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铜管一体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2646发布日期:2021-01-08 15:1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铜管一体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机,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铜管一体折弯机。



背景技术:

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了良好导电性,导热性的特性,电子产品的导电配件以及散热配件的主要材料,常用于自来水管道、供热以及制冷管道,可在不同环境中使用,铜管集金属与非金属管的优点于一身,在冷热水系统中独占熬头,是最佳的连接管道。铜管耐火且耐热,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形状和强度,不会有老化现象。

铜管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将其进行切割或者折弯成需要配合的形状,传统技艺需要将铜管进行折弯时,需先将4根铜管进行排列,排列完毕后,依靠人手将铜管推入至折弯机器,随后启动机器工作将铜管进行折弯,折弯完毕,机器自动将铜管推出一小段距离,工作人员再将铜管进行收集即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折弯机器依靠人手整理排列铜管,再依靠人手对准推入机器进行折弯,人工手动进行收集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依靠机器将铜管进行排列推入,推入完毕自动对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收集的冷却铜管一体折弯机。

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铜管一体折弯机,包括有:

支撑台,支撑台下部连接有工作台;

双轴电机,工作台顶部一侧设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台顶部之间连接有折弯机构;

推出机构,折弯机构与支撑台之间连接有推出机构;

收料箱,工作台顶部设有收料箱,收料箱位于工作台顶部靠近双轴电机一侧。

进一步地,折弯机构包括有:

导向板,支撑台顶部一侧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的连接轴与导向板外侧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

固定套,第一直齿轮的连接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内侧之间连接有压弯板;

第一托板,支撑台顶部设有第一托板;

挡块,支撑台顶部设有挡块,挡块位于压弯板下方;

固定板,支撑台顶部远离挡块一侧设有固定板;

引向柱,第一托板与固定板靠近挡块一侧之间连接有多个引向柱,引向柱一侧位于导向板与压弯板之间;

第一柱套,支撑台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柱套;

第一转轴,第一柱套内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端部与双轴电机同侧的输出轴之间均连接有传动装置。

进一步地,推出机构包括有:

第一直齿条,传动装置外侧均设有第一直齿条;

第二柱套,上部支撑台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柱套;

第二转轴,第二柱套内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两侧均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条和第一直齿轮啮合;

导块,支撑台顶部两侧均设有导块,导块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推块,推块与引向柱连接;

收绳轮,第二转轴两端均设有收绳轮;

拉绳,收绳轮外侧均绕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均与同侧推块的端部连接;

拉伸弹簧,引向柱靠近固定板一侧均套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连接于固定板一侧与推块另一侧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

下料箱,支撑台顶部远离固定板一侧连接有下料箱;

第三柱套,支撑台顶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三柱套;

挡料板,第三柱套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挡料板,挡料板由斜板与横板间隔设置,斜板均位于同侧横板上方,挡料板位于下料箱底部;

第一压缩弹簧,挡料板后部两侧均与同侧第三柱套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

导向楔形块,挡料板一侧连接有导向楔形块;

l形块,支撑台顶部靠近导向楔形块一侧开有滑槽,支撑台的滑槽内滑动式设有l形块;

导向柱,支撑台的滑槽内壁上连接有导向柱,l形块与导向柱滑动式连接,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连接于l形块与滑槽内壁之间;

推动楔形块,l形块顶部设有推动楔形块,推动楔形块与导向楔形块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有:

气缸,支撑台顶部远离下料箱一侧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连接有带板推柱;

触碰开关,工作台顶部一侧设有触碰开关,触碰开关与第一直齿条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有:

第一固定块,支撑台顶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内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托板;

第二固定块,支撑台顶部中侧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顶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柱,连接柱两侧之间均匀滑动式连接有多个支撑柱;

第四柱套,下料箱一侧设有第四柱套,外侧的两个支撑柱均与第四柱套同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压缩弹簧,支撑柱之间间隔设有第三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上顶机构,上顶机构包括有:

导向块,工作台顶部一侧对称设有导向块;

上升板,导向块内侧之间滑动式设有上升板,上升板靠近传动装置一侧设有第二直齿条;

顶柱,上升板顶部设有顶柱;

