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82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性能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孔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钻头。
背景技术
钻头是用以在实体材料上钻削出通孔或盲孔,并能对已有的孔扩孔的刀具。钻 头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接触到各种坚硬的材质,所以钻头需要由硬度大的材质做成,在钻头 使用后,一般会造成极大的磨损,现有的技术做法是改进钻头的材质,保证钻头在使用过程 中,避免钻头受磨损而引起频繁的更换。该技术的缺点是成本高,并且改进后的效果不明 显,不能满足各种情况下的要求。所以需要有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钻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损小,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自润滑的高性能钻 头。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性能钻头,包括钻头体和钻头齿,钻头体和钻头齿一体成形,钻头齿的外侧 有两条螺旋形的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头体和钻头齿的外部覆盖有基层,基层是类金 刚石涂层(简称DLC)以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技术披覆到钻头体和钻头齿的表面。该类 金刚石的涂层(简称DLC)具有硬度高等特点,所以在整体上能够增强钻头的强度。如上所述的高性能钻头,在所述的基层外表面还覆盖有润滑层,所述的润滑层是 二硫化钨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的射频溅射方式沉积到耐磨层的外表面。以该方式制造的 涂层,其结合力强,并且由于二硫化钨具有耐高温等性质,所以该润滑层能够在高温下也不 发生变形脱落等副作用,如上所述的高性能钻头,所述的基层厚度为0. 5 10微米,该厚度优选为2. 5微米。如上所述的高性能钻头,所述的润滑层的厚度为0. 1 1微米,该厚度优选为0. 5 微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减少钻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减少更换钻头和增长钻头维修的周期,能 够使现有的钻头的寿命延长2 3倍。2.在钻头的外表面有一层润滑层,所以钻头在工作地过程中,能够降低摩擦系数, 最小降低到0. 03,减轻摩擦损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与图1对应的沿A-A方向放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该钻头包括钻头体2和钻头齿1,钻头体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连接在驱动装置上,驱动装 置带动钻头高速旋转,旋转下能够在实体材料上钻削出通孔或盲孔,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钻 头齿1由两个麻花状的螺旋形的沟槽形成,其横截面如图2所示为两边各有扇形缺口的圆 形。钻头体2和钻头齿1的表面覆盖有基层4,基层4为类金刚石涂层采用金属蒸汽真空弧 离子源技术披覆到钻头体2和钻头齿1的表面,因为类金刚石涂层具有以下特性1.涂层 硬度 8000HV,2.摩擦系数0. 05 0. 2,3.涂层厚度0. 5 10 μ m 4.最高耐热 SOO0C,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基层4能够适应高压高温的环境。在本实施例中,基层的厚度为 2. 5微米。在基层4的外表面还有润滑层3,润滑层3是二硫化钨涂料,二硫化钨是以物理气 相沉积技术中的射频溅射方式沉积到基层4的外表面,润滑层的厚度为0. 5微米,因为二硫 化钨具有颗粒度小,具有润滑效果,并且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的射频溅射方式能够增 强润滑层与耐磨层之间的结合力,在钻头使用的进程中,不会引起润滑层的大面积脱落等, 这些都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将现有的钻头寿命延长2 3倍,减少钻头 的维修成本。
权利要求一种高性能钻头,包括钻头体和钻头齿,钻头体和钻头齿一体连接,钻头齿的外侧有两条螺旋形的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头体和钻头齿的外部覆盖有基层,基层是以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技术披覆到钻头体和钻头齿表面的类金刚石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钻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层外表面还覆盖有润滑 层,所述的润滑层是二硫化钨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的射频溅射方式沉积到耐磨层的外 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厚度为0.5 1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层的厚度为0.1 1微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性能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厚度为2.5微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层的厚度为0.5微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钻头,包括钻头体和钻头齿,钻头齿的外侧有两条螺旋形的沟槽,所述的钻头体和钻头齿的外部覆盖有基层,所述基层是以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技术披覆到钻头体和钻头齿表面的类金刚石涂层。该类金刚石的涂层(简称DLC)具有硬度高等特点,所以在整体上能够增强钻头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基层外表面还覆盖有润滑层,所述的润滑层是二硫化钨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的射频溅射方式沉积到耐磨层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钻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减少更换钻头和增长钻头维修的周期,能够对现有的钻头的寿命延长2~3倍。
文档编号C23C14/34GK201770765SQ201020238719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李明辉, 汪洋红帆, 汪鸿涛 申请人:比尔安达(上海)润滑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