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3667发布日期:2023-01-12 23: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阀门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为了保证密封性和抗压强度,市面上的阀门的阀体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而阀体的一体成型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先通过加热设备使铜棒短料升温变红,再利用哈夫模具挤压成型;但是现有的哈夫模具均采用立式结构,虽然方便了制造,但是当成型结束并且两个模壳相互分开后,成型后的阀门坯料仍旧位于两个模壳之间而无法自动脱出,必须借助人工手动将成型后的阀门坯料取出,因此操作难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此外,现有的铜棒短料加热设备在内部依次设置了多个炉头以实现整体升温的效果并保证升温后的铜棒短料在加热设备内的移动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温,这样既增加了制造成本,又导致能耗较大且浪费甚多;同时,现有阀体成型所需的各步骤(送料、加热、出料、成型)均相互独立且各自进行,各步骤之间的上料和下料全靠人工操作才能进行,所以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亟需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减小了操作难度并提升了自动化程度,有效减少了制造成本并降低了能耗且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显著减小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并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的阀门加工设备。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于机身内的成型机构、设于机身顶部的加热炉、设于机身顶部并位于加热炉后侧的进料机构、以及设于成型机构与加热炉之间的出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送料组件、设于送料组件右端上方的抓料组件、以及设于送料组件右侧并与抓料组件相互配合的挡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机身顶部的机架、横向环绕在机架外部的传送带、横向固定在机架上并分别位于传送带顶部前后两侧且均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以及两个设于第一座板上并从左往右依次分布的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嵌入固定在第一座板中的导向块、固定在导向块外侧的限位气缸、横向并活动穿插设置在导向块中的顶杆、以及设于导向块内侧的限位片,所述限位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并活动插入到导向块中并固定在顶杆的外端,所述顶杆的内端顶紧在限位片的左端外侧,所述限位片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座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座板的右端内侧开设有定位缺口;所述加热炉包括主体以及设于主体右侧的推料组件;所述主体包括固定在机身顶部的箱体、横向设于箱体内部的u型底槽、横向固定在u型底槽内的炉座、多个固定在u型底槽底部与箱体内部底面之间并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支撑板、横向并倒置固定在炉座顶部的u型炉罩、横向固定在炉座顶部并位于u型炉罩内部的垫板、横向固定在垫板顶部的w型炉道板、横向设于w型炉道板上方并位于u型炉罩内部的梯形盖板、固定在箱体顶部的风机、以及设于箱体左侧的炉头;所述箱
体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一个窗孔,所述w型炉道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窗孔并分别伸出到箱体的左右两侧外部,所述梯形盖板的底部开口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w型炉道板的顶部开口处前后两侧边缘,所述w型炉道板的顶部形成有两个前后并排设置的v型加热槽;所述梯形盖板的顶部和侧面均开设有多个出烟孔;所述u型炉罩的顶部右侧还插接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上端向上穿过箱体的顶部并伸出到箱体的上方,所述排烟管的下端伸入到u型炉罩的内部并位于梯形盖板的上方;所述炉头包括左高右底设置的枪管、插接在枪管顶部前端的进风管、密封插接在进风管根部一侧的进气管、密封固定在枪管左端开口处的端板、穿插固定在端板中的电火花点火器、嵌入固定在枪管右端开口处内部的套筒、密封固定在套筒内部的分隔板、以及同心嵌入固定在分隔板中的喷火嘴,所述进气管的内端开口处密封固定在进风管的内壁上,所述进气管的内端一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枪管的内部还固定有多个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中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其中一个导流板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导流孔与相邻的一个导流板中的每个导流孔均相互错开,所述枪管的内部还固定有分流圈,所述分流圈设于套筒与多个导流板之间,所述分流圈中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电火花点火器的放电口向右依次同心穿过多个导流板、分流圈、套筒和分隔板并伸入到喷火嘴的内部,所述喷火嘴的端部开口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分布的喷火孔,每个所述喷火孔均位于套筒的右端开口处内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进风管的端部开口处之间还连接有进风软管;所述套筒的右端开口处的位置与左侧的一个窗孔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框架上的哈夫模组,所述框架包括竖直固定在机身中的第一基板、竖直固定在机身中并位于第一基板右侧的第二基板、四个横向固定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两两对称设置的导柱,所述哈夫模组包括固定在第一基板左侧的油缸、穿插固定在第二基板中的模座、两个活动设于模座中且互为对角设置的模壳、穿插设置在模座右端内部的牵引轴、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动模板、以及固定在动模板右侧的芯杆,四个所述导柱分别活动穿插在动模板的四个转角处,所述油