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812549发布日期:2023-01-04 02:3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保持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2.深沟球轴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其是生产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类轴承。与同尺寸的其他类型轴承相比,该类轴承摩擦系数小,极限转速高、精度高。带爪浪形保持架通常用于小型或微型深沟球轴承,由于受保持架本身结构及尺寸限制,一般弯爪质量较差,人工弯爪质量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方法,其能够提高装配质量及装配效率。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其包括下模、弯爪上模以及压靠上模,其中下模包括下模本体及凸出于所述下模本体设置的下压头,所述下压头具有多个第一压合部,所述第一压合部具有第一压合平面;弯爪上模包括弯爪上模本体及凸出于所述弯爪上模本体设置的弯爪压头,所述弯爪压头具有第二压合部,所述第二压合部具有倾斜的曲面,所述曲面与所述第一压合平面相配合,以使带爪半保持架的连接爪弯折;压靠上模包括压靠上模本体及凸出于所述压靠上模本体设置的压靠压头,所述压靠压头具有第三压合部,所述第三压合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压合平面平行的第二压合平面,所述第二压合平面与所述第一压合平面相配合,以使带爪半保持架的连接爪压靠至不带爪半保持架。
5.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本体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向孔;所述弯爪上模本体固定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伸入所述导向孔,以限制所述弯爪上模相对所述下模沿轴向发生位移。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柱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被配置为所述弯爪上模向所述下模靠近时,提供远离所述下模的回复力。
7.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本体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向孔;所述压靠上模本体固定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伸入所述导向孔,以限制所述压靠上模相对所述下模沿保持架的轴向发生位移。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柱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被配置为所述压靠上模向所述下模靠近时,提供远离所述下模的回复力。
9.进一步地,所述弯爪上模本体与所述弯爪压头相背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固定并容置有第一塞体,所述第一塞体与第一压靠钉的一端可浮动连接,所述第一压靠钉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不带爪半保持架,以使不带爪半保持架与带爪半保持架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塞体与第一压靠钉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第一压靠钉对所述不带爪半保持架的压力。
11.进一步地,所述压靠上模本体与所述压靠压头相背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固定并容置有第二塞体,所述第二塞体与第二压靠钉的一端可浮动连接,所述第二压靠钉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不带爪半保持架,以使不带爪半保持架与带爪半保持架贴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塞体与第二压靠钉通过第二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第二压靠钉对所述不带爪半保持架的压力。
13.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方法,采用上述任一装配模具,其方法包括,s1、以球窝向上摆放不带爪半保持架;s2、向所述不带爪半保持架上放置装有足够钢球的轴承;s3、分所述钢球至所述球窝;s4、向轴承内以球窝向下放入带爪半保持架;s5、将两个半保持架及所述轴承同时翻转180
°
;s6、将装好但未压的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轴承放入所述下模;s7、安装并下压所述弯爪上模,直至带爪半保持架的连接爪被压至45
°
以下且包住不带爪半保持架;s8、将所述弯爪上模更换为所述压靠上模,并下压所述压靠上模,直至带爪半保持架的连接爪被压平;s9、取出轴承,完成装配。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其包括能够与同一个下模相配合的弯爪上模以及压靠上模,以实现两次不同程度的下压成型。采用弯爪上模设置有倾斜的曲面,其在下压过程中,连接爪会“随”曲面的倾斜而弯折,连接爪与弯爪上模的曲面不会发生过强的冲撞,能够减小出现不良形变的可能性。压靠上模设置有平面将已经弯曲的连接爪压平,如此能够优化压制后的最终效果,以及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弯爪压头位置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压靠压头位置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的俯视图。
16.图中:100、下模,110、下模本体,111、导向孔,120、下压头,121、第一压合部,121a、第一压合平面,200、弯爪上模,210、弯爪上模本体,211、第一导柱,212、第一弹簧,213、第一容纳槽,214、第一塞体,215、第一压靠钉,216、第一压缩弹簧,220、弯爪压头,221、第二压合部,221a、曲面,300、压靠上模,310、压靠上模本体,311、第二导柱,312、第二弹簧,313、第二容纳
槽,314、第二塞体,315、第二压靠钉,316、第二压缩弹簧,320、压靠压头,321、第三压合部,321a、第二压合平面,1、带爪半保持架,10、连接爪,2、不带爪半保持架,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参见图1-图4,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其用于装配带爪浪形保持架的深沟球轴承,包括下模100、弯爪上模200以及压靠上模300。弯爪上模200用于与下模100相配合,使得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被压至45
°
以下且包住不带爪半保持架2。压靠上模300用于与下模100相配合,将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压平至不带爪半保持架2。
19.具体地,参见图1及图2,下模100包括下模本体110及凸出于下模本体110设置的下压头120,下压头120具有多个第一压合部121,第一压合部121具有第一压合平面121a。弯爪上模200包括弯爪上模本体210及凸出于弯爪上模本体210设置的弯爪压头220,弯爪压头220具有第二压合部221,第二压合部221具有倾斜的曲面221a,曲面221a与第一压合平面121a相配合,以使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弯折。
