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207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水平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驱动长压辊牵引机。
背景技术
牵引机是水平连铸机组关键设备之一,特别是双流板带连铸机要求牵引机动作精度高,正反转无间隙,保证铜材结晶组织,牵引力沿铜带横向均匀,保证铜带不跑偏,目前牵引机大多使用单电机驱动,通过齿轮与牵引辊连接,上压辊为短辊铰链式压紧机构,由于制造及安装误差的存在,上压辊中心位置不可能与铜带中心位置绝对对称,铜带常被拉偏,驱动装置为单电机通过减速机、齿轮与两个牵引辊连接,由于齿轮正常侧隙的存在,两个牵引辊的瞬间速度不同,在完成拉、停、反推工艺动作时存在速度和时间偏差,给调整工艺参数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长压辊直接压下、完全覆盖铜带、压辊、牵引辊、铜带的中心重合、不拉偏、电机动作精度高、牵引机动作偏差小、转动平稳、维修方便的牵引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牵引机,是由上压辊、压下油缸、牵引辊、减速机和电机组成,其特点是上压辊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牵引辊的长度,压下油缸连接上压辊的两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每根牵引辊都通过减速机与一个电机连轴转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牵引辊与减速机、减速机与电机的轴间通过无间隙联轴器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无间隙联轴器是胀套套接两轴,胀套上设有胀套螺钉。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上压辊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牵引辊的长度,压下油缸连接上压辊的两端,上压辊采用长压辊直接压下,上压辊在铜带横向完全覆盖压下,上压辊与牵引辊对铜带的拉力与铜带中心重合,且上压辊轴承摩擦力不构成拉偏力矩;每根牵引辊都通过减速机与一个电机连轴转动,电机动作相应精度高,牵引机完成拉、停、反推工艺参数偏差小;牵引辊与减速机、减速机与电机的轴间通过无间隙联轴器连接,无间隙联轴器是胀套套接两轴,胀套上设有胀套螺钉,使胀套与被联接两轴紧紧贴合在一起,用摩擦力传递扭矩,完全消除了以键联接带来的间隙,转动平稳,维修方便。
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间隙联轴器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一种牵引机,参照
图1,是在机架的下部设有两根牵引辊3,两根牵引辊3通过齿轮与减速机4、伺服电机5连接转动,牵引辊3的上方设有上压辊1,上压辊1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牵引辊3的长度,压下油缸2连接上压辊1的两端,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实施例2,一种牵引机,参照
图1、图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每根牵引辊3都通过减速机4与一个电机5连轴转动,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一种牵引机,参照
图1、图3、图4,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牵引辊3与减速机4、减速机4与电机5的轴间通过无间隙联轴器6连接,无间隙联轴器6是胀套7套接两轴,胀套7上设有胀套螺钉8,其他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牵引机,是由上压辊(1)、压下油缸(2)、牵引辊(3)、减速机(4)和电机(5)组成,其特征是上压辊(1)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牵引辊(3)的长度,压下油缸(2)连接上压辊(1)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机,其特征是每根牵引辊(3)都通过减速机(4)与一个电机(5)连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牵引机,其特征是牵引辊(3)与减速机(4)、减速机(4)与电机(5)的轴间通过无间隙联轴器(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牵引机,其特征是无间隙联轴器(6)是胀套(7)套接两轴,胀套(7)上设有胀套螺钉(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机,是由上压辊、压下油缸、牵引辊、减速机和电机组成,上压辊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牵引辊的长度,压下油缸连接上压辊的两端,每根牵引辊都通过减速机与一个电机连轴转动,牵引辊与减速机、减速机与电机的轴间通过无间隙联轴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采用长压辊直接压下、完全覆盖铜带、压辊、牵引辊、铜带的中心重合、不拉偏、电机动作精度高、牵引机动作偏差小、转动平稳、维修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22D11/14GK2838812SQ20052008781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8日
发明者刘瑞, 王瑞华, 于伟丽, 钟西存, 郑毅 申请人:刘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