第五柱套,工作台顶部靠近上升板一侧设有第五柱套,第五柱套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与第二直齿条啮合,同时第三直齿轮与第一直齿条啮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直齿轮和固定套配合,带动压弯板转动对铜管进行折弯,减少工作强度;通过设置收绳轮与拉绳配合,带动推块左右移动对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推出,便无需人手拨出,方便省时;通过设置的下料箱,对铜管自动整理后进行下料,方便快捷;通过设置斜板与横板间歇设有的挡料板,当横板对准下料口时进行下料,斜板对准时停止下料,实现间歇性精准下料的效果;通过设置触碰开关对气缸进行控制,带动带板推柱与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推出,方便收集;通过设置顶柱带动第二托板向上移动,使连接柱之间的距离扩大,带动折弯完毕的铜管直接掉入收料箱,便于集中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弯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弯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推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推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出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上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支撑台,2工作台,3双轴电机,4折弯机构,41导向板,42固定板,43引向柱,44第一托板,45挡块,46压弯板,47固定套,48第一直齿轮,49扭力弹簧,410第一转轴,411第一柱套,412传动装置,5推出机构,51第二柱套,52第二转轴,53第二直齿轮,54第一直齿条,55收绳轮,56拉绳,57导块,58推块,59拉伸弹簧,6下料机构,61下料箱,62第三柱套,63挡料板,64第一压缩弹簧,65导向楔形块,66推动楔形块,67l形块,671导向柱,672第二压缩弹簧,7推料机构,71气缸,72带板推柱,73触碰开关,8出料机构,81第一固定块,82第二托板,83第二固定块,84支撑柱,85连接柱,86第四柱套,87第三压缩弹簧,9上顶机构,91导向块,92上升板,93顶柱,94第五柱套,95第三直齿轮,96第二直齿条,10收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冷却铜管一体折弯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支撑台1、工作台2、双轴电机3、折弯机构4、推出机构5和收料箱10,支撑台1下部连接有工作台2,工作台2顶部左侧设有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输出轴与支撑台1顶部之间连接有折弯机构4,折弯机构4与支撑台1之间连接有推出机构5,工作台2顶部设有收料箱10,收料箱10位于双轴电机3右侧。

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铜管进行折弯时,可先将铜管放置于折弯机构4上,随后启动双轴电机3转动,双轴电机3转动通过推出机构5带动折弯机构4工作对铜管进行折弯,折弯完毕,推出机构5工作将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推出,铜管会掉入收料箱10,折弯完毕,关闭双轴电机3,工作人员再对收料箱10内的铜管进行收集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和图3所示,折弯机构4包括有导向板41、固定板42、引向柱43、第一托板44、挡块45、压弯板46、固定套47、第一直齿轮48、扭力弹簧49、第一转轴410、第一柱套411和传动装置412,支撑台1顶部左侧设有导向板41,导向板41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直齿轮48,第一直齿轮48的连接轴与导向板41外侧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49,第一直齿轮48的连接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7,固定套47右部内侧之间连接有压弯板46,支撑台1顶部设有第一托板44,支撑台1顶部左侧设有挡块45,挡块45位于压弯板46下方,支撑台1顶部左侧设有固定板42,第一托板44与固定板42右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五个引向柱43,引向柱43右部位于导向板41与压弯板46之间,支撑台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柱套411,第一柱套411内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410,第一转轴410与端部与双轴电机3同侧的输出轴之间均连接有传动装置412。

工作人员可将铜管均匀放置于压弯板46顶部与导向板41之间,随后可用工具带动第一直齿轮48向左转动,第一直齿轮48转动通过固定套47带动压弯板46向左转动,此时扭力弹簧49发生形变,压弯板46向左转动将铜管折弯,折弯完毕,工作人员可松开第一直齿轮48,扭力弹簧49复位通过第一直齿轮48带动压弯板46向右转动复位,再将折弯完毕的铜管取出即可,如此往复,便能对铜管进行折弯。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推出机构5包括有第二柱套51、第二转轴52、第二直齿轮53、第一直齿条54、收绳轮55、拉绳56、导块57、推块58和拉伸弹簧59,传动装置412外侧均设有第一直齿条54,上部支撑台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二柱套51,第二柱套51内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52,第二转轴52两侧均设有第二直齿轮53,第二直齿轮53和第一直齿轮48与第一直齿条54传动配合,第二转轴52两端均设有收绳轮55,支撑台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导块57,导块57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推块58,推块58与五个引向柱43连接,收绳轮55外侧均绕有拉绳56,拉绳56另一端均与同侧推块58的端部连接,引向柱43左部均套设有拉伸弹簧59,拉伸弹簧59连接于固定板42右侧与推块58左侧之间。

双轴电机3转动通过传动装置412带动第一直齿条54转动,第一直齿条54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48转动,如此便无需手动控制第一直齿轮48转动,折弯完毕后,第一直齿条54转动通过第二直齿轮53带动第二转轴52转动,第二转轴52转动通过收绳轮55带动拉绳56收紧,拉绳56收紧带动推块58在导块57之间向右移动,此时拉伸弹簧59被拉伸,推块58向右移动带动引向柱43向右移动,引向柱43向右移动接触折弯完毕的铜管的下部,并将铜管推出掉入收料箱10,当第一直齿条54不与第二直齿轮53接触时,拉伸弹簧59复位带动引向柱43和推块58向左移动复位,此时拉绳56伸长,如此往复,便能对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推出,便于集中收集。

