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托轮的铸造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339665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回转窑托轮的铸造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铸件铸造技术领域,一种回转窑托轮的铸造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回转窑托轮的铸造采用一般的铸造工艺,回转窑托轮是支撑回转窑运行的重要部件,由于铸造中浇注的钢水冷热不均匀,报废率极高,浇铸出的回转窑托轮强度和塑性达不到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通过改进回转窑托轮的设计参数和铸造工艺,使回转窑托轮提高其承重量,减少废品率,能保证回转窑生产上的安全运行。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根据回转窑托轮结构,具有轮毂、轮幅和外缘,轮毂的中心有轴孔,托轮的轮幅上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减重孔;a.、根据回转窑托轮结构形状制作砂型;采用整圈冷模挂砂工艺,由轴杠刮板在地坑里制作而成,其型砂采用石英砂;冷模上部砂箱的留砂高度20~30mm,在砂箱中部留有冒口位置,在砂箱上留有气孔与减重孔芯子上的出气孔通道相通,在外轮缘上端的砂箱上也设有5~6个出气孔;本体试棒4只,放在外轮缘下端面,轮缘的下端置有内浇口;每个减重孔和轴心孔内的芯子做有气道,每个减重孔的砂芯上端置有出气孔与砂箱上的出气孔通道相通,芯子的下端有芯头;根据托轮断面厚度、高度、以及凹槽深度和圆角大小来在型腔中部设置一冒口;在砂型的外侧设有外浇口,内浇口采用底返浇口;b、根据轮毂轴孔、轮幅减重孔制作芯子其轴芯孔的芯子为1#芯;通过作图确定轴芯孔1#芯子小高度h4,轴心孔1#芯向下在芯坑中拉牢并做出气孔通道,与3#芯子中设的出气孔相通;托轮的轮幅上的减重孔中部为圆柱形孔,其芯子为2#芯;减重孔的上、下两端呈圆球形凹槽状,其芯子为3#芯;3#芯上部分别设5~6个出气孔,1#芯、3#芯、2#芯、3#芯和砂箱上出气孔的气道依此连通,要求芯子气道畅通,芯砂采用铬矿砂包70砂;c、钢水浇口制作外浇口在钢水重量小于10吨时用一个直浇口,大于或等于10吨时要用两个直浇口,内浇口采用底返浇口,一般为二道或四道;冒口做补浇装置,其侧缘置有补浇口。
d、砂型冒口的制作其冒口采用集中于托轮中心上部,1)、冒口采用由里向外补缩通道L,由上向下补缩通道C,冒口直径介于轮毂外径与减重孔内侧尺寸之间,选取通用保温冒口尺寸D;2.)确定由里向外补缩通道L分别计算上、下凹槽底面间距离h3和相邻两减重孔之间的通道宽度B,以尺寸小者为补缩通道L;3.)保证冒口由上向下补缩通道C≥L,最大不超过20mm;4.)上部凹槽冒口下铸死,中心孔上部铸死;5.)根据工艺出品率确定冒口浇注高度H,其H≥1.3D。
所述的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其回转窑托轮浇铸时,在钢水重量小于10t时用一个直浇口,大于或等于10t时要用两个直浇口;浇铸时,在两个浇口同时连续浇铸,内浇口采用底返浇口,一般为2道或4道;在钢水返上冒口400mm后改从补浇装置浇完。
所述的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其热处理工艺分为正火和回火两大部分,其正火工艺按托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的正火工艺图进行;其回火工艺按托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的回火工艺图进行,注意在装炉前,铸件及冒口根部高度100毫米范围内砂子要清理干净。
a、正火工艺流程对托轮加热温度控制在200-300℃,保温时间四小时;然后升温到680℃,升温速度以每小时不大于50℃进行;在680±10℃范围内,保温时间五小时;然后升温到890℃,其升温速度以每小时不大于60℃进行;在890±10℃处范围内,进行均温和保温处理,其时间t=两凹槽间距h3÷25×1.5小时。
b、回火工艺流程对托轮进行回火处理,其加热温度至300-350℃时保温二个小时;然后升温到600℃,升温速度以不大于每小时50℃进行加热;在600±20℃范围内,先均温不小于四小时,再保温,时间t=两凹槽间距h3÷25小时;然后,在炉内自然空气冷却至300℃以下出炉,冷却速度不大于每小时50℃进行降温;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经过二次回火处理后,可以减少焊补及清除铁包砂的热应力,并便于加工;该热处理工艺根据采用铸造材质的实际化学成分确定。
