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触点成型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58593发布日期:2023-03-22 13:0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片状触点成型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接触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是指片状触点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片状触头产品大部分采用先生产带材或复合带材,然后将带材通过冲床,并按照所需的规格形状冲裁成的片状触头,但是由于冲床所使用的模具结构的限制,导致片状触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从而使带材在冲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边角废料,造成材料的浪费,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外,冲床的一套模具只能使用一个规格,且模具更换繁琐,并且为区分片状触头的工作面及焊接面需在片材触头焊接面处根据需求增加特殊形状识别,又无形中增加了生产工序,导致成本增加。
3.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传统工艺是基于带材进行冲裁,冲裁出现的边角料,由于含有贵重金属,还需要进行二次回收,导致能耗成本高,同时产生环保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片状触点成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装置及其方法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高,无需处理边角料,同时生产模具更换方便,便于生产不同规则的片状触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成型装置应用于冷镦机中,包括有:动模架、头道模、头道模针、终墩模、顶棒、整形模、静模架、底模针、底模;
6.所述动模架活动设置于静模架的相对一侧;所述整形模和底模并排间隔固定设置于静模架,所述头道模和终墩模并排间隔固定设置于动模架上;
7.所述头道模针前后移动设置于头道模内;所述顶棒前后移动设置于终墩模内;所述底模针固定于底模上;
8.还包括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动模架向静模架前后往复移动和上下往复,所述动模架相对静模架在上下往复的第一位置状态下,动模架受驱动装置驱动下,其头道模与底模同一中心对准分合模往复动作且终墩模与整形模同一中心对准分合模往复动作;所述动模架相对静模架在上下往复的第二位置状态下,终墩模与底模同一中心对准分合模往复动作;
9.还包括有头道模针内侧连接有弹性复位机构,该弹簧复位机构在自由状态下使得头道模针从头道模中伸出;
10.所述头道模与底模在二者中心对准合模状态下,二者端面之间具有预设空间,用于头道模递进底模将棒材成型出预镦球;
11.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底模针为圆柱体,其直径小于对应的底模模腔孔径。
12.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顶棒为圆柱体,其直径小于对应终墩模模腔孔径。
13.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头道模贴近底模上方对棒材进行挤压变形时,其头道模外圆处成圆弧设置。
14.本发明公开一种片状触点成型制备,采用所述的成型装置,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5.步骤一:将剪切好的棒材材料(10)送至头道模(2)与底模(9)之间;
16.步骤二:驱动动模架(1),使头道模(2)贴近底模(9)上方,此时头道模针(3)压缩弹簧复位机构回缩,对棒材材料(10)进行挤压变形从而得到相应预镦球(11);
17.步骤三:驱动动模架(1)远离静模架(7),此时头道模针(3)将预镦球(11)顶出;
18.步骤四:驱动动模架(1)上移,并使终墩模(4)与底模(9)贴合,形成半成品产品(12);
19.步骤五:驱动动模架(1)远离静模架(7)并下移,此时终墩模(4)将半成品产品(12)带出;
20.步骤六:驱动动模架(1),并使终墩模(4)与整形模(6)贴合,形成要求产品(13)13;
21.步骤七:驱动动模架(1)远离静模架(7),此时终墩模(4)的顶棒5将产品13顶出,掉落;
22.步骤一至步骤四为起始阶段,而后步骤五至步骤七为一个运动周期,反复性连续运转可以连续产出片状触点。
23.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采用冷镦多种模具组合加工的方法,对剪切好的棒状材料通过冷镦的方式镦制出来,有效的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且可根据可以要求生产多样性形状片状触点,也可以根据产品结构需求,在其焊接面增加特殊形状要求,无需而外增加生产工序。因此通过此类冷镦机加工片材触头方法,可有效的提升模具更换效率,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提升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25.图1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预镦前示意图;
26.图2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预镦示意图;
