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6601发布日期:2021-05-28 11:1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数控折弯机,作为用于折弯的机床,是利用所配备的模具(通用或专用模具)将冷态下的金属板材折弯成各种几何截面形状的工件。它是为冷轧钣金加工设计的板材成型机械,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轻工、造船、集装箱、电梯、铁道车辆等行业的板材折弯加工。

目前,客户在使用大吨位折弯机时,对大吨位折弯机的后定位系统的承载能力、成本、可扩展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又有全自动伺服轴的需求。

但是,现有的大吨位折弯机后定位系统,强度低、承载力差、稳定性差、传动效率低、可扩展性差,不适用于目前大吨位机床的市场需求。

此外,现有的大吨位折弯机后定位系统,只能提供两个伺服驱动轴的配置,无法实现全伺服驱动。并且制造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客户对新型折弯机的后定位系统提出的高承载力、低成本、高精度、全伺服驱动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包括纵向分布的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

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为横向间隔设置;

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相对的一侧,分别可纵向前后滑动地连接有垂直分布的第一r轴主体和第二r轴主体;

第一r轴主体和第二r轴主体的顶部,可垂直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横向分布的z轴主体,且与z轴主体底部相连接;

z轴主体的正面,安装有可横向移动的z轴齿条;

z轴齿条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定位挡指的前端底部;

z轴主体的顶部,具有横向分布的z轴双直线导轨;

每个定位挡指的中部底面,与z轴双直线导轨上的滑块相连接;

定位挡指的后端部,向后突出于z轴主体的背面。

其中,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一条纵向分布的x轴双直线导轨;

x轴双直线导轨上的滑块,与相邻的第一r轴主体或者第二r轴主体的上部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x轴主体的左侧后端,安装有x轴伺服电机;

x轴伺服电机后侧的输出端,与x轴驱动轮相连接;

x轴驱动轮,通过环形的x轴同步带,与第一x轴同步轮和第二x轴同步轮相连接;

其中,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的顶部,分别可旋转地安装有一个纵向分布的x轴丝杠;

第一x轴同步轮,设置在第一x轴主体上的x轴丝杠的后端;

第二x轴同步轮,设置在第二x轴主体上的x轴丝杠的后端;

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顶部的x轴丝杠,分别通过丝杠螺母与相邻的第一r轴主体或者第二r轴主体(即移动对象)的上部相连接。

其中,第一x轴主体的后端,还设置有x轴涨紧轮;

位于x轴驱动轮和第一x轴同步轮之间的x轴同步带,绕过x轴涨紧轮。

其中,第一x轴主体和第二x轴主体顶部的x轴丝杠的外侧上方,分别安装有x轴丝杠护罩。

其中,第一r轴主体朝向第一x轴主体的一侧,以及第二r轴主体朝向第二r轴主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垂直分布的r轴双直线导轨;

第一r轴主体的右侧,安装有r轴伺服电机;

r轴伺服电机底部的输出端,连接有r轴驱动轮;

r轴驱动轮,通过环形的r轴同步带,与第一r轴同步轮和第二r轴同步轮相连接;

其中,第一r轴主体朝向第一x轴主体的一侧,以及第二r轴主体朝向第二r轴主体的一侧,分别可旋转地安装有一个纵向分布的r轴丝杠;

第一r轴同步轮,设置在第一r轴主体上的r轴丝杠的底端;

第二r轴同步轮,设置在第二r轴主体上的r轴丝杠的底端。

其中,第一r轴主体的底端,还设置有r轴涨紧轮;

位于第一r轴同步轮和第二r轴同步轮之间的r轴同步带,绕过r轴涨紧轮。

其中,z轴主体的正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z轴减速机;

每个z轴减速机与一个z轴伺服电机相连接

每个z轴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个z轴齿轮;

两个z轴齿轮的顶部,与同一个z轴齿条的底面左右两端相连接。

其中,第一r轴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线缆的拖链,并且线缆的拖链的前端具有连接支架。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其结构设计科学,是一种更具经济性、结构强度更高、更高集成度、稳定性更高、精度更高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可以满足目前大吨位机床的市场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大吨位折弯机后定位系统中的同步轴、t型箱的结构,更新为皮带传动结构,节省了制造成本;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大吨位折弯机后定位系统中的宽体式单直线导轨,更新为普通型的双直线导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承载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调整了x轴主体和r轴主体的结构,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简洁通用,极大地降低了安装的复杂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后定位系统的布局,使系统能同时满足全伺服驱动的配置选择的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从后往前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1为第一x轴主体,102为第二x轴主体;

