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29728发布日期:2020-11-13 16:2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也越来越向集成化、小型化趋势发展。在小型化和平板化设备中,广泛采用表面贴装技术(又称为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它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装联技术。表面贴装技术是将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钎焊形成电气联结。除了常用电路板外,尤以“双面贴装电路板”为突出范例。因为在原先电路板上采用了“双面贴装技术”从而使“贴片电容器”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贴装速度越高,贴装精度就越高,也就难以保证。目前此类表面贴装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日产高速“贴片回流焊机”,表面贴装速度达0.07~0.10s每贴装一个元件,而且预制在电路板上的用来粘(焊)电容器的“焊线轨道”既窄又薄,因此,对贴片电容器的两只焊接引出线的型位及贴片电容器的整体高度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就不仅需要研究和熟悉“贴片回流焊机”的工作原理,而且需要保证贴片电容器产品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满足高速焊接、精准定位、可靠性高等要求。

但是,由于目前国产的铝电容器表面贴装产品(smt)在打扁折弯工序中存在着定位控制不准确等技术缺陷,往往会导致表面贴装电容器出现电容器焊接垂直度不够、焊接不良、甚至掉落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开发出了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利在对电芯的正负极导针打扁厚度、折弯点位置做了精确的防呆设计、制作和管控,以便于现场生产的品质管理员和调机操作员可按照管控要求严格执行,使所生产的全部贴片产品完全符合用户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底板、用于定位电容裸品的打扁中模块、置在打扁中模块左侧的打扁左模块、设置在打扁中模块右侧的打扁右模块、与打扁左模块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与打扁右模块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打扁中模块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支架,且打扁中模块通过安装支架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底板上,其中安装底板与安装支架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调节垫片;电容裸品针脚朝下并放置在打扁中模块上,且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位于打扁中模块和打扁左模块之间,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位于打扁中模块和打扁右模块之间;其中打扁左模块以及打扁右模块靠近打扁中模块的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打扁定位块,两块打扁定位块之间形成针脚定位槽,且该针脚定位槽凸设有折弯点凸块;其中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左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并挤压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右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挤压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

优选地,所述打扁中模块与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相抵触的左右两侧壁和打扁左模块、打扁右模块与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接触工作面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其中还设置有回位组件,其中回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打扁左模块以及打扁右模块两侧的安装侧板,其中打扁左模块以及打扁右模块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柱体,且每个连接柱体的一端连接有拉力弹簧,且拉力弹簧的另外一端与安装侧板连接。

优选地,与打扁左模块连接的拉力弹簧与打扁左模块的运动轨迹平行,与打扁右模块连接的拉力弹簧与打扁右模块的运动轨迹平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电容裸品导针需打扁的厚度以及电容裸品导针折弯槽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打扁左模块以及打扁右模块并安装在安装底板处;

步骤s2,将打扁中模块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底板,并根据电容裸品导针形成折弯槽的位置,通过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实现调节打扁中模块的高度;

步骤s3,将电容裸品针脚朝下并放置在打扁中模块上,且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位于打扁中模块和打扁左模块之间,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位于打扁中模块和打扁右模块之间;

步骤s4,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左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并挤压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右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挤压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其中正极导针以及负极导针打扁后的厚度与打扁定位块的厚度相同,同时形成的折弯槽与折弯点凸块的厚度相同;

步骤s5,取出经过处理后的电容裸品并移动至下一工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传统技术中正、负导针材质的差异,例如硬度和导针直径等都会影响打扁后的两只导针的实际厚度,如果打扁后两只导针的厚度不能保持一致,将会影响装座板后的成品焊接垂直度。在本申请中,由于打扁左模块以及打扁右模块均设置有打扁定位块,通过其中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左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挤压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左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挤压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即可将两只导针的打扁厚度控制到标准尺寸(打扁定位块的厚度)。

在本申请中还在控制针脚定位槽内设置有折弯点凸块,则当打扁右模以及打扁左模块块往打扁中模块移动,并挤压正负极导针时,即可以通过折弯点凸块在正负极导针处形成对应的折弯槽,方便后续折弯工艺的进行;同时可实现精准控形成的折弯槽的深度(折弯点凸块的厚度),进而可以控制导针折弯后的可连续折弯的次数;

同时在本申请中,打扁中模块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从而实现调节其高度,则可以控制精确控制导针形成折弯槽的位置,而且重点在于可以保证裸品导针的顶端与座板安装后,其安装面保留有限度的间隙,防止了焊接时的气阻现象发生。提高了铝电容器表面贴装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打扁左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打扁左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经过打扁折弯处理后的电容裸品与座板配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打扁左模块1、打扁定位块11、折弯点凸块12、打扁右模块2、打扁中模块3、安装支架31、调节垫片32、安装底板4、第一驱动装置5、第二驱动装置6、电容裸品7、正极导针71、负极导针72、座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底板4、用于定位电容裸品7的打扁中模块3、设置在打扁中模块3左侧的打扁左模块1、设置在打扁中模块3右侧的打扁右模块2、与打扁左模块1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5、与打扁右模块2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6,打扁中模块3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支架31,且打扁中模块3通过安装支架31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底板4上,其中安装底板4与安装支架31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调节垫片32;电容裸品7针脚朝下并放置在打扁中模块3上,且电容裸品7的负极导针72位于打扁中模块3和打扁左模块1之间,电容裸品7的正极导针71位于打扁中模块3和打扁右模块2之间;其中打扁左模块1以及打扁右模块2靠近打扁中模块3的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打扁定位块11,两块打扁定位块11之间形成针脚定位槽,且该针脚定位槽凸设有折弯点凸块12;其中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打扁左模块1向打扁中模块3靠拢并挤压电容裸品7的负极导针7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打扁右模块2向打扁中模块3靠拢挤压电容裸品7的正极导针71。

