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7749发布日期:2021-07-09 14:1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自动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压合机。


背景技术:

2.当需要对两块板之间进行压合装配,例如对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塑骨之间进行压合装配时,现有的装配方式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塑骨压合至金属外壳内,而采用人工的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节省安装人员人工压合的人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压合机。
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压合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全自动压合机,包括台体,所述台体上且位于台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台体上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卡接且滑动连接于两侧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动块,所述滑动板背离台体的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装冶具的放置台,所述台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块位于第一滑轨上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台体上沿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压机构和压合机构,所述台体上且位于压合机构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承载塑骨的承载机构,所述预压机构用于将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压合至工装冶具内,所述压合机构用于将承载机构上的塑骨压合至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内,所述台体上设置有用于查看塑骨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是否对齐的检测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塑骨进行压合时,将工装冶具固定在放置台上,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滑动块位于第一滑轨上移动,使得工装冶具位于预压机构下方,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置于工装冶具内,通过预压机构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固定至工装冶具内,此时第一驱动件再次带动放置台移动至压合机构所在的位置,将塑骨置于承载机构上,通过压合机构将塑骨压合至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内,完成对笔记本金属外壳和塑骨之间的压合,节省了大部分的人力,并且提高了对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塑骨之间的压合效果;检测机构可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位置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
7.可选的,所述台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台体的面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一固定板的端部固定设置在台体上,所述预压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固定板和台体之间且滑动连接于多个第一固定杆上的预压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预压板朝向台体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气缸。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气缸可带动预压板朝向工装冶具移动,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被压合至工装冶具内,采用第一气缸和预压板的设置其结构简单,对工装冶具的压合效果较好。
9.可选的,所述台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台体的面上且位于第二固定板的四角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端部固定设置在
台体上,所述压合机构包括位于第二固定板和台体之间且滑动连接于多个第二固定杆上的压合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压合板朝向台体靠近或远离的第二气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气缸可带动压合板朝向塑骨移动,从而将承载机构上的塑骨压合至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内,采用第二气缸和压合板的设置其结构简单,对塑骨和笔记本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较好。
11.可选的,所述台体下且位于压合机构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朝向台体的面上且位于移动板的四角设置有穿设且滑动连接于台体上的抵接杆,所述台体下设置有用于带动移动板朝向台体靠近或远离的第三气缸,多个所述抵接杆用于抵接至放置台朝向台体的面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台移动至多个抵接杆所在的位置后,通过第三气缸带动多个抵接杆抵接至放置台上,从而使得多个抵接杆可对放置台起到支撑的效果,当压合板对塑骨和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压合时带动放置台具备较好的支撑力。
13.可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位于压合板下方的框体,所述框体的面积大于放置台的面积,所述框体朝向台体的两个相邻的边上固定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框体朝向台体的另外两个相邻的边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塑骨位于承载板上移动的调节机构,所述台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框体朝向台体靠近或远离的升降调节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塑骨置于框体内,通过调节机构可带动塑骨与放置台上的工装冶具内的笔记本的金属外壳相对齐,从而提高了压合板对塑骨和笔记本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防止压合出现偏差;通过升降调节件可调节框体的高度,从而使得框体可移动至靠近放置台的位置,便于对不同厚度的板进行压合。
15.可选的,所述升降调节件包括位于台体下方的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朝向台体的面上且位于第一移动杆的两端设置有穿设且滑动连接于台体上的调节杆,两侧所述调节杆远离第一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台体上方,所述第二移动杆背离台体的面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朝向框体的面上设置有调节板,所述框体固定设置在调节板上,所述台体下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杆靠近或远离台体的第四气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气缸带动第一移动杆移动,使得第一移动杆通过调节杆带动第二移动杆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板带动框体移动,从而调节框体的高度,使得框体可带动塑骨移动至冶具的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内,采用第四气缸和调节板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框体的驱动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安装板朝向调节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卡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动块,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块位于第二滑轨上移动的第二驱动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件可带动第二滑动块位于第二滑轨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动块带动调节板移动,使得框体可沿垂直于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调节框体的位置,使得框体可进一步带动塑骨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对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支架的压合效果。
