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92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打磨底板的圆砂机。
背景技术
圆砂机广泛应用于木器加工领域。传统的单打磨底板圓砂机具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机,与电机相连 的输出轴,配接在输出轴上的偏心装置,与该偏心装置配接的打磨底板。工 作时,打磨底板可相对于电机的输出轴偏心旋转,从而进行大磨削量的打磨。上述圓砂机的打磨底板与输出轴刚性连接,在打磨时,打磨底板不能很 好地与工作面贴合,振动比较大,操作者在很短的工作时间内,便会体会到 手指、手臂和胳膊的麻木和刺痛,而且这种麻木和刺痛的感觉在终止操作后 还会持续几个小时。如果持续操作几个小时,则要花上几天时间来恢复。如果圓砂机出现装配误差,电机输出轴与打磨底板之间不是垂直设置, 工作时,打磨底板更会剧烈振动,操作起来相当不舒适。中国公开专利申请CN1748939A揭示了 一种双打磨底板圓砂机,该圓砂 机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的电机,电机轴,连接第一研磨体的第一环形外 衬垫和连接第二研磨体的第二圆形内衬垫,支撑第 一 环形外衬垫的第 一 支撑 件,支撑第一圆形内衬垫的第二支撑件。偏心设置在电机轴上的第一凸轮以 及第二凸轮,第 一 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配接在第一 凸轮以及第二凸轮上。第一凸轮以及第二凸轮使得第一环形外衬垫、第二圓 形内衬垫180。反相绕电机中心线转动,第 一环型外衬垫与第 一研磨体构成第 一打磨底板,第二圓形外衬垫与第二研磨体构成第二打磨底板。此种圓砂机 由于设置了两个打磨底板,而且两个打磨底板180。反相绕电机中心线转动, 工作时振动比传统的单盘圆砂机低,作用到操作者身上的振动也比单盘圆砂 机有所减少。但是,由于两个打磨底板与输出轴之间为刚性连接,打磨底板不能很到 地与工作面贴合,圆砂机工作时还会产生振动。如果圆砂才几出现装配误差, 电机输出轴与打磨底板之间不是垂直设置,工作时两个打磨底板便会产生振动。再者,因为制造精度的问题,圆砂机组装后,第一打磨底板以及第二打 磨底板可能不处于同一个平面,在工作中,砂光机受力不均衡导致产生振动。 为了减轻振动,在砂光机组装后,需要多次拆卸打磨底板,调整两个底盘, 直至使两个打磨底板处于同平面,圆砂机的组装比较耗时耗力。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较小、操 作舒适、装配效率高的动力工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工具,具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源,与所述动力源相连的输出轴,可转动地配接 在输出轴上的至少 一 个支撑件,由动力源驱动的至少 一 个打磨底板,在所述 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设置有至少 一 个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设置弹性元件,由 于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打磨底板可以很好地与工作面配合,打磨底板的受 力比较均衡,减少了跳动,工作时传递到操作者手臂上的振动相当小,操作很舒适。在实施例中,支撑件由轻金属制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动力工具的重量; 弹性元件为弹性体或者弹簧。本实用新型第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输出轴上可转动地配接有一 个支撑件,所述动力源驱动一个打磨底板,在所述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设 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本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单打磨底板动力工具的支撑件与打磨 底板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即使圆砂机出现装配误差,电机输出轴与打磨底板 之间不是垂直设置,由于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打磨底板仍能很好地与工作 面配合,打磨底板的受力比较均衡,减少了跳动,工作时传递到操作者手臂上的振动相当小,操作很舒适。在实施例中,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轴套,支撑件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偏心轴套上;弹性元件径向或轴向设置在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本实用新型另 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输出轴上可转动地配接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动力源驱动第一打磨底板、第二打磨底板,在第 一支撑件与第 一打磨底板之间,和/或第二支撑件与第二打磨底板之间设置 有至少 一 个弹性元件。本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双打磨底板动力工具的支撑件与打磨 底板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即使圆砂机出现装配误差,电机输出轴与打磨底板 之间不是垂直设置,即使因为加工精度问题,两个打磨底板未同水平设置, 由于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也能够使两个打磨底板始终保持同平面设置,节 省了组装时间,而且工作时,两个打磨底板的受力比较均衡,减少了跳动, 产生的振动相当低,操作非常舒适。在实施例中,输出轴上设置有第 一 偏心轴套以及第二偏心轴套,第 一 支 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第 一 轴承以及第二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 一 偏 心轴套以及第二偏心轴套上。