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带料制备方管的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09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槽404的长度方向设置,位于第一进料口 405下方的安装座401上设有一安装板407,安装板407上设有上下设置的缓冲上限位传感器408和缓冲下限位传感器409,缓冲上限位传感器408和缓冲下限位传感器409均与第二伺服电机305电连接。
[0046]在生产过程中,从开卷机导出的带料214首先通过第一进料口 405进入储料槽404中,然后从第一出料口 406导出进入后续生产设备,当带料214底部靠近储料槽404顶部时,即此时带料214线速度过小,缓冲上限位传感器408发出信号传递给第二伺服电机305,第二伺服电机305提高转速,提高带料214的线速度;当带料214底部靠近储料槽404底部时,即此时带料214线速度过大,缓冲下限位传感器409发出信号传递给第二伺服电机305,第二伺服电机305降低转速,降低带料214的线速度,从而精确调节带料214的线速度,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0047]在步骤(5)中,如图7所示,使用带料表面涂润滑剂装置500在带料的两表面涂润滑剂,所述带料表面涂润滑剂装置500包括支架501,支架501上转动安装有上下设置的上转动辊502和下转动辊503,上转动辊502和下转动辊503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带料214的润滑间隙504,上转动辊502设有上空心腔5021,上空心腔5021内设有上进液管505,下转动辊503设有下空心腔5031,下空心腔5031内设有下进液管506,上转动辊502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连通上空心腔5021的上出液孔5022,下转动辊503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连通下空心腔5031的下出液孔5032 ;上转动辊502的外表面覆有软质材料制成的上吸附元件507,下转动辊503的外表面覆有软质材料制成的下吸附元件508,上吸附元件507和下吸附元件508为毛租,当然上吸附元件507和下吸附元件508也可以选用海绵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具体选择,在此不再赘述;位于下转动辊503下方的支架501上设有接液盒509,接液盒509的底部设有出液管510。
[0048]为了实现润滑剂的循环利用,降低成本,出液管510连通一供液箱511,供液箱511内设有过滤元件512,过滤元件512可以选用过滤网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具体选择,在此不再赘述,上进液管505和下进液管506通过液体泵513连通供液箱511,使得接液盒509内的润滑剂回流入供液箱511内,通过液体泵513输送入上进液管505和下进液管 506。
[0049]在生产过程中,润滑剂从上进液管505进入上空心腔5021,通过上出液孔5022吸附在上吸附元件507上,润滑剂从下进液管506进入下空心腔5031,通过下出液孔5032吸附在下吸附元件508上,润滑剂可间歇性通入上进液管505和下进液管506,润滑剂可选用润滑油等等;当带料214通过润滑间隙504时,上吸附元件507和下吸附元件508的润滑剂可涂在带料2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涂有润滑剂的带料214经过后续生产设备时,由于减小了带料214与后续生产设备的摩擦系数,使得带料214不易发生划伤,改善了带料214的表面质量,且减轻了后续生产设备的磨损,提高了后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转动辊502和下转动辊503上滴落的润滑剂落在接液盒509内,避免润滑剂流淌在外部环境中,造成外部环境污染。
[0050]在步骤(6)中,如图2和图10共同所示,先在带有破口的带料的两侧成型1/2边长的直角边,再各将一边长的带料逐渐弯折成型,使得两1/2边长的直角边相对靠拢,使用若干组成对设置的成型对辊800进行冷弯成型,所述成型对辊800均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成型辊801和下成型辊802,所述上成型辊801与下成型辊802之间设有折弯模角803,位于下游的所述成型对辊800的折弯模角803小于上游的所述成型对辊800的折弯模角803,使得带料逐渐冷弯变形,首先两1/2边长的直角边折弯成90度,再将另两边长的带料在第一对成型对辊800上弯折成30度,然后在第二对成型对辊800上弯折成45度,再在第三对成型对辊上800上弯折成60度。
[0051]在步骤(7)中,如图11所示,使用管坯定型装置900对管坯进行定型,管坯定型装置900包括一定模901和一动模902,定模901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而动模902则连接液压缸或者气缸等动力装置,定模901与动模902之间形成与方管截面形状相适配的模腔903,管坯进入模腔903后完成合口,使得焊缝位于方形截面的上表面上。
[0052]在步骤(8)中,高频焊接装置包括高频发生器、高频控制柜、高频专用变压器、高频输出自动反馈系统和焊接挤压辊,高频输出自动反馈系统实时对高频输出进行监控和调整,焊接挤压辊对管坯施加压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焊接时,使焊缝形成一个V形角,并通过高频感应圈,在高频感应圈作用下,利用高频电流的临近效应和集肤效应,V形角处迅速加热至熔化状态,母材之间液相融合,对管坯施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挤压掉多余的熔化金属形成母材的冶金结合,形成闭合的方形。
[0053]在步骤(9)中,如图8所示,使用焊接后冷却装置600对方管进行冷却,所述焊接后冷却装置600包括喷淋管601,喷淋管601下方设有固定在喷淋机架602上的第一箱体603,沿方管运动轨迹方向的两第一箱体603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6031和第二凹槽6032,第一凹槽6031和第二凹槽6032相对设置,位于第一凹槽6031处的侧壁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04,第一连接板604上设有第二进料口 6041,位于第二凹槽6032处的侧壁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连接板605,第二连接板605上设有第二出料口 6051,与方管运动轨迹方向垂直的两第一箱体603的侧壁顶部均设有溢流口 606,第一箱体603底部设有加液管607。
[0054]在生产过程中,喷淋管601和加液管607同时向第一箱体603内通入冷却液,使第一箱体603内充满冷却液,多余的冷却液从溢流口 606、第二进料口 6041和第二出料口6051流出,方管从第二进料口 6041进入第一箱体603内,然后从第二出料口 6051导出,使方管浸在冷却液中,使方管达到完全冷却的效果;并且可以根据方管的不同型号,安装相应的第一连接板604和第二连接板605,实现了方管生产中的焊接后冷却装置的通用性。
[0055]为了吸收冷却后的方管外表面残留的冷却液,实现初步清洁方管的作用,溢流口606与第二出料口 6051之间的第一箱体603内设有隔板608,隔板608将第一箱体603分隔为冷却槽609和擦拭槽610,加液管607连接冷却槽609,隔板608上设有用于通过方管的通孔6081,擦拭槽610内位于方管运动轨迹的两侧均设有吸液海绵611,当然,为了进一步清洁方管,擦拭槽610可以设置多个,相邻擦拭槽610之间均设有隔板608,每个擦拭槽610内位于方管运动轨迹的两侧均设有吸液海绵611。
[0056]为了避免从溢流口 606流出的冷却液污染生产线,第一箱体603外侧的喷淋机架602上设有废液收集箱。
[0057]在步骤(10)中,如图9所示,使用表面残液清除装置700清楚方管表面残留的液体,所述表面残液清除装置700包括安装在清洗机架701上的第二箱体702,第二箱体702上相对设有第三进料口 703和第三出料口 704,第二箱体702内设有一海绵块705,海绵块705上具有一用于通过方管706的通道707,海绵块705可以为整体结构,当然,为了方便更换海绵块705,海绵块705可以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海绵块7051和第二海绵块7052 ;第三进料口 703、通道707和第三出料口 704均位于方管706的运动方向上;位于通道707的两侧相对设有用于夹持海绵块705的第一压板708和第二压板709,第一压板708和第二压板709的竖向高度大于方管706截面的长度,直线驱动装置710的运动方向与方管的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