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右穿过第一基板并固定在动模板上,所述芯杆的端部与两个模壳的内壁均相互配合,所述牵引轴的左端与两个模壳均相连;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输出装置和推进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基板上侧的第一架板、横向固定在第一架板前侧的横梁板、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架板前侧并分别位于横梁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并环绕在横梁板外且活动穿插设置在第二基板中的同步带、固定在第一架板后侧的减速电机、固定在第一架板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换位气缸、固定在换位气缸伸缩端上并位于同步带上方的换位块、横向设于同步带前侧并与换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一v型托料槽、设于第一v型托料槽上方的温度探头、固定在横梁板上并位于同步带的前侧和第一v型托料槽右侧的第二架板、固定在第二基板右侧并位于第二架板前侧的转移气缸、以及横向穿插设置在第二基板中的转移杆;所述横梁板的顶部贴合在同步带的上部内壁以防止同步带的上部向下凹陷,所述减速电机的转动轴横向向前穿过第一架板并与第二带轮的后端相连,所述换位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所述转移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左穿过第二基板并固定在转移杆的右端,所述转移杆的高度与第一v型托料槽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第一v型托料槽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低于同步带的前侧边缘并与同步带的前侧边缘相互配合;所述推进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基板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且位于第一架板后侧的第一架块、固定在第一架块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二架块、
固定在第二架块上并可调节上下固定位置的第三架块、固定在第三架块上的升降气缸、设于升降气缸前侧的升降条、竖直固定在升降条右侧的滑轨、套设在滑轨上并固定在第二架块上的滑动块、横向固定在升降条下端右侧并位于第一v型托料槽左侧的第二v型托料槽、设于第二v型托料槽上方的推料板、穿插固定在推料板中并位于第二v型托料槽内部的推料条、以及固定在升降条左侧的推进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设置并固定在升降条上,所述推进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推料板上;所述输出装置还包括横向并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第二基板中的转向杆、固定在转向杆右端并位于第二基板右侧的摆动条、以及设于第二基板右侧并位于摆动条前侧的摆动气缸;所述转向杆的左端固定在第一v型托料槽的底部,所述摆动气缸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基板上,所述摆动气缸的伸缩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摆动条的端部;所述机身的内部还固定有左低右高设置的接料滑槽,对应地,所述机身的底部后侧还穿插固定有横向设置的链板式输送带,所述接料滑槽的右端设于两个模壳的下方,所述接料滑槽的左端设于链板式输送带的上方。
5.优选地,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机身顶部的支架、横向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传送带上方的导轨、套设在导轨上的滑块、固定在滑块上的第一牵引块、固定在第一牵引块上并可调节固定高度的基座、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第一牵引块前方的移动气缸、活动连接在基座内部以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动块、以及固定在基座后侧的夹紧气缸;所述移动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后设置并固定在第一牵引块上,所述夹紧气缸的伸缩端向前活动插入到基座中并固定在动块上,所述动块的底部向下活动穿过基座并伸出到基座的下方,所述动块的底部还固定有第一夹块,对应地,所述基座的底部向下形成有定块,所述定块设于第一夹块的前侧并与定位缺口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定块均设于传送带的右端上方,所述第一夹块的前侧开设有v型缺口槽。
6.优选地,所述挡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机身顶部的底座、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架、可转动的连接在立架上的摆杆、穿插固定在摆杆端部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移动条、以及固定在移动条左端并位于传送带的右端上方且位于第一夹块和定块右侧的挡板;所述挡料组件还包括挡料气缸,所述挡料气缸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立架上并位于摆杆的上方,所述挡料气缸的伸缩端向下设置并可转动的连接在摆杆中部。
7.优选地,所述第二座板上还设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设于两个限位单元的左侧;所述感应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二座板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一座块、固定在第一座块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座条、横向固定在座条左端的轴套、横向并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轴套中的轴杆、固定在轴杆前端的拨片、固定在轴杆后端的感应片、以及固定在座条上并与感应片相互配合的位置感应器;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固定在机架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且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所述调节块的前端还固定有弧形挡片,对应地,所述传送带的前侧还设有斜坡滑道,所述斜坡滑道的顶部边缘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弧形挡片的前侧且不高于传送带,所述弧形挡片设于拨片的左侧。
