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8940发布日期:2021-06-15 20:3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立式车床的简称“立车”,立车主要用于加工直径大、长度短的大型、重型工件和不易在卧式车床上装夹的工件,回转直径满足的情况下,太重的工件在卧车不易装夹,由于本身自重,对加工精度有影响,采用立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数控立车在加工是需要进行夹持,然而现有的夹持机构不能对夹持后的工件进行升降,对工件加工时不能对工件进行旋转加工,影响工件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夹持时可以对夹持后的工件进行升降,加工时可以对工件进行旋转加工,提高了工件加工的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置有隔层,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隔层内,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轴承与所述隔层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固定板均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伺服电缸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伺服电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固定杆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夹板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夹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l型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l型支撑板上,所述第二伺服电缸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杆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伺服电缸的输出轴上,所述丝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丝杆通过收缩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上,两个所述丝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杆上。

较佳的,所述滑动机构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滑动机构均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侧面上,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机构的设置可以让第二伺服电缸进行滑动。

较佳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杆均固定连接在相对应的所述丝杆上,所述第一支杆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缩机构的设置可以让两个夹板夹持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立车的移动。

较佳的,所述l型支撑板上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筋的设置可以让l型支撑板固定更加牢固。

较佳的,所述隔层上设置有两个隔层门,每个所述隔层门上均设置有门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层门的设置可以让隔层内放置维修工具,门把手的设置方便隔层门打开。

较佳的,两个所述夹板上均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增加表面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依靠第三伺服电缸的伸缩带动两个第二伺服电缸在两个滑轨上滑动,收缩机构可以让两个夹块更加平稳的进行夹持。

2、利用伺服电机带动转动台进行转动,工件加工时可以对工件进行旋转加工,提高了工件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体;2、隔层;3、第一安装板;4、伺服电机;5、第一连接杆;6、转动台;7、固定板;8、滑动机构;801、滑轨;802、滑块;9、收缩机构;901、第一支杆;902、第二支杆;10、第二安装板;11、第一伺服电缸;12、第二连接杆;13、固定杆;14、夹板;15、l型支撑板;16、第三安装板;17、第二伺服电缸;18、第三连接杆;19、丝杆;20、滚轮;21、加强板筋;22、隔层门;23、门把手;2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设置有隔层2,第一安装板3固定连接在隔层2内,伺服电机4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上,第一连接杆5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连接杆5通过轴承与隔层2转动连接,转动台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5上,固定板7设置有两个,每个固定板7均通过滑动机构8滑动连接在车体1上;

第二安装板10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二安装板10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上,第一伺服电缸11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伺服电缸11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0上,第二连接杆12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二连接杆12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一伺服电缸11的输出轴上,固定杆13设置有两个,每个固定杆13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2上,夹板14设置有两个,每个夹板14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3上,l型支撑板15固定连接在车体1上;

第三安装板16固定连接在l型支撑板15上,第二伺服电缸17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板16上,第三连接杆18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二伺服电缸17的输出轴上,丝杆19设置有两个,两个丝杆19通过收缩机构9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杆18上,两个丝杆19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杆13上。

参考图1到图3,车体1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20,滚轮20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立车的移动。

参考图1到图3,l型支撑板15上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筋21,加强板筋21的设置可以让l型支撑板15固定更加牢固。

参考图1到图3,隔层2上设置有两个隔层门22,每个隔层门22上均设置有门把手23,隔层门22的设置可以让隔层2内放置维修工具,门把手23的设置方便隔层门22打开。

参考图1到图3,两个夹板14上均设置有橡胶垫24,橡胶垫24的设置增加表面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将需要夹持的工件放置在转动台6上,打开第一伺服电缸11,两个第一伺服电缸11带动两个夹板14进行延伸对工件进行夹持,打开第二伺服电缸17,第二伺服电缸17进行收缩带动两个第一伺服电缸11在滑轨801上滑动,对工件进行升降,即可完成对工件的夹持。

实施例2

参考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控立车辅助夹持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设置有隔层2,第一安装板3固定连接在隔层2内,伺服电机4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上,第一连接杆5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连接杆5通过轴承与隔层2转动连接,转动台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5上,固定板7设置有两个,每个固定板7均通过滑动机构8滑动连接在车体1上;

第二安装板10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二安装板10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上,第一伺服电缸11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伺服电缸11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0上,第二连接杆12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二连接杆12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一伺服电缸11的输出轴上,固定杆13设置有两个,每个固定杆13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2上,夹板14设置有两个,每个夹板14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3上,l型支撑板15固定连接在车体1上;

第三安装板16固定连接在l型支撑板15上,第二伺服电缸17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板16上,第三连接杆18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二伺服电缸17的输出轴上,丝杆19设置有两个,两个丝杆19通过收缩机构9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杆18上,两个丝杆19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杆13上。

参考图1到图3,滑动机构8设置有两组,每组滑动机构8均包括滑轨801和滑块802,滑轨801固定连接在车体1侧面上,滑块802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上,滑块802滑动连接在滑轨801上,滑动机构8的设置可以让第二伺服电缸17进行滑动。

参考图1到图3,收缩机构9包括第一支杆901和第二支杆902,第二支杆902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杆90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8上,每个第二支杆902均固定连接在相对应的丝杆19上,第一支杆901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支杆902中,收缩机构9的设置可以让两个夹板14夹持更加稳定。

参考图1到图3,车体1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20,滚轮20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立车的移动。

参考图1到图3,l型支撑板15上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板筋21,加强板筋21的设置可以让l型支撑板15固定更加牢固。

参考图1到图3,隔层2上设置有两个隔层门22,每个隔层门22上均设置有门把手23,隔层门22的设置可以让隔层2内放置维修工具,门把手23的设置方便隔层门22打开。

参考图1到图3,两个夹板14上均设置有橡胶垫24,橡胶垫24的设置增加表面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将需要夹持的工件放置在转动台6上,打开第一伺服电缸11,两个第一伺服电缸11带动两个夹板14进行延伸对工件进行夹持,打开第二伺服电缸17,第二伺服电缸17进行收缩带动两个第一伺服电缸11在滑轨801上滑动,对工件进行升降,即可完成对工件的夹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