如图5至图7所示,还包括有下料机构6,下料机构6包括有下料箱61、第三柱套62、挡料板63、第一压缩弹簧64、导向楔形块65、推动楔形块66、l形块67、导向柱671和第二压缩弹簧672,支撑台1顶部右侧连接有下料箱61,支撑台1顶部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三柱套62,第三柱套6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挡料板63,挡料板63由斜板与横板间隔设置,挡料板63位于下料箱61底部,挡料板63后部两侧均与同侧第三柱套62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64,挡料板63前侧连接有导向楔形块65,支撑台1顶部前侧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式设有l形块67,滑槽内壁上连接有导向柱671,l形块67在导向柱671上滑动,导向柱671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672,第二压缩弹簧672连接于l形块67与滑槽内壁之间,l形块67顶部前侧设有推动楔形块66,推动楔形块66与导向楔形块65配合。

挡料板63初始状态为斜板对准下料口,此时斜板挡住下料口,工作人员可将铜管从下料箱61放入,下料箱61对铜管自动整理随后将铜管掉入挡料板63上,此时推块58向右移动与l形块67接触,带动l形块67向右移动,l形块67向右移动带动推动楔形块66向右移动,此时第二压缩弹簧672被压缩,推动楔形块66向右移动通过导向楔形块65带动挡料板63向后移动,此时第一压缩弹簧64被压缩,挡料板63向后移动带动横板对准下料口,下料口可对铜管进行下料,当推块58向左移动复位时,通过第一压缩弹簧64和第二压缩弹簧672复位带动导向楔形块65和推动楔形块66向左移动复位,同时通过挡料板63向前移动带动斜板挡住下料口,停止下料箱61下料,如此往复便能对铜管进行自动间歇性下料。

如图8所示,还包括有推料机构7,推料机构7包括有气缸71、带板推柱72和触碰开关73,支撑台1顶部右侧设有气缸71,气缸71的伸缩杆左端连接有带板推柱72,工作台2顶部左侧设有触碰开关73,触碰开关73位于传动装置412左方,同时触碰开关73与第一直齿条54配合。

当第一直齿条54转动至与触碰开关73接触时,触碰开关73被启动,带动气缸71工作,气缸71伸长通过带板推柱72对铜管进行推动,推动完毕,气缸71再进行收缩复位,此时第一直齿条54不再与触碰开关73接触,如此往复,便能将下料后的铜管进行推送至折弯机构4进行折弯。

如图9所示,还包括有出料机构8,出料机构8包括有第一固定块81、第二托板82、第二固定块83、支撑柱84、连接柱85、第四柱套86和第三压缩弹簧87,支撑台1顶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81,第一固定块81内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托板82,支撑台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固定块83,第二固定块83顶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柱85,连接柱85之间均匀滑动式连接有多个支撑柱84,下料箱61左侧设有第四柱套86,四柱套86与支撑柱84滑动式配合,前后两侧的支撑柱84均与第四柱套86之间连接有第三压缩弹簧87,支撑柱84之间间隔设有第三压缩弹簧87。

铜管折弯后,工作人员可手动带动第二托板82向上移动,第二托板82使相近的两个支撑柱84张开,此时第三压缩弹簧87被压缩,铜管便能从张开的支撑柱84中间掉落至收料箱10内,如此便可对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集中收集。

如图10所示,还包括有上顶机构9,上顶机构9包括有导向块91、上升板92、顶柱93、第五柱套94、第三直齿轮95和第二直齿条96,工作台2顶部后侧对称设有导向块91,导向块91内侧之间滑动式设有上升板92,上升板92左侧设有第二直齿条96,上升板92顶部右侧设有顶柱93,工作台2顶部左侧设有第五柱套94,第五柱套94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三直齿轮95,第三直齿轮95与第二直齿条96啮合,同时第三直齿轮95与第一直齿条54啮合。

当第一直齿条54转动至与第三直齿轮95啮合时,第三直齿轮95转动通过第二直齿条96带动上升板92向上移动,上升板92向上移动通过顶柱93带动第二托板82向上移动对折弯完毕的铜管进行推出,当第一直齿条54转动至不与第三直齿轮95配合时,第三直齿轮95停止转动通过上升板92带动第二托板82向下移动复位,如此便无需手动便能将第二托板82进行移动,便捷轻松。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