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8500发布日期:2023-03-31 13:5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


背景技术:

2.热压板是通过在经过含有烷氧基硅烷衍生物和缩合物的溶液浸渍处理得到的底材,采用热压机压制而成。
3.目前热压板内部结构在压制成型过程中热传导效果差,容易内部积热。
4.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实践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热压板在面积扩大后,板的边缘处容易起翘。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包括内部快速散热板,内部快速散热板边缘四角处开设有配合串接安装孔,且内部快速散热板之间设有对接口,对接口之间开设有板体粘合区,内部快速散热板一侧通过开设侧边粘合区胶合连接有侧边防翘边板,且侧边防翘边板和内部快速散热板顶端通过顶部粘合区胶合连接有边缘导热板,且边缘导热板内部通过开设有导热板内部粘合区胶合连接,侧边防翘边板内部开设有边缘加固填充坑。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压板内部结构在压制成型过程中热传导效果差,容易内部积热,板的边缘处容易起翘等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包括内部快速散热板,所述内部快速散热板边缘四角处开设有配合串接安装孔,且内部快速散热板之间设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之间开设有板体粘合区,所述内部快速散热板一侧通过开设侧边粘合区胶合连接有侧边防翘边板,且侧边防翘边板和内部快速散热板顶端通过顶部粘合区胶合连接有边缘导热板,且边缘导热板内部通过开设有导热板内部粘合区胶合连接,所述侧边防翘边板内部开设有边缘加固填充坑,具有内部热传导效果好,边缘处强度高,不易起翘等优点。
8.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导热板端部开设有边缘粘合面用于胶合连接,所述边缘导热板内侧开设有配合口,能够实现边缘导热板的连接。
9.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导热板外侧开设有扩大散热板,且扩大散热板底部开设有散热凹槽,能够加速板体的散热处理。
10.进一步设置,所述侧边防翘边板外部设有填充凸台,且侧边防翘边板内部设有边缘板体,边缘板体能够将内部的边缘加固填充坑连接。
11.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板体内侧开设有装配串接孔,便于整个板材的堆叠校准。
12.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加固填充坑外侧开设有重叠填充区,能够实现树脂的填充加固。
13.进一步设置,所述内部快速散热板内侧开设有主内部散热孔,且主内部散热孔外
侧开设有辅助内部散热孔,所述辅助内部散热孔外侧开设有阵列内部散热孔,能够实现内部的快速散热。
14.进一步设置,所述内部快速散热板内侧开设有粘合渗透凹槽,且粘合渗透凹槽一侧留有对接口,能够实现木胶的快速渗入。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采用辅助内部散热孔和阵列内部散热孔等部件,整个热压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热压缩的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板体内部会出现大量的热,为了将这些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快速排出,在整个热压板的主体内部的内部快速散热板内侧开设有主内部散热孔、辅助内部散热孔和阵列内部散热孔,能够实现热量的快速散出,同时在内部快速散热板的上下两侧通过顶部粘合区连接有边缘导热板,在边缘导热板之间能够通过导热板内部粘合区连接,在边缘导热板的外侧分别开设有扩大散热板和散热凹槽,能够将堆积在板体内侧的热量尽可能地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实现热量的排出,解决了传统热压板内部结构在压制成型过程中热传导效果差,容易内部积热的技术问题。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采用侧边粘合区和侧边防翘边板等部件,为了防止热压板因为在压缩过程中,中间区域的体积减小,边缘出体积增大,从而整个热压板边缘处起翘,在内部快速散热板的两侧通过侧边粘合区连接有侧边防翘边板,在侧边防翘边板内的边缘加固填充坑和重叠填充区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能够加固整个热压板边缘,提高其强度;本方案中当热压板堆叠时,可通过配合串接安装孔和串轴实现板体的串接对齐,解决了传统热压板在面积扩大后,板的边缘处容易起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边防翘边板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边防翘边板的等轴测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快速散热板的等轴测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边缘导热板的局部视图。
