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31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研磨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研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应各种不同产品的制程设备也日渐地被 发展出来。因此,为加工不同制程设备所需的基本工件,各种研磨加 工设备的重要性也逐渐地提高。
请参照图1所示, 一种习知之研磨加工设备1包含一固定装置11
及二研磨装置12、 13。该等研磨装置12、 13对应设置于固定装置11 的左右两侧。因此,当一待加工之工件W设置于固定装置11后,研 磨装置12、 13的砂轮121、 131会对应于工件W的左右两侧的表面Pl、 P2。藉此,即可利用研磨装置12、 13之砂轮121、 131分别对工件W 的左右两侧表面P1、 P2进行研磨加工。
然而,由于研磨加工设备1仅具有二研磨装置12、 13,且研磨装 置12、 13设置于固定装置11的左右两侧,因此,若工件W之上侧的 表面P3亦需加工时,研磨加工设备1并无法同时作加工,必须改以不 同的设备或置换工件W的摆放方向,方能进行加工。如此,也会造成 加工效率的下降以及制作成本的提高等问题。
另外,砂轮121、 131是以与重力方向(即图中方向Z向下的方向) 相反的方向来固定于研磨装置本体122、 132上,因此,当砂轮121、 131需更换时,必须先固定施予向上(即图中方向Z向上的方向)的力 以使砂轮121、 131与研磨装置本体122、 132连接,再藉由锁合等方 式使砂轮121、 131与研磨装置本体122、 132产生固定。如此,不仅 造成砂轮121、 131更换维修的不方便,且砂轮121、 131的重量亦会 造成其与研磨装置本体122、 132之固定部位的负荷。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降低加工成本、提升制程效率且更换维修 方便的研磨加工设备,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创作之目的为提供一种能降低加工成本、提 升制程效率且更换维修方便的研磨加工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创作之一种研磨加工设备用以研磨加工一 工件,包含一固定装置、 一承载装置以及复数研磨装置。工件设置于 固定装置,承载装置与固定装置连结,该等研磨装置承载于承载装置。 其中,该等研磨装置是对工件之至少三个不同表面同时研磨加工。
承上所述,依据本创作之研磨加工设备是具有复数研磨装置,该 等研磨装置分别设置于固定装置不同侧。因此,当需对一工件的至少 三个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研磨加工设备即可藉由该等研磨装置从三 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对工件同时进行研磨加工。藉此,不仅可提升制程 效率,且制作成本亦可大幅的降低。


图1为习知之一种研磨加工设备示意图;以及
图2为依据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一种研磨加工设备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I、 2:研磨加工设备
II、 22:固定装置
12、 13、 A、 B、 C:研磨装置
121、 131、 All、 Bll、 Cll、 Dll:砂轮
122、 132:研磨装置本体 Al、 Bl、 Cl、 Dl:研磨单元 A2、 B2、 C2、 D2:驱动单元 Ay、 By、 Cy:第一轴向
Az、 Bz、 Cz:第二轴向 D:砂轮成形装置 Pl、 P2、 P3:表面 Sl、 S2、 S3:顿!l X、 Y、 Z:方向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一种研磨装 置,其中相同元件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研磨加工设备2是可用以 研磨加工一工件W,工件W例如可为一滑轨。研磨加工设备2包含一 承载装置21、 一固定装置22及复数研磨装置,于本实施例中,以三个 研磨装置A、 B、 C为例作说明。承载装置21与固定装置22连结,研 磨装置A、 B、 C承载于承载装置21。
固定装置22可具有一固定工件W的轨道或一用以容置工件W的 空间,然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研磨装置A设置于固定装置22之一 侧S1,且研磨装置A可向一第一轴向Ay及/或第二轴向Az运动,其 中第一轴向Ay及第二轴向Az彼此互相垂直。研磨装置B设置于固定 装置22之另一侧S2,且研磨装置B可向一第一轴向By及/或第二轴 向Bz运动,其中第一轴向By及第二轴向Bz彼此互相垂直。研磨装 置C则设置于固定装置22之又一侧S3,且可向一第一轴向Cy及/或 第二轴向Cz运动,其中第一轴向Cy及第二轴向Cz彼此互相垂直。 又,固定装置22可与承载装置21相对移动,因此研磨装置A、 B、 C 可藉由固定装置22沿方向X之运动来对工件W进行方向X的研磨加 工。
另外,该等研磨装置A、 B及C分别具有一研磨单元Al、 Bl、 C1及一驱动单元A2、 B2、 C2。研磨单元Al、 Bl、 Cl分别可具有一 砂轮All、 Bll、 Cll或一磨轮,于本实施例以砂轮All、 Bll、 Cll 为例作说明。其中,砂轮All、 Bll、 Cll例如以锁合方式固定连接。 驱动单元A2、 B2、 C2驱动研磨单元Al、 Bl、 Cl之砂轮All、 Bll、 Cll运转,藉由砂轮All、 Bll、 C11与驱动单元A2、 B2、 C2配合即 可对工件W进行研磨加工。其中,需注意者,该等研磨装置A、 B及 C的设计方式是非以本实施例为限,依不同的要求可有不同的设计方 式,端以能提高研磨加工之效率为优先考量。