在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打磨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第二支撑件与 第二打磨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径向或轴向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打磨底板之间;第二弹性元件径向或轴向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与第二打磨底板之间; 第 一打磨底板以及第二打磨底板上分别包括环形的第 一连接件以及环形 的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二弹性元 件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分别包括上架以及下架,所述上架以及下架通 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其中,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一下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二弹性元件径向设置在第二下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二弹性元件轴向设置在第二上架 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 一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以及下连接件,上连接件以及下连接件通过螺 钉固定连接成一体。其中,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架与上连接件之间。


以下结合附图以圆砂机为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阐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单打磨底板圆砂机的剖面图,其中, 弹性元件径向设置在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单打磨底板圆砂机的剖面图,其中,弹性元件轴向设置在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双打磨底板圓砂机的剖面图,其中,弹性元件径向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打磨底板之间,以及第二支撑件与第二打磨底板之间;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双打磨底板圆砂机的剖面图,其中, 弹性元件轴向设置在第 一支撑件与第 一打磨底板之间,以及第二支撑件与第 二打磨底+反之间。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双打磨底板圆砂机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弹性元件为弹性体。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5中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由第一弹性元件连接的上连接件与第一 下架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第一弹性元件与上连接件以及第一下架装配后的正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双打磨底板圆砂机的局部剖视图,其 中,弹性元件为弹性体。图ll是图10中第一弹性元件与上连接件以及第一下架装配后的正剖视中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双打磨底板圓砂机的局部剖视图,其 弹性元件为弹簧。图13是图12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l,壳体 2,电才几20,打磨底斧反 20a,^j"塾20c,支架 21,21',支撑件23,23,,上架 24,24',下架26,轴承 27,偏心轴套40a,衬垫 40b,研磨体3,输出轴 20b,研磨体 22,22',连接件 25,弹性元件40, 第 一打磨底板41, 第二打磨底板41a,衬垫41b,研磨体41c,支架42,42',42",第 一支撑件43,43',43",第二支撑件45,第 一弹性元件46,第二弹性元件47,47',47",第 一连接件48,48,,48",第二连接件49,49',第 一上架50,50',第 一下架49",上架50",下架51,51,,第二上架52,52',第二下架53,53',上连接件54,54',下连接件5 5,第 一 偏心轴套56,第二偏心轴套57,第 一轴承58,第二轴承60,61,通孔62,71,内壁63,外壁64,72,凸缘65,端部68,上部69,中部70,下部73,74,凹槽75,间隙76,77,端部80,8 l,腰形槽85,阶梯孔86,螺钉87,带肩衬套88,孔89,收容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可以是圓砂机,平板砂。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为圓砂机。参见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圓砂机为一种单打磨底板圓砂机,具有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机2 ,与电机2相连的输出轴3 , 由输出轴3驱动的打磨底板20。偏心轴套27固定设置在输出轴3上,支撑 件21通过轴承26可转动地固定在偏心轴套27上。支撑件21包括上架23 以及下架24 ,上架23以及下架2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 一 起。打磨底板20包括连接件22,衬垫20a,与衬垫20a —体成型的支架20c, 连接在衬垫20a下表面上的研磨体20b。