23.图中标号:1、边缘导热板;101、扩大散热板;102、配合口;103、散热凹槽;104、边缘粘合面;2、侧边防翘边板;201、填充凸台;202、边缘板体;203、装配串接孔;3、内部快速散热板;301、主内部散热孔;302、辅助内部散热孔;303、阵列内部散热孔;304、对接口;305、粘合渗透凹槽;4、顶部粘合区;5、侧边粘合区;6、配合串接安装孔;7、板体粘合区;8、导热板内部粘合区;9、边缘加固填充坑;901、重叠填充区。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传导性性能良好的热压板,包括内部快速散热板3,内部快速散热板3边缘四角处开设有配合串接安装孔6,且内部快速散热板3之间设有对接口304,对接口304之间开设有板体粘合区7,内部快速散热板3一侧通过开设侧边粘合区5胶合连接有侧边防翘边板2,且侧边防翘边板2和内部快速散热板3顶端通过顶部粘合区4胶合连接有边缘导热板1,且边缘导热板1内部通过开设有导热板内部粘合区8胶合连接,侧边防翘边板2内部开设有边缘加固填充坑9,具有内部热传导效果好,边缘处强度高,不易起翘等优点。
27.如图2所示,边缘加固填充坑9外侧开设有重叠填充区901,能够实现树脂的填充加固;侧边防翘边板2外部设有填充凸台201,且侧边防翘边板2内部设有边缘板体202,边缘板体202能够将内部的边缘加固填充坑9连接。
28.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边缘板体202内侧开设有装配串接孔203,便于整个板材的堆叠校准。
29.实施中,整个热压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热压缩的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板体内部会出现大量的热,为了将这些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快速排出,在整个热压板的主体内部的内部快速散热板3内侧开设有主内部散热孔301、辅助内部散热孔302和阵列内部散热孔303,能够实现热量的快速散出,同时在内部快速散热板3的上下两侧通过顶部粘合区4连接有边缘导热板1,在边缘导热板1之间能够通过导热板内部粘合区8连接,在边缘导热板1的外侧分别开设有扩大散热板101和散热凹槽103,能够将堆积在板体内侧的热量尽可能地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实现热量的排出。
30.实施例二:
31.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内部快速散热板3内侧开设有主内部散热孔301,且主内部散热孔301外侧开设有辅助内部散热孔302,辅助内部散热孔302外侧开设有阵列内部散热孔303,能够实现内部的快速散热;内部快速散热板3内侧开设有粘合渗透凹槽305,且粘合渗透凹槽305一侧留有对接口304,能够实现木胶的快速渗入。
32.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边缘导热板1端部开设有边缘粘合面104用于胶合连接,边缘导热板1内侧开设有配合口102,能够实现边缘导热板1的连接;边缘导热板1外侧开设有扩大散热板101,且扩大散热板101底部开设有散热凹槽103,能够加速板体的散热处理。
33.实施中,为了防止热压板因为在压缩过程中,中间区域的体积减小,边缘出体积增大,从而整个热压板边缘处起翘,在内部快速散热板3的两侧通过侧边粘合区5连接有侧边防翘边板2,在侧边防翘边板2内的边缘加固填充坑9和重叠填充区901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能够加固整个热压板边缘,提高其强度;本方案中当热压板堆叠时,可通过配合串接安装孔6和串轴实现板体的串接对齐。
34.本实施例中:侧边粘合区5、顶部粘合区4和板体粘合区7采用内部采用汉高百得pxwg1-sd白木胶填充连接,边缘加固填充坑9和重叠填充区901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轻填充材料。
35.本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36.1、热压板内部热传导效果好;
37.2、热压板边缘处强度高,不易起翘。
38.本技术方案采用边缘导热板1、侧边防翘边板2和内部快速散热板3等部件,设备区别于传统的热压板,具有内部热传导效果好,边缘处强度高,不易起翘等优点;整个热压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热压缩的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板体内部会出现大量的热,为了将这些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快速排出,在整个热压板的主体内部的内部快速散热板3内侧开设有主内部散热孔301、辅助内部散热孔302和阵列内部散热孔303,能够实现热量的快速散出,同时在内部快速散热板3的上下两侧通过顶部粘合区4连接有边缘导热板1,在边缘导热板1之间能够通过导热板内部粘合区8连接,在边缘导热板1的外侧分别开设有扩大散热板101和散热凹槽103,能够将堆积在板体内侧的热量尽可能地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实现热量的排出;为了防止热压板因为在压缩过程中,中间区域的体积减小,边缘出体积增大,从而整个热压板边缘处起翘,在内部快速散热板3的两侧通过侧边粘合区5连接有侧边防翘边板2,在侧边防翘边板2内的边缘加固填充坑9和重叠填充区901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能够加固整个热压板边缘,提高其强度;本方案中当热压板堆叠时,可通过配合串接安装孔6和串轴实现板体的串接对齐。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