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65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淬火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AQ251淬火介质 的淬火冷却系统。
(二)
背景技术
目前,AQ251淬火介质在热处理生产中应用已经越来越为广泛, 由于AQ251淬火介质的使用温度范围一般要求在20—45° C,使用要 求比较苛刻,保证AQ251淬火介质始终处于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是保 证淬火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淬火冷却系统,使其既能 满足温度范围需求,又能以较低的成本运行。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AQ251淬 火介质的淬火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冷却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通过管路连 接的淬火槽和冷却室;淬火槽为长方体形槽体,顶部边缘设有溢液槽, 底部设有带有喷嘴的喷射冷却管,槽体内还设有温度计;冷却室内设 有相互连接的泵站、换热器、蓄液槽,泵站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 有电磁阀,泵站还与喷射冷却管的进液口连接,蓄液槽还与溢液槽的 回液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冷却系统,淬火槽底部设有除渣槽,可以收集 从工件上冲刷下来的氧化皮。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冷却系统,为了更好的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 流速,泵站与喷射冷却管的进液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AQ251淬火介质始终处于要 求的温度范围内,并且控温准确,操作方便,工件淬火质量稳定可靠, 整体运行成本低。
(四)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依次为淬火槽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图4 为冷却室布置图。
图中,l溢液槽,2温度计,3回液口, 4喷射冷却管,5除渣槽, 6进液口, 7进液管,8电磁阀,9泵站,IO电磁阀,11回液管,12 换热器,13蓄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冷却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淬火槽和冷却 室;淬火槽为长方体形槽体,顶部边缘设有带有回液口 3的溢液槽1, 底部设有带有进液口 6和喷嘴的喷射冷却管4,槽体内还设有温度计 2,槽体底部设有除渣槽5;冷却室内设有相互连接的泵站9、换热器 12、蓄液槽13,泵站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10,泵站还 通过带有电磁阀8的进液管7与喷射冷却管4的进液口 6连接,蓄液 槽13还通过回液管11与溢液槽1的回液口 3连接。温度计2为数字 式温度计。换热器12为热管式空冷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冷却系统,使用时,泵站9打开,此时电磁阀 7打开,电磁阀10关闭,淬火介质由进液口 6进入喷射冷却管4,将 较低温度的淬火液从下向上以较高的速度和较大的流量喷射到工件 上进行淬火冷却,确保工件冷却均匀,无软点;同时通过高速冷却续 置的高速大流量的喷射作用,淬火液进行自循环,使整槽内淬火液温 度均匀。随着淬火时间的延长,或者在夏天气温较高,当数字式温度 计2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泵站9流量增大,电磁阀8和 电磁阀10同时打开,此时部分淬火介质流经热管式空冷换热器12, 从而温度降低,温度低的淬火介质流人到蓄液槽13中,然后经泵站9 进入进液口 6,从而使整个系统介质温度降低。当数字式温度计2检 测到淬火介质温度降低到使用要求后,电磁阀10自动关闭,泵站9 流量适当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淬火冷却系统由生产线PLC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自 动运行,自动调节淬火介质温度,保证淬火介质始终在使用温度范围 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淬火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淬火槽和冷却室;淬火槽为长方体形槽体,顶部边缘设有溢液槽(1),底部设有带有喷嘴的喷射冷却管(4),槽体内还设有温度计(2);冷却室内设有相互连接的泵站(9)、换热器(12)、蓄液槽(13),泵站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10),泵站还与喷射冷却管(4)的进液口(6)连接,蓄液槽还与溢液槽(1)的回液口(3)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淬火槽底部设 有除渣槽(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淬火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泵站(9) 与喷射冷却管(4)的进液口 (6)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用于AQ251淬火介质的淬火冷却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淬火槽和冷却室;淬火槽为长方体形槽体,顶部边缘设有溢液槽,底部设有带有喷嘴的喷射冷却管,槽体内还设有温度计;冷却室内设有相互连接的泵站、换热器、蓄液槽,泵站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泵站还与喷射冷却管的进液口连接,蓄液槽还与溢液槽的回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AQ251淬火介质始终处于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并且控温准确,操作方便,工件淬火质量稳定可靠,整体运行成本低。
文档编号C21D1/62GK201074239SQ200720024929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
发明者杜运鹏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