20为x轴双直线导轨,30为x轴丝杠,40为x轴丝杠护罩;

50为z轴伺服电机,60为z轴减速机,70为z轴齿轮,80为z轴齿条,90为z轴双直线导轨,100为z轴主体;

110为定位挡指,120为x轴伺服电机,13为x轴驱动轮,140为第一x轴同步轮,150为x轴涨紧轮,160为x轴同步带,170为第二x轴同步轮,1801为第一r轴主体,1802为第二r轴主体;

190为r轴双直线导轨,200为r轴丝杠,210为r轴同步轮,220为第二r轴同步带,230为r轴伺服电机,240为r轴驱动轮,250为r轴涨紧轮,260为第一r轴同步轮;

300为线缆的拖链(用于线缆走线),400为连接支架,500为电机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包括纵向分布的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

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为横向间隔设置;

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相对的一侧,分别可纵向前后滑动地连接有垂直分布的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

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的顶部,可垂直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横向分布的z轴主体100,且与z轴主体100底部相连接;

z轴主体100的正面,安装有横向分布的、可横向移动的z轴齿条80;

z轴齿条80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定位销或者螺钉)一个定位挡指110的前端底部;

z轴主体100的顶部,具有横向分布的z轴双直线导轨90;

每个定位挡指110的中部底面,与z轴双直线导轨90上的滑块相连接;

定位挡指110的后端部,向后突出于z轴主体100的背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折弯机,其具有的定位挡指,用于定位板材工件尺寸,起到对板材工件(即被加工件)的定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x轴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定位系统所安装的折弯机机床的前后方向。r轴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定位系统所安装的折弯机机床的垂直上下方向。z轴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定位系统所安装的折弯机机床的横向左右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关于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相对的一侧,分别可纵向前后滑动地连接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例如通过螺丝连接)一条纵向分布的x轴双直线导轨20;

x轴双直线导轨20上的滑块,与相邻的第一r轴主体1801或者第二r轴主体1802的上部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定位系统,依靠x轴主体10上连接的x轴双直线导轨20,来承载整个后定位系统,并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后定位系统沿x轴(即机床前后)方向移动的直线度。

具体实现上,第一x轴主体101的左侧后端,安装有x轴伺服电机120;

x轴伺服电机120后侧的输出端,与x轴驱动轮130相连接;

x轴驱动轮130,通过环形的x轴同步带160,与第一x轴同步轮140和第二x轴同步轮170相连接;

其中,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的顶部,分别可旋转地安装有一个纵向分布的x轴丝杠30;

第一x轴同步轮140,设置在第一x轴主体101上的x轴丝杠30的后端;

第二x轴同步轮170,设置在第二x轴主体102上的x轴丝杠30的后端;

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顶部的x轴丝杠30,分别通过丝杠螺母与相邻的第一r轴主体1801或者第二r轴主体1802(即移动对象)的上部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第一x轴主体101的后端,还设置有x轴涨紧轮150;

位于x轴驱动轮130和第一x轴同步轮140之间的x轴同步带160,绕过x轴涨紧轮150。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x轴同步带160,将动力同步传到两端的第一x轴同步轮140和第二x轴同步轮170,从而带动两侧的x轴丝杠30,进而实现带动两侧x轴的同步运行,使得第一r轴主体1801或者第二r轴主体1802能够沿着纵向前后移动。其中,通过调整x轴涨紧轮150的相对位置,来涨紧x轴同步带160。

具体实现上,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顶部的x轴丝杠30的外侧上方,分别安装有x轴丝杠护罩40,起到保护了x轴传动丝杠30的作用,减少系统的风险、降低维护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关于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的顶部,可垂直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横向分布的z轴主体100,且与z轴主体100底部相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r轴主体1801朝向第一x轴主体101的一侧,以及第二r轴主体1802朝向第二r轴主体18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垂直分布的r轴双直线导轨190;

第一r轴主体1801的右侧,安装有r轴伺服电机230;

r轴伺服电机230底部的输出端,连接有r轴驱动轮240;

r轴驱动轮240,通过环形的r轴同步带220,与第一r轴同步轮260和第二r轴同步轮210相连接;

其中,第一r轴主体1801朝向第一x轴主体101的一侧,以及第二r轴主体1802朝向第二r轴主体1802的一侧,分别可旋转地安装有一个纵向分布的r轴丝杠200;

