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02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的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
目前国内大部分型钢和线材轧机的轴向调整装置,都采用推、拉轴承座的形式,通过调节双螺纹杠杆机构带动两侧沿心轴摆动的拔爪,推动轴承座其使在轧机牌坊内双向移动,从而实现轧辊轴向调整。该装置机构庞大笨重、操作费力费时、不利于在轧机操作侧观察轧制情况;在轧制过程中只能消除轴承座相对于轧机牌坊的窜动,而不能防止轧辊相对于轴承座的窜动;难以用于小型化、无牌坊、高刚度、短应力线、并有快速换辊装置的新型轧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有利于操作观察,有效防止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窜动,可广泛用于小型化、无牌坊、高刚度、短应力线、并有快速换辊装置的新型轧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轧机轴向调整装置由轴承内圈挡块、轧辊中心螺栓、限位挡块、连接螺栓、轴承外圈螺纹挡环、连接螺栓、端盖锁紧螺母、止推轴承及轴承座、蜗杆支座、螺母支座、连接螺栓、轧辊轴承座、径向轴承、轴承内圈挡环、轧辊、轴向位移调节数字显示盘、蜗杆、锁定螺母、蜗杆锁定螺钉、蜗杆剖分支承套、密封圈、后挡圈、轴颈套、螺钉、传矩销、挡圈、固定螺钉、连接螺栓组成。轧辊轴承座轴向固定于轧机机架上,螺母支座通过连接螺栓与轧辊轴承座相连接,蜗杆支座和端盖锁紧螺母通过连接螺栓与螺母支座连接在一起,轴承外圈螺纹挡环通过连接螺栓与止推轴承的轴承座连接在一起;轴承内圈挡环套在轧辊轴颈处,径向轴承装在轧辊轴承座与轧辊之间,径向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能够相对轴向移动,止推轴承装入其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外圆为蜗轮和螺纹),该轴承的外圈由轴承外圈螺纹挡环定位,内圈由轴承内圈挡块定位,轴承内圈挡块通过轧辊中心螺栓和螺钉与轧辊和轴颈套连接为一体;后挡圈通过连接螺栓与轧辊轴承座连接,固定螺钉将挡圈固定于轴承内圈挡块;密封圈安装于轴承内圈挡环与后挡圈之间,密封圈安装于轴承外圈螺纹挡环和端盖锁紧螺母之间,密封圈安装于轴承内圈挡块和轴承外圈螺纹挡环之间;限位挡块固定于端盖锁紧螺母;轴向位移调节数字显示盘和蜗杆剖分支承套分别套在蜗杆上,装入蜗杆支座;锁定螺母、蜗杆锁定螺钉安装于蜗杆支座的支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蜗轮、杆蜗传动机构使调整装置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操作省力;蜗杆支座和端盖锁紧螺母通过连接螺栓与螺母支座连接在一起,起到了锁紧螺母的作用,使“螺杆”二边螺纹付的双向间隙完全消除,加之蜗杆被锁定螺母和蜗杆锁定螺钉锁定,轧辊轴承座轴向固定于轧机机架上,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窜动,有效的保证了轧辊孔型的精确对中,轧出更低公差的产品,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图图2是轧机轴向调整装置A-A剖面图图中1为轴承内圈挡块、2为轧辊中心螺栓、3为限位挡块、4为连接螺栓、5为轴承外圈螺纹挡环、6为连接螺栓、7为端盖锁紧螺母、8为双向滚锥止推轴承、9为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10为蜗杆支座、11为螺母支座、12为连接螺栓、13为轧辊轴承座、14为四列圆柱滚子径向轴承、15为轴承内圈挡环、16为轧辊、17为轴向位移调节数字显示盘、18为蜗杆、19为锁定螺母、20为蜗杆锁定螺钉、21为蜗杆剖分支承套、22为密封圈、23为后挡圈、24为轴颈套、25为螺钉、26为传矩销、27为密封圈、28为密封圈、29为挡圈、30为固定螺钉、31为连接螺栓组成。轧辊轴承座13轴向固定于轧机机架上,螺母支座11通过连接螺栓12与轧辊轴承座13相连接,蜗杆支座10和端盖锁紧螺母7通过连接螺栓6与螺母支座11连接在一起,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通过连接螺栓4与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连接在一起;轴承内圈挡环15套在轧辊16轴颈处,四列圆柱滚子径向轴承14装在轧辊轴承座13与轧辊16之间,四列圆柱滚子径向轴承14的内圈和外圈能够相对轴向移动,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内装入双向滚锥止推轴承8,该轴承的外圈由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定位,内圈由轴承内圈挡块1定位,轴承内圈挡块1通过轧辊中心螺栓2和螺钉25与轧辊16和轴颈套24连接为一体;后挡圈23通过连接螺栓31与轧辊轴承座13连接,固定螺钉30固定于轴承内圈挡块1上,防止挡圈29转动;密封圈22安装于轴承内圈挡环15与后挡圈23之间,密封圈27安装于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和端盖锁紧螺母7之间,密封圈28安装于轴承内圈挡块1和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之间;限位挡块3固定于端盖锁紧螺母7;轴向位移调节数字显示盘17和蜗杆剖分支承套21分别套在蜗杆18上,装入蜗杆支座10;锁定螺母19、蜗杆锁定螺钉20安装于蜗杆支座10的支板上。