8.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前端还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侧盖,所述炉头设于两个侧盖之间,所述枪管的下侧外壁上还固定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块中还穿插设置有托杆,所述托杆设于两个侧盖之间,两个所述侧盖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一个横槽,两个所述横槽中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两个所述第一螺钉的螺纹端分别插入螺接在托杆的前后两端内部以使两个第一螺钉的头部分别压紧在两个侧盖的外壁上以固定住托杆,所述第二夹
块的开口处一侧还穿插设置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螺纹端穿插螺接在第二夹块的开口处另一侧以将托杆夹紧。
9.优选地,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机身顶部的托座、竖直固定在托座右端的第一端块、竖直设于第一端块右侧的第二端块、横向固定在第二端块与第一端块之间的底板、两个竖直设于第二端块与第一端块之间并均位于底板上方的驱动板、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第一端块中并均倒置的三角形推条、以及两个固定在第二端块右侧的推料气缸;所述托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v型进料槽,两个所述v型进料槽的左端分别与两个v型加热槽的右端相互配合;两个所述三角形推条的左端分别活动插入在两个v型进料槽中,两个所述三角形推条的右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驱动板的左侧,两个所述推料气缸的伸缩端均横向向左穿过第二端块并分别固定在两个驱动板的右侧;两个所述驱动板的左侧还均固定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导向柱,两个导向柱分别设于两个三角形推条的下方,两个所述导向柱的端部均向左穿过第一端块并均活动插入在托座的右端内部;所述第一端块与第二端块之间还固定有两个横向设置的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分别设于两个三角形推条的上方,每个所述滑杆上还均套设有两个第二挡块,每个滑杆上的两个所述第二挡块分别设于对应的一个驱动板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第二挡块的顶部还均插入螺接有一个定位螺钉,每个所述定位螺钉的螺纹端均顶紧在对应的一个滑杆的外壁上。
10.优选地,左侧的一个所述窗孔的外侧还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左低右高设置,所述导料槽的右端底部边缘固定在箱体的前侧并低于两个v型加热槽的底部,所述导料槽的左端设于同步带的右端上方并介于第一架板与卡位板之间,所述导料槽的内部底面上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分料板,所述分料板将导料槽的内部分隔成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出料道,两个所述出料道分别与两个v型加热槽的左端相互配合。
11.优选地,所述哈夫模组还包括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第二基板中并分别对称设于模座前后两侧的连杆以及固定在两个连杆右端之间的第三挡块,两个所述连杆的左端均固定在动模板上,所述第三挡块的左侧还设有第二牵引块,两个所述连杆分别对称并活动穿插设置在第二牵引块的前后两端,所述牵引轴的右端固定在第二牵引块上,所述哈夫模组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两个连杆的前后两侧的合模气缸,两个所述合模气缸的固定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基板的右侧,两个所述合模气缸的伸缩端均向右设置并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牵引块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基板的左侧还固定有两个辅助气缸,两个所述辅助气缸分别对称设于油缸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辅助气缸的伸缩端均横向向右穿过第一基板并均固定在动模板上;所述第一基板中还穿插设置有横向分布的测量柱,所述测量柱的右端固定在动模板上,所述第一基板的右侧还固定有可拆卸的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的转动轴上还固定有齿轮,对应地,所述测量柱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分布的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齿轮相互啮合。
12.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架板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第一撑块、固定在第一撑块上并可调节上下固定位置的第二撑块、固定在第二撑块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三撑块、以及横向固定在第三撑块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定位挡条;所述定位挡条设于同步带的上方并位于换位块的左侧;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架板的前侧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第四撑块、固定在第四撑块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五撑块、以及固定在第五撑
块上并介于第一架板与第二架板之间且位于同步带上方的卡位板;所述升降条的下端还嵌设有两个导杆套,两个所述导杆套中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导杆条;两个所述导杆条分别对称设于推料条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导杆条的右端均固定在推料板上。