连接件2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支架 20c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连接件22与支架20c以及衬垫20a可以一体 成型。弹性元件25径向设置在下架24与连接件22之间。弹性元件25为弹性 体,也可以为弹簧。参见图2所示,支撑件21,包括上架23'以及下架24'。 打磨底板20包 括连接件22,,与衬垫20a —体成型的支架20c,连接在衬垫20a下表面上的 研磨体20b。连接件2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支架20c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知,连接件22'与支架20c以及衬垫20a可以一体成型。弹性元件25轴向设置在上架23,以及连接件22,之间。由于支撑件21, 21,分别由两个零件,即上架23, 23'以及下架24, 24, 组成,支撑件21, 21,可以很容易地组装到轴承26上,组装工艺简单,而且 维修拆卸方便。支撑件21, 21,,以及连接件22, 22'优选的由轻金属制成, 比i口 4吕。圓砂机工作时,电机2的旋转带动输出轴3旋转,输出轴3驱动打磨底 板20作不规则轨道运动,从而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由于在输出轴3以及打 磨底板20之间设置了弹性元件25,打磨底板20与输出轴3之间为柔性连接, 打磨底板20可以很好的与工件表面配合,打磨底板20的受力比较均匀,工 作时传递到操作者手上的振动相当小,操作非常舒适。即使圓砂机在组装时,输出轴3与打磨底板20非垂直设置,由于弹性元 件25的变形,打磨底板20仍可很好的与工作表面配合,从而进行高质量的 打磨工作。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圆砂机为一种双打磨 底板圓砂机,具有壳体1 ,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机2 ,与电机2连接的输出轴 3,由输出轴3驱动的第 一打磨底板40以及第二打磨底板41 。输出轴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偏心轴套55以及第二偏心轴套56,第一支 撑件42 、第二支撑件43分别通过第 一 轴承57以及第二轴承58可转动地固 定在第 一 偏心轴套55以及第二偏心轴套56上。第 一 偏心轴套55以及第二偏 心轴套56使得第 一打磨底板40、第二打磨底板41,以180。反相绕电机2的 中心线转动。第 一支撑件42包括第 一上架49、第一下架50,第一上架49、第一下架 5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支撑件43包括第二上架51、第二下架52, 第二上架51、第二下架5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第 一打磨底板40包括第 一连接件47,衬垫40a,连接在衬垫40a上的研 磨体40b。第 一连接件47包括上连接件53、下连接件54,上连接件53、下连接件 54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下连接件54与衬垫40a —体 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连接件53、下连接件54以及衬垫40a可以 一体成型。第一弹性元件45径向设置在第一下架50以及上连接件53之间。第一弹性元件45为环形。第二打磨底板41包括第二连接件48,衬垫41a,与衬垫41a —体成型的 支架41c,连接在衬垫41a下表上的研磨体41b。第二连接件48通过螺钉固 定在支架41c上。第二弹性元件46径向设置在第二下架52、第二连接件48之间。第二弹 性元件46为环形。参见图4所示,第 一支撑件42,包括第 一上架49'、第一下架50',第一 上架49,、第一下架5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支撑件43,包括第二 上架51'、第二下架52,,第二上架51'、第二下架5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第 一打磨底板40包括第 一连接件47,,村垫40a,连接在衬垫40a上的 研磨体40b。第一连接件47'包括上连接件53'、下连接件54,,上连接件53'、下连接 件54'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下连接件54'与第 一打磨底 板40—体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连接件53'、下连接件54,以及衬 垫40a可以 一体成型。第 一弹性元件45轴向设置在第 一下架50,与上连接件53,之间。第二打磨底板41包括第二连接件48,,衬垫41a,与衬垫41a—体成型 的支架41c,连接在衬垫41a下表上的研磨体41b。第二连接件48,通过螺钉 固定在支架41c上。第二弹性元件46轴向设置在第二上架51,与第二连接件48,之间。圓砂机工作时,电机2的旋转带动输出轴3旋转,输出轴3通过偏心轴 套55, 56驱动打磨底板40, 41,以180。反相绕电机2的中心线作不规则轨 道运动,从而进行工件的打磨。由于在输出轴3以及打磨底板40, 41之间设 置了弹性元件45, 46,打磨底板40, 41与输出轴3之间均为柔性连接,打 磨底板40, 41可以很好的与工件表面配合,受力比较均匀,工作时传递到操 作者手上的振动相当小,操作非常舒适。即使圓砂机在组装时,输出轴3与打磨底板40, 41均为非垂直设置,由 于弹性元件45, 46的变形,打磨底板20仍可很好的与工作表面配合,从而 进行高质量的打磨工作。即使因为加工精度问题,两个打磨底板40, 41未同水平设置,由于弹性元件45, 46的弹性变形,也能够使两个打磨底板40, 41始终保持同平面设 置,两个打磨底板40, 41的受力比较均衡,减少了跳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 相当小,工件打磨质量非常高,同时,操作者也不容易感到手指、手臂和胳 膊的麻木和刺痛,操作起来非常舒适。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5, 46 为弹性体,比如天然橡胶,人造橡胶等。参见图5至图8所示,第一下架50为环形,具有内壁62以及外壁63, 外壁63在靠近端部65处向外延伸出环形的凸缘64,凸缘64上均布有多个 通孔60。上连接件53为钟形,具有上部68、由上部68延伸出的张开的中部 69以及下部70。