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0950发布日期:2022-11-04 23:0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转接头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2.净水龙头用转接头是用于安装在净水龙头的出水端上并用于转换接口类型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包括喉箍、壳体、外硅胶圈和内硅胶圈,壳体插装在喉箍中,外硅胶圈嵌装在壳体中,内硅胶圈嵌装在外硅胶圈中;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组装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从而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和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对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自动化装配,从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提高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装配效率。
4.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连接在机架上的转盘机构、喉箍上料机构、壳体装配机构、外硅胶圈装配机构、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喉箍螺钉拧紧机构和下料机构,喉箍上料机构、壳体装配机构、外硅胶圈装配机构、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喉箍螺钉拧紧机构和下料机构沿转盘机构的周向方向依序分布;转盘机构中的转盘本体上固定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承载座,喉箍上料机构用于将喉箍放置到承载座上,壳体装配机构用于将壳体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喉箍中,外硅胶圈装配机构用于将外硅胶圈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中,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用于将位于外硅胶圈端部上的胶头从外硅胶圈中翻出,内硅胶圈装配机构用于将内硅胶圈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外硅胶圈中,喉箍螺钉拧紧机构用于拧紧位于喉箍上的螺钉,下料机构用于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承载座中取出。
5.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喉箍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喉箍角度调节单元、喉箍转移单元和用于暂存单个喉箍的第一暂存座,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的出料端与第一暂存座的进料端连接且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用于将喉箍输送到第一暂存座中,喉箍角度调节单元用于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的喉箍转动到所需角度,喉箍转移单元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座上的喉箍转移到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且喉箍转移单元用于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的喉箍转移到承载座上。
6.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喉箍角度调节单元包括伺服电机、转动座和接近传感器,伺服电机固定在机架上,转动座固定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转动座用于承载喉箍并带动喉箍转动,接近传感器固定在位于转动座一侧的机架上,伺服电机带动转动座转动以使转动座带动喉箍转动时,接近传感器用于供位于喉箍外壁上的凸出部触发;喉箍转移单元包括第一机械手组件、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一气动夹爪,第一机械手组件
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机械手组件的输出端上,两个第一气动夹爪均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当第一机械手组件驱动两个第一气动夹爪移动时,其中一个第一气动夹爪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座上的喉箍转移到转动座上,另一个第一气动夹爪用于将位于转动座上的喉箍转移到承载座上。
7.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壳体装配机构包括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均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机械手组件用于夹取位于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出料端处的壳体并将壳体插装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喉箍中。
8.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外硅胶圈装配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外硅胶圈输送轨道、外硅胶圈搬运单元、外硅胶圈挤压单元、拨叉式移料单元和外硅胶圈装配单元;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用于将外硅胶圈输送到外硅胶圈搬运单元中;外硅胶圈搬运单元用于将外硅胶圈搬运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处;拨叉式移料单元用于将位于外硅胶圈搬运单元中的外硅胶圈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拨叉式移料单元还用于移动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外硅胶圈挤压单元用于对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进行挤压以使外硅胶圈上的胶头被压入到外硅胶圈中;外硅胶圈装配单元用于将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中;位于外硅胶圈挤压单元与外硅胶圈装配单元之间的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还连接有外硅胶圈翻转单元,外硅胶圈翻转单元用于对经外硅胶圈挤压单元挤压后的外硅胶圈进行翻转。