13.优选地,所述横梁板的前侧还固定有斜坡块,所述斜坡块设于第一v型托料槽的后侧,所述斜坡块的顶部外壁前低后高设置,所述斜坡块的顶部后侧边缘低于同步带的上部外壁,所述斜坡块的前侧边缘高于第一v型托料槽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并与第一v型托料槽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相互配合;所述第一v型托料槽的前侧下方还设有导料斜槽,所述导料斜槽前低后高的固定在第二基板左侧,所述导料斜槽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设于第一v型托料槽的顶部开口处前侧边缘下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成型机构采用了卧式结构以利于成型后的阀门坯料从两个模壳之间自动脱出,进而借助接料滑槽下滑到链板式输送带上以实现自动输出,从而大幅减小了操作难度并提升了自动化程度;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炉采用渐进式的加热方式,只需在箱体的前方设置一个炉头以用于加热即可,进而有效减少了制造成本并降低了能耗且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本发明将铜棒短料从进料到成型的每个过程均整合在一起并均相互配合的自动进行,全程都无需人工操作,因此显著减小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并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左前侧结构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右后侧结构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进料机构的右后侧结构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送料组件的右后侧结构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抓料组件的右后侧结构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挡料组件的右后侧结构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加热炉的左前侧分解结构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主体的左前侧分解结构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炉头的前视剖面结构图;
24.图10为本发明的主体的左视剖面结构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梯形盖板的左前侧结构图;
26.图12为本发明的推料组件的右前侧结构图;
27.图13为本发明的成型机构的右前侧结构图;
28.图14为本发明的成型机构的左后侧结构图;
29.图15为本发明的出料机构的左前侧结构图;
30.图16为本发明的出料机构的右后侧结构图;
31.图17为本发明的出料机构的右前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
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3.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34.如图1~17所示,一种阀门加工设备,包括机身1、设于机身1内的成型机构2、设于机身1顶部的加热炉5、设于机身1顶部并位于加热炉5后侧的进料机构3、以及设于成型机构2与加热炉5之间的出料机构4;进料机构3包括送料组件31、设于送料组件31右端上方的抓料组件32、以及设于送料组件31右侧并与抓料组件32相互配合的挡料组件33;送料组件31包括固定在机身1顶部的机架3115、横向环绕在机架3115外部的传送带311、横向固定在机架3115上并分别位于传送带311顶部前后两侧且均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一座板312和第二座板313、以及两个设于第一座板312上并从左往右依次分布的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嵌入固定在第一座板312中的导向块315、固定在导向块315外侧的限位气缸314、横向并活动穿插设置在导向块315中的顶杆316、以及设于导向块315内侧的限位片317,限位气缸314的伸缩端横向并活动插入到导向块315中并固定在顶杆316的外端,顶杆316的内端顶紧在限位片317的左端外侧,限位片317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座板312的内侧;第一座板312的右端内侧开设有定位缺口3121;加热炉5包括主体51以及设于主体51右侧的推料组件52;主体51包括固定在机身1顶部的箱体511、横向设于箱体511内部的u型底槽512、横向固定在u型底槽512内的炉座515、多个固定在u型底槽512底部与箱体511内部底面之间并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支撑板513、横向并倒置固定在炉座515顶部的u型炉罩514、横向固定在炉座515顶部并位于u型炉罩514内部的垫板516、横向固定在垫板516顶部的w型炉道板517、横向设于w型炉道板517上方并位于u型炉罩514内部的梯形盖板518、固定在箱体511顶部的风机5110、以及设于箱体511左侧的炉头5111;箱体511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一个窗孔51101,w型炉道板517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窗孔51101并分别伸出到箱体511的左右两侧外部,梯形盖板518的底部开口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w型炉道板517的顶部开口处前后两侧边缘,w型炉道板517的顶部形成有两个前后并排设置的v型加热槽5171;梯形盖板518的顶部和侧面均开设有多个出烟孔5181;u型炉罩514的顶部右侧还插接有排烟管519,排烟管519的上端向上穿过箱体511的顶部并伸出到箱体511的上方,排烟管519的下端伸入到u型炉罩514的内部并位于梯形盖板518的上方;炉头5111包括左高右底设置的枪管51112、插接在枪管51112顶部前端的进风管51111、密封插接在进风管51111根部一侧的进气管51113、密封固定在枪管51112左端开口处的端板51125、穿插固定在端板51125中的电火花点火器51114、嵌入固定在枪管51112右端开口处内部的套筒51115、密封固定在套筒51115内部的分隔板51116、以及同心嵌入固定在分隔板51116中的喷火嘴51117,进气管51113的内端开口处密封固定在进风管51111的内壁上,进气管51113的内端一侧开设有出气孔511131,枪管51112的内部还固定有多个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导流板51118,每个导流板51118中均开设有多个导流孔511181,其中一个导流板51118中的任意一个导流孔511181与相邻的一个导流板
