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淬火贝氏体薄壁气缸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71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温淬火贝氏体薄壁气缸套的制作方法
等鼉摔火贝氏# 鐘气 :套
麻厲拔术敏
本发明涉及气缸套,具体涉及一种等温淬火贝氏体薄壁气缸套,适用于大中蠆審车、小 型轿车、截重汽车和船舶、机车、发电机组等发动机高新磨和低排放的霈求。
背雜术
目前,国内发动机气to套材质主要有高稱铸铁、旨铁、钒钛铸铁、合金铸铁等,发 动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缸套内壁与活塞环相对磨损,使之配合间隙增大,造成气魟中高 压气体向曲轴箱漏气,使之功率下降,机油变质,降低了润滑效果,产生了早期磨损;同时 由于魟套内壁与活塞环配合间隙增大,使之机油上窜,增大了排放的污染;再则合金材料的 价格十分昂贵,合金缸套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更重要的是,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 用》
发明内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温淬火贝氏# 壁气缸套,利用本发明的等温淬火技术, 在薄壁气魟套中的运用,从而得到高財磨贝氏体气魟套材质,提高气魟套的机械性能和金相 组织,增强酎磨性,延长发动机<顿寿命,改善储油性能,减少机油损耗,提高尾气排放质 量,减少污染。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等温淬火以前,要求铸件的铸态组织良好, 无游离滲碳体,对气缸套而言,均采用上贝氏体处理工艺u上贝氏体等温淬火时采用较高的 奥氏体化温度,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则奥氏体含磯量也越高,形成上贝氏体的下限温度越低, 因而有利于形成上贝氏体和稳定的奥氏体。
本发明所述的等温淬火贝氏体技术为350 450TC是上贝氏体转变区;350 230r是下 贝氏^变区一般选用350 3801C进fim淬火,目的是获得上贝氏体和体积分数为25 % 40%的高碳稳定奥氏体组织,其力学性能可达到抗拉强度》lOOOMpa^断面伸长率》10%, 硬度》30HRC,具有良好的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
所述的上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为将粗加工后的to套放置井式炉中,快速升温到900 930r,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到350 380TC进入盐浴炉,保温2小时。
等温淬火贝氏体气缸套材质由以下元素含量百分比组成C 2.8 3.0%;Si 1.7 2.1 Mn 0.6 0.9%: P 0 0.15%; Mo 0.35 0.5%; Cu 0.6 1.2%; M0.2 (),4 %Cr 0.25 0.45%; Fe 91 92.5%。
该气to套金相组织为石墨A+B;级别^/4/5;奧氏体25% 40%。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气魟套材质的气缸套,可以增强裙磨性,
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减少机油耗量,改善汽车尾气排放达欧n,放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附圑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图。 具体实簾力式
该气魟套材质由以下组份重量百分比组成C2.8—3.0%, SU.7—2. 1%,
Mn0.6—0.98%, P 0—1.5%, Mo 0.25—0.4%, Cu 0.5—0.85, MiO.2—0.4%, CrO. 25—0.45%, Fe91.71 —93. 7% 。
实施例l:该气缸套材质由以下组份重量百分比组成- C2.8%, Sil.7%, *to0.6%,
P 0%, S 0%, Mo 0.25%, CuO.5%,眺2%, CrO.25%, Fe 93.7%,
实施例2:该气缸套材质由以下组份重量百分比组成C2.9%, Sil.9%, Mn0.75%,
P 0.08%, SO. 02%, Mo 0.3%, CuO.7%, NiO.3%, CrO. 35%, Fe 92%
实施例3:该气缸套材质由以下组份重量百分比组成C3.0%, Si2. 1%, MnO.9%,
P 0.15%, SO.04%, Mo 0.4%, Cu0.85%, NiO.4%, Crfl.45%, Fe 91.71%。
该气魟套的工艺为将粗加工后的舡套放置井式炉中,皿升温到900 9301C,保温2 小时,然后冷却到350 3801C进入盐浴炉,保温2小时。
权利要求
1.一种涉及一种等温淬火贝氏体薄壁气缸套,适用于大中型客车、小型轿车、载重汽车和船舶、机车、发电机组等发动机高耐磨和低排放的需求。350~450℃是上贝氏体转变区,350~230℃是下贝氏体转变区,一般选用350~380℃进行等温淬火,目的是获得上贝氏体和体积分数为25%~40%的高碳稳定奥氏体组织,其力学性能可达到抗拉强度≥1000Mpa,断面伸长率≥10%,硬度≥30HRC,具有良好的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上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为将粗加工后的缸套放置井式炉中,快速升温到900~930℃,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到350~380℃进入盐浴炉,保温2小时。等温淬火贝氏体气缸套材质由以下元素含量百分比组成C2.8~3.0%;Si1.7~2.1%;Mn0.6~0.9%;P0~0.15%;Mn0.35~0.5%;Cu0.6~1.2%;Ni0.2~0.4% Cr0.25~0.45%;Fe91~92.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淬火贝氏,壁气魟套,其特征在于上贝氏体等温淬火 工艺为将粗加工后的缸套放置井式炉中,快速升温到900 93trC,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 到350 38(TC进入盐浴炉,保温2小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淬火贝氏体薄壁气魟套,皿征在于等温淬火贝氏体气 缸套材质由以下元素含量百分比组成C 2.8 3.0%; Si 1.7 2.1%;Mn 0.6 0.9%: P 0 0.15%; Mo 0.35 0.5%; Cu 0.6 1.2%; IW0.2 0.4%Cr 0.25 0.45%; Pe 91 9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温淬火贝氏体薄壁气缸套,等温淬火贝氏体技术为350~450℃是上贝氏体转变区,一般选用350~380℃进行等温淬火。将粗加工后的缸套放置井式炉中,快速升温到900~930℃,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到350~380℃进入盐浴炉,保温2小时。等温淬火贝氏体气缸套材质由以下元素含量百分比组成C 2.8~3.0%;Si 1.7~2.1%;Mn0.6~0.9%;P 0~0.15%;Mo 0.35~0.5%;Cu 0.6~1.2%;Ni0.2~0.4%;Cr0.25~0.45%;Fe 91~92.5%。
文档编号C22C38/44GK101195893SQ200610098220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5日
发明者韦星野 申请人:韦星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