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86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生产钻石的转接机,一般采用单工位转接,由于转接时焊接和冷却的 时间比较长,基本上是磨抛时间的2倍左右,这样,下一工序磨抛完工的工位必然存在等待 工件进入的现象,时间消耗较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转接机与磨抛机构存在工作的时间差,导致生产效率低 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该全自动钻石磨抛 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的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传送杆依次相关联的加 工工位、转接工位和旋转工位,旋转工位的旋转平台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旋转平台的两端 对称设置工位A、工位B ;转接工位设置左右两组,每组转接工位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转接 部,其中左上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C和转接工位D构成,左下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 中间工位E和转接工位F构成,转接工位D与转接工位F相配合,右上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 中间工位G和转接工位H构成,右下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I和转接工位J构成,转 接工位H与转接工位J相配合;加工工位上下设置两组,上组加工工位包括上加工工位K和 上磨抛轮,上加工工位K与其一侧转接工位中中间工位G或转接工位H相对,下组加工工位 包括下加工工位M和下磨抛轮,下加工工位M与其一侧转接工位中中间工位I或转接工位 J相对。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具体设计,用多工位移位方案避免了磨抛完成后等待珠坯转 接时间的消耗,转接、磨抛连续循环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紧凑、转接稳定、 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接状态工位示意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接状态工位示意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接状态工位示意图三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接状态工位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传送杆4依次相关联的加工工位1、转接工位2和旋转工位3,旋转工位3的旋转平台5由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旋转平台5的两端对称设置工 位A7、工位B8 ;转接工位2设置左右两组,每组转接工位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转接部,其中 左上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C9和转接工位DlO构成,左下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 工位Ell和转接工位F12构成,转接工位DlO与转接工位F12相配合,右上转接部由上下连 动的中间工位G13和转接工位H14构成,右下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115和转接工 位J16构成,转接工位H14与转接工位J16相配合;加工工位1上下设置两组,上组加工工 位包括上加工工位K17和上磨抛轮18,上加工工位K17与其一侧转接工位2中中间工位G13 或转接工位H14相对,下组加工工位包括下加工工位M19和下磨抛轮20,下加工工位M19与 其一侧转接工位2中中间工位115或转接工位J16相对。在工作状态下,如图2所示,设定上加工工位K17位置有夹具21,中间工位G13位 置有夹具22,转接工位H14位置有夹具23,中间工位C9位置有夹具24,转接工位DlO位置 有夹具25,工位A7空置,工位B8位置有夹具26,转接工位F12位置有夹具27,中间工位Ell 位置有夹具28,转接工位J16位置有夹具29,中间工位115位置有夹具30,下加工工位M19 位置有夹具31。传送杆4包括上传送杆4A和下传送杆4B,当上传送杆4A向左滑动时,下传送杆 4B同时反向向右滑动,如图3所示,新的夹具32被传送至上加工工位K17,上加工工位K17 上的夹具21被传送至中间工位G13位置,中间工位G13上的夹具22被传送至转接工位DlO 位置,转接工位DlO上的夹具25被传送至工位A7位置,工位B8上的夹具26被传送至转接 工位F12位置,转接工位F12上的夹具27被传送至中间工位115位置,中间工位115位置 上的夹具30被传送至下加工工位M19位置,下加工工位M19上的夹具31被传送至下一工 序,夹具30上的珠胚由下磨抛轮20进行磨抛加工。此后,如图4所示,传送杆4单独复位,旋转工位3中的旋转平台5转动180度,同 时右侧转接工位中的转接工位H14、夹具23与转接工位J16、夹具29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 相对分离,夹具23上的珠胚被转移至夹具29,左侧转接工位中转接工位D10、夹具22与转 接工位F12、夹具26相对贴合进行珠胚的转移过程。紧接着,如图5所示,传送杆4再次动作,新的夹具33被传送至上加工工位K17位 置,上加工工位K17上的夹具32被传送至右侧转接工位中的转接工位H14位置,转接工位 H14上的夹具23被传送至左侧转接工位中的中间工位C9位置,中间工位C9上的夹具24被 传送至工位B8位置,工位A7上的夹具25被传送至左侧转接工位中的中间工位Ell位置, 中间工位Ell上的夹具28被传送至右侧转接工位中的转接工位J16位置,转接工位J16上 的夹具29被传送至下加工工位M19位置,夹具29上的珠胚由下磨抛轮20进行磨抛加工。再接着,传送杆4再次单独复位,旋转平台5转动180度,同时右侧转接工位中的 转接工位H14与转接工位J16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贴合,左侧转接工位中转接工位DlO 与转接工位F12相对分离,回到图2所示状态,循环不断重复进行。上磨抛轮18的工作循 环与下磨抛轮20相同,上磨抛轮18与下磨抛轮20同时工作对珠胚的上下两面同时进行磨 抛加工。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的 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 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外型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由传送杆(4)依次相关联的加工工位(1)、转接工位(2)和旋转工位(3),旋转工位(3)的旋转平台(5)由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旋转平台(5)的两端对称设置工位A(7)、工位B(8);转接工位(2)设置左右两组,每组转接工位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转接部,其中左上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C(9)和转接工位D(10)构成,左下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E(11)和转接工位F(12)构成,转接工位D(10)与转接工位F(12)相配合,右上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G(13)和转接工位H(14)构成,右下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I(15)和转接工位J(16)构成,转接工位H(14)与转接工位J(16)相配合;加工工位(1)上下设置两组,上组加工工位包括上加工工位K(17)和上磨抛轮(18),上加工工位K(17)与其一侧转接工位(2)中中间工位G(13)或转接工位H(14)相对,下组加工工位包括下加工工位M(19)和下磨抛轮(20),下加工工位M(19)与其一侧转接工位(2)中中间工位I(15)或转接工位J(16)相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钻石磨抛系统的工位转接机构,包括由传送杆依次相关联的加工工位、转接工位和旋转工位,旋转工位的旋转平台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旋转平台的两端对称设置工位A、工位B;转接工位设置左右两组,每组转接工位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转接部,转接部由上下连动的中间工位和转接工位构成。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转接机与磨抛机构存在工作的时间差,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通过上述设计,用多工位移位方案避免了磨抛完成后等待珠坯转接时间的消耗,转接、磨抛连续循环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紧凑、转接稳定、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B24B9/16GK201720749SQ201020241040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张岳恩 申请人:张岳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