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38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管连续生产用设备,特别是一种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属于金属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其生产管径的范围从DN800-DN1000mm,流槽是单流槽单工位。流槽高度调整困难,铁水落差大,影响产品质量。管模更换升降装置为手动控制。机头内的封水密封圈损坏后,更换困难。存在着生产管径范围小、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了一种生产管径范围从DN600mm至DN12000mm的新型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主要由浇注机(1)、离心铸管机(2)、接管机(3)、拔管机(4)、运管车(5)组成,其具体结构是离心铸管机(2)的前面设有浇注机(1),后面设有拔管机(4),左侧设有接管机(3),运管车(5)位于离心铸管机(2)与接管机(3)的中间,所述的浇注机(1)由浇注车(6)、回转支承装置(7)、两组浇铸槽(8)、机架(9)、扇形包(10)及油缸行程调整装置(11)组成,机架(9)上安装浇注车(6)、回转支承装置(7)、两组浇铸槽(8)、扇形包(10)及油缸行程调整装置(11);离心铸管机(2)的机壳(19)内部装配有两组管模支撑装置(14)、两组管模更换升降装置(15),在机壳(19)的前端上方安装固定管模旋转传动装置(16),在机壳(19)前端右侧安装下芯机构(18),机壳(19)上安装冷却水系统(13)对管模进行循环冷却,用螺栓将机壳(19)尾部与插口支撑装置(12)连接,机壳(19)前端与机头(17)通过螺栓连接,其管模更换升降装置(15)由换档装置(33)、液压马达(34)、蜗轮丝杆升降机(35)和提升架(36)组成,其中换档装置(33)、液压马达(34)、蜗轮丝杆升降机(35)安装在机壳(19)的上部,提升架(36)安装在机壳19内冷却水系统依次设有回水套(24)、尾部水箱(25)、回水管(26)、进水管(27)、头部水箱(28)、进水套(29)及支撑轮(3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流槽双工位,而使流槽能上下左右调整,使铁水落差小,保证铁水平稳流到管模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管模更换升降装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和手动微调。在冷却水系统中采用进水套能前后移动,留出空间使更换机头内密封圈时不必拆卸机头。该产品具有生产管径范围广,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浇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离心铸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口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模支撑装置在图3A-A线的剖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管模更换升降装置在图3B-B线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管模旋转传动装置在图3C向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机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下芯机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机壳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托管机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接管机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拔管机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运管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主要由浇注机1、离心铸管机2、接管机3、拔管机4、运管车5组成。上述离心铸管机2的前面设有浇注机1,后面设有拔管机4,左侧设有接管机3,运管车5位于离心铸管机2与接管机3的中间。
参照图2,浇注机1由浇注车6、回转支承装置7、两组浇铸槽8、机架9、扇形包10及油缸行程调整装置11等部件组成。机架9上设有浇注车6、回转支承装置7、两组浇铸槽8、扇形包10及油缸行程调整装置11。
参照图3-13,离心铸管机2的机壳19内部装配有两组管模支撑装置14、两组管模更换升降装置15,在机壳19的前端上方安装固定管模旋转传动装置16,在机壳19前端右侧安装下芯机构18,用于支撑砂芯并将其压入管模承口端。机壳19上安装冷却水系统13对管模进行循环冷却。用螺栓将机壳19尾部与插口支撑装置12连接,机壳19前端与机头17通过螺栓连接。机壳19下部设有四个车轮,沿角度为1.8°的机座21轨道上运行。其中,插口支撑装置12包括铸模环22和插口支撑体23,并通过螺栓连接;冷却水系统依次设有回水套24、尾部水箱25、回水管26、进水管27、头部水箱28、进水套29及支撑轮30。管模支撑装置14由压轮组31和托轮组32组成,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壳19上。管模更换升降装置15由换档装置33、液压马达34、蜗轮丝杆升降机35和提升架36组成,其中换档装置33、液压马达34、蜗轮丝杆升降机35安装在机壳19的上部,提升架36安装在机壳19内。管模旋转传动装置16由直流电动机37、主动轮38、电机座39、皮带40及皮带罩41组成。机头17由管模支撑座42与从动皮带轮43组成,内部采用Vd密封圈,深沟球轴承,管模旋转时靠其支撑并拖动。下芯机构18由压紧油缸44、支撑套45、转臂油缸46、连接杆47及芯架48组成。机壳19由壳体49和车轮50组成。托管机构20由滚子51、调整法兰52、立柱53、油缸54及下支座55等零部件组成,并固定在机座21上。机座21由底座56和行走油缸57组成。其功能是托住由拔管机拔出的管子。
