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5070发布日期:2020-05-19 21:3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一些机电类零件驱动转子或机械类驱动转子精密罩壳,罩壳底端为内勾卷边形状。目前在现有生产技术中,类似此零件在大批量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左右件对称、使用一套级进模来完成零件的生产。从零件的生产成本及效率等方面的考虑,零件形状在模具拉伸完成后底部内缩工序中存在两种状况:(1)零件内部无压料芯成型模具结构,此模具结构在实际生产中无法保证零件筒壁的变形及零件内勾卷边尺寸的稳定。(2)零件内部有压料芯成型模具结构,此模具结构可以保证零件筒壁的变形及零件内勾卷边尺寸的稳定性,此模结构在模具实际成形过程中必须得保证内部压料芯模具零件要在模具成形开始前完成对零件的压料,模具在开模时,开始时内部压料芯模具零件要回到初始状态完成退料,但现有模具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具备生产的稳定性,可实现自动退料使内部压料芯回到初始状态,方便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上模固定板、上模压料板、压料芯驱动冲头及第一氮气弹簧,所述上模固定板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下部,所述上模压料板设于所述上模固定板的下部,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能够上下活动的设于所述上模内,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氮气弹簧,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的下端能够伸出所述上模压料板;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模固定板及多块下模压料芯,所述下模固定板设于所述下模座的上部,所述下模固定板设有模腔,所述下模压料芯活动设有所述模腔内,所述下模压料芯外对应设置第二氮气弹簧,并在所述第二氮气弹簧的作用下向内聚拢,所述下模压料芯在中间形成中孔;

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在所述第一氮气弹簧的作用下,其端部伸入所述中孔,所述下模压料芯向外移动,将内勾卷边零件压紧。

合模时,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在所述第一氮气弹簧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在所述上模压料板压料之前,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提前与下模内的下模压料芯接触,使得下模压料芯提前运动到闭合状态,使零件在压料成形的过程中,先保证其内勾卷边被下模压料芯压住,从而有效保证零件筒壁的变形及零件内勾卷边尺寸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压料芯设有四块,呈1/4圆盘形,所述第二氮气弹簧一一对应设于所述下模压料芯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模腔内与所述下模压料芯一一对应还设有导正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压料芯驱动冲头的下端为锥形,压料芯驱动冲头上粗下细的锥形设置,使压料芯驱动冲头越往下,作用力越大,零件压的越紧。

进一步地,所述模腔的形状与内勾卷边零件外形相匹配,大致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上部设有上模垫脚,所述第一氮气弹簧设于所述上模座与上模垫脚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模固定板之间设有上模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固定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下模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压料板上还设有压料板镶件。

本模具具体工作原理为,压料芯驱动冲头尾部增加氮气弹簧压力源,对下模压料芯提供压料力,压料芯驱动冲头可以上下活动,来改变下模压料芯与上模压料板的压料时间差,平衡下模压料芯与上模压料板工作行程的时间差,即通过驱动冲头运动行程大于模具压料板的运动行程(且驱动冲头是活动的,在模具运动过程中可以做上下运动),来达到上下模闭合时,下模压料芯提前运动到闭合状态,从而使零件在模具成形的过程中保证内勾卷边提前有压料芯压料;而模具在开模时,压料芯又可以提前运动到初始状态,方便零件出模,达到内勾零件成型先进先出的结构设置,实现零件成形过程的压料先进先出原则。

本模具使零件在压料成形的过程中,先保证其内勾卷边被下模压料芯压住,从而有效保证零件筒壁的变形及零件内勾卷边尺寸稳定性,适合内勾卷边零件的生产,且模具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易于模具维修配数,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具沿长度方向的局部截面图;

图3、4为本发明模具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模具下模的截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如图2,上模包括上模座101、上模固定板102、上模压料板103、压料芯驱动冲头104及第一氮气弹簧105,上模固定板102设于上模座101的下部,上模压料板103设于上模固定板102的下部,压料芯驱动冲头104能够上下活动的设于上模内,压料芯驱动冲头104的上端连接第一氮气弹簧105,压料芯驱动冲头104的下端能够伸出上模压料板103。

如图4、5,下模包括下模座201、下模固定板202及多块下模压料芯203,下模固定板202设于下模座201的上部,下模固定板202设有模腔,下模压料芯203活动设有模腔内,下模压料芯203外对应设置第二氮气弹簧204,并在第二氮气弹簧204的作用下向内聚拢,下模压料芯203在中间形成中孔。压料芯驱动冲头104在第一氮气弹簧105的作用下,其端部伸入中孔,下模压料芯203向外移动,将内勾卷边零件300压紧。

具体的,下模压料芯203设有四块,呈1/4圆盘形,第二氮气弹簧204一一对应设于下模压料芯203的外侧。模腔内与下模压料芯203一一对应还设有导正限位块205,具有导向作用,使下模压料芯运动更精准。压料芯驱动冲头104的下端为锥形,压料芯驱动冲头104上粗下细的锥形设置,使压料芯驱动冲头104越往下,作用力越大,零件压的越紧。模腔的形状与内勾卷边零件外形相匹配,大致呈圆形。上模座101上部设有上模垫脚106,第一氮气弹簧105设于上模座101与上模垫脚的内部。此外,上模座101与上模固定板102之间设有上模垫板。下模固定板202与下模座201之间设有下模垫板206,上模压料板103上还设有压料板镶件。

具体工作原理为,上模与下模合模时,压料芯驱动冲头104在第一氮气弹簧105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在上模压料板103压料之前,压料芯驱动冲头104提前与下模内的下模压料芯203接触,使得下模压料芯203提前运动到闭合状态,使零件在压料成形的过程中,先保证其内勾卷边被下模压料芯203压住,从而有效保证零件筒壁的变形及零件内勾卷边尺寸稳定性。

由于压料芯驱动冲头104尾部增加氮气弹簧压力源,对下模压料芯203提供压料力;下模压料芯203驱动冲头104可以上下活动,来改变下模压料芯203与上模压料板103的压料时间差,平衡下模压料芯203与上模压料板103工作行程的时间差,即通过驱动冲头运动行程大于模具压料板的运动行程且驱动冲头是活动的,在模具运动过程中可以做上下运动,来达到上下模闭合时,下模压料芯203提前运动到闭合状态,从而使零件在模具成形的过程中保证内勾卷边提前有压料芯压料;而模具在开模时,压料芯又可以提前运动到初始状态,方便零件出模,达到内勾零件成型先进先出的结构设置。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