9.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外硅胶圈搬运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和用于暂存单个外硅胶圈的第二暂存座,第一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暂存座固定在第一气缸的驱动端上,第二暂存座用于供来自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中的外硅胶圈滑入,当第一气缸的驱动端收缩时,第一气缸用于将第二暂存座移动到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的出料端处,当第一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一气缸用于将第二暂存座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处;外硅胶圈挤压单元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气动夹爪,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气动夹爪固定在第二气缸的驱动端上,第二气动夹爪的两个夹臂用于挤压位于外硅胶圈上的胶头,当第二气动夹爪挤压位于外硅胶圈上的胶头时,第二气缸用于驱动第二气动夹爪向下移动以使第二气动夹爪将位于外硅胶圈上的胶头压入到外硅胶圈中;外硅胶圈翻转单元包括旋转气缸和转动架,旋转气缸固定在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转动架固定在旋转气缸的驱动端上,转动架远离旋转气缸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用于供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水平滑入,开口槽还用于避让拨叉式移料单元中的拨叉,旋转气缸带动转动架翻转时,转动架用于带动位于开口槽中的外硅胶圈翻转;外硅胶圈装配单元包括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和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固定在机架上,外硅胶圈装配组件连接在外硅胶圈转移组件的输出端上,外硅胶圈转移组件用于将外硅胶圈装配组件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所在位置处以使外硅胶圈装配组件获取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还用于将外硅胶圈装配组件移动到承载座所在位置处以使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将外硅胶圈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中;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一滑动座、第四气缸和第二滑动座,第三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滑动座固定在第三气缸的驱动端上,第二滑动座通过第一滑轨组件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座上,第四
气缸固定在第一滑动座上,第二滑动座与第四气缸的驱动端固定,第三气缸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座水平滑动,第四气缸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座竖向滑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连接在第二滑动座上,外硅胶圈转移组件用于驱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水平及竖向滑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包括第五气缸、第二支撑板、第一推板、第一插杆和两根第一导柱,第五气缸和第二支撑板均位于第二滑动座的上方,第五气缸与第二支撑板固定,第五气缸的驱动端活动贯穿第二支撑板后与第二滑动座固定,两根第一导柱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固定,两根第一导柱的下端活动贯穿第二滑动座后与第一推板的两端固定,第一插杆竖向固定在第二滑动座的下端,第一插杆的下端活动穿设在第一推板中,第一插杆的下端用于插入到外硅胶圈中,第五气缸用于驱动第一推板和两根第一导柱竖向滑动。
10.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限位单元、挤压单元和顶推单元,限位单元的驱动端用于与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的上端相抵靠并限制壳体向上移动,挤压单元的驱动端用于挤压位于外硅胶圈的端部上的胶头以增大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顶推单元的驱动端用于插入到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顶推单元的驱动端还用于向内拨动并向下顶推胶头以使胶头向下翻出。
11.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限位单元包括第六气缸和限位架,第六气缸固定在机架上,限位架的一端与第六气缸的驱动端固定,当第六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限位架的另一端用于移动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的上方并与壳体的上端相抵靠;挤压单元包括第七气缸,第七气缸固定在机架上,当第七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七气缸的驱动端用于贯穿转盘本体和承载座后挤压外硅胶圈上的胶头;顶推单元包括第八气缸、第三滑动座、第九气缸、第四滑动座、第三气动夹爪和拨杆,第八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三滑动座与第八气缸的驱动端固定,第八气缸用于驱动第三滑动座竖向移动,第四滑动座通过第二滑轨组件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三滑动座上,第九气缸固定在第三滑动座上,第四滑动座与第九气缸的驱动端固定,第三气动夹爪固定在第四滑动座上,拨杆呈竖向设置,且拨杆的上端与第三气动夹爪中的其中一个夹臂固定,拨杆的下端用于插入到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12.