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5578发布日期:2021-05-07 20:0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台钻机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因为钣金工件形状各异,折弯成型也需要很多不同种类的模具,有一些结构特异的工件还需要用到特殊模具。市场现有的折弯机上模具都会有配置上模夹。但是折弯机下模平台多是开放性的,只设有定位凸台,折弯机下模设凹槽,凹槽与凸台配合对折弯机下模进行前后定位,但是缺乏左右定位结构,因此产品折弯成型时操作工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调整下模,同时还会存在有因为下模倾斜和移位造成角度和尺寸超差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包括后模和前模,后模由左后模和右后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前模由左前模和右前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左后模和左前模之间、右后模和右前模之间均为螺栓连接,前模和后模的下部分别从前后两侧夹住折弯机下模平台,左后模和左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左侧,右后模和右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右侧。

后模和前模采用螺栓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更换折弯机下模,后模和前模连接后从折弯机下模的左右两侧将折弯机下模固定,定位效果好,可避免加工过程中折弯机下模位置发生变化的隐患,保障折弯效果。

进一步的,前模为平板状,后模设有伸向前模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侧面与折弯机下模侧面贴合。

进一步的,前模设阶梯孔,后模的连接部设螺纹孔,连接前模和后模的螺栓完全藏于阶梯孔中。

进一步的,左后模和右后模均包括两个边组成的角形,一边向下伸向折弯机下模平台,一边水平伸向折弯机下模。

进一步的,左前模和右前模均为两个边组成的角形,一边向下伸向折弯机下模平台,一边水平伸向折弯机下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折弯机下模平台与折弯机下模配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和3所示,一种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包括后模3和前模4,后模3由左后模和右后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前模4由左前模和右前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左后模和左前模之间、右后模和右前模之间均为螺栓连接,前模和后模的下部分别从前后两侧夹住折弯机下模平台1,左后模和左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2左侧,右后模和右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2右侧。

进一步的,前模4为平板状,后模3设有伸向前模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的侧面与折弯机下模2侧面贴合。

进一步的,前模4设阶梯孔5,后模3的连接部设螺纹孔311,连接前模4和后模3的螺栓完全藏于阶梯孔5中。

进一步的,左后模和右后模均包括两个边组成的角形,一边向下伸向折弯机下模1平台,一边水平伸向折弯机下模2。

进一步的,左前模和右前模均为两个边组成的角形,一边向下伸向折弯机下模平台1,一边水平伸向折弯机下模2。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和前模,后模由左后模和右后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前模由左前模和右前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左后模和左前模之间、右后模和右前模之间均为螺栓连接,前模和后模的下部分别从前后两侧夹住折弯机下模平台,左后模和左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左侧,右后模和右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前模为平板状,后模设有伸向前模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侧面与折弯机下模侧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前模设阶梯孔,后模的连接部设螺纹孔,连接前模和后模的螺栓完全藏于阶梯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左后模和右后模均包括两个边组成的角形,一边向下伸向折弯机下模平台,一边水平伸向折弯机下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左前模和右前模均为两个边组成的角形,一边向下伸向折弯机下模平台,一边水平伸向折弯机下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弯机下模定位夹具,包括后模和前模,后模由左后模和右后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前模由左前模和右前模两个独立部件组成,左后模和左前模之间、右后模和右前模之间均为螺栓连接,前模和后模的下部分别从前后两侧夹住折弯机下模平台,左后模和左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左侧,右后模和右前模连接后贴合折弯机下模右侧。后模和前模采用螺栓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更换折弯机下模,后模和前模连接后从折弯机下模的左右两侧将折弯机下模固定,定位效果好,可避免加工过程中折弯机下模位置发生变化的隐患,保障折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倪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富士特金属薄板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