由于采用上述发明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该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由于采用整体冷模挂砂工艺,外形由轴杠刮板刮出,由底向上的浇铸、二次补浇的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通过新设计的回转窑托轮参数和铸造工艺,其铸造中浇注的钢水满足由下而上顺序凝固要求,成品率极高,铸造出的回转窑托轮强度和塑性达到使用标准,使回转窑托轮提高其承重量,减少废品率,能保证回转窑生产上的安全运行。


图1是回转窑托轮砂型铸造工艺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是回转窑托轮砂型铸造工艺俯视示意图;图3是回转窑托轮热处理正火工艺图;图4是回转窑托轮热处理回火工艺图;图中所示1-轮毂;2-减重孔;3-轮幅;4-轮缘;5-轴芯孔;6-冒口;7-内浇口;8-补浇口;9-出气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中所示该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首先根据回转窑托轮的结构形状设计制作托轮刮板模具,其回转窑托轮的轮幅(3)上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减重孔(2),减重孔中部为圆柱形孔,其芯子为2#芯;减重孔的上、下两端呈圆球形凹槽状,其芯子为3#芯;其回转窑托轮中轮毂(1)的轴芯孔(5)上部铸死,下部为盲孔;盲孔上部呈圆球形凹状,盲孔下部呈圆柱形,其轴芯孔的芯子为1#芯;轮毂的上端罩有冒口(6),冒口的侧缘置有补浇口(8);轮缘的上端置有出气孔(9),轮缘(4)的下端置有内浇口(7);每个减重孔和轴芯孔内置有的芯子做有气道,每个减重孔的砂芯上端置有出气孔(9),其两相邻减重孔边沿的距离为通道宽度B,通道宽度B与上、下两端的圆球形凹槽状底面间距离h3中较少的一个数为由里向外的补缩通道L,补缩通道L与冒口直径距离的比为一比二;盲孔的小高度h4由作图确定;其托轮外圆采用整体冷模挂砂工艺,其工艺参数是收缩率选用2.2%;外圆加工量15mm,其余按标准放量;工艺出品率为70~75%;其材质为ZG42CrMo或ZG340-640、ZG35CrMo;其具体技术方案为外型制作,芯子制作,浇口系统,冒口系统,浇铸方法,热处理工艺。其托轮刮板模具的外型制作和芯子制作;外型制作采用整圈冷模挂砂工艺,由轴杠刮板在地坑里制作而成,冷模上部砂箱的留砂高度20~30mm。其砂箱的轮缘及3#芯上部分别设有5~6个出气孔,要求芯子气道畅通,其砂箱的轮毂(1)上有冒口,本体试棒4只,放在外轮缘的下端,制作尺寸70×100×200mm,型砂采用石英砂;芯子制作通过作图确定1#芯小高度h4,轴芯孔1#芯向下在芯坑中拉牢并做出气孔通道,3#芯子中设出气孔,要求芯子气道畅通,芯砂采用铬矿砂包70砂。
其浇口系统外浇在钢水重量小于10吨时用一个直浇口,大于或等于10吨时要用两个直浇口,内浇口采用底返口,一般为二道或四道;冒口做补浇装置,其一侧设有补浇浇口。
其冒口系统1.)冒口采用由里向外补缩通道L,由上向下补缩通道C,冒口直径介于轮毂外径与减重孔内侧尺寸之间,选取通用保温冒口尺寸D;2.)确定由里向外补缩通道L分别计算上、下凹槽底面间距离h3和相邻两减重孔之间的通道宽度B,以尺寸小者为补缩通道L;3.)保证冒口由上向下补缩通道C≥L;4.)轴心孔上部铸死,5.)根据工艺出品率确定冒口浇注高度H,其H≥1.3D。
其浇铸方法该回转窑托轮浇铸时,在钢水重量小于10t时用一个直浇口,大于或等于10t时要用两个直浇口;浇铸时,在两个浇口同时连续浇铸,内浇口采用底返浇口,一般为2道或4道;在钢水返上冒口400mm后改从补浇装置浇完。
该回转窑托轮采用铸造工艺方法,其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分为正火和回火两大部分,其正火工艺按托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规范图3正火工艺流程进行;其回火工艺按托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规范图4回火工艺流程进行;注意在装炉前铸件及冒口根部高度100毫米范围内砂子要清理干净。
图3为正火工艺流程对托轮加热温度控制在200-300℃,保温时间四小时;然后升温到680℃,升温速度以每小时不大于50℃进行;在680±10℃范围内,保温时间五小时;然后升温到890℃,其升温速度以每小时不大于60℃进行;在890±10℃处范围内,进行均温和保温处理,其时间t=两凹槽间距h3÷25×1.5小时。