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内硅胶圈转移单元、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和用于暂存单个内硅胶圈的第三暂存座;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的出料端与第三暂存座的进料端连接且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用于将内硅胶圈输送到第三暂存座中;内硅胶圈转移单元用于将内硅胶圈装配单元移动到第三暂存座所在位置处以使内硅胶圈装配单元获取位于第三暂存座上的内硅胶圈,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还用于将内硅胶圈装配单元移动到承载座所在位置处以使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将内硅胶圈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外硅胶圈中;内硅胶圈转移单元包括第十气缸、第五滑动座、第十一气缸和第六滑动座,第十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五滑动座固定在第十气缸的驱动端上,第六滑动座通过第三滑轨组件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五滑动座上,第十一气缸固定在第五滑动座上,第六滑动座与第十一气缸的驱动端固定,第十气缸用于驱动第五滑动座水平滑动,第十一气缸用于驱动第六滑动座竖向滑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连接在第六滑动座上,内硅胶圈转移单元用于驱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水平及竖向滑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包括第十二气缸、第三支撑板、第二推板、第二插杆和两根第二导柱,第
十二气缸和第三支撑板均位于第六滑动座的上方,第十二气缸与第三支撑板固定,第十二气缸的驱动端活动贯穿第三支撑板后与第六滑动座固定,两根第二导柱的上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板的两端固定,两根第二导柱的下端活动贯穿第六滑动座后与第二推板的两端固定,第二插杆竖向固定在第六滑动座的下端,第二插杆的下端活动穿设在第二推板中,第二插杆的下端用于插入到内硅胶圈中,第十二气缸用于驱动第二推板和两根第二导柱竖向滑动。
13.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其中,喉箍螺钉拧紧机构包括螺丝机、推拉单元和压紧单元,推拉单元和压紧单元均固定在机架上,螺丝机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压紧单元用于压紧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螺丝机用于拧紧位于喉箍上的螺钉,推拉单元用于驱动螺丝机移动以使螺丝机靠近或远离喉箍上的螺钉;喉箍螺钉拧紧机构还包括支架,螺丝机固定在支架上,支架通过第四滑轨组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压紧单元包括第十三气缸和压块,第十三气缸固定在机架上,压块固定在第十三气缸的驱动端上,第十三气缸用于驱动压块压紧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推拉单元包括第十四气缸,第十四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支架中活动穿设有螺栓,螺栓的一端与支架相抵靠,螺栓的另一端与第十四气缸的驱动端螺纹连接,螺栓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支架相抵靠,弹簧的另一端与第十四气缸的驱动端相抵靠;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三机械手组件和下料斗,第三机械手组件用于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承载座中取出并放置到下料斗中。
14.本发明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对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自动化装配,从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提高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喉箍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c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喉箍上料机构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外硅胶圈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图7中d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外硅胶圈装配机构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9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外硅胶圈装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图12中e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内硅胶圈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图15中f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7为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第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8为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第二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9为喉箍螺钉拧紧机构的第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0为图19中g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1为喉箍螺钉拧紧机构的第二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2为装配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3为装配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40.