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生产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4463发布日期:2021-05-14 16:2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管生产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管道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风管生产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2.风管主要应用在工业及建筑工程中,应用领域主要涉及:电子工业无尘厂房净化系统,医药食品无菌车间净化系统,酒店宾馆、商场医院、工厂及写字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工业污染控制用除尘、排烟、吸油等排风管、工业环境或岗位舒适用送风管、煤矿抽放瓦斯用抽放瓦斯系统、煤矿矿井环境控制用送回风系统等等;通风管道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用金属或复合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市政基础设施。
3.目前通风管在进行制造时,所制造通风管道的装置还存在诸多的缺点,比如在下料时通风管道尺寸控制不精准,占用面积和空间大,以及制作效率低下等,这些方便都影响了通风管道生产形成的利润空间,所以急需研发一种新型的风管生产制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生产制造装置,具有生产效率快,占地空间小的优点。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风管生产制造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设在第一框架的右侧方,所述第一框架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料框,所述进料框的对侧转动连接有输料辊,所述第一框架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校平压筋组件,所述第一框架的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剪脚模具,所述剪脚模具的右侧设有剪切组件,所述剪切组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折边组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上端内部均设有过料平台,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三框的左端对侧固定安装有咬口机,所述第三框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边角成型机,且边角成型工机固定安装在第四框架的上端。
7.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右侧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放料架,所述放料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脚。
8.优选地,所述校平压筋组件包括压辊组,且压辊组内部的压辊设有两个,所述压辊上下平行设置。
9.优选地,所述过料平台包括输送辊和输送架,所述输送架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上端。
10.优选的,所述输送辊转动连接在输送架的对侧,所述输送辊等距离设有多个。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的下端均焊接垫脚。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杆,且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以及加强杆均为不锈钢料制成的基体。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整个装置通过设置放料架、校平压筋组件、剪角模具、剪切组件、过料平台、咬口机、边角成型机等组成,此生产线不但具有操作简单,性能稳定,下料控制尺寸精准、占地位置小等特点;
15.本实用新型生产风管速度快,效率高,可以更快的给厂家带来利益,设计合理、符合需求,适合广泛推广和发展。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中: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三框架;4、第四框架;5、进料框;6、输料辊;7、校平压筋组件;8、剪脚模具;9、剪切组件;10、折边组件;11、过料平台;12、咬口机;13、边角成型机;14、支脚;15、压辊组; 16、输送辊;17、输送架;18、放料架;19、垫脚;20、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0.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风管生产制造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4,所述第二框架2设在第一框架1 的右侧方,所述第一框架1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料框5,所述进料框5的对侧转动连接有输料辊6,所述第一框架1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校平压筋组件7,所述第一框架1的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剪脚模具8,所述剪脚模具8的右侧设有剪切组件9,所述剪切组件9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折边组件10,所述第二框架2 和第三框架3的上端内部均设有过料平台11,所述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的左端对侧固定安装有咬口机12,所述第三框架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边角成型机13,且边角成型工机固定安装在第四框架4的上端。
21.具体的,所述第一框架1的右侧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放料架18,所述放料架 18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脚14,利用放料架18将板料放置在放料架18上,方便了板料的输入。
22.具体的,所述校平压筋组件7包括压辊组15,且压辊组15内部的压辊设有两个,所述压辊上下平行设置,通过压辊组15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板料找平,方便后期的加工。
23.具体的,所述过料平台11包括输送辊16和输送架17,所述输送架17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的上端,所述输送辊16转动连接在输送架17 的对侧,所述输送辊16等距离设有多个,过料平台11将找平加工后的材料进行输送到下移环节,有效的提高了管道的制造效率。
24.具体的,所述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4的下端均焊接垫脚19,设置垫脚19使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 4受力面积更大,提高了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4的稳定性。
25.具体的,所述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杆20,且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4以及加强杆20均为不锈钢料制成的基体,加强杆20的设置,有利于提升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和第四框架4的结构强度,使之受力性和承重性能更好。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板料放置到放料架18的上端,然后通过进料框5内
部的输料辊6输送到校平压筋组件7内部,对板料进行校平和压筋,校平和压筋后再利用剪脚模具8和剪切组件9进行冲角和冲孔,然后在通过折边组件10进行折边加工,过料平台11主要对加工好的组件进行输送,咬口机 12主要用于辘制折叠型的管边,用于风管侧面连接,边角成型机13主要用于成型直角骨和共板法兰两种图形,均用于风管端头的连接,方便风管的安装。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