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0801发布日期:2023-03-24 23:5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钻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钻。


背景技术:

2.手持式电钻是一种便携式电动工具,是利用电做动力的钻孔机具,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常用的电钻包括手电钻。其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驱动作业装置,使钻头刮削物体表面以洞穿物体。手电钻功率最小,使用范围仅限于钻木和当个电动改锥用,部分手电钻可以根据用途改成专门工具,用途及型号较多。
3.现有的手持式电钻通过持续按压开关按钮以使钻头旋转工作,因此用户需在握持握柄时,通过食指长期按压开关按钮进行作业,因此在进行长时期的作业时,食指会因为长期受到压力以及反震力而酸麻,对食指造成长时间的负担的同时,会影响作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钻,优化握持体验,使作业者能在长时间作业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握持姿势,从而避免握持时食指酸痛,并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时间。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钻,包括:机体,其上设有钻头;握柄,成型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握柄包括前握持部、后握持部和活动设置的开关按钮;以及自锁机构,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包覆所述开关按钮且活动设置于所述前握持部上,所述第二卡接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后握持部上,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连接,并使所述开关按钮保持在按压状态。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卡接部包覆开关按钮且活动设置,第二卡接部活动设置于后握持部上,通过手握持握柄处,并用手指按压第一卡接部,手掌按压第二卡接部,使得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连接,并能使开关按钮保持在按压状态,此时通过四个手指与手掌配合形成完整的握持姿势,不再通过食指单独发力,增大了施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使用户能更好的握持,可有效避免反震力带来的抖动,并能保持长时间的作业。
7.作为改进,所述握柄的侧部上固设有卡接头,所述前握持部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活动设有滑块,所说滑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永磁体,另一端设有卡块,所述后握持部上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磁性相斥,所述第一延伸部适于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抵紧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一永磁体推动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通过上述改进,通过手指和手掌配合挤压或按压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使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抵紧配合,此时第一永磁体可推动第二永磁体带动滑块滑动,并使卡块与卡接头抵紧配合,此时只要保持手掌一侧持续给压力,即可避免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卡接部退回,减轻手指的压力,从而使手指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避免手指疲劳,并能提高作业稳定性,以提高作业效率。
8.作为改进,所述卡接头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适配的第二斜面,通过上述改进,在手掌松开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错位,此时在开关按钮回复力的作用下,卡块退回,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分离,从而在松手的情况下开关按钮自动复位,钻头停止旋转,避免伤到人,提高安全性。
9.作为改进,所述前握持部上设有固定柱,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固定柱限制所述滑槽的滑动方向以及所述滑槽滑动的极限位置,通过上述改进,通过固定柱和滑槽,限制第一卡接部的移动方向和移动的极限距离,提高精确度。
10.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卡接部固设于所述后握持部上,且所述第二卡机部上成型有滑腔,所述滑腔内设有弹簧,所述第二延伸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腔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滑腔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上述改进,在手掌松开的时,通过弹簧可自动带动第二延伸部移动与第一延伸部分离,从而使开关按钮复位,避免钻头持续旋转伤人,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11.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握柄的左右两侧,通过上述改进,使得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配合连接更为稳定,进一步的提高省力效果,优化手持用户的使用体验,并提高工作效率。
12.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均呈弧形,且分别与所述前握持部和所述后握持部的外型相适配,通过上述改进,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分别与前握持部和后握持部适配,方便装卸并能避免损坏电钻本体。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钻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15.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16.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机体;11、卡接头;111、第一斜面;12、固定柱;2、钻头;3、握柄;31、前握持部;32、后握持部;33、按钮;4、第一卡接部;41、滑槽;42、第一延伸部;43、滑块;431、第一永磁体;432、卡块;4321、第二斜面;5、第二卡接部;51、第二延伸部;511、第二永磁体;52、滑腔;52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钻,如图1-4所示,包括机体1、握柄3和自锁机构;机体1上设有钻头2;握柄3成型于机体1的底部,握柄3包括前握持部31、后握持部32和活动设置的开关按钮33;自锁机构包括第一卡接部4和第二卡接部5,第一卡接部4包覆开关按钮33且活动设置于前握持部31上,第二卡接部5活动设置于后握持部32上,第一卡接部4适于与第二卡接部5配合连接,并使开关按钮33保持在按压状态。
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部4可与第二卡接部5卡接配合或铰接或磁吸配合。
24.具体的,如图3-4所示,握柄3的侧部上固设有卡接头11,前握持部31上设有第一延伸部42,第一延伸部42上活动设有滑块43,所说滑块43的一端设有第一永磁体431,另一端设有卡块432,后握持部32上设有第二延伸部51,第二延伸部51上设有第二永磁体511,第一永磁体431与第二永磁体511磁性相斥,第一延伸部42适于与第二延伸部51抵紧配合,并通过第一永磁体431推动卡块432与卡接头11卡接。
25.优选的,如图4所示,第二延伸部51上开设有供滑块43活动的通孔,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51抵紧配合时,第一延伸部42位于第二延伸部51的下侧,且第一永磁体431与通孔位于同一竖直位置,第一永磁体431与第二永磁体511磁性相斥,因此卡块432会被挤压至与卡接头11抵紧配合,从而达到自锁的目的。
26.具体的,如图4所示,卡接头11上设有第一斜面111,卡块432上设有与第一斜面111相适配的第二斜面4321。
27.优选的,第一斜面111和第二斜面432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卡接头11和卡块432的两侧。在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51不抵紧配合时,卡接头11可挤压卡块432并使其退回通孔内,从而使第一卡接部4自由活动。
28.具体的,如图3-4所示,前握持部31上设有固定柱12,第一卡接部4上开设有滑槽41,滑槽41套设于固定柱12上,且固定柱12限制滑槽41的滑动方向以及滑槽41滑动的极限位置。
29.具体的,如图3-4所示,第二卡接部5固设于后握持部32上,且第二卡机部上成型有滑腔52,滑腔52内设有弹簧521,第二延伸部51滑动设置于滑腔52内,且弹簧521的一端连接滑腔52的内壁,另一端连接第二延伸部51。
30.优选的,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5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握柄3的左右两侧。
31.优选的,第一卡接部4与第二卡接部5均呈弧形,且分别与前握持部31和后握持部32的外型相适配。
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用手掌贴合第二卡接部5,四个手指握住第一卡接部4,并通大拇指固定握柄3的侧面。手部施力,第一卡接部4沿滑槽41滑动,第二卡接部5平移并向第一卡接部4方向滑动,此过程中,第一延伸部42上的卡块432通过第二斜面4321与卡接头11上的第一斜面111接触并分离,直至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51抵紧配合,此时第一永磁体431与第二永磁体511处于同一竖直位置,第二永磁体511迫使第一永磁体431带动滑块
43移动,并使第卡块432与卡接头11卡紧配合,从而通过四个手指的施力实现电钻的运转,而在手掌和手指松开时,在弹簧521作用力以及开关按钮33回复力作用下,第二延伸部51退回,第一永磁体431与第二永磁体511不处于同一竖直位置,第一延伸部42退回,开关按钮33松开,此时电钻停止运转,可有效防止人手脱离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33.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