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如图1-23所示,本发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连接在机架1上的转盘机构2、喉箍上料机构3、壳体装配机构4、外硅胶圈装配机构5、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6、内硅胶圈装配机构7、喉箍螺钉拧紧机构8和下料机构9,喉箍上料机构3、壳体装配机构4、外硅胶圈装配机构5、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6、内硅胶圈装配机构7、喉箍螺钉拧紧机构8和下料机构9沿转盘机构2的周向方向依序分布;转盘机构2中的转盘本体21上固定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承载座22,喉箍上料机构3用于将喉箍10放置到承载座22上,壳体装配机构4用于将壳体20装配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喉箍10中,外硅胶圈装配机构5用于将外硅胶圈30装配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中,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6用于将位于外硅胶圈30端部上的胶头301从外硅胶圈30中翻出,内硅胶圈装配机构7用于将内硅胶圈40装配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外硅胶圈30中,喉箍螺钉拧紧机构8用于拧紧位于喉箍10上的螺钉101,下料机构9用于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承载座22中取出。
42.喉箍上料机构3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31、喉箍角度调节单元32、喉箍转移单元33和用于暂存单个喉箍10的第一暂存座34,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31的出料端与第一暂存座34的进料端连接且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31用于将喉箍10输送到第一暂存座34中,喉箍角度调节单元32用于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32上的喉箍10转动到所需角度,喉箍转移单元33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座34上的喉箍10转移到喉箍角度调节单元32上且喉箍转移单元33用于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32上的喉箍10转移到承载座22上;通过采用这种喉箍上料机构后,其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自动将喉箍以所需的角度放置到承载座上。
43.喉箍角度调节单元32包括伺服电机321、转动座322和接近传感器323,伺服电机321固定在机架1上,转动座322固定在伺服电机321的输出轴上,转动座322用于承载喉箍10并带动喉箍10转动,接近传感器323固定在位于转动座322一侧的机架1上,伺服电机321带动转动座322转动以使转动座322带动喉箍10转动时,接近传感器323用于供位于喉箍10外壁上的凸出部102触发;通过采用这种喉箍角度调节单元后,当喉箍被放置到转动座上后,伺服电机能够带动转动座连同喉箍转动,当喉箍的凸出部转动到接近传感器所在位置处后,喉箍的凸出部能够触发接近传感器,此时,伺服电机能够停止带动转动座和喉箍转动,从而能够使得喉箍被转动到所需的角度;此外,上述伺服电机和接近传感器均与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装配设备中的控制器电连接;喉箍转移单元33包括第一机械手组件331、第一支撑板332和两个第一气动夹爪333,第一机械手组件331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支撑板332固定在第一机械手组件331的输出端上,两个第一气动夹爪333均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32上,当第一机械手组件331驱动两个第一气动夹爪333移动时,其中一个第一气动夹爪333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座34上的喉箍10转移到转动座322上,另一个第一气动夹爪333用于将位于转动座322上的喉箍10转移到承载座22上;通过采用这种喉箍转移单元后,当第一机械手组件将其中一个第一气动夹爪移动到暂存座的上方且将另一个第一气动夹爪移动到转动座的上方时,其中一个第一气动夹爪能够夹取位于第一暂存座上的喉箍,另一个第一气动夹爪能够夹取位于转动座上的喉箍,随后,当第一机械手组件将其中一个第一气动夹爪移动到转动座的上方且将另一个第一气动夹爪移动到承载座的上方时,其中一个第一气动夹爪能够将喉箍放置到转动座上,另一个第一气动夹爪能够将喉箍放置到承载座上。
44.上述喉箍上料机构在工作时,首先,喉箍振动上料盘组件能够将喉箍输送到第一暂存座中,接着,喉箍转移单元能够将位于第一暂存座上的喉箍转移到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然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能够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的喉箍转动到所需角度,最后,喉箍转移单元能够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的喉箍转移到承载座上;在上述过程中,喉箍转移单元将位于第一暂存座上的喉箍转移到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的过程与喉箍转移单元将位于喉箍角度调节单元上的喉箍转移到承载座上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从而能够提高对喉箍转移的效率。
45.壳体装配机构4包括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41和第二机械手组件42,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41和第二机械手组件42均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机械手组件42用于夹取位于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41出料端处的壳体20并将壳体20插装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喉箍10中;通过采用这种壳体装配机构后,第二机械手组件能够夹取位于壳体振动上料盘组件出料端处的壳体并将壳体插装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喉箍中。
46.外硅胶圈装配机构5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51、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外硅胶圈搬运单元53、外硅胶圈挤压单元54、拨叉式移料单元55和外硅胶圈装配单元56;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51用于将外硅胶圈30输送到外硅胶圈搬运单元53中;外硅胶圈搬运单元53用于将外硅胶圈30搬运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的进料端处;拨叉式移料单元55用于将位于外硅胶圈搬运单元53中的外硅胶圈30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拨叉式移料单元55还用于移动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的外硅胶圈30;外硅胶圈挤压单元54用于对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的外硅胶圈30进行挤压以使外硅胶圈30上的胶头301被压入到外硅胶圈30中;外硅胶圈装配单元56用于将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的外
