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38141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梁用热轧钢板的使用条件非常严格,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塑性,同时由于汽车车架(如横梁、纵梁)已由原来的内部件变为外观件,对其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主要有两种汽车梁用热轧钢板,一种是采用铌微合金化生产汽车梁用热轧钢板,但该方法必须严格采用控轧控冷及低温大气压下生产工艺,同时对生产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另一种是采用钒微合金化生产汽车梁用热轧钢板,但该钢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花斑”缺陷,力学性能波动大、强度偏高、延伸率偏低、冲压易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表面光洁、力学性能稳定、各向异性小、同卷性能差小、强韧性匹配良好及成型性能优异等优点的汽车梁用热轧钢板。
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上述汽车梁用热轧钢板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在低温大气压下生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为C0.07~0.12%、Si0.15~0.30%、Mn1.05~1.25%、V0.06~0.10%、P≤0.025%、S≤0.015%。
汽车梁用热轧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转炉冶炼时,控制Fe-Si加入量使硅含量为0.15~0.30%;2)转炉冶炼时,控制Fe-Mn加入量使锰含量为1.05~1.25%;3)将连铸板坯加热至1220~1250℃;4)粗轧后中间板坯厚度为30~36mm,进行热卷;5)精轧开轧温度为950~1050℃;6)终轧温度为850~890℃;7)轧后平均冷却速度为10.5~25.0℃/s;8)卷取温度为595~6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具有表面光洁、力学性能稳定、各向异性小、同卷性能差小、强韧性匹配良好及成型性能优异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浇注→加热→粗轧→热卷→精轧→冷却→卷取。本发明通过控制Fe-Si加入量来降低硅含量,以改善钢板的表面质量;通过控制Fe-Mn加入量来提高锰含量,以保证钢板的强度;通过降低热连轧过程的温度等技术措施,以控制钢板的表面质量;根据成品厚度和碳当量来确定卷取温度和层流冷却方式等技术措施控制钢板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采用钒作为汽车梁用热轧钢板的微合金化元素,连铸成板坯。在热连轧过程中对其进行控轧控冷;板坯加热至1220~1250℃;粗轧后中间板坯厚度在30~36mm进行热卷;精轧开轧温度在950~1050℃;终轧温度在850~890℃;轧后根据成品厚度和碳当量以10.5~25.0℃/s的平均冷却速度从850~890℃冷却至595~675℃的卷取温度范围内。
下面是本发明的16个实施例采用200×(750-1300)×11000mm的连铸板坯送至1450mm热连轧机进行轧制。
表1是本发明的16个实施例的板坯的化学成分,表中各数值均为重量百分比,表2是在轧制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值,表3是板卷的力学性能,表4是不同厚度板卷的各向异性差值,表5是不同厚度板卷的同卷力学性能差。可见,本发明的钢板的板卷力学性能稳定、各向异性小、同卷性能差小、强韧性匹配良好、表面光洁。

表1

表2

表3

表4

权利要求
1.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为C0.07~0.12%、Si0.15~0.30%、Mn1.05~1.25%、V0.06~0.10%、P≤0.025%、S≤0.0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为C0.08~0.10%、Si0.15~0.30%、Mn1.10~1.20%、V0.06~0.10%、P≤0.025%、S≤0.015%。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梁用热轧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转炉冶炼时,控制Fe-Si加入量使硅含量为0.15~0.30%;2)转炉冶炼时,控制Fe-Mn加入量使锰含量为1.05~1.25%;3)将连铸板坯加热至1220~1250℃;4)粗轧后中间板坯厚度为30~36mm,进行热卷;5)精轧开轧温度为950~1050℃;6)终轧温度为850~890℃;7)轧后平均冷却速度为10.5~25.0℃/s;8)卷取温度为595~67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为C0.07~0.12%、Si0.15~0.30%、Mn1.05~1.25%、V0.06~0.10%、P≤0.025%、S≤0.015%。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汽车梁用热轧钢板具有表面光洁、力学性能稳定、各向异性小、同卷性能差小、强韧性匹配良好及成型性能优异等特点。
文档编号C21D11/00GK101033523SQ20071004876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9日
发明者左军, 杨金成, 李贵学, 佘广夫, 刘勇, 杨秀亮, 李正荣, 张均详 申请人: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