51118中的每个导流孔511181均相互错开,枪管51112的内部还固定有分流圈51119,分流圈51119设于套筒51115与多个导流板51118之间,分流圈51119中开设有多个分流孔511191,电火花点火器51114的放电口向右依次同心穿过多个导流板51118、分流圈51119、套筒51115和分隔板51116并伸入到喷火嘴51117的内部,喷火嘴51117的端部开口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分布的喷火孔511171,每个喷火孔511171均位于套筒51115的右端开口处内部;风机5110的出风口与进风管51111的端部开口处之间还连接有进风软管5112;套筒51115的右端开口处的位置与左侧的一个窗孔51101的位置相互配合;成型机构2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框架上的哈夫模组,框架包括竖直固定在机身1中的第一基板21、竖直固定在机身1中并位于第一基板21右侧的第二基板22、四个横向固定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并两两对称设置的导柱27,哈夫模组包括固定在第一基板21左侧的油缸25、穿插固定在第二基板22中的模座29、两个活动设于模座29中且互为对角设置的模壳23、穿插设置在模座29右端内部的牵引轴26、设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动模板28、以及固定在动模板28右侧的芯杆24,四个导柱27分别活动穿插在动模板28的四个转角处,油缸25的伸缩端横向向右穿过第一基板21并固定在动模板28上,芯杆24的端部与两个模壳23的内壁均相互配合,牵引轴26的左端与两个模壳23均相连;出料机构4包括输出装置和推进装置,输出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基板22上侧的第一架板41、横向固定在第一架板41前侧的横梁板42、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架板41前侧并分别位于横梁板42左右两侧的第一带轮44和第二带轮45、套设在第一带轮44和第二带轮45上并环绕在横梁板42外且活动穿插设置在第二基板22中的同步带46、固定在第一架板41后侧的减速电机47、固定在第一架板41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换位气缸48、固定在换位气缸48伸缩端上并位于同步带46上方的换位块49、横向设于同步带46前侧并与换位块49相互配合的第一v型托料槽413、设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上方的温度探头441、固定在横梁板42上并位于同步带46的前侧和第一v型托料槽413右侧的第二架板43、固定在第二基板22右侧并位于第二架板43前侧的转移气缸414、以及横向穿插设置在第二基板22中的转移杆415;横梁板42的顶部贴合在同步带46的上部内壁以防止同步带46的上部向下凹陷,减速电机47的转动轴横向向前穿过第一架板41并与第二带轮45的后端相连,换位气缸48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转移气缸414的伸缩端横向向左穿过第二基板22并固定在转移杆415的右端,转移杆415的高度与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位置相互配合,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低于同步带46的前侧边缘并与同步带46的前侧边缘相互配合;推进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基板22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且位于第一架板41后侧的第一架块416、固定在第一架块416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二架块417、固定在第二架块417上并可调节上下固定位置的第三架块432、固定在第三架块432上的升降气缸418、设于升降气缸418前侧的升降条421、竖直固定在升降条421右侧的滑轨420、套设在滑轨420上并固定在第二架块417上的滑动块419、横向固定在升降条421下端右侧并位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左侧的第二v型托料槽422、设于第二v型托料槽422上方的推料板423、穿插固定在推料板423中并位于第二v型托料槽422内部的推料条424、以及固定在升降条421左侧的推进气缸425;升降气缸418的伸缩端竖直向下设置并固定在升降条421上,推进气缸425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推料板423上;输出装置还包括横向并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第二基板22中的转向杆428、固定在转向杆428右端并位于第二基板22右侧的摆动条427、以及设于第二基板22右侧并位于摆动条427前侧的摆动气缸26;转向杆428的左
端固定在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底部,摆动气缸26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基板22上,摆动气缸26的伸缩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摆动条427的端部;机身1的内部还固定有左低右高设置的接料滑槽7,对应地,机身1的底部后侧还穿插固定有横向设置的链板式输送带8,接料滑槽7的右端设于两个模壳23的下方,接料滑槽7的左端设于链板式输送带8的上方。
35.抓料组件32包括固定在机身1顶部的支架321、横向固定在支架321上并位于传送带311上方的导轨322、套设在导轨322上的滑块323、固定在滑块323上的第一牵引块324、固定在第一牵引块324上并可调节固定高度的基座326、固定在支架321上并位于第一牵引块324前方的移动气缸325、活动连接在基座326内部以具备前后平移功能的动块327、以及固定在基座326后侧的夹紧气缸328;移动气缸325的伸缩端横向向后设置并固定在第一牵引块324上,夹紧气缸328的伸缩端向前活动插入到基座326中并固定在动块327上,动块327的底部向下活动穿过基座326并伸出到基座326的下方,动块327的底部还固定有第一夹块329,对应地,基座326的底部向下形成有定块3261,定块3261设于第一夹块329的前侧并与定位缺口3121相互配合,第一夹块329和定块3261均设于传送带311的右端上方,第一夹块329的前侧开设有v型缺口槽3291。
36.挡料组件33包括固定在机身1顶部的底座331、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331上的立架332、可转动的连接在立架332上的摆杆334、穿插固定在摆杆334端部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移动条335、以及固定在移动条335左端并位于传送带311的右端上方且位于第一夹块329和定块3261右侧的挡板338;挡料组件33还包括挡料气缸333,挡料气缸333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立架332上并位于摆杆334的上方,挡料气缸333的伸缩端向下设置并可转动的连接在摆杆334中部。
37.第二座板313上还设有感应单元,感应单元设于两个限位单元的左侧;感应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二座板313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一座块318、固定在第一座块318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座条319、横向固定在座条319左端的轴套3110、横向并可转动的穿插连接在轴套3110中的轴杆3111、固定在轴杆3111前端的拨片3112、固定在轴杆3111后端的感应片3113、以及固定在座条319上并与感应片3113相互配合的位置感应器3114;支架321的后侧还固定有定位气缸3210,定位气缸3210设于导轨322的后侧,对应地,第一牵引块324的后侧还固定有定位杆3212,定位气缸3210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并与定位杆3212的端部相互配合。