硅胶圈30装配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中;位于外硅胶圈挤压单元54与外硅胶圈装配单元56之间的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还连接有外硅胶圈翻转单元57,外硅胶圈翻转单元57用于对经外硅胶圈挤压单元54挤压后的外硅胶圈30进行翻转;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装配机构后,外硅胶圈装配机构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对外硅胶圈端部上的胶头的挤压以及对外硅胶圈与壳体的装配;此外,上述拨叉式移料单元为现有装置,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4583902a公开的电刷臂组装机及其组装方法中的拨叉传送机构,又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5357080u公开的一种插杆轮自动装配用的定位移料装置;即上述拨叉式移料单元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47.外硅胶圈搬运单元53包括第一气缸531和用于暂存单个外硅胶圈30的第二暂存座532,第一气缸531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暂存座532固定在第一气缸531的驱动端上,第二暂存座532用于供来自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51中的外硅胶圈30滑入,当第一气缸531的驱动端收缩时,第一气缸531用于将第二暂存座532移动到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51的出料端处,当第一气缸531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一气缸531用于将第二暂存座532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的进料端处;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搬运单元后,当第一气缸的驱动端收缩时,第一气缸能够将第二暂存座移动到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的出料端处,此时,来自外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的外硅胶圈能够进入到第二暂存座中,当第一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一气缸能够将第二暂存座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处,此时,拨叉式移料单元能够将位于第二暂存座上的外硅胶圈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外硅胶圈挤压单元54包括第二气缸541和第二气动夹爪542,第二气缸541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动夹爪542固定在第二气缸541的驱动端上,第二气动夹爪542的两个夹臂用于挤压位于外硅胶圈30上的胶头301,当第二气动夹爪542挤压位于外硅胶圈30上的胶头301时,第二气缸541用于驱动第二气动夹爪542向下移动以使第二气动夹爪542将位于外硅胶圈30上的胶头301压入到外硅胶圈30中;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挤压单元后,当第二气动夹爪的两个夹臂相互靠拢时,第二气动夹爪的两个夹臂能够挤压位于外硅胶圈上的胶头,当第二气动夹爪的两个夹臂挤压位于外硅胶圈上的胶头时,第二气缸能够驱动第二气动夹爪向下移动以使第二气动夹爪将位于外硅胶圈上的胶头压入到外硅胶圈中;外硅胶圈翻转单元57包括旋转气缸571和转动架572,旋转气缸571固定在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转动架572固定在旋转气缸571的驱动端上,转动架572远离旋转气缸57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槽573,开口槽573用于供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的外硅胶圈30水平滑入,开口槽573还用于避让拨叉式移料单元55中的拨叉,旋转气缸571带动转动架572翻转时,转动架572用于带动位于开口槽573中的外硅胶圈30翻转;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翻转单元后,当外硅胶圈上的胶头被压入到外硅胶圈中且在拨叉式移料单元将该外硅胶圈移动到位于转动架上的开口槽中后,旋转气缸能够驱动转动架翻转,此时,位于开口槽中的该外硅胶圈能够被翻转,该外硅胶圈被翻转后,拨叉式移料单元能够将位于开口槽中的该外硅胶圈从转动架中移出,当该外硅胶圈从转动架中被移出后,旋转气缸能够驱动转动架转动复位;外硅胶圈装配单元56包括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和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固定在机架1上,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连接在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的输出端上,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用于将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所在位置处以使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获取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52上的外硅胶圈30,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还用于将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移动到承载
