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93371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出端位置与第一平台51的出端位置彼此错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61的出端位置位于工作区的右侧。同样地,第二传感器组62具有侦测第二平台61是否到达入端位置的入端传感器621与侦测第二平台61是否到达出端位置的出端传感器622。而要说明的是,第一平台51与第二平台61于同一时间只能有一者位于入端位置(工作区),而另一者则位于出端位置。
[0047]平衡气缸模块7包括可以依据模具的重量调整对模具的支撑力的平衡气缸71,及侦测平衡气缸71压力的压力传感器72,且平衡气缸71及压力传感器72皆连接控制模块21。平衡气缸71可以平衡冲头33及模具的上模的重量、降低噪音,以及减少受力零件的冲击与磨损。一般而言,平衡气缸71的气压是在4kg/cm2至10kg/cm2的范围。
[0048]要说明的是,平衡气缸71的设定压力于冲头33运转时是固定的,而只有在更换新模具200时,平衡气缸71的压力才需要依据新模具200的重量进行调整。
[0049]安全门模块8包括隔开第一平台51的入端位置及出端位置的第一安全门81、隔开第二平台61的入端位置及出端位置的第二安全门83、侦测第一安全门81的位置的第一安全门传感器组82,及侦测第二安全门83的位置的第二安全门传感器组84。第一安全门81、第二安全门83、第一安全门传感器组82及第二安全门传感器组84皆连接至控制模块21。
[0050]第一安全门81可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间上下移动,第二安全门83可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间上下移动。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具有隔开工作区11与外界的功能,提高冲床I操作时的安全性。
[00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会同时上下移动,而只有在第一平台51及第二平台61要移入/移出工作区之前,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才会开启,待第一平台51及第二平台61移动至定位后,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即会关闭。
[0052]第一安全门传感器组82具有侦测第一安全门81是否到达开启位置的开启传感器821,与侦测第一安全门81是否到达关闭位置的关闭传感器822。第二安全门传感器组84具有侦测第二安全门83是否到达开启位置的开启传感器841,与侦测第二安全门83是否到达关闭位置的关闭传感器842。
[0053]参阅图1、图2与图6,本实用新型冲床的自动换模控制方法即是透过上述系统将旧模具100自动替换为新模具200,在未更换模具之前,冲头33位于上死点,夹模器41位于入端位置且夹紧旧模具100的上模101,第一平台51位于入端位置(工作区)且承载有旧模具100的下模102,第二平台61位于出端位置且承载有新模具200,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皆位于关闭位置。该方法的执行步骤如下:
[0054]步骤901:建立内存多组模具的重量及高度的设定参数的数据库22。
[0055]步骤902:控制模块21接收新模具200条件指令,且由数据库22中读取新模具200的重量及高度的设定参数。
[0056]步骤903:驱动冲头33移动至下死点,并以旋转式编码器34侦测冲头33是否到达下死点位置,此时旧模具100的上模101置于下模102上。
[0057]步骤904:驱动夹模器41放松该旧模具100的上模101,再驱动夹模器41由入端位置移动至出端位置并以出端传感器422侦测夹模器41是否到达出端位置,最后驱动夹模器41夹紧。
[0058]步骤905:驱动冲头33移动至上死点,并以旋转式编码器34侦测冲头33是否到达上死点位置。
[0059]步骤906:依据由步骤902读取的新模具200的重量的设定参数调整平衡气缸71的压力,并以压力传感器72侦测压力是否到达。
[0060]步骤907:依据由步骤902读取的新模具200的高度的设定参数以位置调整装置35调整冲头33相对于冲杆32的位置,并以旋转式编码器36侦测对应新模具200的高度之冲头33相对于冲杆32的位置是否到达。
[0061]步骤908:同时开启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藉由开启传感器821、841侦测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是否到达开启位置。
[0062]步骤909:藉由将承载旧模具100的第一平台51由入端位置移动至出端位置,使旧模具100离开工作区11,并以出端传感器522侦测第一平台51是否到达出端位置。于同一时间,将承载新模具200的第二平台61由出端位置移动至入端位置,使新模具200进入工作区11,并以入端传感器621侦测第二平台61是否到达入端位置。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旧模具100离开工作区11及新模具200进入工作区11是同时进行,但也可以先使旧模具100离开工作区11,再使新模具200进入工作区11。
[0063]步骤910:同时关闭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藉由关闭传感器822、842侦测第一安全门81及第二安全门83是否到达关闭位置。
[0064]步骤911:驱动冲头33移动至下死点,并以旋转式编码器34侦测冲头33是否到达下死点位置。
[0065]步骤912:驱动夹模器41放松,再驱动夹模器41由出端位置移动至入端位置并以入端传感器421侦测夹模器41是否到达入端位置,最后驱动夹模器41夹紧新模具200的上模201。
[0066]步骤913:驱动冲头33移动至上死点,并以旋转式编码器34侦测冲头33是否到达上死点位置。