38.送料组件31还包括调节块3119,调节块3119固定在机架3115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且位于传送带311的上方,调节块3119的前端还固定有弧形挡片3118,对应地,传送带311的前侧还设有斜坡滑道3120,斜坡滑道3120的顶部边缘固定在机架3115上并位于弧形挡片3118的前侧且不高于传送带311,弧形挡片3118设于拨片3112的左侧;传送带311的上方还设有挡条3116,挡条3116横向设于弧形挡片3118的右侧;支架321的前侧还设有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托架3211,移动气缸325固定在托架3211上;立架332上还固定有第一挡块336,第一挡块336设于摆杆334的下方,第一挡块336中还穿插螺接有竖直设置的限位螺钉337,限位螺钉337的头部与摆杆334的下侧相互配合。
39.箱体511的前端还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侧盖51121,炉头5111设于两个侧盖51121之间,枪管51112的下侧外壁上还固定有第二夹块51120,第二夹块51120中还穿插设置有托杆51122,托杆51122设于两个侧盖51121之间,两个侧盖51121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一
个横槽511211,两个横槽511211中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51127,两个第一螺钉51127的螺纹端分别插入螺接在托杆51122的前后两端内部以使两个第一螺钉51127的头部分别压紧在两个侧盖51121的外壁上以固定住托杆51122,第二夹块51120的开口处一侧还穿插设置有第二螺钉51126,第二螺钉51126的螺纹端穿插螺接在第二夹块51120的开口处另一侧以将托杆51122夹紧。
40.推料组件52包括固定在机身1顶部的托座521、竖直固定在托座521右端的第一端块522、竖直设于第一端块522右侧的第二端块524、横向固定在第二端块524与第一端块522之间的底板523、两个竖直设于第二端块524与第一端块522之间并均位于底板523上方的驱动板526、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第一端块522中并均倒置的三角形推条528、以及两个固定在第二端块524右侧的推料气缸525;托座52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v型进料槽52101,两个v型进料槽52101的左端分别与两个v型加热槽5171的右端相互配合;两个三角形推条528的左端分别活动插入在两个v型进料槽52101中,两个三角形推条528的右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驱动板526的左侧,两个推料气缸525的伸缩端均横向向左穿过第二端块524并分别固定在两个驱动板526的右侧。
41.两个驱动板526的左侧还均固定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导向柱527,两个导向柱527分别设于两个三角形推条528的下方,两个导向柱527的端部均向左穿过第一端块522并均活动插入在托座521的右端内部。
42.第一端块522与第二端块524之间还固定有两个横向设置的滑杆529,两个滑杆529分别设于两个三角形推条528的上方,每个滑杆529上还均套设有两个第二挡块5210,每个滑杆529上的两个第二挡块5210分别设于对应的一个驱动板526的左右两侧,每个第二挡块5210的顶部还均插入螺接有一个定位螺钉5211,每个定位螺钉5211的螺纹端均顶紧在对应的一个滑杆529的外壁上。
43.右侧的一个窗孔51101外侧还设有竖直分布的防溢板5114,防溢板5114的下侧开设有缺口51141,缺口51141的底部边缘向下形成有两个挡片51143,两个挡片51143均设于w型炉道板517的上方并分别与两个v型加热槽5171相互配合,防溢板5114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竖槽51142,每个竖槽51142中还均穿插设置有两个横向分布的导向螺钉5115,每个导向螺钉5115的螺纹端均插入螺接在箱体511的右侧内部以将防溢板5114固定在箱体511上。
44.左侧的一个窗孔51101的外侧还设有导料槽5113,导料槽5113左低右高设置,导料槽5113的右端底部边缘固定在箱体511的前侧并低于两个v型加热槽5171的底部,导料槽5113的左端设于同步带46的右端上方并介于第一架板41与卡位板431之间,导料槽5113的内部底面上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分料板5117,分料板5117将导料槽5113的内部分隔成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出料道5118,两个出料道5118分别与两个v型加热槽5171的左端相互配合。
45.箱体511的顶部还固定有防护壳51124,防护壳51124罩设在风机5110外,防护壳51124的右侧开设有多个进风孔511241;风机5110的进风口朝后设置并与多个进风孔511241的位置相互配合。
46.其中一个侧盖51121的外壁上开设有观察孔511212,对应地,观察孔511212的外侧还设有遮光板51123,遮光板51123的上侧可转动的连接在对应的一个侧盖51121上。
47.哈夫模组还包括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第二基板22中并分别对称设于模座29前后
两侧的连杆213以及固定在两个连杆213右端之间的第三挡块212,两个连杆213的左端均固定在动模板28上,第三挡块212的左侧还设有第二牵引块210,两个连杆213分别对称并活动穿插设置在第二牵引块210的前后两端,牵引轴26的右端固定在第二牵引块210上,哈夫模组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两个连杆213的前后两侧的合模气缸211,两个合模气缸211的固定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基板22的右侧,两个合模气缸211的伸缩端均向右设置并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牵引块210的前后两端,第一基板21的左侧还固定有两个辅助气缸214,两个辅助气缸214分别对称设于油缸25的前后两侧,两个辅助气缸214的伸缩端均横向向右穿过第一基板21并均固定在动模板28上。
48.第一基板21中还穿插设置有横向分布的测量柱215,测量柱215的右端固定在动模板28上,第一基板21的右侧还固定有可拆卸的编码器216,编码器216的转动轴上还固定有齿轮217,对应地,测量柱215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分布的齿条部2151,齿条部2151与齿轮217相互啮合。