座22所在位置处以使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将外硅胶圈30装配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中;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装配单元后,当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将外硅胶圈装配组件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所在位置处后,外硅胶圈装配组件能够获取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当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将外硅胶圈装配组件移动到承载座所在位置处后,外硅胶圈装配组件能够将外硅胶圈装配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中;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包括第三气缸5611、第一滑动座5612、第四气缸5613和第二滑动座5614,第三气缸5611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滑动座5612固定在第三气缸5611的驱动端上,第二滑动座5614通过第一滑轨组件5615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座5612上,第四气缸5613固定在第一滑动座5612上,第二滑动座5614与第四气缸5613的驱动端固定,第三气缸5611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座5612水平滑动,第四气缸5613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座5614竖向滑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连接在第二滑动座5614上,外硅胶圈转移组件561用于驱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水平及竖向滑动;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后,在第三气缸驱动第一滑动座水平移动时,能够使得外硅胶圈装配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在第四气缸驱动第二滑动座竖向移动时,能够使得外硅胶圈装配组件沿竖向方向移动,即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可靠地驱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沿水平及竖向方向移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562包括第五气缸5621、第二支撑板5622、第一推板5623、第一插杆5624和两根第一导柱5625,第五气缸5621和第二支撑板5622均位于第二滑动座5614的上方,第五气缸5621与第二支撑板5622固定,第五气缸5621的驱动端活动贯穿第二支撑板5622后与第二滑动座5614固定,两根第一导柱5625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5622的两端固定,两根第一导柱5625的下端活动贯穿第二滑动座5614后与第一推板5623的两端固定,第一插杆5624竖向固定在第二滑动座5614的下端,第一插杆5624的下端活动穿设在第一推板5623中,第一插杆5624的下端用于插入到外硅胶圈30中,第五气缸5621用于驱动第一推板5623和两根第一导柱5625竖向滑动;通过采用这种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后,当外硅胶圈转移组件驱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下移动时,第一插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到外硅胶圈中并与外硅胶圈紧配合,此时,当外硅胶圈转移组件驱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上移动时,第一插杆能够带动外硅胶圈向上移动,当第五气缸的驱动端收缩时,在第一导柱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推板下移并推动位于第一插杆上的外硅胶圈以使外硅胶圈脱离插杆。
48.上述外硅胶圈装配单元在工作时,首先,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水平移动以使外硅胶圈装配组件移动到外硅胶圈输送轨道的上方,接着,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下移动,此时,位于外硅胶圈装配组件中的第一插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到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中,然后,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上移动,此时,外硅胶圈装配组件中的第一插杆能够带动位于外硅胶圈输送轨道上的外硅胶圈向上移动,随后,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水平移动以使外硅胶圈装配组件移动到承载座的上方,紧接着,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下移动,此时,位于外硅胶圈装配组件中的第一插杆上的外硅胶圈能够被插入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壳体中,再然后,外硅胶圈转移组件能够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上移动,与此同时,位于外硅胶圈装配组件中的第五气缸能够驱动第一推板向下移动,在这过程中,原先位于第一插杆上的外硅胶圈能够避免被第一插杆带动并向上移动,即第一推板能够推动位于第一插杆上的外硅胶圈以使外硅胶圈脱离插杆,从而能够
使得外硅胶圈可靠地被装配到壳体中,在外硅胶圈转移组件带动外硅胶圈装配组件向上移动复位后,位于外硅胶圈装配组件中的第五气缸能够驱动第一推板向上移动复位。
49.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6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限位单元61、挤压单元62和顶推单元63,限位单元61的驱动端用于与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的上端相抵靠并限制壳体20向上移动,挤压单元62的驱动端用于挤压位于外硅胶圈30的端部上的胶头301以增大形成在胶头301与外硅胶圈30内壁之间的间隙,顶推单元63的驱动端用于插入到形成在胶头301与外硅胶圈30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顶推单元63的驱动端还用于向内拨动并向下顶推胶头301以使胶头301向下翻出;通过采用上述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后,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自动将位于外硅胶圈端部上的胶头从外硅胶圈的内部翻出。