27.图3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预镦成型前示意图;
28.图4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预镦成型示意图;
29.图5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整形前示意图
30.图6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整形后产品成型示意图;
31.图7为多功能片状触点产品脱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3.如图一所示,一种多功能片状触点成型装置,包括:动模架1、头道模2、头道模针3、终墩模4、顶棒5、整形模6、静模架7、底模针8、底模9组成;
34.所述头道模2固定与动模架1上,所述头道模针3设置与头道模内可在头道模成前
后移动结构;
35.所述终墩模4固定与动模架1上,所述顶棒5设置与终墩模4可在终墩模4里成前后移动结构;
36.所述整形模固定6与静模架7上;
37.所述底模9固定与静模架7上,所述底模针8设置与底模9内成不可移动结构;
38.所述动模架1设置在静模架7一侧与静模架7成平行状态,所述动模具1侧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使动模架1向静模架7前后反复移动,所述动模具1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已头道模2与底模9同一中心和终墩模4对准底模9及整形模6同一中心之间来回反复切换;本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装置一般可以冷镦机的凸轮传动机构实现驱动,其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细赘述。
39.所述头道模与底模不能完全贴合,在头道模递进底模时形成预镦球;
40.所述底模针8为圆柱体,其直径需小于对应的底模9模腔孔径,所述底模针为固定结构;
41.所述头道模2中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一般采用柱状螺旋弹簧设置于头道模2内侧进行设置。其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细赘述。
42.所述顶棒5为圆柱体,其直径需小于对应终墩模4模腔孔径;
43.所述整形模为固定结构;
44.所述头道摸、终墩模成上下分布机构;
45.所述底模与整形模成上下分布机构;
46.本发明采用冷镦多种模具组合加工的方法,对剪切好的材料通过冷镦的方式镦制出来,有效的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且可根据可以要求生产多样性形状片状触点,也可以根据产品结构需求,在其焊接面增加特殊形状要求,无需而外增加生产工序。因此通过此类冷镦机加工片材触头方法,可有效的提升模具更换效率,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提升市场竞争力。
47.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道模2贴近底模9上方对材料10进行挤压变形时,其头道模外圆处成圆弧结构14,可根据生产规格调整其大小,从而在得到不同形状预镦球11;
48.所述底模针8为圆形,其高度要略低于底模9端面,其底模针8端面可根据要求增加花纹或条纹等形状要求,增强稳定性;
49.所述终墩模4为通孔结构,其中间设有通孔与顶棒5成滑动配合状,在成型后在力的驱动下在终墩模4终进行滑动,从而对产品进行脱模;其终墩模4及顶棒5结构可根据要求定制;
50.所述整形模6为不可移动模具,其端面可根据产品结构增加花纹、条纹等焊接需求定制纹理形状;
51.所述动模架1设置在静模架7一侧与静模架7成平行状态,所述动模具1侧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使动模架1向静模架7前后反复移动,所述动模具1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已头道模2与底模9同一中心和终墩模4对准底模9及整形模6同一中心之间来回反复切换。
52.一种多功能片状触点成型方法,其采用上述成型装置,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53.步骤一、如图1所示,将剪切好的材料10送至头道模2与底模9之间;
54.步骤二、如图2所示,驱动动模架,1,使头道模2贴近底模9上方,此时头道模针3回缩,后对材料10进行挤压变形从而得到相应预镦球11;
55.步骤三、如图3所示,驱动动模架1远离静模架7,此时头道针3将预镦球11顶出;
56.步骤四、如图4所示,驱动动模架1上移,并使终墩模4与底模9贴合,形成半成品产品12;
57.步骤五、如图5所示,驱动动模架1远离静模架7并下移,此时终墩模4将半成品产品12带出;
58.步骤六、如图6所示,驱动动模架1,并使终墩模4与整形模6贴合,形成要求产品13;
59.步骤七、如图7所示,驱动动模架1远离静模架7,此时终墩模4顶棒5将产品13顶出,掉落;
60.步骤一至步骤四为起始阶段,而后步骤五至步骤七为一个运动周期,反复性连续运转可以连续产出片状触点。
61.本发明专利通过现有触点预镦成型方式,降低调试难度,提升模具通用性,并通过特殊的终墩模结构设计及整形模成型结构设计的多功能配合方式,得到可用于焊接的片状触点,通过此类冷镦机加工片材触头方法,可有效的提升模具更换效率,生产的多样化,从而来降低片状电触头因冲床生产工艺造成边角料过多成本过高问题,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提升市场竞争力目的。
62.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