[0067]而要说明的是,依据新模具200的设定参数进行调整的步骤906及步骤907于本实施例中紧接着步骤905之后,但是步骤906及步骤907只要安排在步骤905与步骤911之间即可,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068]综上所述,藉由前述的系统及控制方法,可先接收有关新模具200的重量及高度的设定参数的新模具200条件指令,以于换模过程中依据新模具200条件指令以调整平衡气缸71的压力及冲头33相对于冲杆32的位置,并藉由控制模块21顺序控制其他模块,以达成将旧模具100自动更换为新模具200的目的。
[006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冲头模块、夹模模块、第一平台模块、第二平台模块和平衡气缸模块; 所述冲头模块包括冲头和可依据模具高度调整所述冲头相对于冲杆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 所述夹模模块包括多个连接上模和所述冲头的夹模器; 所述第一平台模块包括承载旧模具的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可在初始位置和所述冲头下方位置之间水平移动; 所述第二平台模块包括一承载新模具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可在初始位置和所述冲头下方位置之间水平移动,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处于不同的水平面; 所述平衡气缸模块包括可调整对模具的支撑力的平衡气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模器为自走式夹模器,所述夹模模块还包括侦测所述多个夹模器是否与模具脱离/结合的夹模传感器组,所述夹模传感器组具有侦测所述多个夹模器是否到达入端位置的入端传感器,和侦测所述多个夹模器是否到达出端位置的出端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冲头与所述冲杆的蜗杆蜗轮组和驱动所述蜗杆蜗轮组的调整马达,由所述调整马达的旋转带动所述蜗杆蜗轮组以调整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冲杆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模块还包括侦测所述调整马达的马达轴旋转位置以计算出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冲杆位置的旋转式编码器。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模块还包括侦测所述第一平台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侦测所述第一平台的入端传感器和出端传感器。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模块还包括侦测所述第二平台的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包括侦测所述第二平台的入端传感器与出端传感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气缸模块还包括侦测所述平衡气缸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安全门模块,所述安全门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水平移动位置上的第一安全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水平移动位置上的第二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可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间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安全门可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间上下移动。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模块还包括侦测所述第一安全门的位置的第一安全门传感器组,和侦测所述第二安全门的位置的第二安全门传感器组,所述第一安全门传感器组包括侦测所述第一安全门是否到达开启位置的开启传感器和侦测所述第一安全门是否到达关闭位置的关闭传感器,所述第二安全门传感器组包括侦测所述第二安全门是否到达开启位置的开启传感器和侦测所述第二安全门是否到达关闭位置的关闭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床的自动换模系统,由控制模块连接有冲头模块、夹模模块、第一平台模块、第二平台模块和平衡气缸模块;冲头模块包括冲头和位置调整装置;夹模模块包括多个连接上模和所述冲头的夹模器;第一平台模块包括承载旧模具的第一平台,第一平台可在初始位置和所述冲头下方位置之间水平移动;第二平台模块包括一承载新模具的第二平台,第二平台可在初始位置和所述冲头下方位置之间水平移动,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处于不同的水平面;所述平衡气缸模块包括平衡气缸,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实现了旧模具与新模具的自动替换,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减少出现事故,避免造成模具和产品损坏。
【IPC分类】B21D37-04
【公开号】CN204603020
【申请号】CN201520064132
【发明人】赖金靖, 郭雅慧, 郭挺钧, 金壮成, 廖烈臣
【申请人】协易科技精机(中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