50.限位单元61包括第六气缸611和限位架612,第六气缸611固定在机架1上,限位架612的一端与第六气缸611的驱动端固定,当第六气缸611的驱动端伸展时,限位架612的另一端用于移动到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的上方并与壳体20的上端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限位单元后,当第六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限位架的另一端能够移动到位于限位单元所在位置处的壳体的上方并与壳体的上端相抵靠,此时,限位架能够限制壳体向上移动;当第六气缸的驱动端收缩时,限位架的另一端能够从位于限位单元所在位置处的壳体的上方移出;挤压单元62包括第七气缸621,第七气缸621固定在机架1上,当第七气缸621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七气缸621的驱动端用于贯穿转盘本体21和承载座22后挤压外硅胶圈30上的胶头301;通过采用这种挤压单元后,当第七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七气缸的驱动端能够贯穿转盘本体和承载座后挤压外硅胶圈上的胶头,从而能够增大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顶推单元63包括第八气缸631、第三滑动座632、第九气缸633、第四滑动座634、第三气动夹爪635和拨杆636,第八气缸631固定在机架1上,第三滑动座632与第八气缸631的驱动端固定,第八气缸631用于驱动第三滑动座632竖向移动,第四滑动座634通过第二滑轨组件637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三滑动座632上,第九气缸633固定在第三滑动座632上,第四滑动座634与第九气缸633的驱动端固定,第三气动夹爪635固定在第四滑动座634上,拨杆636呈竖向设置,且拨杆636的上端与第三气动夹爪635中的其中一个夹臂固定,拨杆636的下端用于插入到形成在胶头301与外硅胶圈30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通过采用这种顶推单元后,当第八气缸驱动第三滑动座向下移动时,拨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到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当第三气动夹爪的夹臂向内移动时,第三气动夹爪能够带动拨杆向内移动以使拨杆向内拨动胶头,当第九气缸驱动第四滑动座向下移动时,拨杆的下端能够向下顶推胶头以使胶头向下翻出到外硅胶圈外,且胶头向下翻出到外硅胶圈外后,胶头能够包裹在壳体的内壁及端部上。
51.上述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在工作时,首先,限位单元中的第六气缸能够驱动限位架移动以使限位架的另一端能够移动到位于限位单元所在位置处的壳体的上方并与壳体的上端相抵靠,接着,挤压单元中的第七气缸的驱动端能够伸展,当第七气缸的驱动端伸展时,第七气缸的驱动端能够贯穿转盘本体和承载座后挤压外硅胶圈上的胶头,以增大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然后,顶推单元中的第八气缸驱动第三滑动座向下移动,此时,拨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到形成在胶头与外硅胶圈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随后,顶推单元中的第三气动夹爪的夹臂向内移动,此时,第三气动夹爪能够带动拨杆向内移动以使拨杆向内拨动胶头,最后,顶推单元中的第九气缸驱动第四滑动座向下移动,此时,拨杆的
下端能够向下顶推胶头以使胶头向下翻出到外硅胶圈外,且胶头向下翻出到外硅胶圈外后,胶头能够包裹在壳体的内壁及端部上。
52.内硅胶圈装配机构7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71、内硅胶圈转移单元72、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和用于暂存单个内硅胶圈40的第三暂存座74;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71的出料端与第三暂存座74的进料端连接且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71用于将内硅胶圈40输送到第三暂存座74中;内硅胶圈转移单元72用于将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移动到第三暂存座74所在位置处以使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获取位于第三暂存座74上的内硅胶圈40,内硅胶圈转移单元72还用于将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移动到承载座22所在位置处以使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将内硅胶圈40装配到位于承载座22上外硅胶圈30中;通过采用这种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后,内硅胶圈装配机构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自动将内硅胶圈装配到外硅胶圈中;内硅胶圈转移单元72包括第十气缸721、第五滑动座722、第十一气缸723和第六滑动座724,第十气缸721固定在机架1上,第五滑动座722固定在第十气缸721的驱动端上,第六滑动座724通过第三滑轨组件725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五滑动座722上,第十一气缸723固定在第五滑动座722上,第六滑动座724与第十一气缸723的驱动端固定,第十气缸721用于驱动第五滑动座722水平滑动,第十一气缸723用于驱动第六滑动座724竖向滑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连接在第六滑动座724上,内硅胶圈转移单元72用于驱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水平及竖向滑动;通过采用这种内硅胶圈转移单元后,在第十气缸驱动第五滑动座水平移动时,能够使得内硅胶圈装配单元沿水平方向移动,在第十一气缸驱动第六滑动座竖向移动时,能够使得内硅胶圈装配单元沿竖向方向移动,即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可靠地驱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沿水平及竖向方向移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73包括第十二气缸731、第三支撑板732、第二推板733、第二插杆734和两根第二导柱735,第十二气缸731和第三支撑板732均位于第六滑动座724的上方,第十二气缸731与第三支撑板732固定,第十二气缸731的驱动端活动贯穿第三支撑板732后与第六滑动座724固定,两根第二导柱735的上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板732的两端固定,两根第二导柱735的下端活动贯穿第六滑动座724后与第二推板733的两端固定,第二插杆734竖向固定在第六滑动座724的下端,第二插杆734的下端活动穿设在第二推板733中,第二插杆734的下端用于插入到内硅胶圈40中,第十二气缸731用于驱动第二推板733和两根第二导柱735竖向滑动;通过采用这种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后,当内硅胶圈转移单元驱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下移动时,第二插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到内硅胶圈中并与内硅胶圈紧配合,此时,当内硅胶圈转移单元驱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上移动时,第二插杆能够带动内硅胶圈向上移动,当第十二气缸的驱动端收缩时,在第二导柱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二推板下移并推动位于第二插杆上的内硅胶圈以使内硅胶圈脱离第二插杆。