图4回火工艺流程对托轮进行回火处理,其加热温度至300-350℃时保温二个小时;然后升温到600℃,升温速度以不大于每小时50℃进行加热;在600±20℃范围内,先均温不小于四小时,再保温,时间t=两凹槽间距h3÷25小时;然后,在炉内自然空气冷却至300℃以下出炉,冷却速度不大于每小时50℃进行降温;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经过二次回火处理后,可以减少焊补及清除铁包砂的热应力,并便于加工;该热处理工艺根据采用铸造材质的实际化学成分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根据回转窑托轮结构具有轮毂(1)、轮幅(3)和轮缘(4),轮毂的中心有轴芯孔(5),托轮的轮幅上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减重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其工艺步聚如下a.、首先根据回转窑托轮结构形状制作砂型;采用整圈冷模挂砂工艺,由轴杠刮板在地坑里制作而成,其型砂采用石英砂;冷模上部砂箱的留砂高度20~30mm,在砂箱中部留有冒口(6)位置,在砂箱上留有气孔与减重孔(2)芯子上的出气孔(9)通道相通,在外轮缘上端的砂箱上也设有5~6个出气孔;本体试棒4只,放在外轮缘下端面,轮缘(4)的下端置有内浇口(7);每个减重孔和轴芯孔(5)内的芯子做有气道,每个减重孔的砂芯上端置有出气孔与砂箱上的出气孔通道相通,芯子的下端有芯头;根据托轮断面厚度、高度、以及凹槽深度和圆角大小来在型腔中部设置一冒口;在砂型的外侧设有外浇口,内浇口采用底返浇口;b、根据轮毂轴孔、轮幅减重孔制作芯子其轴芯孔(5)的芯子为1#芯;通过作图确定轴芯孔1#芯子小高度h4,轴芯孔1#芯向下在芯坑中拉牢并做出气孔通道,与3#芯子中设的出气孔相通;托轮的轮幅上的减重孔(2)中部为圆柱形孔,其芯子为2#芯;减重孔的上、下两端呈圆球形凹槽状,其芯子为3#芯;3#芯上部分别设5~6个出气孔,1#芯、3#芯、2#芯、3#芯和砂箱上出气孔的气道依此连通,要求芯子气道畅通,芯砂采用铬矿砂包70砂;c、制作钢水浇口外浇口在钢水重量小于10吨时用一个直浇口,大于或等于10吨时要用两个直浇口,内浇口(7)采用底返浇口,一般为二道或四道;冒口做补浇装置,其侧缘置有补浇口(8);d、制作砂型冒口其冒口(6)采用集中于托轮中心上部,1)、冒口采用由里向外补缩通道L,由上向下补缩通道C,冒口直径介于轮毂(1)外径与减重孔(2)内侧尺寸之间,选取通用保温冒口尺寸D;2.)确定由里向外补缩通道L分别计算上、下凹槽底面间距离h3和相邻两减重孔之间的通道宽度B,以尺寸小者为补缩通道L;3.)保证冒口(6)由上向下补缩通道C≥L,最大不超过20mm;4)上部凹槽冒口下铸死,中心孔上部铸死;5)根据工艺出品率确定冒口浇注高度H,其H≥1.3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已制作的回转窑托轮砂型浇铸钢水,浇铸钢水时,在钢水重量小于10t时用一个直浇口,大于或等于10t时要用两个直浇口;浇铸时,在两个浇口同时连续浇铸,内浇口(7)采用底返浇口,一般为2道或4道;在钢水返上冒口400mm后改从补浇装置浇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回转窑托轮浇铸成型后的热处理工艺,其分为正火和回火两大部分,其正火工艺按托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的正火工艺图进行;其回火工艺按托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的回火工艺图进行,注意在装炉前,铸件及冒口根部高度100毫米范围内砂子要清理干净;a、正火工艺流程对托轮加热温度控制在200-300℃,保温时间四小时;然后升温到680℃,升温速度以每小时不大于50℃进行;在680±10℃范围内,保温时间五小时;然后升温到890℃,其升温速度以每小时不大于60℃进行;在890±10℃处范围内,进行均温和保温处理,其时间t=两凹槽间距h3÷25×1.5小时;b、回火工艺流程对托轮进行回火处理,其加热温度至300-350℃时保温二个小时;然后升温到600℃,升温速度以不大于每小时50℃进行加热;在600±20℃范围内,先均温不小于四小时,再保温,时间t=两凹槽间距h3÷25小时;然后,在炉内自然空气冷却至300℃以下出炉,冷却速度不大于每小时50℃进行降温;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经过二次回火处理后,可以减少焊补及清除铁包砂的热应力,并便于加工;该热处理工艺根据采用铸造材质的实际化学成分确定。
全文摘要
一种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其托轮的轮幅(3)上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减重孔(2),其回转窑托轮中轮毂(1)的轴芯孔(5)上部铸死,下部为盲孔;轮毂的上端罩有冒口(6),冒口的侧缘置有补浇口(8);轮缘(4)的上端置有出气孔(9),轮缘的下端置有立式的内浇口(7);每个减重孔的砂芯上端置有出气孔(9),回转窑托轮铸造工艺方法,采用整体冷模挂砂工艺,其采用的工艺参数是收缩率选用2.2%;外圆加工量15mm,其余按标准放量;工艺出品率为70~75%;其技术方案铸造出的回转窑托轮强度和塑性达到使用标准,成品率极高,能保证回转窑托轮在生产上的安全运行。
文档编号C21D11/00GK1757462SQ20051001807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赵永让, 岳宗格, 张连振 申请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