本申请还提供该一种铝电容器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电容裸品导针需打扁的厚度以及电容裸品导针折弯槽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打扁左模块以及打扁右模块并安装在安装底板处;

步骤s2,将打扁中模块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底板,并根据电容裸品导针形成折弯槽的位置,通过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实现调节打扁中模块的高度;

步骤s3,将电容裸品针脚朝下并放置在打扁中模块上,且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位于打扁中模块和打扁左模块之间,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位于打扁中模块和打扁右模块之间;

步骤s4,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左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并挤压电容裸品的负极导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打扁右模块向打扁中模块靠拢挤压电容裸品的正极导针;其中正极导针以及负极导针打扁后的厚度与打扁定位块的厚度相同,同时形成的折弯槽与折弯点凸块的厚度相同;

步骤s5,取出经过处理后的电容裸品并移动至下一工位。

在传统技术中正、负导针材质的差异,例如硬度和导针直径等都会影响打扁后的两只导针的实际厚度,如果打扁后两只导针的厚度不能保持一致,将会影响装座板8后的成品焊接垂直度。在本申请中,由于打扁左模块1以及打扁右模块2均设置有打扁定位块11,通过其中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打扁左模块1向打扁中模块3靠拢挤压电容裸品7的负极导针7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打扁右模块2向打扁中模块3靠拢挤压电容裸品7的正极导针71,即可将两只导针的打扁厚度(即打扁定位块11的厚度,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3-4中的标注l)控制到标准尺寸。

在本申请中还在控制针脚定位槽内设置有折弯点凸块12,则当打扁左模块1以及打扁右模块2往打扁中模块3移动,并挤压正负极导针72时,即可以通过折弯点凸块12在正负极导针72处形成对应的折弯槽,方便后续折弯工艺的进行;同时可实现精准控形成的折弯槽的深度(折弯点凸块12的厚度,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3-4中的标注h),进而可以控制导针折弯后的可连续折弯的次数;同时说明书附图3-4中的标注x具体指折弯槽的自身高度。

同时在本申请中,打扁中模块3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32,从而实现调节其高度,则可以控制精确控制导针形成折弯槽的位置,而且重点在于可以保证裸品导针的顶端与座板8安装后,其安装面保留有限度的间隙,防止了焊接时的气阻现象发生。提高了铝电容器表面贴装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进一步的,为了确保电容裸品7的两只导针在插入后以及进行打扁工艺后保持平行度一致,所述打扁中模块3与电容裸品7的正极导针71和负极导针72相抵触的左右两侧壁和打扁左模块1、打扁右模块2与正极导针71和负极导针72接触工作面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为了方便打扁左模块1以及打扁右模块2在对正负极导针72进行打扁以及折弯点处理后的回位,还设置有回位组件,其中回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打扁左模块1以及打扁右模块2两侧的安装侧板,其中打扁左模块1以及打扁右模块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柱体(图未示),且每个连接柱体的一端连接有拉力弹簧(图未示),且拉力弹簧的另外一端与安装侧板连接。

优选地,与打扁左模块1连接的拉力弹簧与打扁左模块1的运动轨迹平行,与打扁右模块2连接的拉力弹簧与打扁右模块2的运动轨迹平行。可以保证其回位准确,方便下一次的运动行程无误。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电容裸品77经过打扁折弯点精准控制装置处理后,可以实现精准控制折弯点高度,可以方便后续电容裸品77与座板8之间的配装,其中配装标准应该确保组立后的裸品顶端与座板8内安装面需留有0.05mm左右间隙(参考说明书附图5中的标注m),作为防气阻间隙。该防气阻间隙可以通过调节打扁中模块3的高度,使得改变形成折弯槽的位置,则改变了裸品顶端与座板8内安装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调节。因为如果裸品顶端与座板8内安装面紧贴而无间隙,当焊接时将会在接触处局部呈真空状态,产生气阻,影响焊锡的正常流动,导致焊接质量变差。控制可以保留防气阻间隙确保两只导针的最外端完全与电路板上的焊锡轨道相重合而不产生“虚焊”,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从而也提高了铝电容器表面贴装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容裸品7与座板8之间的配装后,再会经过折弯处理,其中配装标准应该确保将两只导针折弯成型角度θ,将其严格控制在178°~180°之间,可以确保焊接的两只导针的最外端完全与电路板上既窄又薄的焊锡轨道全部焊接到位,不产生所谓“虚焊”。反之如果两只导针折弯成型角度θ大于180°,电路板上的薄层焊锡则无法流向导针顶端部位,焊接就会出现“虚焊”,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