进行轴向调整时,松开锁定螺母19,退出蜗杆锁定螺钉20,顺时针旋转蜗杆18驱动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转动,由于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和端盖锁紧螺母7以及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和螺母支座11均为螺纹付,且两螺纹付的螺距和旋向均相同,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和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被连接螺栓4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螺杆”,当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转动,亦即是该“螺杆”在轴线B方向移动,使双向滚锥止推轴承8、轴承内圈挡块1、轧辊中心螺栓2、轧辊16向B向移动;反时针旋转蜗杆18驱动外圆为蜗轮及螺纹的轴承座9转动,“螺杆”在轴线C方向移动,使双向滚锥止推轴承8、轴承内圈挡块1、轧辊中心螺栓2、轧辊16向C向移动;从而实现轧辊轴向调整。最大调整范围由限位挡块3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由轴承内圈挡块(1)、轧辊中心螺栓(2)、连接螺栓(6)、止推轴承(8)、轴承座(9)、轧辊轴承座(13)、径向轴承(14)、轧辊(16)、蜗杆(18)组成;其特征在于,轧辊轴承座(13)轴向固定于轧机机架上,螺母支座(11)通过连接螺栓(12)与轧辊轴承座(13)相连接,蜗杆支座(10)和端盖锁紧螺母(7)通过连接螺栓(6)与螺母支座(11)连接在一起,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通过连接螺栓(4)与轴承座(9)连接在一起;轴承内圈挡环(15)套在轧辊(16)轴颈处,径向轴承(14)装在轧辊轴承座(13)与轧辊(16)之间,轴承座(9)内装入止推轴承(8),该轴承的外圈由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定位,内圈由轴承内圈挡块(1)定位,轴承内圈挡块(1)通过轧辊中心螺栓(2)和螺钉(25)与轧辊(16)和轴颈套(24)连接为一体;后挡圈(23)通过连接螺栓(31)与轧辊轴承座(13)连接,固定螺钉(30)将挡圈(29)固定于轴承内圈挡块(1);密封圈(22)安装于轴承内圈挡环(15)与后挡圈(23)之间,密封圈(27)安装于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和端盖锁紧螺母(7)之间,密封圈(28)安装于轴承内圈挡块(1)和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之间;限位挡块(3)固定于端盖锁紧螺母(7);轴向位移调节数字显示盘(17)和蜗杆剖分支承套(21)分别套在蜗杆(18)上,装入蜗杆支座(10);锁定螺母(19)、蜗杆锁定螺钉(20)安装于蜗杆支座(10)的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9)的外圆为蜗轮和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蜗杆(18)和轴承座(9)组成的蜗杆、蜗轮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轴承外圈螺纹挡环(5)和端盖锁紧螺母(7)以及轴承座(9)和螺母支座(11)均为螺纹付,且两螺纹付的螺距和旋向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轴承(14)的内圈和外圈能够相对轴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属于金属的轧制技术领域。采用蜗杆、蜗轮传动;蜗杆支座和端盖锁紧螺母通过连接螺栓与螺母支座连接在一起,蜗杆被锁定螺母和蜗杆锁定螺钉锁定,轧辊轴承座轴向固定于轧机机架上,防止了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窜动,保证了轧辊孔型的精确对中。调整装置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操作省力,能方便快速地进行调整和维修。可广泛用于小型化、无牌坊、高刚度、短应力线、有快速换辊装置的新型轧机。
文档编号B21B31/16GK2249135SQ9623309
公开日1997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9日
发明者余杨, 赵渭康, 冯建民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