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的接合方法

文档序号:9437552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构件的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的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摩擦压接来使呈圆筒状的金属构件彼此接合的方法。该接合方法一边对圆筒状的金属构件的端面彼此进行推压,一边使该金属构件绕中心轴高速旋转,从而使接合面产生摩擦热来将两个构件接合。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10265号手册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当使金属构件彼此对接而形成的对接部俯视呈矩形框状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金属构件彼此旋转来进行接合,因此,考虑使金属构件彼此呈直线状地往复移动来进行接合。图27是用于对技术问题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27 (a)是接合前的分解立体图,图27(b)是接合前的剖视图,图27(c)是接合后的剖视图。
[0008]如图27(a)所示,在此,例示的是通过摩擦压接使第一构件101与第二构件110接合的情况。第一构件101具有俯视呈矩形框状的侧壁部102以及等间隔地配置在侧壁部102上的分隔部103。第二构件具有俯视呈矩形的底部111以及从底部111下垂的俯视呈矩形框状的侧壁部112。
[0009]当对这种俯视呈长方形的构件进行摩擦压接时,如图27(b)所示,用固定夹具120将第一构件101的外侧约束成无法移动,并且使侧壁部102的上端面与侧壁部112的下端面彼此对接。此外,可以想到使第一构件101及第二构件110与侧壁部102的竖边部105的长度方向平行地相对往复移动来进行接合。
[0010]如图27(c)所示,由于利用固定夹具120对第一构件101的外侧进行固定,因此,当因摩擦压接而使板厚方向的应力作用于第一构件101的横边部106时,横边部106的前端向内侧歪斜,存在接合不良的问题。另外,第一构件101及第二构件110的外表面凹陷,存在对外观性等也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0011]另外,例如在将由侧壁部102和分隔部103围成的空间用作流体的流路的情况下,存在因横边部106的歪斜而使上述流路被堵塞的问题。另外,在摩擦压接使侧壁部102、112的内表面产生大量毛边的情况下,也存在将该流路被堵塞的问题。
[0012]基于上述观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侧壁部的歪斜,并且能够减少因摩擦压接而在接合部上产生的毛边的构件的接合方法。
[0013]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4]为了解决这种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构件的接合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准备工序,在上述准备工序中,准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具有俯视呈矩形框状的第一侧壁部,上述第一侧壁部由呈板状的一对第一竖边部和呈板状的一对第一横边部构成,上述第二构件具有俯视呈矩形框状的第二侧壁部,上述第二侧壁部由呈板状的一对第二竖边部和呈板状的一对第二横边部构成;以及摩擦压接工序,在上述摩擦压接工序中,使上述第一竖边部及上述第一横边部的端面与上述第二竖边部及上述第二横边部的端面分别对接,并使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与上述第一竖边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来进行摩擦压接,在上述第一横边部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第二横边部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预先设置有分隔面,在开始进行上述摩擦压接工序时上述分隔面以空开间隔的方式相对,随着上述摩擦压接工序的进行,使上述分隔面彼此接触而进行摩擦压接。
[0015]另外,本发明的构件的接合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准备工序,在上述摩擦压接工序中,准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具有俯视呈矩形框状的第一侧壁部,上述第一侧壁部由呈板状的一对第一竖边部和呈板状的一对第一横边部构成;以及摩擦压接工序,在上述摩擦压接工序中,利用上述第二构件使上述第一竖边部及上述第一横边部的端面与相对面对接,其中,上述相对面将上述第一构件的开口封闭并与上述第一构件的上述端面相对,使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与上述第一竖边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来进行摩擦压接,在上述第一横边部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预先设置有分隔面,在开始进行上述摩擦压接工序时上述分隔面以空开间隔的方式相对的分隔面,随着上述摩擦压接工序的进行,使上述分隔面彼此接触而进行摩擦压接。
[0016]根据上述方法,在因摩擦压接而受到板厚方向的应力的横边部侧,设置有在开始进行摩擦压接时分开并随着摩擦压接的进行而接触的一对分隔面。由此,这一对的分隔面比其它部位晚地互相摩擦,因此,能减少在横边部上产生的摩擦热,并且能减小作用于上述部位的应力。因而,能够抑制侧壁部的歪斜,且能减少在接合部处产生的毛边。
[0017]另外,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一横边部的端面和上述第二横边部的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上设置缺口部,以形成上述分隔面。另外,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一横边部的端面和上述相对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置缺口部,以形成上述分隔面。
[0018]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容易地形成分隔面。
[0019]另外,理想的是,将上述缺口部的缺口高度设定为0.15mm以上。
[0020]根据上述方法,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侧壁部的歪斜,并且能减少在接合部处产生的毛边。
[0021]另外,理想的是,对上述第一横边部的端面和上述第二横边部的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以形成上述分隔面。另外,理想的是,对上述第一横边部的端面和上述相对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以形成上述分隔面。
[0022]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容易地形成分隔面。
[0023]另外,理想的是,将上述倒角部的高度设定为1.0mm以上。
[0024]根据上述方法,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侧壁部的歪斜,并且能减少在接合部处产生的毛边。
[0025]另外,理想的是,在上述构件的接合方法中,在上述摩擦压接工序之后,还包括焊接工序,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将在摩擦压接工序中产生的毛边作为焊接添加物,并沿通过摩擦压接而形成的接合部实施焊接。
[0026]根据上述方法,能规整地对接合而成的构件的外表面进行精加工。
[0027]发明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的构件的接合方法,能够防止侧壁部的歪斜,并且能够减少因摩擦压接而在接合部处产生的毛边。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的放大剖视图。
[0031]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的端部周围的放大图,其中,图3(a)是俯视图,图3 (b)是立体图。
[003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剖视图。
[0033]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构件的接合方法的对接工序的图,其中,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1-1向视图。
[0034]图6 (a)是图5(b)的I1-1I向视图,图6(b)是图6 (a)的II I向视图。
[0035]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6]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凸缘的筒状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9是从背面侧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0038]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凸缘的筒状体的图,其中,图10(a)是侧剖视图,图10(b)是图10(a)的IV-1V剖视图。
[0039]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构件的接合方法的对接工序的图,其中,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图11(a)的V-V向视图。
[0040]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1]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中空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2]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构件的接合方法的对接工序的剖视图。
[0043]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带凸缘的中空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4]图16是从背面侧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0045]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构件的接合方法的对接工序的侧剖视图。
[0046]图18是从背面侧对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0047]图19是表示实施例A的图,其中,图19 (a)是分解立体图,图19 (b)是对接后的主视图。
[0048]图20是表示实施例A的变形量的测定方法的侧剖视图。
[0049]图21是表不实施例A的结果的表。
[0050]图22是表不实施例A的结果的图表。
[0051]图23是表示实施例B的图,其中,图23(a)是分解立体图,图23(b)是对接后的主视图。
[0052]图24是实施例B中对接后的侧剖视图。
[0053]图25是表不实施例B的结果的表。
[0054]图26是表不实施例B的结果的图表。
[0055]图27是用于对技术问题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27(a)是接合前的分解立体图,图27(b)是接合前的剖视图,图27(c)是接合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第一实施方式)
[0057]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件的接合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构件的接合方法中,例示的是使金属构件彼此接合来制造中空容器I的情况。中空容器I例如供流体在内部流动以用作传热构件。
[0058]中空容器I由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构成。第一构件2及第二构件3的材料只要是能进行摩擦压接的金属或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2及第二构件3均使用铝合金。另外,第一构件2及第二构件3的耐受力也没有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