49.动模板28的前后两侧边缘还均穿插螺接有一个横向设置并相互对称的限位杆218,两个限位杆218的左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座块2181,对应地,第一基板21的右侧还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垫块219,两个垫块219分别与两个第二座块2181相互配合。
50.两个限位杆218的右端还均套设螺接有一个防松螺母220,两个防松螺母220均压紧在第一基板21的右侧端面上。
51.出料机构4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架板41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第一撑块410、固定在第一撑块410上并可调节上下固定位置的第二撑块411、固定在第二撑块411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三撑块440、以及横向固定在第三撑块440上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定位挡条412;定位挡条412设于同步带46的上方并位于换位块49的左侧。
52.出料机构4还包括卡位装置,卡位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架板43的前侧并可调节左右固定位置的第四撑块429、固定在第四撑块429上并可调节前后固定位置的第五撑块430、以及固定在第五撑块430上并介于第一架板41与第二架板43之间且位于同步带46上方的卡位板431。
53.升降条421的下端还嵌设有两个导杆套435,两个导杆套435中还均穿插设置有一个同心分布的导杆条436;两个导杆条436分别对称设于推料条424的前后两侧,每个导杆条436的右端均固定在推料板423上。
54.第二架块417上还固定有缓冲器437,缓冲器437的伸缩端竖直向下设置,对应地,升降条421的前侧向外形成有限位凸块4211,限位凸块4211的上侧与缓冲器437的伸缩端相互配合。
55.横梁板42的前侧还固定有斜坡块433,斜坡块433设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后侧,斜坡块433的顶部外壁前低后高设置,斜坡块433的顶部后侧边缘低于同步带46的上部外壁,斜坡块433的前侧边缘高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并与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相互配合。
56.出料机构4还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一架板41上并可调节上下固定位置的第六撑块438以及可转动的连接在第六撑块438上的张紧滑轮439,张紧滑轮439设于同步带46的内部并压紧在同步带46的下部内壁上。
57.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前侧下方还设有导料斜槽434,导料斜槽434前低后高的固定在第二基板22左侧,导料斜槽434的顶部开口处后侧边缘设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顶部开口处前侧边缘下方。
58.第一架块416上还固定有悬挂支架442,温度探头441可拆卸的固定在悬挂支架442上。
59.工作原理:
60.(1)将提升机6固定在机身1的后侧并使机架3115设于提升机6的顶部后侧,再将将斜坡滑道3120的下端边缘固定在提升机6的顶部开口处左侧,被提升机6横向送上来的铜棒短料9向前滚动到传送带311上并在碰到挡条3116后停在传送带311上,传送带311将铜棒短料9向右输送并经过弧形挡片3118,若传送带311上有两个并排的铜棒短料9,弧形挡片3118会将多余的一个铜棒短料9向后挤落到斜坡滑道3120中,所以斜坡滑道3120中的铜棒短料9会沿着斜坡滑道3120回到提升机6中,留在传送带311上的铜棒短料9继续向右移动,在经过拨片3112的下方时,拨片3112的端部会向上摆动,进而借助轴套3110中的轴杆3111带动感应片3113向下摆动,从而触发位置感应器3114上的探头以通知控制系统有铜棒短料9经过;根据铜棒短料9的外径驱动每个限位单元中的限位气缸314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借助顶杆316将限位片317的右端向前弯曲,进而将移动中的铜棒短料9向前推动以避免其前后滚动。
61.(2)铜棒短料9在移动的同时,驱动移动气缸325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使第一牵引块324借助滑块323沿导轨322向后移动,进而带动基座326、动块327和夹紧气缸328均向后移动,直到定块3261插入到定位缺口3121中;此过程中,还需驱动挡料气缸333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摆杆334的端部向下摆动,直到移动条335上的挡板338移动到传送带311的右端上方;之后,铜棒短料9在传送带311的带动下移动到第一夹块329与定块3261之间,当铜棒短料9的右端抵住挡板338后,铜棒短料9停止移动,接着,驱动夹紧气缸328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动块327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夹块329朝着定块3261的方向移动直到夹紧铜棒短料9,此时的铜棒短料9前部嵌入在v型缺口槽3291中。
62.(3)驱动移动气缸325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基座326、动块327和夹紧气缸328均向前移动,进而带动被夹紧的铜棒短料9也向前移动,直到定位杆3212的端部抵住定位气缸3210的伸缩端,此时的铜棒短料9位于托座521上的其中一个v型进料槽52101的上方,接着,驱动夹紧气缸328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带动第一夹块329离开铜棒短料9,进而使铜棒短料9借助自身重力下落到其中一个v型进料槽52101中;需要时,还可调节定位气缸3210伸缩端的伸出长度以调节定位杆3212端部的停留位置。
63.(4)将煤气管道接入到进气管51113的外端并将煤气通入到进气管51113中,进而经由进气管51113上的出气孔511131进入到进风管51111中,同时启动风机5110工作以将外部空气输送到进风管51111中,进而裹挟着煤气进入到枪管51112中;位于枪管51112中的煤气在风力的作用下向右流动并依次穿过每个导流板51118中多个导流孔511181以使煤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中一个导流板51118中的任意一个导流孔511181与相邻的一个导流板51118中的每个导流孔511181均相互错开,所以煤气在流动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的变向和变速,进而使煤气能在空气中充分的流动以使煤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流经分流圈51119中的多个分流孔511191后进入到套筒51115的前端开口处内部,随即进入到喷火嘴51117内,同时启动电火花点火器51114工作以使其放电口产