第一r轴同步轮260,设置在第一r轴主体1801上的r轴丝杠200的底端;

第二r轴同步轮210,设置在第二r轴主体1802上的r轴丝杠200的底端;

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侧面的x轴丝杠30的上部,分别通过丝杠螺母与z轴主体1002(即移动对象)的底部相连接(丝杠螺母具体可以通过连接架1800与z轴主体1002底部相连接,该连接支架1800,可以同时与r轴双直线导轨190上的滑块相连接,从而保证垂直方向移动的直线度)。

具体实现上,第一r轴主体1801的底端,还设置有r轴涨紧轮250;

位于第一r轴同步轮260和第二r轴同步轮210之间的r轴同步带220,绕过r轴涨紧轮25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定位系统,在r轴方向(上下方向)的运动,依靠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上连接的r轴双直线导轨190,来保证后定位系统上下方向移动的进度及稳定性。

对于本实用新型,r轴伺服电机230连接r轴驱动轮240,通过r轴同步带220将动力同步传动到两侧的第一r轴同步轮260和第二r轴同步轮210,带动两侧的r轴丝杠200,进而实现r轴同步运行。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r轴涨紧轮250的相对位置,来涨紧r轴同步带220。

在本实用新型中,关于z轴主体100的正面,安装有环形分布的、可横向移动的z轴齿条80,具体结构如下:

z轴主体100的正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z轴减速机60;

每个z轴减速机60与一个z轴伺服电机50相连接(具体为z轴减速机60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z轴伺服电机50的输出轴相连接);

每个z轴减速机6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个z轴齿轮70(为常规的传动齿轮);

两个z轴齿轮70的顶部,与同一个z轴齿条80的底面左右两端相连接(具体为相啮合连接);

具体实现上,z轴齿条80,安装在z轴主体100的正面上部具有的横向分布的直线导轨上,可以在外力推动(例如z轴齿轮70的转动推动,z轴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例如均为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下,沿着直线导轨横向移动(例如,直线导轨由滑块和导轨组成,z轴齿条80固定连接导轨,滑块固定连接z轴主体100的正面上部)。直线导轨又称线轨、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场合,且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齿条与直线导轨(直线滑轨)的安装方式,为现有常见、公知的齿条与导轨的安装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z轴伺服电机50的壳体顶部,通过电机安装架500,与z轴主体100的正面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z轴伺服电机50通过z轴减速机60减速,驱动z轴齿轮70在z轴齿条80上转动,从而使定位挡指110在z轴(机床左右)方向移动。z轴直线导轨90与定位挡指110的中部底面相连接,保证了定位挡指110的运行直线度,因此,能够让定位挡指110精确到达指定位置,对需要加工的板材工件(即被加工件)的定位更为合理、可靠性好,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高精度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z轴主体100上配置z轴双直线导轨90,来提高运行承载力与稳定性。z轴伺服电机50通过z轴减速机60减速,驱动z轴齿轮70在z轴齿条80上转动,从而使定位挡指110在z轴(机床左右)方向移动。z轴双直线导轨90保证了定位挡指110的运行直线度。

对于本实用新型,z轴主体100配置于第一r轴主体1801和第二r轴主体1802的上方,使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稳定性佳。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第一r轴主体18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线缆的拖链300(用于线缆走线),并且线缆的拖链300的前端具有连接支架400,用于现有折弯机机床的机床框架的指定位置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

具体实现上,第一x轴主体101和第二x轴主体102的底部前后两端,可以通过螺栓,分别与现有折弯机机床的机床框架的特定位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于本实用新型,其是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低成本高集成度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能够解决了现有老结构的后定位系统存在的空间占用大、集成度低、不能实现全伺服驱动、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大幅度地提高了折弯机后定位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在降低整体成本、减小安装空间的情况下,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同时,后期维护的成本、方便性都有很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大吨位折弯机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其结构设计科学,是一种更具经济性、结构强度更高、更高集成度、稳定性更高、精度更高的全自动后定位系统,可以满足目前大吨位机床的市场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大吨位折弯机后定位系统中的同步轴、t型箱的结构,更新为皮带传动结构,节省了制造成本;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大吨位折弯机后定位系统中的宽体式单直线导轨,更新为普通型的双直线导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承载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调整了x轴主体和r轴主体的结构,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简洁通用,极大地降低了安装的复杂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后定位系统的布局,使系统能同时满足全伺服驱动的配置选择的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