通孔,所述编织袋的下端抵接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用于分隔编织袋以及收集框内的乳化液,实现沥干编织袋,同时支撑杆用于分担废料的重量,防止编织袋的损坏以及支架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边缘沿竖直方向延伸有边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框避免支撑板上的乳化液从支撑板的边缘滑落,保证乳化液从通孔流入收集框内,以完成乳化液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与收集框之间设有滤板,所述滤板固连于支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板配合编织袋进一步过滤乳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四个滚轮,所述收集框可拆卸设置于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轮方便将支架移动至机床附近,无需人员搬动,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可拆卸的收集框方便将收集框中的乳化液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四个所述滚轮均为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万向轮实现支架的转向,方便人员移动支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四个所述滚轮包括两个万向轮以及两个轴线重合的定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向轮,降低转向的灵活性,方便单人移动支架时控制支架的移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料放置于编织袋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附着于废料上的乳化液向下流淌,乳化液渗透编织袋汇集至收集框内,实现回收乳化液;

2.支撑板用于分隔编织袋以及收集框内的乳化液,实现沥干编织袋,同时支撑杆用于分担废料的重量,防止编织袋的损坏以及支架的变形;

3.利用两根横杆撑开编织袋的开口,方便人员将废料放置于编织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收集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立杆;12、扩口架;121、横杆;122、铁丝;13、滤板;2、编织袋;3、支撑板;31、通孔;32、边框;4、收集框;41、底板;42、侧板;5、底座;6、万向轮;7、定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乳化液回收装置,包括支架1、编织袋2以及位于编织袋2正下方的收集框4,收集框4(参照图3)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41以及位于底板41边缘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板42,支架1包括用于撑开编织袋2开口的扩口架12以及用于支撑扩口架12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立杆11,扩口架12包括两根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杆121,每根横杆121的下端设有立杆11,编织袋2位于两根横杆121之间且编织袋2开口外翻套接于两根横杆121上,横杆121的两端可拆卸绕卷有贯穿编织袋2的铁丝122,将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料放置于编织袋2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附着于废料上的乳化液向下流淌,乳化液渗透编织袋2汇集至收集框4内,实现回收乳化液。

参照图1和图2,支架1的下端设有底座5,底座5的下端设有四个万向轮6,收集框4可拆卸设置于底座5上,支架1上且位于收集框4的上端固连有滤板13,滤板13的上端可拆卸设有支撑板3(参照图4),支撑板3与底板41(参照图3)的大小一致,支撑板3上间隔开设有通孔31,编织袋2的下端抵接支撑板3,支撑板3的边缘沿竖直方向延伸有边框32;支撑板3用于分隔编织袋2以及收集框4内的乳化液,实现沥干编织袋2,同时支撑杆用于分担废料的重量,防止编织袋2的损坏以及支架1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部分购买的原材料会附带有编织袋2,将编织袋2完整的取下,随后安装至支架1上,通过铁丝122固定,将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料放置于编织袋2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附着于废料上的乳化液向下流淌,乳化液渗透编织袋2汇集至收集框4内,实现回收乳化液,随后拆下铁丝122,从支架1上将废料连同编织袋2取下,无需再次收集并打包废料,且再次利用原材料的编织袋2,无需购买新的编织袋2,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5,底座5的下端设有两个万向轮6以及两个轴线重合的定向轮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部分购买的原材料会附带有编织袋2,将编织袋2完整的取下,随后安装至支架1上,通过铁丝122固定,利用定向轮7,降低转向的灵活性,方便单人控制支架1移动至机床附近,将加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料放置于编织袋2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附着于废料上的乳化液向下流淌,乳化液渗透编织袋2汇集至收集框4内,实现回收乳化液,随后拆下铁丝122,从支架1上将废料连同编织袋2取下,无需再次收集并打包废料,且再次利用原材料的编织袋2,无需购买新的编织袋2,降低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