19.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框体上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驱动
端上固定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背离第五气缸的面上设置有吸盘。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塑骨置于承载板上,通过第五气缸带动吸盘吸附至塑骨上,从而使得第五气缸可带动塑骨调节其位于框体内的位置,采用第五气缸和吸盘的设置具备较好的调节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塑骨的调节效果。
21.可选的,所述滑动板上固定设置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驱动端穿设且转动连接于滑动板上,所述调节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至放置台上,所述台体上且位于两侧第一滑轨之间开设有用于供调节电机通过的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沿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电机带动放置台转动,从而使得放置台可带动工装冶具内的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进一步与塑骨相对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
23.可选的,所述台体上且位于相对于放置台的四角所在的位置设均置有座体,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每个座体上的ccd相机,所述台体上且位于每个座体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卡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动块。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ccd相机对笔记本金属外壳和塑骨拍照,因塑骨和笔记本金属外壳之间的间隙较小,便于观察塑骨和笔记本金属外壳之间是否对齐,从而进一步间接提高了对塑骨和笔记本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第三滑轨和第三滑动块便于调节ccd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ccd相机的拍照效果。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当需要对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塑骨进行压合时,将工装冶具固定在放置台上,此时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滑动块位于第一滑轨上移动,使得工装冶具位于预压机构下方,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置于工装冶具内,通过预压机构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固定至工装冶具内,此时第一驱动件再次带动放置台移动至压合机构所在的位置,将塑骨置于承载机构上,通过压合机构将塑骨压合至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内,完成对笔记本金属外壳和塑骨之间的压合,节省了大部分的人力,并且提高了对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塑骨之间的压合效果;检测机构可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位置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全自动压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一滑轨和第一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预压机构和压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三气缸和抵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台体;11、第一滑轨;111、滑动板;112、第一滑动块;113、放置台;114、第一螺杆;115、第一电机;116、底板;117、连接杆;12、第一固定板;121、第一固定杆;122、预压板;123、第一气缸;124、第一通孔;13、第二固定板;131、第二固定杆;132、压合板;
133、第二气缸;134、第二通孔;14、移动板;141、抵接杆;142、第三气缸;15、框体;151、承载板;152、第一移动杆;153、调节杆;154、第二移动杆;155、安装板;156、调节板;157、第四气缸;16、第二滑轨;161、第二滑动块;162、第二电机;163、第二螺杆;17、第五气缸;171、抵接块;172、吸盘;18、调节电机;181、条形开口;19、座体;191、ccd相机;192、第三滑轨;193、第三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全自动压合机。结合图1和图2,一种全自动压合机,包括台体1,台体1下设置有底板116,底板116于台体1之间且位于底板116的四角设置有连接杆117。
36.结合图2和图3,台体1上且位于台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11,台体1上设置有滑动板111,滑动板111上设置有卡接且滑动连接于两侧第一滑轨11上的第一滑动块112,滑动板111背离台体1的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装冶具的放置台113;为了阻止第一滑动块112与第一滑轨11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滑动块112呈“t”形设置,将第一滑轨11与“t”形的第一滑轨11配合设置。
37.结合图2和图3,为了驱动第一滑动块112移动至第一滑轨11上任意位置自动固定,在台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块112位于第一滑轨11上移动的第一驱动件,在台体1上且位于两侧第一滑轨11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15,第一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115的驱动端上的第一螺杆114,第一螺杆114沿第一滑轨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动块112套设且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114上;因第一滑动块112卡接至第一滑轨11上,使得第一滑动块112不会跟随第一螺杆114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动块112位于第一螺杆114上移动,并且可自动固定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
38.如图1所示,台体1上沿第一滑轨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预压机构和压合机构,台体1上且位于压合机构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承载塑骨的承载机构,预压机构用于将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压合至工装冶具内,压合机构用于将承载机构上的塑骨压合至笔记本的金属外壳内,台体1上设置有用于查看塑骨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是否对齐的检测机构。
39.结合图1和图4,台体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2朝向台体1的面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板12的四角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21,第一固定杆121远离第一固定板12的端部固定设置在台体1上,预压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固定板12和台体1之间且滑动连接于多个第一固定杆121上的预压板122;预压板122的四角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固定杆121穿过的第一通孔124,预压板122通过第一通孔124滑动连接于多个第一固定杆121上,第一固定板1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预压板122朝向台体1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气缸123;第一螺杆114可带动放置台113移动至预压板122的下方,此时将工装冶具固定在放置台113上,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置于工装冶具内,第一气缸123可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固定至工装冶具内。