生电火花,进而将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引燃,引燃后的火焰经由喷火嘴51117上的多个喷火孔511171向外均匀喷出并在接触到套筒51115的内壁后向外喷出到套筒51115的右端开口处外部;由炉头5111产生的火焰向后经由左侧的一个窗孔51101吹入到w型炉道板517与梯形盖板518之间。
64.(5)当进料机构3将两个铜棒短料9分别放置在托座521上的两个v型进料槽52101中之后,同时驱动两个推料气缸525的伸缩端均向外伸出以分别借助两个驱动板526带动两个三角形推条528均向左移动,进而将两个分别位于两个v型进料槽52101中的铜棒短料9向左推动,再同时驱动两个推料气缸525的伸缩端均向内收缩以复位,此过程中,进料机构会将两个新的铜棒短料9再次分别放置在两个托座521上的v型进料槽52101中,随后同时驱动两个推料气缸525的伸缩端均向外伸出以按照同理推动铜棒短料9向左移动,以此类推;最前侧的两个铜棒短料9会分别进入到两个v型加热槽5171中并逐渐进入到w型炉道板517与梯形盖板518之间,而进入到w型炉道板517与梯形盖板518之间的火焰已经将w型炉道板517与梯形盖板518之间的区域进行了升温,并且越往炉头5111方向移动,温度越高;当最前侧的两个铜棒短料9到达两个v型加热槽5171的左端时,两个铜棒短料9的温度已达最高值并且已经被烧红以具备挤压成型的状态;上述两个已经被烧红的铜棒短料9在后续铜棒短料9的推动下继续向左移动,进而分别脱离两个v型加热槽5171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出料道5118中,从而沿出料道5118的斜度下滑到下道工序中;铜棒短料9在升温时产生的烟气可经由多个出烟孔5181进入到u型炉罩514内,进而经由排烟管519向外排出。
65.(6)拧松两个第一螺钉51127就能左右移动托杆51122的位置,进而借助第二夹块51120调节炉头5111的前后位置,从而调节火焰与前侧的一个窗孔51101之间的左右距离,调节完成后再次拧紧两个第一螺钉51127即可;拧松第二螺钉51126就能前后移动托杆51122并调节炉头5111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火焰与前侧的一个窗孔51101之间的前后距离和角度,调节完成后再次拧紧第二螺钉51126即可;拧松每个导向螺钉5115就能上下移动防溢板5114的位置以使防溢板5114上的两个挡片51143的下侧边缘稍稍高于铜棒短料9的上侧外壁,这样就能防止位于w型炉道板517与梯形盖板518之间的热量经由后侧的一个窗孔51101向外逃逸;两个驱动板526在移动时会带动两个导向柱527横向移动,两个导向柱527能保证两个驱动板526在移动时的平直度和稳定度;每个滑杆529上的两个第二挡块5210限制了对应的一个驱动板526前后移动的最远位置,进而有效防止两个三角形推条528前进或后退幅度过大;拧松定位螺钉5211后就能沿滑杆529调节第二挡块5210的位置以调节驱动板526的极限位置,调节完成后拧紧定位螺钉5211即可。
66.(7)在加热炉5中完成加热的铜棒短料9从加热炉5中出来并经由导料槽5113滑落到同步带46上且介于第一架板41与卡位板431之间,启动减速电机47以通过其转动轴带动第二带轮45旋转,进而借助第一带轮44带动同步带46运转以带动铜棒短料9向左移动,当铜棒短料9的左端抵住定位挡条412的右端时,铜棒短料9停止移动,接着,驱动换位气缸48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换位块49向前移动,进而将铜棒短料9经由斜坡块433滚落到第一v型托料槽413中;然后驱动升降气缸418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使升降条421借助滑轨420与滑动块419的滑动连接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v型托料槽422上移到与第一v型托料槽413等高的位置,再接着,驱动转移气缸414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转移杆415向左移动,进而将位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中的铜棒短料9向左推动到第二v型托料槽422中,此过程中,驱动推
进气缸425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借助推料板423带动推料条424向左移动,进而为铜棒短料9留出空间;再然后,驱动升降气缸418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按照同理带动第二v型托料槽422以及位于第二v型托料槽422中的铜棒短料9向下移动,直到第二v型托料槽422的右端与两个模壳23之间的中心位置齐平;最后,驱动推进气缸425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按照同理带动推料条424右移,进而将位于第二v型托料槽422中的铜棒短料9推入到两个模壳23之间。
67.(8)若温度探头441检测到位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中的铜棒短料9的温度不达标,则驱动摆动气缸26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摆动条427的端部向下转动,进而借助转向杆428带动第一v型托料槽413的顶部开口处向前转动,直到位于第一v型托料槽413中的铜棒短料9离开第一v型托料槽413并下落到导料斜槽434中,导料斜槽434中的铜棒短料9后续会重新进入到加热炉5中进行加热。
68.(9)驱动哈夫模组中的牵引轴26向右移动时,牵引轴26会带动两个模壳23均向右移动以伸入到模座29中,进而使两个模壳23通过与模座29的相互配合而相互靠拢直至相互拼合,然后驱动芯杆24向右移动以使其端部插入到两个相互拼合的模壳23之间,上述哈夫模组的动作原理为现有技术。
69.(10)当烧红的铜棒短料9横向送入到两个模壳23之间后,同时驱动两个合模气缸211的伸缩端均向外伸出以带动第二牵引块210沿两个连杆213向右移动,进而借助牵引轴26带动两个模壳23均向右移动并相互拼合以将烧红的铜棒短料9夹紧;接着,驱动油缸25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动模板28沿四个导柱27向右移动,进而带动芯杆24向右移动并插入到两个模壳23之间,此过程中,芯杆24的端部会对烧红的铜棒短料9进行挤压,最终借助两个模壳23的内壁将烧红的铜棒短料9成型出阀门坯料。
70.(11)成型完成后,驱动油缸25的伸缩端向内收缩,进而按照同理带动芯杆24向左移动以从两个模壳23之间出来,直到两个第二座块2181分别抵住两个垫块219;接着,同时驱动两个合模气缸211的伸缩端均向内收缩,进而按照同理带动牵引轴26左移以使两个模壳23分开,而成型后的阀门坯料在两个模壳23分开时自动向下掉出。
71.(12)油缸25的伸缩端在向外伸出或向内收缩时,还可同时驱动两个辅助气缸214的伸缩端也向外伸出或向内收缩,进而加快动模板28向右或向左移动的速度;动模板28在向右移动时会带动测量柱215同步移动,进而借助测量柱215上的齿条部2151带动齿轮217转动,从而带动编码器216的转动轴旋转,编码器216则会根据转动轴旋转的圈数自动计算出动模板28右移的距离,当动模板28右移的距离到达设定值时,油缸25的伸缩端以及两个辅助气缸214的伸缩端均会停止运动,进而使动模板28在规定的位置停下以防止芯杆24的端部过度的插入到烧红的铜棒短料9中。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