53.上述内硅胶圈装配机构在工作时,首先,内硅胶圈振动上料盘组件能够将内硅胶圈输送到第三暂存座中,接着,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水平移动以使内硅胶圈装配单元移动到第三暂存座的上方,然后,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下移动,此时,位于内硅胶圈装配单元中的第二插杆的下端能够插入到位于第三暂存座中的内硅胶圈中,随后,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上移动,此时,内硅胶圈装配单元中的第二插杆能够带动位于第三暂存座中的内硅胶圈向上移动,紧接着,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水平移动以使内硅胶圈装配单
元移动到承载座的上方,再然后,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下移动,此时,位于内硅胶圈装配单元中的第二插杆上的内硅胶圈能够被插入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外硅胶圈中,随后,内硅胶圈转移单元能够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上移动,与此同时,位于内硅胶圈装配单元中的第十二气缸能够驱动第二推板向下移动,在这过程中,原先位于第二插杆上的内硅胶圈能够避免被第二插杆带动并向上移动,即第二推板能够推动位于第二插杆上的内硅胶圈以使内硅胶圈脱离第二插杆,从而能够使得内硅胶圈可靠地被装配到外硅胶圈中,在内硅胶圈转移单元带动内硅胶圈装配单元向上移动复位后,位于内硅胶圈装配单元中的第十二气缸能够驱动第二推板向上移动复位。
54.喉箍螺钉拧紧机构8包括螺丝机81、推拉单元82和压紧单元83,推拉单元82和压紧单元83均固定在机架1上,螺丝机81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压紧单元83用于压紧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螺丝机81用于拧紧位于喉箍10上的螺钉101,推拉单元82用于驱动螺丝机81移动以使螺丝机81靠近或远离喉箍10上的螺钉101;通过采用这种喉箍螺钉拧紧机构后,喉箍螺钉拧紧机构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对位于喉箍上的螺钉的拧紧;喉箍螺钉拧紧机构8还包括支架84,螺丝机81固定在支架84上,支架84通过第四滑轨组件85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螺丝拧紧单元能够可靠地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压紧单元83包括第十三气缸831和压块832,第十三气缸831固定在机架1上,压块832固定在第十三气缸831的驱动端上,第十三气缸831用于驱动压块832压紧位于承载座22上的壳体20;通过采用这种压紧单元后,在螺丝机欲拧紧喉箍上的螺钉时,第十三气缸能够驱动压块以使压块压紧位于螺丝机所在位置处的承载座上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而在螺丝机拧紧喉箍上的螺钉时,能够避免净水龙头用转接头出现脱离承载座的情况;推拉单元82包括第十四气缸821,第十四气缸821固定在机架1上,支架84中活动穿设有螺栓85,螺栓85的一端与支架84相抵靠,螺栓85的另一端与第十四气缸821的驱动端螺纹连接,螺栓85的外部套设有弹簧86,弹簧86的一端与支架84相抵靠,弹簧86的另一端与第十四气缸821的驱动端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推拉单元后,当第十四气缸驱动支架滑动时,能够使得螺丝机靠近或远离喉箍上的螺钉,且在第十四气缸驱动支架滑动以使螺丝机靠近喉箍上的螺钉时,在弹簧和螺栓的作用下,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以避免螺丝机出现过度挤压喉箍中的螺钉的情况,即能够使得螺丝机与喉箍中的螺钉的顶紧力处于合适的状态。
55.上述喉箍螺钉拧紧机构在工作时,首先,转盘单元带动承载座上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转动到螺丝机所在位置处,接着,压紧单元将净水龙头用转接头压紧在承载座上,然后,推拉单元驱动支架移动以使螺丝机靠近位于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中的喉箍上的螺钉,随后,螺丝机开始拧紧喉箍上的螺钉,最后,推拉单元能够驱动支架移动以使螺丝机朝远离喉箍上的螺钉的一侧移动复位。
56.下料机构9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三机械手组件91和下料斗92,第三机械手组件91用于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承载座22中取出并放置到下料斗92中;通过采用这种下料机构后,第三机械手组件能够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承载座中取出并放置到下料斗中。
57.本发明在工作时,首先,喉箍上料机构能够将喉箍放置到承载座上,接着,转盘机构能够将放置有喉箍的承载座转动到壳体装配机构所在位置处,此时,壳体装配机构能够将壳体插装到位于承载座上的喉箍中,然后,转盘机构能够将装配有喉箍的壳体转动到外
硅胶圈装配机构所在位置处,此时,外硅胶圈装配机构能够将外硅胶圈装配到带有喉箍的壳体中,随后,转盘机构能够将装配有外硅胶圈的壳体转动到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所在位置处,此时,外硅胶圈胶头翻出机构能够将位于外硅胶圈端部上的胶头从外硅胶圈中翻出,紧接着,转盘机构能够将装配有外硅胶圈的壳体转动到位于内硅胶圈装配机构所在位置处,此时,内硅胶圈装配机构能够将内硅胶圈装配到外硅胶圈中,再然后,转盘机构能够将装配有内硅胶圈的壳体转动到喉箍螺钉拧紧机构所在位置处,此时,喉箍螺钉拧紧机构能够对位于喉箍上的螺钉的拧紧,最后,转盘机构能够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转动到下料机构所在位置处,此时,下料机构能够将装配完成后的净水龙头用转接头从承载座中取出。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