上部68的内壁71向内延伸出凸乡彖72,凸桑彖72上均部有多 个通孔61。通孔61的数量与通孔60的数量相当。凸缘72的长度、厚度与 凸缘64的长度和厚度相当。装配后,第一下架50与上连接件53在凸缘64, 72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 形成凹槽73, 74,凸缘64, 72的两个端部76, 77之间形成间隙75,在凹槽 73, 74以及间隙75,通孔60, 61内均注入橡月交,形成弹性元件45。通过此 种方式,弹性元件45可以将第一下架50以及上连接件53很牢固地连接成一 体。弹性元件46与第二下架52以及第二连接件48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弹性元 件45与第一下架50以及上连接件53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参见图10,图ll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元件 45, 46亦均为弹性体,比如天然橡胶,人造橡胶等。本较佳实施例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唯一的不同是,通孔60, 61更换为腰形 槽80, 8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腰形槽80, 81均布在凸缘64, 72上,腰形 槽80, 81的数量均为3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将弹性元件45,46分别设置在第一下 架50与上连接件53之间,以及第二下架52与第二连接件48之间。参见图12,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元件 45, 46均为弹簧。在本实施例中,打磨底板40, 41分别通过第 一支撑件42"以及第二支撑 件43"可转动地连接在输出轴3上。第一支撑件42',包括上架49",下架50",上架49"以及下架50,,通过螺第 一打磨底板40包括第 一连接件47",衬垫40a,连接在衬垫40a上的 研磨体40b。第 一连接件47"与衬垫40a—体成型。第二打磨底板41包括第二连接件48",衬垫41a,与衬垫41a—体成型 的支架41c,连接在衬垫41a下表上的研磨体41b。第二连接件48"通过螺钉 固定在支架41c上。第 一连接件47"背离第 一打磨底板40的 一端设置有多个收容孔89,收容 孔89内收容有弹簧45。下架50"靠近第一打磨底板4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阶梯孔85,第一连接件 47"对应阶梯孔85处设置有孔88。阶梯孔85内设置有带肩村套87。螺钉86 将带肩衬套87以及第 一连接件47"固定在一起。带肩衬套87与阶梯孔85为 间隙配合。因而,带肩衬套87可在阶梯孔85内轴向以及径向位移,而且带 肩衬套87不会脱离出阶梯孔85。由于带肩衬套87通过螺钉86与第 一连接 件47"以及第 一打磨底一反40连接成一个整体,第 一打磨底4反40可以相对于 阶梯孔85径向、轴向位移,同时,由于下架50"与第一连接件47',之间设置 了弹簧45 ,打磨底板40与输出轴3之间便形成了柔性连接。第二支撑件43"与第二连接件48"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下架50"与第一连接 件47"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赘述。圓砂机工作时,输出轴3通过偏心轴套55, 56驱动打磨底板40, 41, 以1 80。反相绕电机2的中心线作不规则轨道运动,从而进行工件的打磨。由于打磨底板40, 41与输出轴3之间为柔性连接,打磨底板40, 41可 以很好的与工件表面配合,打磨底板40, 41的受力比较均匀,工作时传递到 操作者手上的振动相当小,操作非常舒适。即使圆砂机在组装时,输出轴3与打磨底板40, 41均为非垂直设置,由 于带肩衬套87在阶梯孔85内的位移以及弹性元件45 , 46的弹性变形,打磨 底板40, 41仍可很好的与工作表面配合,从而进行高质量的打磨工作。即使因为加工精度问题,两个打磨底板40, 41未同水平设置,由于带肩 衬套87在阶梯孔85内的位移以及弹性元件45, 46的弹性变形,也能够使两 个打磨底板40, 41始终保持同平面设置,两个打磨底板40, 41的受力比较 均衡,减少了跳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相当小,工件打磨质量非常高,同时, 操作者也不容易感到手指、手臂和胳膊的麻木和刺痛,操作起来非常舒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件(21, 21,, 42, 42,, 42", 43, 43,, 43")实际上为轴承座。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输出轴3与第 一打磨底板40之间,以及输出轴 3与第二打磨底板41之间,分别设置多个弹性元件。比如,将第一下架50 以及第二下架52分别再拆成两个零件,之后分别在两个零件之间再设置弹性 元件;也可将上连接件53、第二连接件48分别拆成两个零件,之后分别在 两个零件之间再设置弹性元件。总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举的具体实施例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构 思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工具,具有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动力源(2),与所述动力源(2)相连的输出轴(3),可转动地配接在输出轴(3)上的至少一个支撑件(21,21’,42,42’,42”,43,43’,43”),由动力源(2)驱动的至少一个打磨底板(20,40,4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件(21,21’,42,42’,42”,43,43’,43”)与打磨底板(20,40,4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5,45,4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1, 21', 42, 42,, 42", 43, 43', 