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84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尤其是一种带有抽真空系统的,并可自动调节动 模与静模相对位置,补偿误差的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铸造领域中,为了提高铸件的质量,降低铸件产生气孔等内部缺陷的可能,往往 需要在向型腔内注入填充材料前,将型腔内的空气抽出,使其处于真空状态,但是现在普遍 使用的带有抽真空系统的压铸模具,由于真空道设计的不合理,金属液往往会将真空道堵 塞,导致无法正常抽真空,甚至会使金属液无法充满型腔,严重影响铸造工序的正常进行; 并且传统的模具会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造成模具各部分热应力不平衡,导致动、静模之间 无法严密贴合,型腔密封效果较差,如要提高密封效果,需要对分型面做密封处理,提高了 企业的运行成本,延长了工序的生产节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设 计合理,可自动调节、补偿动、静模之间因热应力不平衡形成的误差,且抽真空效果佳的压 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包括静模 1和动模2,真空泵3与模具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型腔的排气口 4与真空阀5 的内腔通过抽真空管道6相连通,抽真空管道由中部抽真空管道7和两侧抽真空管道8组 成,且两侧抽真空管道8较中部抽真空管道7长,设置在真空阀5内的阀体9的下端堵头10 与排气口 4相配,动模2的末端与动模驱动系统14球面连接,动模驱动系统14上设置有三 轴浮动装置15。所述的三轴浮动装置15包括与动模2的球面相配的第一连接块16,第一连接块 16与第二连接块17通过第一燕尾槽19滑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7与第三连接块18通过第 二燕尾槽20滑动连接,且第一燕尾槽19与第二燕尾槽20相互垂直,第三连接块18与横向 设置的浮动油缸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阀体9内设置的循环水冷却通路11与循环水系统12相连通。所述的模具型腔内设置有清理反吹气路13。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系统的真空管道设计巧妙,且采用机械式抽真空阀体,通过金属液本身的填充 惯性实现瞬间关闭,不会发生堵塞真空管道的现象,也不必使用定时关闭等电器控制系统, 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铸件的填充性,避免铸件产生气孔等内 部缺陷,提高了零件的耐压性和密封性,且本系统还采用浮动式的动、静模设计,能够保证 动模与静模之间在抽真空过程中完全贴合,从而保证型腔内可保持良好的真空度,消除模 具热应力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可不必对分型面作密封处理,降低了成本,且可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本装置具备广泛的市场前景,十分有利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机构部分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A-A处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机构部分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模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包括静模1和动模2,真空泵3与模具型腔相连通,模 具型腔的排气口 4与真空阀5的内腔通过抽真空管道6相连通,抽真空管道由两部分组成, 即中部抽真空管道7和两侧抽真空管道8组成,并且两侧抽真空管道8的长度要大于中部 抽真空管道7,在真空阀5内设置有的阀体9,其最底端的下端堵头10与排气口 4相配,动 模2的末端与动模驱动系统14球面连接,并且在动模驱动系统14上设置有三轴浮动装置 15 ;在阀体9内还设置有循环水冷却通路11,循环水系统12与之相连通,来保证阀体9在 与金属液接触后不会过热,从而确保压铸工序的正常进行;为了对型腔内进行清理,在模具 型腔内还设置有清理反吹气路13 ;三轴浮动装置15包括与动模2的球面相配的第一连接块16,第一连接块16与第 二连接块17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19滑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7与第三连接块18之间通过 第二燕尾槽20滑动连接,且第一燕尾槽19与第二燕尾槽20相互垂直,第三连接块18与横 向设置的浮动油缸21的输出端连接;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保证位于作用端的动模2可以在 三维空间上移动的同时,还能在一定范围能进行角度的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图1图2 所示为真空泵3工作,对模具型腔抽真空过程的示意图,此时抽真空气路22给压,保压气路 23给压,阀体9的下端堵头10与抽真空管道6的管口紧密贴合,模具型腔内的空气沿着两 侧抽真空管道8排出,这是抽真空过程;在抽真空过程结束后,清理反吹气路13给压,对在抽真空过程中吸入的杂质进行 清理,避免因杂质等原因造成阀体无法完全关闭而失效的情况发生;在向模具型腔内充入金属液时,金属液在填充惯性的作用下,沿着抽真空管道6 向上运动,并与阀体9的下端堵头10接触碰撞,于是阀体9向上移动,此时抽真空气路22 关闭,铸模气路24给压,保压气路23给压,阀体9的下端堵头10将真空阀5的内腔封闭, 防止金属液进入,保证下次抽真空工序的正常进行(如图3所示);在抽真空和注入金属液 的过程中,循环水系统12保证循环水冷却通路11中的冷却水始终循环流动,来对阀体9进 行冷却降温,避免因热膨胀等影响造成阀体失效;在合模时,由于模具的热应力不平衡等因素,动模2与静模1之间的分型面有可能 无法完全密封,而此时由于动模2的一端设置在三轴浮动装置15上,即动模2可以在三维 空间上做运动,以补偿因热应力不平衡产生的误差,同时由于动模2与第一连接块16之间 球面配合,即动模2还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以保证动模2始终与静模紧密贴合。
权利要求一种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包括静模(1)和动模(2),真空泵(3)与模具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型腔的排气口(4)与真空阀(5)的内腔通过抽真空管道(6)相连通,抽真空管道由中部抽真空管道(7)和两侧抽真空管道(8)组成,且两侧抽真空管道(8)较中部抽真空管道(7)长,设置在真空阀(5)内的阀体(9)的下端堵头(10)与排气口(4)相配,动模(2)的末端与动模驱动系统(14)球面连接,动模驱动系统(14)上设置有三轴浮动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轴 浮动装置(15)包括与动模(2)的球面相配的第一连接块(16),第一连接块(16)与第二连 接块(17)通过第一燕尾槽(19)滑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7)与第三连接块(18)通过第二 燕尾槽(20)滑动连接,且第一燕尾槽(19)与第二燕尾槽(20)相互垂直,第三连接块(18) 与横向设置的浮动油缸(21)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 (9)内设置的循环水冷却通路(11)与循环水系统(1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 型腔内设置有清理反吹气路(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铸模可自动调节式抽真空系统,包括静模(1)和动模(2),真空泵(3)与模具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型腔的排气口(4)与真空阀(5)的内腔通过抽真空管道(6)相连通,抽真空管道由中部抽真空管道(7)和两侧抽真空管道(8)组成,且两侧抽真空管道(8)较中部抽真空管道(7)长,设置在真空阀(5)内的阀体(9)的下端堵头(10)与抽真空管道(6)的管口相配,动模(2)的末端与动模驱动系统(14)球面连接,动模驱动系统(14)上设置有三轴浮动装置(15)。它具有结构简单、巧妙,设计合理,可自动调节、补偿动、静模之间因热应力不平衡形成的误差,且抽真空效果佳等优点。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1755641SQ20102019329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8日
发明者侯丽彬, 葛春东 申请人: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