参照图14,接管机3由支撑架体58、水平行走小车59、升降油缸60、行走油缸61、拖链62、升降架体63及旋转电机64等零部件组成。将水平行走小车59、升降油缸60、行走油缸61、拖链62、升降架体63及旋转电机64安装在支撑架体58上。其功能是将拔出后的铸铁管从托管机构上取出并放至运管车上。
参照图15,拔管机4由拔头65、涨管油缸66、拔管油缸67、机架68与基础支架69等零部件组成。其中拔头65、涨管油缸66、拔管油缸67安装在机架68上,然后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基础支架69上。其功能是将浇注成形的铸铁管从管模中拔出。
参照图16,运管车5由挡轮70、车轮71、旋转电机72、车架73及行走电机74等零部件组成,将挡轮70、车轮71、旋转电机72及行走电机74安装在车架73上。其功能是将铸铁管运至退火炉前滚道处。
工作原理将铁水倒入浇注机的扇形包内,然后通过流槽流到离心铸管机管模内,离心机铸管机开始旋转后退,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布满管模,冷却凝固成球墨铸铁管。然后,拔管机将成形的管子从管模内拔出。托管机构将管托住,由接管机将管子放在运管车上。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主要由浇注机(1)、离心铸管机(2)、接管机(3)、拔管机(4)、运管车(5)组成,其特征在于离心铸管机(2)的前面设有浇注机(1),后面设有拔管机(4),左侧设有接管机(3),运管车(5)位于离心铸管机(2)与接管机(3)的中间,所述的浇注机(1)由浇注车(6)、回转支承装置(7)、两组浇铸槽(8)、机架(9)、扇形包(10)及油缸行程调整装置(11)组成,机架(9)上安装浇注车(6)、回转支承装置(7)、两组浇铸槽(8)、扇形包(10)及油缸行程调整装置(11);离心铸管机(2)的机壳(19)内部装配有两组管模支撑装置(14)、两组管模更换升降装置(15),在机壳(19)的前端上方安装固定管模旋转传动装置(16),在机壳(19)前端右侧安装下芯机构(18),机壳(19)上安装冷却水系统(13),用螺栓将机壳(19)尾部与插口支撑装置(12)连接,机壳(19)前端与机头(17)通过螺栓连接,其管模更换升降装置(15)由换档装置(33)、液压马达(34)、蜗轮丝杆升降机(35)和提升架(36)组成,其中换档装置(33)、液压马达(34)、蜗轮丝杆升降机(35)安装在机壳(19)的上部,冷却水系统依次设有回水套(24)、尾部水箱(25)、回水管(26)、进水管(27)、头部水箱(28)、进水套(29)及支撑轮(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拔管机(4)由拔头(65)、涨管油缸(66)、拔管油缸(67)、机架(68)与基础支架(69)组成,拔头(65)、涨管油缸(66)、拔管油缸(67)安装在机架(68)上,然后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基础支架(6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接管机(3)由支撑架体(58)、水平行走小车(59)、升降油缸(60)、行走油缸(61)、拖链(62)、升降架体(63)及旋转电机(64)组成,将水平行走小车(59)、升降油缸(60)、行走油缸(61)、拖链(62)、升降架体(63)及旋转电机(64)安装在支撑架体(5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运管车(5)由挡轮(70)、车轮(71)、旋转电机(72)、车架(73)及行走电机(74)组成,将挡轮(70)、车轮(71)、旋转电机(72)及行走电机(74)安装在车架(73)上。
专利摘要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主要由浇注机、离心铸管机、接管机、拔管机、运管车组成。上述离心铸管机的前面设有浇注机,后面设有拔管机,左侧设有接管机,运管车位于离心铸管机与接管机的中间。离心铸管机机壳内部装配有两组管模支撑装置、两组管模更换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流槽双工位,而使流槽能上下左右调整,使铁水落差小,保证铁水平稳流到管模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管模更换升降装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和手动微调。在冷却水系统中采用进水套能前后移动,留出空间使更换机头内密封圈时不必拆卸机头。该产品具有生产管径范围广,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22D13/02GK2650908SQ03284768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9日
发明者孙伟, 王勤福, 孙新, 王兴正, 王文波, 续震, 李振发, 梁力刚 申请人:沈阳亚特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