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1482发布日期:2021-04-30 09:4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化油器的浮子室是用于储存油液,浮子室盖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盖本体1,盖本体1的上端设有连接板101,连接板10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凸块102,盖本体1内具有浮子室103,在浮子室103的底部设有固定安装孔104,固定安装孔104是用于安装螺丝与化油器进行连接,在浮子室103的底部靠近固定安装孔104的位置设有下沉槽105,在下沉槽105的槽底上开有放油孔106,放油孔106是用于安装放油螺栓,这样的结构在进行打孔时,需要逐一对固定安装孔104和放油孔106进行打孔,效率不高,并且还需要分别进行定位,十分麻烦,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横向转动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左右两端均贯穿底座设有转动把手,所述横轴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段,两个所述螺纹段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段均螺纹连接有与安装槽滑动连接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端均铰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上端共同铰接有一个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端设有与连接板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左右两侧均设有与限位凸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底座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贯穿横板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前后两侧均设有与横板转动连接的转杆,两个所述转杆均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两个所述转杆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装配有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所述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的直径尺寸分别与固定安装孔和放油孔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电机通电时能够通过其转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能够通过两个从动齿轮带动两个转杆转动,两个转杆便能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转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便能分别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

通过转动把手能够带动横轴转动,由于两个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以两个滑块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同时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当两个滑块同时相互靠近时会配合两个连杆带动升降板向上升起,当两个滑块同时相互远离时会配合两个连杆带动升降板向下降落;

安装槽和限位槽配合连接板和限位凸块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每个盖本体每次放置在盖本体上的位置都一致;

使用时,将需要打孔的盖本体放置在升降板上,使连接板放入安装槽,两个限位凸块分别放入两个限位槽中,然后启动电机,使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再控制升降板向上升起,升降板便带动盖本体向上运动,盖本体与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接触便能进行打孔,完成打孔后控制升降板下降便能将打孔后的盖本体取下,这样的打孔方式能够同时打出固定安装孔和放油孔,使用者无需逐一进行打孔,效率较高,另外由于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的位置固定,所以无需分别进行定位,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该装置能够对盖本体同时打出固定安装孔和放油孔,效率较高,并且无需分别进行定位,十分方便。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柱前端固定连接有横稳定板,所述横稳定板设有两个与两个转杆相匹配的圆孔,所述横稳定板位于两个从动齿轮下侧。这样的结构,横稳定板能够对两个转杆起到稳定作用,使两个转杆转动的更加顺畅。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下端设有四个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呈矩形分布。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的支撑整个装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动把手形状为十字形。这样的形状,方便使用者握持转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该装置能够对盖本体同时打出固定安装孔和放油孔,效率较高,并且无需分别进行定位,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浮子室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背景技术中浮子室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实施例使用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盖本体1、连接板101、限位凸块102、浮子室103、固定安装孔104、下沉槽105、放油孔106、底座108、安装槽2、横轴21、转动把手22、螺纹段23、滑块24、连杆25、升降板26、安放槽27、限位槽28、支撑柱3、横板31、电机32、主动齿轮33、转杆34、从动齿轮341、第一连接器35、第二连接器36、第一钻头37、第二钻头38、横稳定板4、支撑脚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包括底座108,底座108上端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横向转动连接有横轴21,横轴21左右两端均贯穿底座108设有转动把手22,横轴21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段23,两个螺纹段23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段23均螺纹连接有与安装槽2滑动连接的滑块24,两个滑块24上端均铰接有连杆25,两个连杆25上端共同铰接有一个升降板26,升降板26上端设有与连接板101相匹配的安放槽27,安放槽27左右两侧均设有与限位凸块102相匹配的限位槽28,底座108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板31,横板31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2,电机32的转轴贯穿横板31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3,主动齿轮33前后两侧均设有与横板31转动连接的转杆34,两个转杆34均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33相啮合的从动齿轮341,两个转杆34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器35和第二连接器36,第一连接器35和第二连接器36分别装配有第一钻头37和第二钻头38,第一钻头37和第二钻头38的直径尺寸分别与固定安装孔104和放油孔106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电机32通电时能够通过其转轴带动主动齿轮33转动,主动齿轮33能够通过两个从动齿轮341带动两个转杆34转动,两个转杆34便能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器35和第二连接器36转动,第一连接器35和第二连接器36便能分别带动第一钻头37和第二钻头38转动;

通过转动把手22能够带动横轴21转动,由于两个螺纹段23的螺纹方向相反,所以两个滑块24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同时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当两个滑块24同时相互靠近时会配合两个连杆25带动升降板26向上升起,当两个滑块24同时相互远离时会配合两个连杆25带动升降板26向下降落;

安放槽27和限位槽28配合连接板101和限位凸块102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每个盖本体1每次放置在盖本体1上的位置都一致;

使用时,将需要打孔的盖本体1放置在升降板26上,使连接板101放入安放槽27,两个限位凸块102分别放入两个限位槽28中,然后启动电机32,使第一钻头37和第二钻头38转动,再控制升降板26向上升起,升降板26便带动盖本体1向上运动,盖本体1与第一钻头37和第二钻头38接触便能进行打孔,完成打孔后控制升降板26下降便能将打孔后的盖本体1取下,这样的打孔方式能够同时打出固定安装孔104和放油孔106,使用者无需逐一进行打孔,效率较高,另外由于第一钻头37和第二钻头38的位置固定,所以无需分别进行定位,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油器浮子室盖的打孔装置,该装置能够对盖本体同时打出固定安装孔104和放油孔106,效率较高,并且无需分别进行定位,十分方便。

优选,支撑柱3前端固定连接有横稳定板4,横稳定板4设有两个与两个转杆34相匹配的圆孔,横稳定板4位于两个从动齿轮341下侧。这样的结构,横稳定板4能够对两个转杆34起到稳定作用,使两个转杆34转动的更加顺畅。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够对两个转杆34起到稳定作用的结构。

优选,底座108下端设有四个支撑脚41,四个支撑脚41呈矩形分布。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的支撑整个装置,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够稳定的支撑整个装置的结构。

优选,转动把手22形状为十字形。这样的形状,方便使用者握持转动。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方便使用者握持转动的形状。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