40.结合图1和图4,台体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3朝向台体1的面上且位于第二固定板13的四角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31,第二固定杆131远离第二固定板13的端部固定设置在台体1上,压合机构包括位于第二固定板13和台体1之间且滑动连接于多个第二
固定杆131上的压合板132,压合板132的四角开设有用于供四个第二固定杆131穿过的第二通孔134,压合板132通过第二通孔134滑动连接于多个第二固定杆131上,第二固定板13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压合板132朝向台体1靠近或远离的第二气缸133;第一螺杆114可带动放置台113移动至压合板132下方,此时通过第二气缸133带动压合板132朝向放置台113移动,使得置于承载机构上的塑骨可被压合至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内。
4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压合板132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在压合板132内敷设有加热电阻丝(图中未示出),加热电阻丝可对压合板132进行加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效果。
42.结合图2和图5,为了在对放置台113上的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压合时对整个放置台113起到支撑的效果,在台体1下且位于压合机构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移动板14,移动板14朝向台体1的面上且位于移动板14的四角设置有穿设且滑动连接于台体1上的抵接杆141,台体1下设置有用于带动移动板14朝向台体1靠近或远离的第三气缸142,底板116上设置有架体,架体包括多个横竖交叉设置的杆,第三气缸142固定设置在底板116的架体上,多个抵接杆141用于抵接至放置台113朝向台体1的面上;当第一螺杆114带动放置台113移动至多个抵接杆141所在的位置后,通过第三气缸142带动多个抵接杆141抵接至放置台113上,使得多个抵接杆141可对放置台113起到支撑的效果。
43.结合图2和图5,为了驱动放置台113转动,从而使得放置台113带动工装冶具与塑骨对齐,在滑动板111上固定设置有调节电机18,调节电机18的驱动端穿设且转动连接于滑动板111上,调节电机18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至放置台113上,台体1上且位于两侧第一滑轨11之间开设有用于供调节电机18通过的条形开口181,条形开口181沿第一滑轨11的长度方向设置。
44.结合图1和图6,承载机构包括位于压合板132下方的框体15,框体15的面积大于放置台113的面积,当框体15朝向放置台113移动时可带动塑骨置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内,框体15朝向台体1的两个相邻的边上固定设置有承载板151;为了驱动塑骨位于承载板151上移动,从而调节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的相对位置,在框体15朝向台体1的另外两个相邻的边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塑骨位于承载板151上移动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框体15上的第五气缸17,第五气缸17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抵接块171,抵接块171背离第五气缸17的面上设置有吸盘17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吸盘172替换为电磁铁,同样可使得第五气缸17带动塑骨移动。
45.结合图1和图6,为了驱动整个框体15升降,使得框体15可带动塑骨朝向工装冶具移动,在台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框体15朝向台体1靠近或远离的升降调节件。
46.结合图1和图6,升降调节件包括位于台体1下方的第一移动杆152,第一移动杆152朝向台体1的面上且位于第一移动杆152的两端设置有穿设且滑动连接于台体1上的调节杆153,两侧调节杆153远离第一移动杆15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移动杆154,第二移动杆154位于台体1上方,第二移动杆154背离台体1的面上设置有安装板155,安装板155朝向框体15的面上设置有调节板156,框体15固定设置在调节板156上,台体1下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杆152靠近或远离台体1的第四气缸157,第四气缸157固定设置在架体上;第四气缸157可带动第一移动杆152升降,使得第一移动杆152带动调节杆153升降,从而使得调节杆153带动第二移动杆154上的调节板156升降,从而使得调节板156带动框体15升降。
47.如图6所示,为了沿垂直于第一滑轨11的长度方向调节框体15的位置,使得框体15可带动塑骨进一步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相对齐,在安装板155朝向调节板156的面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6,第二滑轨16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滑轨11的长度方向设置,调节板156上设置有卡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16上的第二滑动块161;为了阻止第二滑动块161与第二滑轨16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滑动块161呈“t”形设置,将第二滑轨16与“t”形的第二滑轨16配合设置。
48.如图6所示,为了将第二滑动块161固定至第二滑轨16上任意位置,在安装板15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块161位于第二滑轨16上移动的第二驱动件;安装板155上且位于两侧第二滑轨16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62,第二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162驱动端上的第二螺杆163,第二滑动块161套设且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163上;因第二滑动块161和第二滑轨16的设置阻止了第二滑动块161跟随第二螺杆163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动块161位于第二螺杆163上移动,并且可固定至第二滑轨16上任意位置。
49.结合图1和图2,为了观察塑骨是否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相对齐,在台体1上且位于相对于放置台113的四角所在的位置设均置有座体19,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每个座体19上的ccd相机191;台体1上且位于每个座体19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三滑轨192,第三滑轨192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第一滑轨11的长度方向设置,座体19上设置有卡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192上的第三滑动块193;为了阻止第三滑动块193与第三滑轨192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滑动块193呈“t”形设置,将第三滑轨192与“t”形的第三滑轨192配合设置;第三滑轨192和第三滑动块193便于对ccd相机191调节位置,从而便于观察塑骨和笔记本电脑金属外壳的相对位置。
50.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压合机的实施原理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塑骨与笔记本的金属外壳描述,以便于本领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塑骨和笔记本的技术外壳替换为其他需要压合的部件,同样可完成压合,通过第一电机115带动第一螺杆114转动,使得第一滑动块112位于第一滑轨11上移动,带动放置台113移动至预压板122下方,将工装冶具通过螺栓固定至放置台113上,麻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置于工装冶具内,通过第一气缸123带动预压板122将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固定至工装冶具内,此时再次通过第一电机115带动第一螺杆114转动,使得放置台113移动至多个抵接杆141的端部上方,通过第三气缸142将抵接杆141抵接至放置台113上,此时将塑骨置于框体15内,通过ccd相机191拍摄的相片观察塑骨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五气缸17带动吸盘172固定至塑骨上,通过第二电机162带动第二螺杆163转动,使得第二滑动块161位于第二滑轨16上移动,使得调节板156带动框体15移动,从而使得框体15带动塑骨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对齐,通过第四气缸157带动框体15下降,使得框体15将塑骨置于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上,通过第二气缸133带动压合板132朝向塑骨移动,同时通过加热电阻丝对压合板132加热,使得压合板132完成对塑骨和笔记本电脑的金属外壳之间的压合,节省了人力。
51.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