43")由轻金属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25, 45, 46)为弹性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25, 45, 46)为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轴(3)上可 转动地配接有一个支撑件(21, 21'),所述动力源(2 )驱动一个打磨底板(20 ), 在所述支撑件(21, 21,)与打磨底板(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上设置 有偏心轴套(27),所述支撑件(21, 21,)通过轴承(26)可转动地设置在 偏心轴套(27 )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25)径向 设置在支撑件(21)与打磨底板(20)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25)轴向 设置在支撑件(21,)与打磨底板(20)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轴(3)上可 转动地配接有第一支撑件(42, 42,, 42")、第二支撑件(43, 43,, 43"), 所述动力源(2)驱动第一打磨底板(40)、第二打磨底板(41 ),在第一支撑 件(42, 42', 42")与第 一打磨底板(40 )之间,和/或第二支撑件(43, 43', 43")与第二打磨底板(41)之间设置有至少 一个弹性元件(45, 46 )。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上设置 有第 一偏心轴套(55 )以及第二偏心轴套(56 ),所述第一支撑件(42, 42,,页42")以及第二支撑件(43, 43,, 43")分别通过第一轴承(57)以及第二轴 承(58)可转动地设置在第 一偏心轴套(55)以及第二偏心轴套(5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撑件(42, 42,, 42")与第 一打磨底板(40 )之间设置有第 一弹性元件(45 ),第二支撑件(43, 43,, 43")与第二打磨底板(4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46)。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 弹性元件(45 ) 径向设置在第一支撑件(42)与第一打磨底板(40)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5) 轴向设置在第一支撑件(42,, 42")与第一打磨底板(40)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6 ) 径向设置在第二支撑件(43 )与第二打磨底板(41 )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6 ) 轴向设置在第二支撑件(43,, 43")与第二打磨底板(41)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底板(40) 以及第二打磨底板(41)上分别包括环形的第 一连接件(47, 47,, 47")以 及环形的第二连接件(48, 48,, 48")。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弹性元件(45 ) 设置在第一支撑件(42, 42,, 42")与第一连接件(47, 47,, 47")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6)设置在第二支撑件(43, 43,, 43")与第二连接件(48, 48,, 48")之间。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42, 42,, 42,,)、第二支撑件(43, 43', 43")分别包括上架(49, 49,, 49", 51, 51,)以及下架(50, 50,, 50", 52, 52,),所述上架(49, 49,, 49", 51, 51,)以及下架(50, 50,, 50", 52, 5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5) 设置在第一下架(50, 50,, 50")与第一连接件(47, 47,, 47")之间。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6) 径向设置在第二下架(52 )与第二连接件(48 )之间。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6)轴向设置在第二上架(51,)与第二连接件(48,)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7, 47,)包括上连接件(53, 53,)以及下连接件(54, 54,),上连接件(53, 53')以及下连接件(54, 5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 弹性元件(45 ) 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架(50, 50,)与上连接件(53, 53,)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具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动力源,与动力源相连的输出轴,可转动地固定在输出轴上的至少一个支撑件,由动力源驱动的至少一个打磨底板,在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利用设置在支撑件与打磨底板之间的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打磨底板可以很好地与工作面配合,打磨底板的受力比较均衡,工作时传递到操作者手臂上的振动相当小,操作很舒适。
文档编号B24B23/02GK201102178SQ200720045639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余鸿东, 强尼·鲍瑞那图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