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8479发布日期:2024-03-18 17:00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冲压,涉及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1、冷冲压模具上的机械驱动,氮气缸回程的填充凸模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翼子板模具在设计及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其他制件也会涉及,主要应用在带有负角度的翻边工序,驱动导向脱离过程中,在回程氮气缸的作用下自动退回,以方便制件的脱离。但这种传统的结构,最大的缺点是,在非动态合模时,填充凸模无法快速到理论位置。所以在对填充凸模进行加工,检测,凸模基准的确认及后期的维修保养,包括制件状态的确认和制件面品的消除时,都需要拆除回程氮气缸,才能使填充凸模到达理论位置,而拆除回程氮气缸则需要拆除凸模大盖和填充凸模本身,且做完上述工作后还需要回装氮气缸,程序繁琐,浪费时间。

2、一种氮气缸是单体氮气缸,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用的连线式氮气缸的结构,可以通过对氮气缸的放气来实现填充凸模的位置变化,但这种操作需要用作现场有氮气瓶及氮气充气装置,而且反复重气,对氮气杠的原件和密封性有很大的损伤。

3、对于制件负角度翻边的问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的都是上述两种传统的结构,没有更好的方式,需要新型的结构来弥补上述缺点。

4、专利文献cn201399538u公开一种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侧翻边与凸模回撤分离结构,是现有结构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出氮气缸后边的空间不足以直接拆除,而且没有氮气缸的躲避,所以现有结构想要在静态下将填充凸模快速到位,只能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繁琐拆除。

5、专利文献cn202123162u公开一种用于冲压自动生产线模具的分体式斜楔驱动机构,主要解决机械手抓件问题,保证大线生产。

6、专利文献cn207188658u公开一种梁类件模具翻边带侧整形结构,用于提升冲压件的整形合格率。

7、专利文献cn201399538u,公开了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侧翻边与凸模回撤分离结构,是现有结构的典型代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快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

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5、在回程氮气缸顶块6后面的模具本体上设置回程氮气缸顶杆的躲避孔9。

6、进一步地,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还包括回程氮气缸5、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

7、所述回程氮气缸5固定在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上。

8、进一步地,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还包括导板2、下底板3、填充凸模行程限位块7;

9、所述导板2、回程氮气缸顶块6、填充凸模行程限位块7分别固定在下底板3上。

10、进一步地,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还包括斜楔导板8;

11、所述斜楔导板8安装在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上。

12、进一步地,当拆掉回程氮气缸顶块6后,推动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运动,回程氮气缸顶杆进入设置的回程氮气缸顶杆躲避孔中,回程氮气缸5不会产生压缩量,填充凸模不会随着上模斜楔导板脱离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上的斜楔导板8后退回。

13、进一步地,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还包括回程氮气缸固定板4;

14、所述回程氮气缸5通过件回程氮气缸固定板4固定在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上。

15、进一步地,所述回程氮气缸5通过件回程氮气缸固定板4用螺钉固定在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上。

16、进一步地,所述导板2、回程氮气缸顶块6、填充凸模行程限位块7分别用螺钉固定在下底板3上。

17、进一步地,斜楔导板8用螺钉安装在驱动式填充凸模主体1上。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模具静态时,在不拆除回程氮气缸的情况下,只拆除氮气缸顶块,使氮气缸顶杆进入预留的躲避孔中,让填充凸模快速的到达理论工作位置。避免拆装所带来的大量工作量,及工作元件的损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填充凸模在静态下能够到达工作位置的结构;在氮气缸的顶块后边预留氮气缸顶杆的躲避孔,使得在模具静态下,拆掉顶块后,拉动填充凸模底座,氮气缸顶杆能进入预留的躲避孔里,从而不产生反向力量,到达工作位置的目的;本技术模具静态时,在不拆除回程氮气缸的情况下,只拆除氮气缸顶块,使氮气缸顶杆进入预留的躲避孔中,让填充凸模快速的到达工作位置,避免拆装所带来的大量工作量,及工作元件的损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岩,陈望,骆志波,杨宏伟,赵长焱,孙鹏飞,沙兴国,陈文峰,陈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