又,于本实施例中,研磨加工设备2更包含一砂轮成形装置D,设置于固定装置22之一端,砂轮成形装置D具有一研磨单元Dl及一 驱动单元D2,驱动单元D2驱动研磨单元Dl所具有之砂轮Dll转动。 当各研磨单元A1、 Bl、 Cl之砂轮All、 Bll、 Cll经过一段时间的研 磨加工后,砂轮All、 Bll、 Cll之研磨加工面需重新成形表面粗糙度, 此时可移动固定装置22使该等研磨装置A、 B、 C与砂轮成形装置D 接触,经由砂轮成形装置D之砂轮Dll来对各研磨单元A1、 Bl、 Cl 之砂轮All、 Bll、 Cll的研磨加工面重新成形,以进行下一次的研磨 加工制程。
因此,当工件W设置于固定装置22时,工件W之至少三表面Pl 、 P2及P3会分别对应于固定装置22的三侧S1、 S2、 S3,其中,需注意 者,于本实施例中,三侧S1、 S2及S3分别表示如图2中固定装置22 的右侧、左侧及上侧,然其非限制性。藉此,研磨装置A、 B及C即 可同时对工件W之三表面P1、 P2及P3进行研磨加工。藉此,不仅可 提升制程效率,且制作成本亦可大幅的降低。其中,研磨加工例如为 对工件W进行表面磨平或成型研磨,且经研磨加工后呈U形、V形或 U形,于此以V形成型研磨为例作说明。
于此值得一提的是,研磨加工进行的时间为可调整的,该等研磨 装置A、 B、 C施加于工件W的作用力亦为可调整的。
另外,设置于工件W之左右两侧的研磨装置A及B,其研磨单元 Al、 Bl所具有之砂轮All、 Bll是以与重力方向(即图中方向Z向下 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产生固定连接。因此,当砂轮All、 Bll进行更换 维修时,只需将新的砂轮All、 Bll置放至定位,即可进行锁合固定。 藉此,不仅更换维修方便,且砂轮All、 Bll的重量亦不会造成其与驱 动单元A2、 B2固定部位的负荷。
又,研磨装置C之研磨单元Cl所具有的砂轮Cll,其固定方向(即 图中方向Y向右的方向)虽与重力方向垂直,但其更换维修时亦仅需 施力使砂轮Cll与固定部位结合,而固定部位即会给予砂轮Cll向上 (即图中方向Z向上的方向)的支撑力,然后再藉由锁合等方式产生 固定。因此,相较于如图1之研磨加工设备1的研磨装置,本实施例 之研磨装置C的更换维修方式仍较为简便。
综上所述,依据本创作之研磨加工设备是具有复数研磨装置,该等研磨装置分别设置于固定装置不同侧。因此,当需对一工件的至少 三个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研磨加工设备即可藉由该等研磨装置从三 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对工件同时进行研磨加工。藉此,不仅可提升制程 效率,且制作成本亦可大幅的降低。
另外,设置于工件之左右两侧的该等研磨装置,其研磨单元所具 有之砂轮或磨轮是以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产生固定连接。因此,当 砂轮或磨轮进行更换维修时,只需将新的砂轮或磨轮置放至定位,即 可进行锁合固定。藉此,不仅更换维修方便,且砂轮或磨轮的重量亦 不会造成其与固定部位的负荷。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创作之精 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 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 一种研磨加工设备,用以研磨加工一工件,其特征是,该研磨加工设备包含一固定装置,该工件设置于该固定装置;一承载装置,与该固定装置连结;以及复数研磨装置,承载于该承载装置;其中,该等研磨装置是对应于该工件之至少三个不同的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其中该固定装置是 与该承载装置相对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其中该等研磨装置 沿一第一轴向及/或一第二轴向运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其中各该研磨装置 分别具有一研磨单元及一驱动单元驱动该研磨单元运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其中该等研磨单元 分别具有一砂轮或一磨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加工设备,其特征是,该研磨加工设备更 包含一砂轮成形装置,设置于该固定装置之一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研磨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其中该砂轮成形装 置具有一研磨单元及一驱动单元驱动该研磨单元运动。
专利摘要一种研磨加工设备用以研磨加工一工件,包含一固定装置、一承载装置以及复数研磨装置。工件设置于固定装置,承载装置与固定装置连结,该等研磨装置承载于承载装置。其中,该等研磨装置是对工件之至少三个不同表面同时研磨加工。
文档编号B24B37/04GK201287297SQ20082011215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5日
发明者李进胜, 陈金陵 申请人:鼎金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