20.具体地,参见图3及图4,压靠上模300包括压靠上模本体310及凸出于压靠上模本体310设置的压靠压头320,压靠压头320具有第三压合部321,第三压合部321具有与第一压合平面121a平行的第二压合平面321a,第二压合平面321a与第一压合平面121a相配合,以使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压靠至不带爪半保持架2。
21.上述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模具包括能够与同一个下模100相配合的弯爪上模200以及压靠上模300,以实现两次不同程度的下压成型。采用不同的模具分两次进行下压装配能够较好地保护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使其不因下压而发生不利形变。第一次压制时,采用弯爪上模200并利用其倾斜的曲面221a将连接爪10被压至45
°
,下压过程中,连接爪10会“随”曲面221a的倾斜而弯折,连接爪10与弯爪上模200的曲面221a不会发生过强的冲撞。如果直接用平面压制,未弯曲的连接爪10与平面之间接近直角,存在不良形变的可能性,采用带有曲面221a的弯爪上模200则减小了这种可能性。第二次压制时,采用压靠上模300并利用平面将已经弯曲的连接爪10压平。如此能够保证压制后的最终效果,保证装配精度。
22.参见图1,在一实施例中,下模本体110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向孔111,导向孔111可为沿下模本体110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的通孔,亦可以是开设于上表面的盲孔;另外,为了耐磨及装配需求可在导向孔111的内部嵌设导套。与之配合的,弯爪上模本体210固定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导柱211,其与导向孔111位置一一对应,第一导柱211伸入导向孔111,并且过盈配合,以限制弯爪上模200相对下模100沿轴向发生位移。如此设置,能够保证位置对合精度,以防止上下模板错位。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孔111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不作限制,满足需求即可。作为一种示例,参照图5,导向孔111设置两个且对称开设在下模本体110的两侧。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23.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柱211套设有第一弹簧212,第一弹簧212被配置为弯爪上模200向下模100靠近时,提供远离下模100的回复力。如此,在完成下压弯爪上模200动作后,第一弹簧212的回弹力使得弯爪上模200的拆卸更加省力、方便。
24.参见图3,在一实施例中,压靠上模本体310固定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导柱311,第二导柱311伸入导向孔111,以限制压靠上模本体310相对下模100沿保持架的轴向发生位移。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柱311套设有第二弹簧312,第二弹簧312被配置为压靠上模本体310向下模靠近时,提供远离下模100的回复力。第二导柱311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导柱21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如此,在完成下压压靠上模300动作后,第二弹簧312的回弹力使得压靠上模300的拆卸更加省力、方便。
25.参见图1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弯爪上模本体210与弯爪压头220相背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13,第一容纳槽213内固定并容置有第一塞体214。具体设置时,可以在第一容纳槽213的内表面开设内螺纹,与之配合地,第一塞体214配置为带有外螺纹的螺塞。第一塞体214与第一压靠钉215的一端可浮动连接,第一压靠钉215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不带爪半保持架2,以使不带爪半保持架2与带爪半保持架1贴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塞体214与第一压靠钉215通过第一压缩弹簧216连接,第一压缩弹簧216被配置为提供第一压靠钉215对不带爪半保持架2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压缩弹簧216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其会向下挤压第一压靠钉215,进而抵住不带爪半保持架2的球窝外侧顶部,相当于在下压弯爪上模200过程中提供若干个支点,并且保证两个半保持架始终贴合,进而装配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26.参见图3,在一实施例中,压靠上模本体310与压靠压头320相背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313,第二容纳槽313内固定并容置有第二塞体314,与第一塞体214相同,第一塞体214也可设置为螺塞,并将其螺纹连接至第二容纳槽313内部。第二塞体314与第二压靠钉315的一端可浮动连接,第二压靠钉315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不带爪半保持架2,以使不带爪半保持架2与带爪半保持架1贴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塞体314与第二压靠钉315通过第二压缩弹簧316连接,第二压缩弹簧316被配置为提供第二压靠钉315对不带爪半保持架2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压缩弹簧316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其会向下挤压第二压靠钉315,进而抵住不带爪半保持架2的球窝外侧顶部,相当于在下压压靠上模300过程中提供若干个支点,并且保证两个半保持架始终贴合,进而装配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27.另一方面,继续参见图1-图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方法,采用上述任一装配模具,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以球窝向上摆放不带爪半保持架2;步骤s2、向不带爪半保持架2上放置装有足够钢球的轴承3;步骤s3、分钢球至球窝;步骤s4、向轴承3内以球窝向下放入带爪半保持架1;步骤s5、将两个半保持架(不带爪半保持架2及带爪半保持架1)及轴承3同时翻转180
°
;步骤s6、将装好但未压的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轴承3放入下模100;步骤s7、如图1及图2所示,安装并下压弯爪上模200,直至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被压至45
°
以下且包住不带爪半保持架2;步骤s8、如图3及图4所示,将弯爪上模200更换为压靠上模300,并下压压靠上模
300,直至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被压平;步骤s9、取出轴承3,完成装配。
28.上述带爪浪形保持架的装配方法采用不同的模具分两次进行下压装配,能够较好地保护带爪半保持架1的连接爪10,使其不因下压而发生不利形变。第一次压制时,采用弯爪上模200并利用其倾斜的曲面221a将连接爪10被压至45
°
,下压过程中,连接爪10会“随”曲面221a的倾斜而弯折,连接爪10与弯爪上模200的曲面221a不会发生过强的冲撞。如果直接用平面压制,未弯曲的连接爪10与平面之间接近直角,存在不良形变的可能性。第二次压制时,采用压靠上模300并利用平面将已经弯曲的连接爪10压平。如此能够保证压制后的最终效果,保证装配精度。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